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是對江南美景的讚譽,很多人都會來江南看看這水鄉,在古鎮裡住一晚,感受一下江南的溫文爾雅。在江南,最不缺的就是古鎮,這裡有江南六大古鎮之首的周莊,更有曾經的江南十大名鎮之首的塘栖古鎮。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塘栖古鎮,或許很多人聽過西塘、聽過烏鎮,很多人來到江南都會花一天的時間去西塘去烏鎮,但是塘栖的名聲也不比他們小,很多來杭州旅行的人也會花一天的時間來到塘栖古鎮,我們經常說的魚米之鄉指的便是這裡。
塘栖古鎮自古以來就物資豐富,不僅被稱為魚米之鄉,這裡更是絲綢之府、花果之鄉、枇杷之鄉,但是歷朝歷代以來,杭州的水上門戶,因為京杭大運河從這裡穿鎮而過。
塘栖這座古鎮歷史十分的悠久,曾經有著「三十六爿橋」、「七十二條半弄」的盛景,還有人把這些景色命名為了塘栖十六景,分別是芳杜菱歌、廠陰漁火、長橋月色、溪口風帆、永明晚鐘、清流高閣、塔址芙蓉、北塘夜市、南山翠微、柳堂春曉、超顛遠眺、溪河夜泊、翠河秋色、超峰雪霽、西浦斜陽、橫潭漁火。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和歲月的滄桑,這些風貌已經不在,在古鎮裡唯有一座廣濟橋和乾隆御碑還堅守著,他們守著這片土地和這裡的文化。
要說塘栖曾經有多繁榮,這裡的枇杷名揚天下,這裡的絲綢香飄海外,一直都是貢獻給皇帝的貢品,可見這裡的物產是多麼豐富。雖然它在歷史上曾經繁榮過,可是早在北宋以前,這裡只是一個小小的漁村,直到元代張士誠來這裡擴寬運河後,人們延塘而棲,慢慢才成了規模。
可以說沒有大運河就沒有這個城市,大運河在塘栖人心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如今的塘栖古鎮沿著河邊建造了很多整整齊齊的民居,他們有的家用有的商用,每天清晨,推開窗戶,好一片安靜祥和的生活。
塘栖這座古鎮的名字歷史上也有很多紛紜,曾經這裡被叫做唐棲,音一樣而字不同,它沒有官方的記載,都是一些文人雅士所在的詩詞歌賦中寫的,多數以棲水、棲溪最為常見。
直到大家都認同的時候是在明朝的胡玄敬寫的《棲土風土記》中,他說:國初開設運河,大築塘岸,居民初集,負塘而棲,因名唐棲。這種說法是廣大研究者和學者都認同的一種說法。無論是哪個名字都改變不了這裡曾經發生的那些歷史和記憶。
航拍看整個古鎮,面積不是很大,只有圍繞大運河兩側的民居,如今的這裡經過維修也變成了現代化的一個地方,房子都是嶄新的按照徽派建築風格建造的,白牆青瓦,但是走在石板路上和橋梁之上,唯有腳下的這座廣濟橋還是歷史的見證者。
這座廣濟橋是整個古鎮中最為顯眼的一個地方了,它橫跨在河水之上,全場有70多米,寬又6米之多,也是如今古運河上唯一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橋了,也是大運河上保存至今規模最大的薄墩聯拱石橋。
塘栖古鎮雖然沒有西塘那麼大、烏鎮那麼繁榮,這裡也有一條十字街道,但是這裡的這座廣濟橋它是歷史的見證,有很多唯一,它向人們訴說著塘栖的過去,它默默的守護了這片土地千年,現在我們還能站在這裡看這江南水鄉,聽聽這裡的故事。
那麼,你來過塘栖古鎮嗎?還去過哪些古鎮?你最喜歡哪個古鎮呢?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