原創 亞洲通訊社社長徐靜波 靜說日本
日本2000年歷史上,有過兩座都城,最早的是奈良,此後是京都。
奈良建都始於公元694年,最早的是藤原京。16年後的710年,在現在的奈良市,仿造中國唐朝長安城的格局,建造了新都城「平城京」。
但是,奈良作為日本歷史上的第一個都城,只存續了99年。793年,日本天皇將首都遷到了現在的京都,叫「平安京」。平安京基本上是仿造當時的洛陽古城的格局建造的。一直到1869年,明治天皇將皇宮遷到東京,京都才結束其作為日本首都的歷史,這期間長達1080年,因此京都是名副其實的「千年古都」。
二戰後期,美軍對日本各地進行了狂轟濫炸,但是,唯獨沒有轟炸京都。因此,京都得以保留了諸多千年古寺和風情濃鬱的舊城。但是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隨著日本進入經濟高速發展時期,京都也開始了一場「舊城改造」,結果導致不倫不類的鋼筋混泥土建築矗立市中心,好好的一座古城,被搞得面目全非。
上世紀90年代,京都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但是很快遭到否決,因為「古城」已經「不古」。
最後,京都只好拿各個古蹟單獨申報,到目前為止,京都的世界文化遺產多達17處,但是,作為整座城市,京都已經無緣於「世界文化遺產」。這一慘痛的教訓,至今依然令京都人後悔不已。
如今我們去京都尋訪老街,大多是去祇園和先鬥町。
祇園是京都最有代表性的花柳街,有十幾個藝妓屋,所以,要看日本正宗藝妓的話,最好是去祇園。這裡的建築,基本上都是上百年歷史的老建築。
鴨川邊上的先鬥町也有藝妓屋,但是,這一條狹窄的老街,如今是京都最為繁華的餐飲街。京都的各色料理,在這一條街上,都可以吃到。
但是,我不怎麼喜歡祇園和先鬥町,因為這兩個地方,有著太多商業的味道。
我喜歡的京都老街,是「產寧坂」。
京都市的東山,有一座很著名的寺院,叫「清水寺」,那是世界文化遺產,想必有不少讀者一定去過。
如果你參拜完清水寺,沿著清水坂商店街走下來,如果看到有一家專賣「七味調味料」的老店「七味家本鋪」,那麼,你就往右邊的小路拐,會看到一個下坡的石階道,這個石階道,就是我最喜歡的京都老街「產寧坂」。
我為什麼喜歡「產寧坂」?
首先,這裡沒有太多的商業氛圍,很寧靜。一個人走在石階道上,有一種走入大唐的感覺。
其次,產寧坂作為京都的一個歷史傳統景觀保護區,都是2層低矮的老建築,一眼望去,沒有煞風景的現代洋樓,多數是明治到大正時代的建築,黑瓦木牆,別有風味。
再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是,整條老街是一條蜿蜒曲折的下山道,高低起伏,景色各異,是拍照的絕佳外景地。尤其是綿長400多米的石階道,隨著晝夜的光線變化,能夠演繹出不同的色彩。
還有一點,這裡有不少日本歷史的的瓜葛遺蹟,說出來,都是驚天動地的故事。
據悉,明治維新的鬥士坂本龍馬來京都,都住在明保野亭。
櫻花時節,產寧坂的垂櫻煞是好看。
那為什麼這一條老街,會叫「產寧坂」?
因為清水寺境內有一座塔,叫「子安塔」,據說是嵯峨天皇(公元786-842年)和檀林皇后為求觀音菩薩送子所建,至今已有千年歷史。
子安塔,值得一拜。
「產寧坂」也是前往清水寺和子安塔參拜的「參拜道」之一,所以,上了這個坡,就可以看到子安塔(現在被周邊的房子擋了視線),正因為如此,這個坡就有了「既可以求子,又可以安產」的寓意。
當然這條石階道還有一個名稱,叫「三年坂」,我就不作介紹了。
我前些天去「產寧坂」的時候,剛好看到一對日本新婚夫婦來此拍婚紗照。我也給他們拍了一張,我覺得,在此打卡,絕對有助懷孕,也有助安產!
記得下次到京都,去那兒走一走,最好是傍晚,華燈初上時。
原標題:《你沒去過 「產寧坂」 ?》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