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春節假期後上班的第一天。而新春的第一個節日——元宵節就在下周六。要知道,元宵節時給大家看的花燈展,早早就在準備了。昨天,市民周先生報料,元宵節將在吳山廣場展覽的花燈已經做好了。為此,時報記者特地前往花燈的「出生地」一探究竟。
今年的花燈快要製成了
得意之作是4米高的公雞燈
花燈製作點「躲」在濱江一個不起眼的村子裡。接到記者電話後,製作人陳培玉師傅騎著電瓶車出來帶路,在小路上繞了2個彎,一個約200平方米的花燈工廠廠房才出現在眼前。
廠門口沒有掛顯眼的招牌,但放著個直徑約2米的大燈籠框架,讓人一看便知。
陳師傅是河南商丘人,今年44歲,在這個花燈廠工作了8年左右,而他入這一行已經有10多年了。
「12生肖的花燈我都做過一遍了,今年雞的花燈不難做,因為生活中能見到雞,腦海裡有個大概的輪廓。最難做的就是龍,因為誰都沒見過『它』,沒有那個感覺。」陳師傅說話時,手上的活也一直沒停。
只見他嫻熟地拿出一根細鐵絲,擰出想要的花瓣形狀,剪去多餘部分,然後搭在一個焊好的圓圈上,用電焊機對準焊接位置一按,「滋」的一聲,一朵四下散射開的金色火花蹦出來,又瞬間熄滅。等泛紅的鐵絲變回灰色,這裡就焊牢了。這樣的動作重複8次後,一隻花燈的雛形就出來了。
陳師傅今年沒有回家過年,大年初四就回到廠裡做花燈了。「今年1月開始,我們就為這些元宵節花燈忙碌了。忙的時候,從早上8點一直忙到晚上9點。這兩天算是在收尾階段了,年初八我們就要趕去花燈展現場安裝了。」陳師傅說,每年元宵節前都是這般忙碌。
一隻像樣的花燈做出來,要經過設計、做框架、組裝上燈、彩色布料等步驟。陳師傅說,一個好的花燈的第一步,就是做好框架。「框架好比骨架,骨架沒搭好,會影響花燈的造型、效果等。」今年陳師傅參與製作最大的花燈,是一隻4米高的公雞燈,它將在吳山廣場展出。
這是一隻雄赳赳氣昂昂的「大公雞」,揚著腦袋、精神氣十足,一副準備啼叫的樣子。陳師傅說,這隻大花燈,是四五個人合作,花了三四天才完成的。陳師傅也跟同事在猜,它會不會是今年吳山廣場花燈展中最大、最亮眼的那一隻。
展期結束工作才算結束
最難忘是豬年花燈組裝
等花燈做好後,就會依次被運送到展出地。作為花燈的製作者,陳師傅將跟廠裡的其他40多位師傅一起出動,安裝、調試花燈。但裝好花燈後,陳師傅他們的工作還沒有結束。他們要一直待在花燈展現場,如果花燈出了問題,需第一時間去修理。等到花燈展結束,元宵節的花燈製作工作才算完成。
陳師傅回憶,裝花燈時遇見最大的困難,是有一年元宵節前杭州下了大雪,積雪將花燈壓破了。等雪一停,他們就急著修燈。「通宵也要修好,得按時展出的呀。」陳師傅說,那年的元宵節就留下了很冷、辛苦的記憶。
聽了陳師傅的話,原本在旁邊一直低頭焊接小雞花燈框架的施師傅也抬起頭,講了一段他在安裝花燈時的難忘經歷。施師傅是台州人,今年32歲,也是廠裡資歷較老的師傅之一了。
「那是上一個豬年(2007年),我剛來這個花燈廠不久,為武林廣場的元宵花燈展做了一個10米高豬造型的花燈,也是廣場上最大的花燈。燈是被分成好幾個部分送到廣場上,再組裝起來。」施師傅說,這是他安裝花燈記憶裡最辛苦的一次。
當時他爬到架子頂端,要把花燈的「豬腦袋」拉上去。「寒風凜冽,非常冷,又是站在10米高的地方,心裡難免發虛。「豬腦袋」還很重,我們10個男子一起拉它都覺得吃力。當時費了好大的勁兒才裝好。」說到這裡,施師傅的身子向陳師傅那裡傾斜了一下,跟他笑著說:「但燈一組裝好,順利亮起來,我這心裡就舒服了。」
陳師傅聽了,也微笑著連連點頭。
「一般花燈展覽才幾天工夫,我們前期需要在廠裡忙上一個多月吶。」陳師傅笑著說,但只要看到遊客圍著自己做的花燈爭相合影,他心裡就既自豪,又喜滋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