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幾日返京,所見已是大有不同,滿目青翠、花苞綻放,絢爛了整個春天。
梵雁平
玉蘭花潔白如玉,抬頭看去,在湛藍天空的映襯下更是高潔清雅。碩大的花瓣無絲毫笨拙之感,旋然而下時更是舞動出春天的旋律。記得慈禧喜愛玉蘭花,她在頤和園樂壽堂院子裡種有名貴玉蘭樹,春季花開時清香四溢,慈禧賜名「香雪海」。
玉蘭不全是白色的,還有紫玉蘭,花朵豔麗怡人,芳香淡雅。紫玉蘭花枝繁茂,樹形婀娜,獨植庭院中亦是佳景。玉蘭花未開時,花苞形狀似立著的毛筆頭,所以又被稱為「木筆」。玉蘭歷史悠久,《楚辭》中就有「朝飲木蘭之墜露兮」「辛夷車兮結桂旗」的名句。
不僅是玉蘭花,容易被混淆的連翹和迎春花皆開了,金黃色的小花瓣精緻耀眼,似乎是大地經歷冰封寒冬之後的燦然笑臉,笑得那樣肆意歡快。
上班時經過西三環,路比先前堵了很多,愁然不知為何。今日路過玉淵潭公園門口時方醒悟,櫻花已開,一年一度的櫻花季遊人如織,道路擁堵不堪便是情理之中了。
玉淵潭公園建園歷史僅幾十年,但此地歷史是很悠久的。這裡曾被稱為「釣魚臺」,金朝統治者在此興建行宮別苑,有「金章宗釣魚古臺」之名。金朝晚期的戰火摧毀了皇家建築,這裡便成為文人雅士隱居之所。元朝的時候有了玉淵潭這個名字,丁氏在這裡建了丁氏園,園中有亭,稱為「玉淵亭」,園中水池名為「丁家潭」。
玉淵潭公園有名氣,與上述這些並無多大關係,主要源自園內栽植的眾多櫻花。玉淵潭公園的櫻花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1972年10月,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時贈送給北京市1000株大山櫻花樹苗,假植在天壇公園。1973年3月其中的180株被分配給玉淵潭定植管理,經過九個月的精心護理,這180株日本大山櫻當年全部成活。
基於此,很多人誤認為櫻花是源自日本,但事實上櫻花起源於中國。據日本權威著作《櫻大鑑》記載,櫻花原產於喜馬拉雅山脈。被人工栽培後,這一物種逐步傳入中國長江流域、西南地區以及臺灣島。秦漢時期,宮廷皇族就已種植櫻花,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栽培歷史。漢唐時期,櫻花已普遍栽種在私家花園中;盛唐時期,從宮苑廊廡到民舍田間,隨處可見絢爛綻放的櫻花,烘託出一個盛世華夏的偉岸身影。唐代詩人白居易有詩云:「亦知官舍非吾宅,且掘山櫻滿院栽。上佐近來多五考,少應四度見花開。」詩中清楚說明,詩人從山野掘回野生的山櫻花植於庭院觀賞。
玉淵潭公園自開辦櫻花節以來名聲大振,現公園內的櫻花據說有二十多個品種、兩千餘株。櫻花花瓣有白色、粉紅色,這些花兒與碧桃、榆葉梅都有些相似,花期也都差不多。遊人經常誤把碧桃、榆葉梅甚至海棠當作櫻花來合影留念。不過,這又何妨,只要心中有春天,便皆是花語美景。
春天的氣息和醉人的花海總是撩人心扉,小區廣場上玩耍的孩子和閒聊的人們也漸多了起來。石桌邊老人開始下棋打牌,一陣風過,花瓣飄落下來落到棋盤上,老人還會拿在手裡端詳一番。
記得小的時候,每逢春天,若不是去公園或郊野,不會隨處見到這麼多可愛的花朵。那時的城市建設並沒有太多關注自然生態,道路是灰的、建築是灰的,縱然在萬物復甦的春季,日常生活中也感受不到太多繽紛。那時路邊偶爾有些開花的小喬木,常常被路過的人折走了花枝。現在城市的春天抬眼便可見繁花勝景,折花的現象也少了許多。
再美的景致也終有消逝的時候,某一日這些嬌柔的花朵終將回歸大地。但我想它們並無遺憾,縱然零落塵泥,也必是歡喜而去。因為它們完成了春天賦予的使命,綻放了生命萌動的美麗,決然不是黛玉所葬的悽楚之花了。
(原標題:香如海)
來源:北京日報
流程編輯:TF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