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愛喝茶的人都會知道烏龍茶是什麼茶,大概的又有哪些茶葉屬於烏龍茶。但烏龍茶的學名「青茶」,有一些茶友並不曉得。在茶圈中,大部分稱青茶的,多半跟從事茶藝相關,經常喝茶品茶的,更習慣稱呼為烏龍茶。
按照制茶的工藝來講,烏龍茶的發酵程度高於綠茶又低於紅茶,也就是在兩者之間,如果論茶性,半寒不溫,既不會寒涼對胃部造成很大的刺激,也不會顯得太過醇厚,別有一番滋味,所以長久以來備受大眾的青睞。
有人說,烏龍茶可以分四大類,有的人說烏龍茶可以分三大類,又或者分兩大類。其實這些分類都是根據的不同的類別進行區分,比如四大類的,可能就是根據烏龍茶的產地來進行劃分的,當前會根據這個茶產地分為閩北的烏龍、閩南的烏龍、廣東的烏龍以及臺灣的烏龍等四大類。
產地的不同,烏龍茶的滋味也會有所不同。但烏龍茶除了根據產地進行分類之外,還可以根據它們制茶加工後所呈現的外形來進行分類,像我們常說的巖茶多呈現的條索形,還有鐵觀音所呈現的顆粒形、以及龍鬚茶的束形茶,最後還有團塊形。有很多的人們也會根據烏龍茶的外形來進行選購。
除了這兩大類之外,就像茶葉的六大類一樣,烏龍茶也會根據其發酵的程度來進行分門別類,比如輕度發酵、中度發酵以及重度發酵。市面上人們所常飲的烏龍茶,多半是中度發酵的烏龍茶,中度發酵的茶湯呈現褐色,而且香氣也比較濃鬱,滋味醇厚有韻味。重度發酵的茶可能會與紅茶的風格更為相似一些。
說完了這些之後,我們不妨說回烏龍茶的兩大類。根據本質來講,其實應該分別是根據產地與烏龍茶發酵的程度來進行分類,畢竟這都跟茶葉的本質有著關聯。了解了之後,選擇自己更喜歡的烏龍茶也會更容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