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神州,物華天寶,積澱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凝結了無數人的智慧,沉澱了無數令人嘆為觀止的手工技藝。中國的手工藝門類繁多,個個都是光彩奪目,對於中國傳統的手工藝來說,每一個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這些手工藝都值得我們去傳承和保護。從2019年3月25日起,央視七套《鄉土》欄目隆重推出了十集大型人文紀錄片《手藝中國》,節目剛推出就受到業內盛讚:匠心出品,手工藝界的力作,節目在中國手工藝人陣營引起了巨大反響。
這次央視《鄉土》欄目的《手藝中國》攝製組歷時十個月,跨越中國的千山萬水,尋訪專注於手藝的匠人,為大家呈現出技藝中的鬼斧神工、傳承中的推陳出新。記者們對手藝人「手藝」的挖掘與記錄,同樣也是用影像對中國傳統手工藝人們表達致敬。這部由中國農業銀行冠名的大型紀錄片,目前不僅在央視播出,同時在騰訊、優酷、今日頭條等主流視頻網站和客戶端也得到網友的廣泛關注,關於傳承與創新的話題再次成為關注傳統手工藝領域的熱點話題。
3月25日《手藝中國》播出第一期《手藝中國·根雕》、4月1日播出第二期《手藝中國·仿古瓷》兩期節目播出後,收到熱烈反響,78歲高齡的黃雲鵬專程讓人發來感謝信,在信中說:「《鄉土》欄目的《手藝中國·仿古瓷》播出後,在皇窯引起熱烈反響,一致認為,這部紀錄片比以前拍的關於黃雲鵬的紀錄片,站位更高,角度更新,內容更全,感情更真,手法更細,畫面更美,場面震撼,是我們看到的拍皇窯拍得最好的一部紀錄片。「根雕大師陳興也對節目盛讚有加,說節目播出後慕名前來參觀拜訪的人絡繹不絕。
《鄉土》欄目是一檔文化類紀錄片欄目。欄目致力於挖掘和保護鄉土文化資源,提升農耕文明內涵,記錄鄉村振興的文化進程,助力鄉村振興,讓子孫後代記得住鄉愁。多年來,《鄉土》欄目尋訪並呈現鄉土中國的人文地理、風土人情、民間文化、休閒農業。紮根鄉土,記錄時代,傳承文化的方式,注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傳承與保護,以最獨特的人文地理、最獨特的鄉俗風物、最獨特的情感世界、最獨特的中國故事,為觀眾呈現跨越千年曆久彌新的新時代鄉土中國。
《手藝中國》通過精彩的影像,展示了具有歷史傳承和民族地域特色、與日常生活聯繫緊密、主要使用手工勞動的製作工藝及相關產品。這些工藝均是創造性的手工勞動和因材施藝的個性化製作,具有工業化生產不能替代的特性。
《手藝中國》系列節目,用最平凡的方式帶你進入不平凡的世界。
在這十期人文紀錄片中,你可以去感受對枯木樹根愛不釋手,痴迷於根雕藝術的匠人陳興所創作出的巨型八百羅漢;以及為瓷而生,為瓷而醉,千年窯火燒制出「國之大器」的藝術大師黃雲鵬;驚豔了江南水鄉,創造出獨一無二的雙面三異繡的蘇繡大師牟志紅;去感受讓銀器有了靈魂和生命的工藝美術大師張英正;在翡翠上雕刻《長徵》的「陽美翡翠玉雕」傳承人洪榮輝;用建築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的設計師劉方磊;小壺大器,內有乾坤,將現代的美學元素融入手拉壺製作的工藝美術大師謝華;能裸眼在陶瓷上書寫微書的工藝美術大師王芝文;以刀為筆,以竹為紙,讓普通的竹子擁有另一種生命的竹雕大師洪建華;以及將潮繡發展成為定點國禮的潮繡代表性傳承人孫慶先。
十個不同的領域,展現出中國手工藝大師們的匠心獨運,他們或隨物賦彩,或慧心巧思,或寓情達意,或獨樹一幟。
在這個春季,讓我們一起沉下心來,泡一杯茶,關注CCTV7《鄉土》欄目,伴著茶香與陽光,沉浸在中國偉大的手藝之中,在《手藝中國》裡感受匠心獨運的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