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德做作的老人,為何會屢屢出現?心理學:拿捏住兒女這三個命門

2020-12-09 騰訊網

俗話說:「家中一老,如有一寶。」

一個家庭中,如果有一個德高望重的老人,這將會是這個家族的幸運和福氣。

有句話說得很好,天塌下來有高人頂著。只要家族中的老人夠輩分,有威望,那麼他就是家族中的「高人」。

老人,他們經歷過大半輩子的滄桑風雨,看遍世間百態,明是非,懂進退,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心中有一把秤。

可以這麼說,有福之家必有長壽老人,而長壽老人必是有德之人。德行,不僅僅是個人之德,更是家庭之德。

但是,既然存在有德的老人,就肯定會有「無德做作」的老人。前者能帶給人積極的影響,而後者,則會敗壞家中的風氣,影響孩子的發展。

要知道,老人無德,影響三代。如果任由無德的老人破壞家庭,那麼最後受到傷害的,只能是兒孫後輩。

有些人就疑惑,為何在當今社會,「無德做作」的老人會頻繁出現呢?為何他們能夠在家庭中興風作浪,而孩子卻無能為力呢?

也許,正因為他們經歷得多了,所以他們便能在一定的方面上拿捏住兒女的心理,讓其敢怒而不敢言。

「道德」綁架,兒女不敢不「孝」

我們經常能夠聽到這樣一個詞,那就是「愚孝」。

什麼是「愚孝」呢?那就是一個人不管是非對錯,只要是父母要求的,自己都會去辦,不敢忤逆父母的意願,也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

可在很多時候,並非是我們自己想要「愚孝」,而是我們不得不「愚孝」。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被迫無奈」的狀況呢?

就是因為在這個以「孝」為主的社會,如果你不尊重老人和父母,亦或者違背他們的要求,那麼你就會在輿論上失了理,從而被人唾罵。

無德的老人,正好抓住了孩子「孝」的心理,從而在家中興風作浪,可孩子卻不敢做任何的勸阻和反抗。

可以說,用「孝」來綁架人,是一種無奈,更是一種悲哀。因為「孝」的本質原本象徵了親子關係的和睦,可到了今天,卻淪為某些人的「枷鎖」,讓人感到心寒。

倚老賣老,用「長輩」身份欺壓

在傳統觀念之中,這個社會本就是一個「尊卑有序,長幼分明」的社會。

對於你的兄長,你必須要做到將其視為「父親」一般,所謂「長兄為父」就是這個道理。

對於家中的老人,你必須要做到「謙讓有禮」。因為高堂仍在,你就得尊重他們,凡事都要聽他們的安排。

上述這些傳統觀念,有它一定的道理在裡頭。但是,這些道德的規則是要看人的。如果你碰到懂得體諒,懂得感恩的人還好,可碰到個做作無理,倚老賣老的人,那就是有理說不清了。

就像電視劇《都挺好》中的蘇大強,他憑著自己是蘇家「父親」的身份,便不顧孩子的死活,不管孩子的現實狀況,而是時不時提出「要孩子命」的請求。

這樣的老人,其實我們是特別討厭的。但是,為何你不敢反抗他呢?很簡單,就是因為他們拿捏了你的七寸,你根本無法反抗。

這個「七寸」,就是你是後輩的身份。在傳統的「位序」中,你必須要做到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不然就是你不孝不忠不義,甚至成為眾矢之的。

所以說,當老人倚老賣老的時候,你是沒轍的。因為你作為孩子,終究很難跨過「孝」的鴻溝。

進退兩難,兒女「逆來順受」,助長氣焰

曾見過這樣一個老人,他已然七十多歲了,可就是特別做作,有些時候還蠻橫無理。

有一次,他的兒子陳先生陪父親去逛商場的時候,老人一眼就看準了一套紅木家具,特別漂亮。

為了能夠不花自己的養老金就能得到一套紅木家具,老人家就直接跟兒子說,叫他要懂得孝敬父母,然後便用手指了指那套家具。

陳先生看到老人家的神情,一眼就看出他的意圖是什麼了。但是,不是他不想買,而是買了之後,他和老婆孩子這個月就得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了。

所以,陳先生跟父親說明了實情,希望他能體諒自己的不容易。

可是,老人家聽到這番話後,卻擺出了一副苦瓜式的嘴臉,還大聲嚷嚷地跟陳先生說,自己一把屎一把尿將你養大,難道你就這麼對待我的嗎?如果你不買,我就不走了。

聽到父親說出這番話,陳先生也沒啥想法了,就硬著頭皮付了錢,然後滿足了父親的願望。

生活中,像陳先生這樣的子女其實有很多。可以這麼說,就是因為做孩子的過分「逆來順受」了,所以才激發老人們的驕縱心理。

要知道,你的退讓就像是給還未燃起的火堆添了一把柴火,從而讓其燃燒起來,不受人的控制。

在未來的生活中,作為孩子,可以孝順,但卻不可以過分「愚孝」。因為你的愚孝和盲目退讓,會成為「無德老人」頻頻出現的根源。

文/舒山有鹿

相關焦點

  • 300萬拆遷款分給兒女,父母卻反遭埋怨,老人心寒去住養老院
    01從古至今,在大多數老人的潛意識裡,總覺得「兒女有別」,不管閨女如何貼心,養老還得指望兒子。所以有些家庭,從兒女很小的時候,便開始區別對待,並且將這種思想灌輸給孩子。如今社會進步了,男尊女卑的現象得到改善,思想開明的父母開始重視對女兒的培養教育,甚至在分配遺產時,也會給女兒留一份。不過仍然有一些老人,情感上始終偏向兒子,認為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這是不爭的事實。都說金錢是萬惡之源,很多時候,沒錢,日子倒能過得相安無事。
  • 北京上空出現三個太陽 為何天空會出現三個太陽的奇觀?
    北京上空出現三個太陽 為何天空會出現三個太陽的奇觀?時間:2020-12-30 10:4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北京上空出現三個太陽 為何天空會出現三個太陽的奇觀? 12月29號,就在北京市西城區的宣武門上空,有網友視頻拍攝了三個太陽的自然奇觀。
  • 一部美國版「都挺好」:空巢老人的尋親之旅,為何兒女都在說謊?
    父母盼著兒女歸來,總是提前準備好飯菜,想要在一桌熱熱鬧鬧的團聚中看看孩子的臉,聽一聽近況。但是如果父母準備了一切,兒女們卻紛紛打電話說自己不回來了,老人會難過嗎?他們大約不會在言語上出來,但內心必定失落。親愛的長大的兒女都過得如何?這是老人惦念的疑問。電影《天倫之旅》正是在這般萬千家庭都相似的境況中展開。
  • 揭秘:騙財騙色的假活佛為何會屢屢得手(圖)
    騙財騙色的假活佛為何會屢屢得手(圖)近日,藏傳佛教真假法王、真假坐床之爭在網上引起廣泛關注。沸沸揚揚,未有定論。不過,下面這例假僧人案卻被逮了個正著。 假活佛假僧人騙財騙色為什麼屢屢得手 某汽車廠家舉行萬人汽車直銷團購會,現場推出限量祈福版,為千名車主的車鑰匙及配飾開光加持。圖片來源:網絡 這只是最近關於假僧人報導的案例之一,此前類似的報導屢見不鮮:有的打著宗教旗幟,兜售所謂「開光法物」,有的則是冒充活佛、上師,講歪經、講假經,更有甚者飲酒破戒,假借雙修之名,行姦淫婦女之實等等,不一而足。
  • 兒女雙全,分家產的時候別「平分」,7旬老人的話過來人會懂
    雖說父母的愛是不求回報的,但是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懂得感恩的人,尤其是父母年老之後,對孩子的依賴也會更重。如今生二胎已經成為了一種風氣,有不少父母生二胎就是為了湊兒女雙全。但是兒女雙全的家庭雖然看似美滿,父母到晚年之後也很容易出現一些問題。分家產的時候別平分,7旬老人的話是精明還是自私?隔壁張大爺今年已經70歲了,張大爺的一雙兒女都已經結婚生子,最大的孫子都上大學了。
  • 75歲老人哭訴:在兒女家各住一個月後,才明白晚年能依靠誰
    老人含辛茹苦把子女養大,指望將來老的那天能有所依靠;老人辛苦一輩子,操心一輩子,就希望能安度晚年,有個幸福的晚年生活。可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每況愈下,老年該依靠誰?兒子、女兒還是養老院呢?我們聽聽75歲的老人怎麼說。
  • 心理學:一個人開始「墮落」時,身上會出現什麼跡象?
    在心理學看來,一個人開始墮落的時候,身上會出現這3種跡象。01李先生 23歲 跡象一:不願意花時間充實自己大三的時候,身邊很多人都在努力學習準備考研,我另外三個室友無一例外,都選擇了考研,每天早出晚歸的去圖書館學習。
  • 當老人出現以下徵兆時,暗示所剩時間不多了,兒女要早做準備
    當家裡老人出現這幾個徵兆時,說明所剩時間不多了,兒女要早做準備,及時盡孝,才不辜負和父母的一場緣分。如果老人出現血壓下降,暗示所剩時間不多了人活著所剩時間不多了,會出現什麼樣的徵兆呢?網上也有很多種說法,有的說是會聽到奇怪的聲音,有的說是會夢見親人。但是,這些說法太過抽象,可能並不準確。
  • 為何農村兒女養老人,而城市老人養兒女?網友:現實太殘酷了
    鎮上的老人不一樣,他們平時享受的待遇比農民高,還有儲蓄,退休後有養老金,生活富裕,他們大多幫助孩子買車,他們不怕花錢,他們有養老金作為後續保障,醫療保險的清算比例也比農民高。第一,父母的財產差距從現在情況來看,一般退休人員,雙親、雙親、雙親的養老金都在一萬左右,少數高養老金的人,一人領一萬多元。這幾個人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
  • 73歲老人去世一周後兒女才知道消息:養這樣的孩子,到底圖什麼?
    後來從警察那裡得知,老人幾天前不慎摔倒,無法起身,就這樣光著身子在陽臺上躺了4個晝夜。新聞中的這位老人是有一雙兒女的,只不過都把家安在了新城區,可是兒女到老人家中的距離,開車不過40分鐘的車程,可兒女已經有20多天沒來探望過老人。
  • 老人亡故,兒女必重孝,漫談河南戴孝習俗
    河南老人去世,兒女必戴重孝。這裡說的重孝,就是傳統葬俗中的披麻戴孝。由於河南地域廣闊,導致各地戴孝習俗有一定差異,但老人去世,兒女戴重孝一說還是比較一致的。孝衣對襟、衣長及膝、無領有袖、無扣有帶,腰束一批兒生麻。下穿白孝鞋,雙親死一,孝鞋不糊嚴,雙親皆故,將孝鞋糊嚴。媳婦頭頂孝布,一般長約三尺,寬約六寸,從額前繞過,繫於腦後。上身穿對襟長孝衣,長可過膝,肩上披一匹生白布,公死披左肩,婆死披右肩。這匹白布是由媳婦娘家專門送來的。下邊所糊孝鞋,若婆家和娘家雙方四個老人未全故,則不能糊嚴。
  • 「老人團」為何只要幾百塊?看完這三個原因,你會讓父母去嗎?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人們的生活方式也逐漸多樣,有些人喜歡外出旅遊放鬆自己,也有些人喜歡在家讀書看報,都是放鬆的方式,不過現在隨著旅遊行業的崛起,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出去遊玩,隨著旅遊人群的普及以及擴充,老年人旅遊也成為了一種時尚,有些兒女條件好了,就給父母報一些旅遊團
  • 兒女爭做糊塗媽監護人有隱情:無民事行為能力老人該如何分配財產
    「爸當年只是承租的公房,房改可以購買時,家裡沒人願意出錢,我哥和弟弟兩家也不買,所以爸媽找到我們,商量讓我們出錢去買房,條件是要讓他們老兩口一直在這房子裡住著。」「並不是像原告說的那樣的。而且這房子一直還就爸媽兩人住著。爸去世後,現在也只是媽和照顧她的保姆住在裡面。」高女士顯得挺委屈地解釋著,她說沒想到如今母親會來告自己,也不相信這是母親的本意。
  • 心理學大師?孫悟空新皮膚引發熱議,網友稱天美最會研究人心
    為什麼會這樣?按理來說這樣的機甲皮膚應該大受歡迎才對。的確,玩家對於這款聯名皮膚的出現是喜憂參半,喜的是皮膚實在是太炫酷了,憂的大家都被天美給拿捏了。很明顯,天美了解所有玩家的心理活動,擺明了是哪個英雄人氣最高就出哪個英雄的皮膚,而且質量一年比一年好,在眼饞手癢的情況下,玩家不得不一次次「上車」,說好的零充不到一年就V8了!
  • 紀星羽┃女子無才便是德?從被誤解的古文,淺談溝通
    比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女子無才便是德……這三句話中的每個字都認識,但其表達的意思卻與現代漢語中的意思大相逕庭。古文中的「女」有三個意思:①通「汝」(你);②本義,如《木蘭詩》「同行(háng)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③動詞(nǜ),嫁女,如「以女(nǚ)女(nǜ)之」譯為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現代文中的「女」一般指女性或女兒。
  • 再生氣,也別打貓咪這5個部位,每個都是它的「命門」
    但是貓咪這5個部位,即使再生氣也不能打,因為每個都是它的「命門」!1、貓咪的頭部貓咪的頭部跟人類一樣都是很脆弱的,頭部有很多神經,打貓咪的頭會使它受傷,如果沒有控制好力度,可能還會造成貓咪死亡。所以即使再生氣,也不能打貓咪的頭部,這是貓咪的命門。
  • 馬斯垂克安博士|未來五年,心理學研究領域會出現哪些新趨勢?
    「 「未來五年,心理學研究領域會出現哪些新趨勢?」——這是眾多心理學學子縈繞於心的一個問題。 」 先說結論,跨學科研究是心理學未來的發展方向,其中又以神經生物、認知科學、表觀遺傳這三個方向為代表。 心理學正走在「跨學科」路上 心理學領域最初是以哲學思辨為主,比如希臘蘇格拉底之類的。
  • 獨居老人:生前沒得到兒女孝敬,死後喪事卻辦得風光丨百家故事
    讓他們搬到城裡生活是兒女們的主意,五年前,她的幾個兒子以照顧方便為由開著一輛轎車將他們接走,這讓他們在村裡著實風光了一把。李老太心裡也樂開了花,因為大兒子說他們來了,就讓她們住樓房。她一輩子沒有進過城,樓房的信息是從同鄉口中得知的。據說那樓房寬大,冬暖夏涼,還有彩電冰箱什麼的,住著極其舒服。
  • 豬瘟來臨為何河南屢屢中標,箇中原因讓人心酸
    自從非洲豬瘟爆發以來,河南的豬肉價格那是一落千丈,直到今日河南的生豬價格還只是成本線上徘徊著,沒有任何的反漲跡象,而在想前看看5月份時候價格最低的還是河南,直接就跌倒了10元/kg,相比全國河南的價格只能說是保本都不夠,那為何河南的生豬市場屢屢中標,任何波動都能危及到河南?
  • 93歲老人:「活太久對兒女沒有好處」,聽完後很扎心也很無奈
    可是,在民間也有這樣的一句話,「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句話可不是說說而已,在我們的身邊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人到老了自然會出現許多的毛病,這個時候老人唯一能夠依靠的也只有子女了,而現在的許多的年輕人的工作壓力是巨大的,有些人為了事業實在是抽不出時間來照顧老人,因此萬般無奈之下只能夠是把老人送到養老院,這是一種無奈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