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吃,乃人生中的頭等大事。
但在一日三餐上,不少人卻犯了難,每天都面臨著三大靈魂拷問:早上吃啥?中午吃啥?晚上吃啥?
眼下,又到了飯點,你想好去吃啥了嗎?
雖說吃什麼是個人的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來,但如果是下面這種食物,勸你最好慎吃。
致命河粉:11人中毒,1人搶救無效身亡
7月28日,廣東揭陽惠來一腸粉店發生了一起食物中毒事件。
11位顧客在一名為「石頭腸粉店」的店內食用河粉後,先後出現嘔吐、腹瀉等疑似食物中毒的症狀。
涉事腸粉店,外觀上就是一普通的街邊小店△
有5人被送醫治療,1人經全力搶救,醫治無效去世,2人病情較重,2人病情穩定。
另有6人症狀較輕,在居住地治療觀察。
其中一位重症患者為18歲的高中女生,被診斷為急性肝功能衰竭,且還在惡化,需持續進行血液淨化,不斷補充血紅細胞和血漿,生命危在旦夕。
因血庫血源緊張,女孩的表姐在微博求助△
說起來,食物中毒並不是什麼罕見之事,大多也就是拉肚子或腸胃不舒服。
而這一次,卻把人毒死了,這讓很多人難以置信。
到底是什麼毒,能把人毒死?
不少網友猜測這可能是一起蓄意的投毒事件:
但該說法很快被否定了,8月3日,廣東省疾控專家將此次食物中毒事件判定為「米酵菌酸中毒」。
截圖來自:澎湃新聞
此次河粉中毒事件,並非首例。
早在2018年,河粉就已經「鬧出過人命」了。
2018年10月23日,河源市東源縣半江鎮的楊先生一家吃了河粉,隨後小女兒出現了不適症狀。兩夫婦把孩子送往醫院搶救,最終搶救無效死亡。
10月24日,楊先生和其妻子也出現了頭暈、嘔吐的症狀。
在當地治療沒有好轉後,又轉到河源市人民醫院治療,楊先生的妻子也最終搶救無效死亡。
而這一次的中毒事件,經相關部門取樣檢測後,也被判定為米酵菌酸中毒。
米粉、河粉保存不當,會招來致命毒素
米酵菌酸,是一種由椰毒假單胞菌產生的毒素。
「椰毒假單胞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界當中,穀類發酵製品(米粉、河粉、餈粑、醋涼粉等)在製作加工過程,很容易被其汙染。
圖源/網絡
這種細菌本身很怕熱,正常的烹飪就足以殺滅。
但被這種細菌汙染過的食物,如果放置時間較長,就會產生致命毒素——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之所以那麼毒,是因為它有兩個「絕技」:
①耐熱性很強
一般的毒素,經過高溫烹煮毒性都會大大減弱甚至消失。
而米酵菌酸不一般,它極其耐熱,一般的烹飪方法無法破壞其毒性,需要在100°C以上的高溫連續煮1小時才可以。
連熱水焯、下鍋炒,都滅不掉它,更別提平時煮米粉、河粉那一小會兒功夫了。
②目前沒有特效解藥
米酵菌酸中毒後,目前沒有特效藥。
只能採取一般的催吐、洗胃、清腸等急救措施,也因此死亡率很高,高達50%以上。
中毒後,最快半小時內就可能出現頭暈、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
嚴重時可造成肝損傷,肝損傷後,毒素還會有連鎖反應,引起肝腎症候群、肝肺症候群、肝性腦病。
這一下,肝、腎、肺、腦都傷到了,就可引發多器官功能衰竭,九死一生。
河粉這麼毒,那以後是不能吃了嗎?
可以是可以,但吃之前要多注意一些不安全因素。。
8月1日晚,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了消費提醒:謹防米酵菌酸毒素中毒,裡邊給出了預防「米酵菌酸」中毒的建議。
這裡小編給大家總結一下~
安全吃粉,注意3點
1、選擇正規渠道購買
普通人購買時,要認真閱讀產品標籤,留意產品感官性狀和保質期。
在選購河粉、腸粉(卷粉)、陳村粉、粿條、米線(米粉)、瀨粉等溼米粉時,尤其是散裝銷售的,要留意產品生產日期、保質期、儲存條件以及是否在冷藏條件下。
2、溼米粉要冷藏儲存且應當天食用完
椰毒假單胞菌的最適生長溫度為37℃,最適產毒溫度為26℃。
露天環境存放時間過長,容易被椰毒假單胞菌汙染,進而產生米酵菌酸毒素。
所以,對於溼米粉,最好要冷藏儲存,當天製作當天吃完。
另外,在浸泡河粉、粉條時,不要超過4小時,容器要保持乾淨。
3、出現可疑症狀,立即就診
如果懷疑發生疑似中毒,應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儘快催吐,排出胃內容物,以減少毒素的吸收和對機體的損傷,並及時送醫院救治,對症治療。
那是不是只要我以後不吃粉,就不用擔心此類食物中毒了?
NO!還有一種食物,也是米酵菌酸的「重災區」。
木耳這樣泡,也會招來致命毒素「米酵菌酸」
近幾年,因吃木耳而導致中毒的事件頻繁發生,而它們也都有同一個罪魁禍首——米酵菌酸。
木耳泡發時間過長,再加上外部環境不良,比如泡發木耳周圍有過期變質的食物,或者浸泡的容器殘留著其他食物變質的殘渣,就很容易變成米酵菌酸滋生的「溫床」。
所以,為了避免這種致命毒素產生,泡發木耳一定不能太久。
最好當天泡發當天吃,因為短時間內泡發的木耳,基本不會產生毒素。
通常來說,用冷水泡1~2小時左右就可以食用了,最多也不要超過4個小時。
如果用熱水泡,時間還要更短。
夏日泡發,最好放在冷藏室裡,但也不要超過24小時。
如果實在吃不完,分裝冷凍;泡木耳的容器要乾淨,經常換水。
除此之外,還要注意:
①如果泡發超過24小時,建議就不要吃了,特別現在天氣炎熱,更容易滋生病菌;
②浸泡後如果聞到有異味,或者摸到有粘液,說明變質了,趕緊扔掉;
③餐具及時洗、垃圾及時倒,保持廚房衛生環境乾淨。
除了木耳和溼米粉,鮮銀耳也容易產生米酵菌酸毒素。
在我國,椰毒假單胞菌汙染率最高的食物,就是它。
所以,為了安全著想,建議吃幹銀耳。
另外,還有發酵類的食物也容易受到椰毒假單胞菌的汙染,例如傳統的發酵玉米面、發酵糯小米、吊漿粑、餈粑、醋涼粉、糯玉米湯圓粉,以及馬鈴薯粉條、甘薯面等薯類製品,吃之前也千萬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