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趙新星 | 來源:南方日報 2014-03-14 訪問量:662
評論微熱點
近日,北京「蘭蔻·萊莎麗養生會所」冒充國際大品牌法國蘭蔻強拉顧客消費的「黑幕」遭到媒體曝光,再次引發業內外對於美妝界「山寨」大牌現象的集中關注和討論。業內分析認為,山寨產品是「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過程中的「階段性副產品」,依靠搭國際大牌的「順風車」和超高性價比而在中國這樣一個不是十分注重品牌和專利的市場迅速發展,但國產美妝品牌唯有通過「模仿加創新」而走向成熟,擺脫「山寨貨」的「不良出身」,才能最終真正贏得市場。
「山寨」大牌讓消費者屢屢上當
據媒體報導,北京的程小姐在逛北京華聯天通苑店時,遇到一家自稱是法國蘭蔻品牌旗下的美容養生會所,並在一番忽悠和強烈攻勢之下辦理了其店的「面部、眼部、頸部、面部透析」美容卡,不料在接受服務一個月後,程小姐的整個面部出現了一層紅疹,且癢、刺痛感強烈,面部局部皮膚多處出現暴皮現象,被診斷為嚴重過敏性皮炎及溼瘡病。
根據程小姐反映的情況,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昌平分局在對蘭蔻·萊莎麗養生會所存在的問題進行進一步調查之後,初步調解要求北京洪運通天美容中心退還程小姐會員卡費及1000元賠償金。與此同時,程小姐通過網際網路尋找發現還有更多的消費者被這個「山寨」法國蘭蔻的美容會所欺騙。
無獨有偶。近日,「山寨」美妝大牌欺騙消費者的現象層出不窮。
3月3日,大連的李小姐花98元購買了一支「雅絲蘭黛」口紅,買回家後才發現竟是雅詩蘭黛的「山寨貨」,做工粗糙,提出退貨,卻被店員淡定回絕:「誰說我們賣的是雅詩蘭黛?我們賣的是『雅絲蘭黛』。」
同樣在大連,孫女士在某化妝品店導購員的介紹下購買了一款「相宜本草」的潤膚霜,折扣價僅20元,買回家後才發現自己購買的其實是「相萱本草」。「山寨品」的包裝、圖標與正品幾乎一模一樣,就是『宣』字上多了草字頭,不仔細看根本看不出來。
山西的李先生近日在路邊攤購買了6瓶一套裝的「超市下架」的「歐萊雅」化妝品一共才580元,本以為撿了個大便宜,回家當成驚喜送給老婆後,才被老婆發現原來是山寨貨:包裝上雖然印著「歐萊雅化妝品(集團)有限公司授權」字樣,但英文名「L』ORFAL」卻比正品歐萊雅的「L』OREAL」錯了一個字母。
網友曝光遇到過的「山寨化妝品」
在某美妝論壇,許多網友貼出了自己曾經遭遇過的「極品山寨化妝品」。
例如,某名為「植麗芳絲褐藻去黃美白清潤乳」的產品,名字山寨了芙麗絲芳而外形則山寨了倩碧黃油;不知啥時候出的品牌「肌樣」,嚴重模仿日本肌研;某品牌「珀萊美雅」,與珀萊雅就一字之差;優木世源的車釐子面膜,外包裝與膜法世家的明星單品車釐子面膜幾乎一樣。作為美容界的明星產品蘭蔻小黑瓶「被山寨」得就更多了,網友一一數來:「MOALO逆時空修復精華」、「艾弗莎抗皺精華抗衰老去皺紋緊緻」、「安秀兒淡斑小黑瓶」、「金絲玉帛小黑瓶組」、「朵以雙層炫彩眼霜」都有嚴重山寨蘭蔻雙層眼霜的嫌疑,外包裝仿得「惟妙惟肖」。同樣作為護膚品界的明星產品,雅詩蘭黛ANR小棕瓶系列更是被山寨得體無完膚,什麼「正合堂眼部多效修護精華」,外包裝明顯抄襲雅詩蘭黛ANR眼霜;紅極一時的「蘭諾兒」,怎麼看也都有小棕瓶的影子。
如此種種案例,幾乎不勝枚舉,網友感嘆:「所有山寨品排起來可以繞地球兩圈,甚至很多人都一度把山寨錯認成了正品。」「真是傻傻分不清,山寨產品讓人無法直視,真心佩服中國人民的智慧!」還有網友吐槽說,「誰沒在初買護膚品時遭遇過山寨?今天我為皮膚問題流下的每一滴淚,都是當初買山寨貨時腦子裡進的水!」
正規品牌也是「山寨貨」的受害者
對於「山寨」化妝品的案例,工商部門表示,山寨品的外包裝以假亂真。即使山寨產品是正規廠家生產的產品,但其行為也侵犯別人的商標權,產品的質量可能存有隱患,所以提醒廣大消費者不要被表面所蒙蔽,多比多看才能做到不上當受騙。
某國內知名日化品牌負責人表示,根據他們所了解的情況,日化用品已經成為山寨產品的重災區,特別是在農村地區小賣部,山寨日化用品更是光明正大地在貨架上佔有一席之地,甚至還形成了大型批發交易市場,「利潤至少是正品的三倍」,對於正規品牌來說也是極大的損害。
據日化行業專家馮建軍介紹,市面上的山寨日化品來源主要分為三種:一種是未報關進入國內市場的,稱為水貨;第二種是外觀上使用正品包裝,但產品卻完全是仿名牌產品的冒牌貨;第三種是以「貼近」知名品牌為策略,使用相近的名稱或商標,誤導消費者的山寨貨。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山寨產品是「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過程中的「階段性副產品」。因為國產化妝品牌「山寨」國際大牌有諸多「搭順風車」的便利,比如:搭上知名化妝品的認知度,壓縮品牌培育時間;照搬外觀設計和產品概念,降低開發成本;起到「混淆視聽」的作用,間接提高購買量等等。但從長遠來看,山寨品牌唯有經過自我調整及針對中國市場消費習慣做出相當程度的變化,漸漸開拓出屬於自身的科技、成分或者美容道,最終通過「模仿加創新」而走向成熟,或許才能最終擺脫「山寨貨」的「不良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