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早的城隍廟

2021-01-10 澎湃新聞

如今說起城隍廟,人們想到的都是老城廂方浜中路那個城隍廟,但今天我們要說的不是她。相傳,城隍是道家保護城池的神,同時也庇佑著市民,城隍廟是地方神的祭祀之地,城隍神則多為生前有惠於民的清官良吏,以期其歿後也能為民「御大災、捍大患」。唐代以來各地皆祭城隍。

淡井廟在哪裡?

上海過去有句俗諺:「先有淡井廟,後有上海城」。由此可見,淡井廟定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廟。

淡井廟原是一座道教觀宇,廟址在今永嘉路12弄內,即瑞金賓館的南鄰。淡井廟始建於南宋末年,當時上海尚未設縣,地處華亭縣淡井村。淡井廟是上海最早的城隍廟,被人們稱為「老城隍」。

淡井廟遺址

宋鹹淳年間(1265-1274)上海設鎮,淡井廟是華亭縣城隍神設在上海鎮內的一座行宮。元代至元十五年(1278),華亭縣升格改為松江府,原來的華亭縣城隍也相應晉升為松江府城隍,於是淡井廟又改稱為松江府城隍行宮。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元朝中央政府把上海鎮從華亭縣劃出,批准上海設立上海縣,標誌著上海建城之始。由於上海剛立縣,縣城的規模並不大,因而縣內並未修建自己的城隍廟,城內居民祭拜城隍神是到淡井廟去祭拜松江府城隍神。

據上海縣誌記載,廟內有一口井,井水味甘,而上海因地處近海,包括地下水的各處水質都普遍偏鹹,這口淡水井便被認為「味甘」而甚為罕見,因此這城隍行宮又被稱為淡井廟。而且傳說這口淡井中的水能治某些疾病,因此在明代初年前,這裡的香火甚為興盛。

水井的傳說

關於淡井廟水井的來歷,還有一個神秘的傳說。當初因為這個地方的神奇,引來「黃浦江神」的垂涎,他想獨佔這個寶地,於是使盡法術,把黃浦江變成他的鐵地盤。但是東海龍王又怎能咽下這口氣?帶領蝦兵蟹將與黃浦江神鬥在一起。二人打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

天帝接到千裡眼、順風耳報告後大怒,立即命令二郎神前去制止。當二郎神趕到時,只見江水滔滔,海水滾滾,早已成為一片汪洋。二郎神一看情勢危急,趕忙把手中的三尖兩刃槍向水中投去。說來也怪,洪水立即退去,各歸各位了。二郎神訓令江神、龍王不要再任意妄為,否則必遭天譴。從此這裡風平浪靜,海與河各就各位,再無爭鬥。

遺蹟淡水井,位於瑞金賓館大草坪

洪水雖然退去了,但大地一片狼籍。最麻煩的是由於江、海的侵襲,老百姓吃水的水源受到汙染,水又鹹又苦,百姓苦不堪言,於是紛紛燒香祈求菩薩保佑。觀音菩薩念百姓心誠,將蓮花寶座丟下凡間,並念動咒語,蓮花寶座降落之地為神靈之所,必出神水,以養生靈。寶座隨風而起,騰雲駕霧,來到今上海上空久久徘徊不能離開。觀音已知天意不可違,這是上蒼為黎民百姓選定的吉地啊。她用手一指,旋轉多時的寶座,猛然發出嗚嗚的聲音,隨即急速下降,只聽驚天動地一聲巨響,寶座所墜之地形成一口深井,深不可測,水清澈無比,甘甜潤心,井口還不斷冒出絲絲縷縷霧氣。

城隍神

據傳,華亭縣城隍廟內供奉的城隍神是漢代劉邦的大將紀信。由此,淡井廟內供奉的城隍神亦是漢代劉邦的大將紀信。明朝開國後,於洪武二年(1369),詔封天下州縣城隍府神為顯佑伯。

相傳上海的城隍神姓秦,名裕伯,字景容。為宋代尤圖閣學士秦觀八世孫。元時累官至福建行省郎中。元末避兵楊州,轉徙上海。當時佔據蘇州的張士誠派人前往招用,為其拒絕。朱元璋亦幾次準備起用秦裕伯,秦均稱疾不出。洪武初年(1368),初定天下的朱元璋對於秦裕伯隱臥上海甚感不安,即手諭:「……裕伯智謀之士而居此地,堅守不起,恐有後悔。」秦裕伯只得應召入朝,次年拜待制,旋為治書待御史。洪武三年(1370年),設科取士,與劉基同為京畿主考官。病卒後,葬於上海長壽裡。上海紳民奉祀其為城隍神。

就以上推論,淡井廟內供奉的城隍神在1373年後應改為秦裕伯了。

明永樂二年(1404),上海縣知縣張守約把坐落在縣中心方浜北岸祀奉漢代大將軍霍光廟的行祠金山神廟改建為上海城隍廟祀奉秦裕伯。淡井廟便算上海城隍在城廂外的行宮,後人稱淡井廟為老城隍。

消失不見的佛寺

至清康雍年間,淡井廟由道觀而為佛寺。長期來為剃度派傳承,後傳曹洞宗。廟門原有「宋建淡井廟」石匾。

清光緒二十年(1894),住持正聲重建前殿。1914年後,淡井廟所在的地區被闢為法租界,廟前開闢馬路,弄堂房屋遂應運而生。淡井廟地區成為人口密集的住宅區,廟中的香火又興盛起來。

民國時期,淡井廟曾被評為「上海第一古蹟」

1932年,住持慧德重建後殿未竣。1937年,由黃金榮、杜月笙等助成。1939年,翻建加高前殿;後住持谷聲又續建。後殿為宮殿式木結構兩層樓房。中有天井,兩旁圓形拱門左右上刻「珠林」、「金地」,廟內有自求堂。廟後園內原有秦知柔墓,久已廢圯;有1株古銀杏為秦知柔墓前舊物,解放前已枯,20世紀60年代除去。

至解放初,淡井廟佔地4.67畝。1958年,華僑膠木工場、淡井廟小學開辦於淡井廟。文革中,淡井廟除大佛像等由上海市佛教協會收管外,殿房全部改建。前殿改為上海華僑電子電器廠壓機車間;後殿為區淮海少年之家;樓上住居民。

1997年初,廟址被全部拆除。自此,這座上海最早的城隍廟徹底消失。

來源丨上海黃浦檔案信息網;百度百科;言衣草-上海歷史建築前世今生新浪博客;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來源:看懂上海

上海老底子

每天為儂送上精彩文章一組

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

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

訴上海老底子情

以史明志,以啟未來

原標題:《上海最早的城隍廟》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城隍廟湖心亭,上海最早的摩天樓?
    城隍廟湖心亭,上海最早的摩天樓?2014-12-09 18:15 來源:澎湃新聞        看看陸家嘴「三巨頭」(指最高的那三幢建築)會覺得,這個城市最早具有高層氣質的建築恰恰就是湖心亭
  • 上海城隍廟,喧鬧市區中的老街
    上海是亞洲四大金融中心之一,是一座工作與生活幾乎融為一體,節奏快到停不下來的城市。而就在這個節奏超快的城市中,也有一方休閒的好去處,也是上海著名的旅遊景點。這個景點就是城隍廟。上海城隍廟位於上海的繁華地帶——黃浦區方浜中路。
  • 上海城隍廟
    在上海地區眾多的道教官觀中,上海城隍廟以其歷史悠久、建築宏偉相著稱,在國內外享有盛名。  黃浦區老城隍廟  上海城隍廟上海城隍廟上海老城隍廟坐落於上海市最為繁華的城隍廟旅遊區,是上海地區重要的道教宮觀,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1403-1424),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歷史。由於上海城隍廟內供奉的上海城隍神在上海地區的特殊地位,在近六百年的發展歷程中,上海城隍廟道觀的建設和發展得到了上海地區百姓的熱心支持。
  • 上海城隍廟開放時間 上海城隍廟怎麼玩
    到大上海,有三個必須要遊玩的地方,第一個是外灘,第二個是東方明珠電視塔,第三個就是城隍廟。上海城隍廟這個著名的旅遊區,象徵著上海的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薈萃了眾多地道的老字號餐館和小吃,同時也是金店和小商品商城聚集地。那上海城隍廟開放時間是幾點到幾點呢?為了大家不錯過遊玩時間,下面就來看看上海城隍廟開放時間。
  • 一座城隍廟,三位城隍老爺,上海城隍廟為何「一廟三城隍」?
    在來上海旅遊的中外遊客眼中,上海城隍廟似乎相當於京郊的長城,「不到長城非好漢」,同樣,不來城隍廟轉一轉,怎麼能說你來過上海?這裡所說的上海城隍廟,實際上指的是包含城隍廟道觀和豫園商城、園林的總稱,與各地多有圍繞寺廟發展而成的廟會、集市相同,城隍廟道觀周圍自古便有眾多商業活動,進而發展到今天的規模,在老上海人眼中,上海城隍廟便等同於能在燒香禮神後逛吃逛吃一整天的早期商業中心。
  • 回味上海城隍廟的元宵味道
    在品嘗湯糰的同時,回顧一下上海城隍廟的節日氣氛,濃濃的年味就在我們的字裡行間。清末上海城隍廟前廟市熱鬧場面上海老城隍廟在歷史上就有「小吃王國」之稱,來這裡品嘗風味小吃已成為旅遊者的首選。說起老城廂最早的點心店,根據歷史記載是一家位於城隍廟大門口的隆順館,開設於清道光八年(1828年),以面點馳名。著名的喬家柵點心店則以製作糕團享譽,宣統元年(1909年)開設在喬家柵(街巷名,在喬家路凝和路一帶),1956年遷至老西門。鹹豐、同治年間,城隍廟市場內糖粥、雞鴨血湯、百果圓子等點心攤已有盛名。
  • 上海城隍廟的由來
    上海城隍廟坐落於上海市最為繁華最負盛名的豫園景區,是上海地區重要的道教宮觀,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歷史。風雨倉桑,朝代更迭,上海城隍廟也歷經興衰。其屬南方大式建築,紅牆泥瓦,現在廟內主體建築由廟前廣場、大殿、元辰殿等組成。上海城隍廟歷來由正一派道士任住持來管理廟宇。明代永樂中,金山神廟改建成為上海城隍廟時,殿左為映苞堂即是供奉歷代住持的所在。
  •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城隍廟原來在這裡!
    一提起城隍廟,很多人想起上海的城隍廟。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中國最早的城隍廟卻在蕪湖,正是這座始建於公元239年的城隍廟,在後世1700餘年讓中國形成了獨特的城隍文化,故有「蕪湖城隍,天下第一」之稱。(圖為蕪湖古城城隍廟恢復建設效果圖)中國最早的城隍廟建於蕪湖城隍廟是用來祭祀城隍神的廟宇,是古代漢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
  • 上海的老城氣息——城隍廟
    「到上海不去城隍廟,等於沒到過大上海。」可見老城隍廟在上海的地位和影響。一般意義上的上海城隍廟是指黃浦區的老城隍廟。在上海地區眾多的道教官觀中,上海城隍廟以其歷史悠久、建築宏偉相著稱,在國內外享有盛名。
  • 上海城隍廟一日遊
    「到上海不去城隍廟,等於沒到過大上海。」可見老城隍廟在上海的地位和影響。一般意義上的上海城隍廟是指黃浦區的老城隍廟,在旅遊景點中都稱為「豫園」,即原上海縣城隍廟,這是個著名的江南古典園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清晨的上海城隍廟
    春末夏初的一天清晨,心血來潮,何不去看看久違的上海城隍廟?拍攝晨曦光影中的城隍廟。心動就行動,出門時天還不見光亮。登上了頭班始發公交車,車上僅有二位乘客。巴士在清晨的馬路上飛速穿行,到站後轉騎網絡時代的共享單車是最便捷的交通工具,以車代步節省時間又可輕鬆直達城隍廟中心區域。
  • 尋找最早的上海人
    又到周末家庭日這次沒有探望老媽而是尋找最早的上海人17號線依然閒適下一站青浦新城這裡有陳雲題詞的博物館6000多年前最早的上海人復原後很帥除了出土文物還有不少互動遊戲博物館不遠處就是夏陽湖水上圖書館名不虛傳青浦老城形如龜背古時有護城河和吊橋
  • 上海城隍廟的傳說
    1924年,上海城隍廟曾發生過一次大火,殿堂、神像損失較為嚴重,除上海城隍神像被善信請出在外出巡得以倖免之外,還有殿前八尊皂隸(公堂差役)因系石身未遭火毀
  • 2018:大上海的城隍廟
       不知道是城隍廟的城隍老爺怎麼得罪了這個導遊,讓這個年輕人說出了一番這樣的話(大意如此):城隍廟大家可以不去,因為這個城隍廟是上海人的,城隍老爺保佑的是上海人,他是不會保佑你們這些外地人的。與其排隊花錢買票,不如去品嘗一下上海的小吃。
  • 歷史悠久上海城隍廟
    上海城隍廟位於上海市黃浦區方幫中路重要的道教寺廟。上海城隍廟歷史悠久,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城隍,也稱為城隍上帝,城隍爺。他是中國宗教文化中最重要的神之一,他是由英雄扮演的,他為當地人民做出了功勳,他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仰守衛城市。
  • 城市情報員 上海城隍廟
    到上海不到城隍廟就等於沒有到過上海從這句話就知道城隍廟的出名度了,要知道城隍廟為何如此受旅遊者的青睞,那就跟著我這個老上海的腳步慢慢體會吧。城隍廟坐落在上海黃浦區方浜中路249號,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了。
  • 歷史悠久的上海城隍廟
    上海城隍廟,是上海地區重要的道教宮觀,位於上海市黃浦區方浜中路。上海城隍廟可謂歷史悠久,在國內外享有盛名。城隍,又稱城隍神、城隍爺。是中國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只之一,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
  • 熱熱鬧鬧的上海城隍廟
    城隍廟,如名字一般熱熱鬧鬧的,好多地方都有開城隍廟的習俗,今天介紹的是上海的城隍廟,帶給遊客歡快的體會。一直想帶著親近的朋友家人一起逛廟會,這裡有著琳琅滿目的商品,偷偷的勾搭著小女生的心思,忍不住想買回去。
  • 上海城隍廟:都市遊園地
    上海城隍廟,「始建於宋代,原稱淡井廟,因供奉華亭城隍,故又稱華亭城隍行殿」。明代永樂年間(1403—1424年),移建於今址,至今已有800餘年的歷史。    城隍廟歷史悠久,名揚天下,是上海道教正一派主要道觀之一。城隍在道教中的意思是指城市的保護神,可見城隍廟在上海的地位和影響。它由大殿、中殿、寢宮、星宿殿、閻王殿、財神殿、文昌殿、許真君殿、玉清宮等許多殿堂組成,在這一萬多平方米中,還包括城隍廟的兩座園林,西園(即現在的豫園)和東園。在城隍廟的各個大殿裡,分別供奉著許許多多的道教神像,充分體現了道教多神的特點。
  • 上海城隍廟及周邊遊記
    上海城隍廟坐落於上海市最為繁華最負盛名的豫園旅遊景區,是上海地區重要的道教宮觀,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1403-1424),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歷史。城隍,又稱城隍神、城隍爺,是漢族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