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新疆及香港出現多例本土病例
引發關注
昨天晚上
張文宏醫生在微博上發聲
對比兩地疫情及防控理念措施
「我們目前採取的
快速反應、精準防控與動態清零
的防控措施,
能夠保證當地在3-4周後
基本恢復正常生活,
這肯定是目前對於我國最優的解法。」
他認為,中國局部地區出現小規模聚集性病例,是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特點之一。北京和烏魯木齊在疫情發生後,都迅速重拳出擊,開展了大排查。
而香港針對疫情採取的策略是「應症就診」,並沒有像北京一樣,在出現病例後迅速擴大檢測,開展大排查。這是因為香港的防控理念是將病情控制在「低水平」而非「清零」。
全文如下:
香港和新疆近日陸續出現新發病例,防控策略上有何異同??
烏魯木齊市近日出現新增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引起了大家的關注。事實上,中國局部地區出現小規模聚集性病例,是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特點之一,之前的北京也是如此。同時,我們可以看到,在疫情發生後,北京和烏魯木齊市都迅速重拳出擊,開展了大排查,結合流行病學調研和全面排摸,快速開展了精準的「應檢盡檢」。這樣一種主動、快速、精準的防控,其背後是我國政府「零遺漏」、「持續接近零病例」的決心。
同期,中國香港也出現了新一波的疫情,單日新增病例波動於20-40餘例之間。不同於北京和烏魯木齊市,香港早前採取的策略是「應症就診」,並沒有像北京一樣再出現第一例病例後,迅速擴大檢測,開展大排查和普篩。這背後,是基於香港將病情控制在「低水平」而非「清零」的理念。這樣的措施,雖然對於短期醫療資源的耗費是相對少的,但是由此帶來的疫情長期波動導致的「社會經濟成本」可能會更高。
「疫情清零」和「疫情長期低水平存在」,這背後所耗費的社會、醫療、人力、經濟綜合成本可能需要專業人士的整理和分析,背後也有著各個方面複雜的社會因素。但從目前北京、烏魯木齊市的經驗來看,我們目前所採取的快速反應、精準防控與動態清零的防控措施,已經能夠保證當地在3-4周後基本恢復正常生活。而這,肯定是目前對於我國最優的解法。
零星病例雖然仍有發生,中國一直在探索「最佳的解決方法」。國際上也會逐步探索全球的解決之道,相信中國基於擴大檢測的快速清零方案會給國際帶來貢獻。總之,想告訴大家的是,基於我國強大的防控體系,大家還是應該在不鬆懈的心理下繼續正常的生活。生活要繼續,吃好、玩好、睡好、防控好,這就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做出的一份貢獻!
香港新增60例本土確診病例
其中35例沒找到感染源頭,歌手唱歌未戴口罩感染
據@新華視點,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18日介紹,截至當日下午4時,香港新增64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其中本地感染60例,輸入個案4例,香港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777例。
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本地感染個案中25例與早前的確診個案有關,有35例仍然找不到感染源頭。此外,還有超過60例初步確診。香港新增病例仍在上升,確診個案越來越多,這一現狀令人擔憂。
香港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質素及標準)劉家獻表示,有一家眼科醫院3名職員確診,該醫院約30名員工需入住檢疫中心。他介紹,公立醫院的負壓病床使用超過六成,負壓病房已使用了超過七成,如果確診個案持續增加,預計未來一兩周可能需要開放社區隔離設施。
昨天凌晨,香港特區政府宣布收緊從孟加拉、印度等高風險地區抵港人士的入境檢疫要求。按照條例規定,從本月25日零時起,到港人士如在抵港前14日內曾在孟加拉、印度等地停留,登機前必須提供核酸檢測陰性的證明,抵港後仍需接受檢測和14天的集中隔離。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香港特區政府昨天表示,在竹篙灣政府土地興建的800個檢疫設施,已正式投入使用。特區政府表示,會在竹篙灣預留作旅遊發展的用地興建檢疫設施,初步估計可在9月底前提供額外700個檢疫設施。
據香港《頭條日報》報導,香港爆發第三波疫情,7月18日確診者包括一男一女兩名歌手。
《頭條日報》報導稱,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第1739例的患者為61歲男子,任職歌手,在尖沙咀唱歌,唱歌時未必戴口罩。麥德羅現在沙田威爾斯醫院隔離病房接受治療,他出現發燒、肚瀉和身體疲倦乏力的症狀。
現年24歲的歌手施匡翹也不幸中招;其經理人劉麗萍(Apple姐),以及同公司另一名宣傳人員也已受感染。而麥德羅為劉麗萍的男友。施匡翹由去年8月出道至今,分別推出3首歌曲,日前曾在網上進行慈善籌款直播音樂會。
施匡翹
新疆烏魯木齊疫情和一起聚集性活動關聯,
已進入戰時防控狀態
7月18日下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疫情和防控工作情況。要點如下:
7月15日0時至7月18日12時,烏魯木齊市現有確診病例17例、無症狀感染者23例。本輪疫情主要與一起聚集性活動關聯。病例及無症狀感染者主要集中在天山區,均為接受集中醫學觀察人員,目前均為普通型和輕型。已報請國家衛健委協調對確診病例新冠病毒基因進行測序分析,進一步查清病毒來源。
烏魯木齊全市進入疫情防控「戰時狀態」,停辦各類聚集性活動,對社區實行封閉式管理。動員烏魯木齊全市居民非必要不離烏市,對確需離烏人員進行核酸檢測,嚴防疫情輸出。烏魯木齊市按照「應檢盡檢、願檢盡檢」的原則,突出重點,分級實施,在全市範圍內分批有序開展免費核酸檢測工作。從7月17日起,對有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無症狀感染者、密切接觸者、發熱病人等重點人群的社區進行核酸檢測,完成重點人群所在社區100%檢測的目標。本次核酸檢測工作,由烏魯木齊市屬地(不含兵團、軍隊)具備核酸檢測能力的25家機構承擔。國家衛健委組織10省市10支核酸檢測醫療隊200餘人,赴烏魯木齊市幫助開展核酸檢測工作。張文宏對比新疆和香港的防控舉措
「精準防控與動態清零是我國的最優解」
昨晚8時許,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醫生 在微博上就「香港和新疆近日出現新發病例」發聲。
張文宏首先表示,「當前中國局部地區出現小規模聚集性病例,是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特點之一。」大家不必過於緊張恐慌。
在他看來,兩地近期出現疫情後,防控理念和具體措施不太一樣。
「烏魯木齊市迅速重拳出擊,開展了大排查,結合流行病學調研和全面排摸,快速開展了精準的『應檢盡檢』。這樣一種主動、快速、精準的防控,其背後是我國政府『零遺漏』、『持續接近零病例』的決心。」而在香港,早前採取的策略是「應症就診」,而不是迅速擴大檢測,開展大排查和普篩。「這背後,是基於香港將病情控制在『低水平』而非『清零』的理念。這樣的措施,雖然對於短期醫療資源的耗費是相對少的,但是由此帶來的疫情長期波動導致的『社會經濟成本』可能會更高。」
張文宏認為,「疫情清零」和「疫情長期低水平存在」,這背後有著各個方面複雜的社會因素。但從北京、烏魯木齊市的經驗來看,我們目前所採取的快速反應、精準防控與動態清零的防控措施,已經能夠保證當地在3-4周後基本恢復正常生活。「這肯定是目前對於我國最優的解法。」
張文宏還寬慰大家,「基於我國強大的防控體系,大家還是應該在不鬆懈的心理下繼續正常的生活。生活要繼續,吃好、玩好、睡好、防控好,這就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做出的一份貢獻!」
來源:北京日報(ID:Beijing_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