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酒城四川瀘州,張壩桂圓林公園臨長江而建,園區內生長著15023株百年桂圓樹,是中國北回歸線上最大最古老的桂圓林。也被人們稱為「城市天然氧吧」。9月16日,「西部開發新脈動」網絡主題活動南線首站便來到了四川,在瀘州正式啟動。
桂圓古樹
瀘州位於天府之國四川省東南部,是川渝滇黔結合部區域中心城市和成渝雙層經濟圈南翼中心城市。近年以來,瀘州市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搶抓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重大機遇,加快建設長江上遊航運貿易中心和區域醫藥健康中心,奮力爭創全省和成渝地區經濟副中心。
作為長江上遊生態屏障的重要節點,瀘州在區域生態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戰略性地位。公園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園佔地4500餘畝,其中核心桂圓林區2400畝,生長著15023多株百年桂圓樹、2011株荔枝樹以及1000多株楨楠樹,素有「十裡綠色長廊」、「瀘州綠色客廳」、「城市天然氧吧」之美譽,是中國北回歸線上最大最古老的桂圓林,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植物)、四川省永久性綠色保護區, 2017年張壩桂圓榮獲「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稱號。
現採摘的桂圓
無獨有偶。9月17日一大早,採訪團來到了瀘州漁子溪生態公園,呼吸著湖畔的新鮮空氣,感受綠色環保的生態溼地公園,體驗了一把瀘州市民的幸福生活。漁子溪生態公園不僅是瀘州市民休閒健身的好去處,未來這裡還將以生態溼地公園為核心,打造高新區大數據和總部經濟的核心地帶。
張壩桂圓林公園、漁子溪生態公園是瀘州面推進「全域公園體系+三級綠道+公園社區」建設的縮影。記者了解到,瀘州市以生態文明為引領,以規劃建設醉美山水瀘州,幸福公園城市為目標,打造藍綠交織、疏密有度的生態體系,著力構建公園形態與城市空間有機融合,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相宜,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的空間格局。
魚翔淺底,花開百裡;綠水青山,生機盎然。一副藍天、碧水、生態、宜居的「山水畫卷」在瀘州徐徐鋪展開來。未來,瀘州將結合公園城市理念,推進編制全市國土空間規劃,構建公園形態與城市空間有機融合,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相宜,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的空間格局。實施以生態公園為導向的城市開發模式(POD),全面推進「全域公園體系+三級綠道+公園社區」建設,加快實施一批公園城市示範工程項目,加快規劃建設一批以公園綠地為依託的運動健身、閱讀空間等服務項目,加快建設一批海綿型公園、公共綠地、道路廣場等項目,強化地下空間綜合利用,推動公共空間利用與自然生態相融合,打造高顏值、高品質、高價值的公園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