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4月3日和7月20日,任正非分別與9905、9906和9921、9922班受訓新員工舉行了座談,回答了很多問題,其中有個問題是這樣的:
與外國競爭對手相比,華為最大優勢與劣勢在哪裡?
任正非的回答就一句話,「華為最大優勢和劣勢都是年輕,因為年輕,充滿生命活力;因為年輕,幼稚病多,缺乏職業化管理。」
這一年,華為公司年營收120億,還是一個蓬勃成長的12歲少年,真正是前途似海,來日方長。
所以任正非說年輕是華為的最大優勢,年輕讓華為充滿了活力和各種可能性。但也正因為年輕,華為也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這點主要就體現在管理跟不上發展。
也是在這個階段,任正非開始高喊「華為的冬天」,到了2002年左右,世界IT泡沫破裂,國內外的科技網際網路企業遭受重創,華為在內外矛盾的衝擊下也是岌岌可危。
從現在去看,這更像是一場華為的成人禮。面對公司危局,任正非和華為高層衝破重重阻力,化解了國內外的危機(思科和港灣),並大力整頓了公司的組織管理,引入了IBM的管理機制。
公司的成長就像是人的成長,在某個階段,總是會遇到一次突如其來的風雨,過去了就是成人禮,過不去就是修煉不夠,成王敗寇,認賭服輸。
而我重點想說的是華為新員工緊跟著的另一個問題:我們應如何克服我們的「幼稚病」?
是吧,我們每個人都有過幼稚的過程,區別是有的人「幼稚」的時間長一些,有的人時間短一些。
任正非在人生很長一段時間裡也是很幼稚的,他為此付出了很大代價。在《一江春水向東流》裡他說,「當我走向社會,多少年後才知道,我碰到頭破血流的,就是這種不知事的人生哲學。」
人到中年才醒悟過來,任正非克服「幼稚」的時間確實很晚,實際上,中年前後的任正非,完全是兩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