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有這麼一位大咖,就連大名鼎鼎的朱熹,都繼承和發展了他的思想體系,他就是北宋的哲學家、教育家,也是北宋理學的奠基者——程顥。程顥有一個小他一歲的弟弟程頤,兄弟倆師承寫有《愛蓮說》的理學開山鼻祖周敦頤。
有著如此成就和深遠影響的程顥,還為後人留下了七十餘篇詩文,品讀他的詩作,字裡行間都可以感受到這位大咖淵博的學識,恬淡沉穩的性情,以及胸襟遠大的君子之風。
春日偶成宋代:程顥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識餘心樂,將謂偷閒學少年。
程顥在陝西為官的某年,趁閒暇之時,去郊外春遊,寫了一首《春日偶成》,此時的程顥放下忙碌的工作和枯燥的理論研究,步入大自然春天的懷抱,寫下了這首著名的小詩。
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雲彩淡淡的在天上遊走,春風若有若無的吹拂,此時已經快到正午了,作者欣賞著明媚的春光,傍著花,隨著柳,順著河岸漫步。作者終於可以離開案牘,輕鬆愉悅的享受一下春日的美景。
這兩句詩作者即景而作,「雲淡風輕」「傍花隨柳」,作者悠閒漫遊,用樸實的詞彙,寫出了春日的明媚色彩和勃勃生機,詩人行在畫中,自得其樂,優哉遊哉。
時人不識餘心樂,將謂偷閒學少年。詩人觀賞著怡人的春色,自是會生發出些許感慨。這兩句中的「將謂」:指就以為。作者覺得,其他人是不了解我在這個時候,是有多麼的開心和快樂的,說不定以為我忙裡偷閒,去學貪玩的少年呢。
我們可以從最後這兩句詩中,感受到作者苦心研究學問之外,走進大自然,欣賞著春花綠柳,感受著春日暖陽的放鬆,但作者所處的時代是個閉塞而扼殺人性的封建社會,似乎一個長者就應該正襟危坐,不苟言笑,不能如作者一樣去自在的踏青賞春。
程顥的《春日偶成》,前兩句寫風和日麗的春日美景,後兩句寫作者徜徉在大好春光裡分外愉悅的心情。詩句樸素流暢,情感真摯自然,出自一代理學大師筆下,自是暗含對人生的深刻理解,更添回味無窮的意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