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奴十二年》:黑暗的歲月中,有些人永遠都不會打敗

2020-12-13 肥宅小子

人們經常說,歷史是一部蘊藏無限可能的書籍,裡面有你心中想要的一切。當我們在高呼歷史給我們帶來無限財富的同時,必須面對一個非常令人心痛的事實。人類的歷史有時候並非只有光輝亮麗的一面,很多時候,是在血與淚中摸索前行。輝煌的一面有多麼誘人,黑暗的一面就有多麼殘忍。

2013年曾經上映過一部特殊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的名字叫《為奴十二年》。豆瓣上的評分高達8.2,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而成。每次看完都讓人陷入沉思,故事中的主角在現實世界當中是一個令人欽佩的英雄,但他在現實世界中的遭遇,遠比電影裡要更加可怕。

美國獨立後,整個國家分成了兩部分。南方由於受到工業革命的影響,因此很多農作物生產都完全實現了機械化,對人工的需求量並不是很大。

人工得以解放就意味著不同種族之間互相歧視的現象,也暫時有所緩解。但北方卻不一樣,依舊堅持之前的奴隸主模式。農作物生產還是以人工的方式進行堆積,奴隸販賣,成為了北方最熱門的市場。

男主所羅門是一個有幸生活在南方的自由人,有妻子,有兒子,有自己的房子,有自己的工作。作為一名小提手,雖說經濟收入不高,但也能夠維持家中的一切開銷。然而一次意外,讓他從一個自由人變成了一個奴隸。

兩個身份高貴的人找到他說有一份待遇豐厚的工作,所羅門信以為真,等到達之後才發現自己被人當成奴隸販賣到了北方。這種事情在陰暗的地下市場裡屢見不鮮,但卻沒有一個人,願意站出來為黑人鳴冤。

所羅門到達北方之後,完全失去作為一個自由人擁有的權利。在奴隸主的眼中,他只不過是一個工具而已。工具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幫助主人解決各種各樣的煩惱。所羅門的第1個主人深明大義,雖說無法擺脫傳統思想,但對所羅門還是器重有加。

但所羅門第2個主人,是當地非常有名的奴隸殺手。為他工作的奴隸,幾乎沒有一個有好下場。這位奴隸主種植了大量的棉花,凡是沒有按照預定任務採摘夠數的,都要被毒打一頓。在這期間,所羅門曾無數次想過要逃跑,但每一次都以失敗告終。每一次失敗都要飽受肌膚之苦,這樣的日子永遠看不到頭。

直到有一天所羅門遇到了一個旅行家,閒聊之中,旅行家表示出了對種族歧視和奴隸制的不滿,所羅門認為這是自己逃跑的唯一機會。他讓旅行社為他寫了一封信,郵到朋友那裡。最終朋友帶著當局的人趕到,解救了所羅門。為奴12年之後,所羅門也再次見到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電影到這裡就已經結束,整部電影劇情跌宕起伏,不斷壓抑的情緒,以及各種灰暗的畫面,都將奴隸那種非人的生活刻畫得淋漓盡致。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很難想像得到,在這個世界上,竟然發生過如此慘絕人寰的事情。人類對於同類,竟然也能夠殘忍到如此程度。

雖然電影的故事已經結束,但在現實生活當中,所羅門英雄的一生剛剛開始。他回到南方之後,根據自己的經歷寫下了這本《為奴十二年》。以此反抗整個社會的不公平,為解放黑人做出了極為突出的貢獻。

老話講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所羅門的一生,有過黑暗,但光明比這些黑暗要閃亮的多。不管時間過去多久,他都是一位值得敬仰的英雄。

有人說在這部電影當中,導演想要表達的主題其實就是自我救贖。生命當中或許會有很多黑暗歲月,但如果沉浸在黑暗當中,不願意走出來,那麼人生一直都是黑暗的。在黑暗中,人才能夠更好地看到光明,只要心中對於光明的渴望不曾停止,總有一天會重新回到陽光之下。但是在筆者看來,這部電影想要表達的主題並沒有那麼複雜。

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海》中,有這樣一句話,一個人並非生來被打敗的,你大可以摧他,消滅他,但你卻不能打敗他。在那段黑暗的歲月中,有些人永遠都不會打敗。這部電影與同題材的《綠皮書》相比,沒有那麼多溫馨的畫面,也沒有那麼多富有詩意的情景。但就是這種壓抑的氛圍,殘酷的環境,才越發的震撼人心。

相關焦點

  • 《為奴十二年》追求自由、尊嚴的故事,勵志感人
    所羅門·諾瑟普《為奴十二年》與《湯姆叔叔的小屋》齊名的美國近代文學名著,用一個勵志、感人,不懈追求自由的故事打動了許許多多的人。本書以一個自由的黑人諾瑟普被當奴隸賣作為切入點,記述著自己從被販賣為奴隸後,輾轉的顛沛流離,以及詳盡講述了因偏見而遭受歧視群體的一段長達12年之久的黑暗奴隸生活。以一個為奴者的角度平靜地講述完故事,而不對奴隸制進行任何批判和抨擊。甚至有時候,作者的敘事手法好像他自己不是當事人,而是旁觀者;不是自由人變換成奴隸,而是自由黑人和奴隸相差無幾。
  • 《為奴十二年》:你從地獄歸來,這裡依舊不是天堂,只是人間
    《為奴十二年》(Twelve Years as a Slave)寫於1953年,作者所羅門·諾薩普(生於1808年,卒於1863與1875年之間),一本自傳性質的小說。平實樸素的語言陳述了所羅門被騙販賣為奴,熬過了12年的漫長歲月,最終獲自由的特殊經歷。
  • 以《為奴十二年》為例談電影中的時間藝術
    因此當兩者融合時,時間這個元素在電影中就變得有意義起來,但對電影中時間的操控能讓其穿透銀幕與觀眾體驗合二為一。《為奴十二年》即使無形的時間在《為奴十二年》中僅僅安守其本分,但它也因其融合的時機和方式而成為了全然不同的東西。
  • 《為奴十二年》:美國人最無法迴避的一段歷史
    美國人最無法迴避的一段歷史,一個象歐巴馬一樣的男人在優雅地同命運抗爭。原著震撼美國社會,再版數十次,本次首次在中國正式出版。「我不想僅僅是生存,我想要生活。」這是一個失去自由的黑人奴隸向世界發出的吶喊,他的故事歷經150年,仍然適用於生活在今天的熱愛自由、崇尚人性和敬畏尊嚴的人們。一個真實的故事,一條漫長的回家路,任何人都無法抗拒。
  • 《為奴十二年》:你從地獄歸來,這裡依舊不是天堂,只是人間
    《為奴十二年》(Twelve Years as a Slave)寫於1953年,作者所羅門·諾薩普(生於1808年,卒於1863與1875年之間),一本自傳性質的小說。平實樸素的語言陳述了所羅門被騙販賣為奴,熬過了12年的漫長歲月,最終獲自由的特殊經歷。
  • 《為奴十二年》原著小說現兩個中文譯本
    生命對任何活著的生物都是可貴的,螻蟻尚且偷生,何況人呢。因此,儘管我受人奴役,生不如死,但我不願輕易放棄生命。俗話說得好,好死不如賴活著。——摘自文心社的《為奴十二年》    我孤身一人,卻心懷感激,因為性命暫時保住了。可前途茫茫,我又不免灰心喪氣。以後會怎樣?誰會同我做朋友?我該逃到哪裡?噢上帝啊,你給了我生命,在我的胸膛中注入了我對生命的熱愛,請不要拋棄我!
  • 第86屆奧斯卡:黑奴片《為奴十二年》大熱
    最佳影片:  《為奴十二年》政治觀正確  在奧斯卡最先公布提名時,《美國騙局》和《為奴十二年》呼聲最高,當下領跑的則是《為奴十二年》。在影評人張小北看來,奧斯卡近些年的風格氣質趨於保守,《為奴十二年》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又是黑人題材,頗受奧斯卡評委們的青睞,黑奴題材像是一把劍,每次出鞘,不見血不快意。  比起《被解放的姜戈》、《林肯傳》,《為奴十二年》有所突破,導演史蒂夫·麥昆在兩個多小時的鏡頭中始終保持沉穩、鈍重,緩慢推進、平靜敘事,觀影中讓人覺得平靜得好似真實生活。
  • 揭露美國黑人的悲慘歷史,奧斯卡最佳影片《為奴十二年》
    福特先生深知約翰不會善罷甘休,為了所羅門能活下去,也為了自己不受損失,他決定把所羅門轉手給一個叫埃德溫的農場主,因為除了埃德溫之外沒人敢接手所羅門,埃德溫有著「黑人殺手」的稱號,是個天生的暴力者。《為奴十二年》2013年上映,並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在內的三項大獎。
  • 讓人不寒而慄的電影由真實故事改編小提琴家被拐《為奴十二年》
    《為奴十二年》改編自所羅門·諾瑟普同名小說,由史蒂夫·麥奎因執導,切瓦特·埃加福特、麥可·法斯賓德、露皮塔·尼永奧等出演的劇情電影。影片講述一個生活在紐約的自由的黑人,受過教育且已婚。在他難忘的奧德賽第十二年,所羅門與加拿大廢除主義者的機會會永遠改變他的生活「奴隸十二年」講述了所羅門諾斯諾普的真實故事,他是一位受過教育的自由黑人,他在1840年代居住在紐約,被綁架,被運到南部並賣給奴隸。這是一部既能激發情感又能激發智慧的電影。Chiwetel Ejiofor扮演Solomon Northup。
  • 《為奴十二年》獲奧斯卡最佳 中文版小說上市
    原標題:《為奴》中文版小說上市   《為奴十二年》獲奧斯卡最佳,據悉,北京大學出版社趕在電影提名獎公布之際,將原著翻譯,書名定為《為奴十二載》。   《為奴十二載》中文版的譯者常非,醉心研究美國歷史文化並熟稔各段歷史背景。
  • 《為奴十二年》:忍辱負重十二年終獲自由的故事
    今天推薦故事的主人公時隔十二年回來。十二年,一輪迴,三行淚。沒錯,《為奴十二年》,講述自由人所羅門·諾瑟普被迫賣為黑奴,忍辱負重十二年終獲自由的故事。很久之前就下載了這部電影,但是看不進去。很多時候的我太過浮躁,對於這種沉重而又壓抑的影評避而不看。
  • "為奴十二年"男星望加盟"邦德24"
    時光網訊 雖然《為奴十二年》沒有為英國男星切瓦特·埃加福特拿下奧斯卡,但並不妨礙他的大好星途,據外媒消息稱,切瓦特有望出演薩姆·門德斯       據悉,切瓦特是該角色的首選,他很有可能會跟隨《007:大破天幕危機》中哈維爾·巴登的腳步,再創造出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標誌性大反派。
  • 美國金衛星獎提名揭曉 《為奴十二年》10項領跑
    《為奴十二年》海報  搜狐娛樂訊(文/耷子) 美國當地時間12月2日,2013年第18屆金衛星獎(18th Annual在10個最佳影片提名中,《為奴十二年》《地心引力》等諸多種子選手紛紛入圍,《為奴十二年》橫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等10項提名,領跑提名名單。在最佳動畫電影提名中,狂卷全球票房的口碑力作《神偷奶爸2》未能入圍,只獲得最佳電影歌曲一項提名。湯姆-漢克斯今年行情不錯,主演的《菲利普斯船長》和《大夢想家》在最佳影片中佔據兩席,其個人則入圍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男配角兩項提名。
  • 從《為奴十二年》,看美國內戰,才知道林肯對美國的意義
    從《為奴十二年》,看美國內戰,才知道林肯對美國的意義說美國南北戰爭,那麼先了解一下它的背景。美國獨立後,在南方和北方出現了兩種不同的發展趨勢,在北方,工業革命完成,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迅速,而南方,實行奴隸制。
  • 《為奴十二載》成奧斯卡大贏家 同名中譯小說上市
    原標題:「奧斯卡書」踩著點兒上市  北京時間3月3日,由布拉德·皮特擔任製片人的《為奴十二載》成為今年奧斯卡大贏家,斬獲最佳影片、最佳改編劇本和最佳女配角三項大獎。幾乎同時,影片同名小說《為奴十二載》最新中文譯本推出,而且不是網絡預售,是現書,可謂火候拿捏得恰到好處。同時,最終仍未能給萊昂納多帶來影帝榮耀的《華爾街之狼》,同名中譯小說於年初上市,也打出了奧斯卡的旗號加入熱賣。  據此,本報記者連線了包括《為奴十二載》出版方在內的多位業內人士,為本年度的「奧斯卡書」把脈。
  • 許玉粦:為自由而活——讀《為奴十二年》有感
    《為奴十二年》是黑人奴隸制親歷者所羅門·諾薩普撰的一本回憶錄,這是一部自傳性的小說。在這本書裡,讀者能以小人物的歷史記憶透視到美國黑奴制時期的歷史真相。所羅門·諾瑟普是一個生活在紐約的黑人,受過教育並擁有幸福美滿的家庭。在一次外出工作時,他被綁架並失去了自由人的身份,後被種植園奴隸主福特先生買下。
  • 在十二星座中
    在生活中,有些人似乎很虛弱,好像經不起任何攻擊,人們總是認為自己是自卑情結,但當他們真正面對困難時,他們卻很堅強,這遠遠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然而有些人恰恰相反,他們看起來很強大,好像永遠不會被打敗,但是一旦他們受到一點打擊,他們就會感到自卑,讓我們看看十二星座中特別容易自卑的四個星座
  • 芝加哥等影評人協會扎堆頒獎 《為奴》所向披靡
    《為奴十二年》  搜狐娛樂訊(文/耷子)美國當地時間12月17日,芝加哥影評人協會、東南影評人協會、聖路易斯影評人協會以及鳳凰城影評人協會這幾個重要影評人協會的選擇,基本呈現了奧斯卡的風向,《為奴十二年》所向披靡,《地心引力》則在導演獎和技術類獎項中表現出色。切瓦特-埃加福特、凱特-布蘭切特、傑拉德-萊託、露皮塔-尼永奧業已成為最佳男女主角、男女配角的最熱人選。
  • 《為奴十二年》網友:1865年終於忍辱負重走過來了
    最震撼的兩個點一是黑奴的主人來保釋他,再就是所羅門的朋友來保釋他,都是手揮法院證明的文件,一句你去告吧就可以將人帶走,而那些氣急敗壞的奴隸主則無可奈何。但最起碼在這裡,美國司法有保護其公民基本權利的義務,這讓我想起若是同樣的事件放在中國,可能就是官商狼狽為奸,法律流於形式了每一個荒謬的制度或時代,呈現的都是人類的荒謬和黑暗。人類已走過一個漫長的進化史,取得了高度的文明,除了我們自己也無法不敬仰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也是其中一枝。
  • 維爾德,我永遠都不會輸
    以至於他進入拳擊臺,拳迷們就會想,今天的比賽要麼是德昂塔·維爾德擊倒別人,要麼是德昂塔·維爾德被擊倒,總之只有一個人會站著離開拳臺。細想一下,這不就是職業拳擊的魅力嗎?相信沒有人會喜歡看整場都在奔跑的拳賽或者是整場都在摟抱的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