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電視劇只要到了季節就想重溫一遍,或許這就是這些電視劇的魅力。一到冬天,看著炊煙升起,聞著烤紅薯的香氣,看著《請回答1988》,感受這個冬天裡的溫暖。《請回答1988》至今依然是韓國電視劇收視率第一的位置,看過這部電視劇的人都知道這其實只是一部講述家長裡短的電視劇,關於愛情,關於友情,關於親情,這部電視劇都用很簡單的方式表達出來,愛恨不再那麼可惡,只是多了一些人情味。這部電視劇裡並沒有我們想像的狗血情節,一部電視劇只有短短的二十集,可能需要三四天才能真正的追完,因為每一集的時間都很長,大概相當於國內電視的三集,每一集都有一個主題,圍繞著這個主題拍攝的情節,看著甚是溫暖。
我很喜歡電視劇裡的三個家庭主婦一起玩,一起鬧,一起瘋。多希望以後結婚的時候能夠遇見幾個聊得來的朋友,好讓生活看起來沒有那麼枯燥無聊。幾個家庭主婦坐在胡同裡的床上,一起摘豆芽,一起喝酒,一起聊聊心事。聊聊很多女人在一起都會聊的事情,這樣給人的感覺就會很愜意。隨著經濟的發展,很多人都搬進了公寓裡,基本上每個人都在防備著身邊的人,生怕自己吃虧。在這部電視劇裡讓人們感受到了屬於父母那個年代的溫暖。
看著他們一家又一家的送菜,送飯,從來不會讓你空手而歸。這就是生活的儀式感,哪怕德善家的飯菜沒有正煥家的豐富,但是每一次正煥過來送菜的時候,德善的媽媽都會拿自己家的東西給正煥,其實這就是最真實的鄰裡之間的情感。或許我們都不曾感受到這種溫暖,因為我們害怕吃虧,所以不願意像電視劇裡的幾個家庭一樣,一家家的送菜送飯。這樣的鄰裡情似乎已經沒有辦法再擁有,因為我們都習慣了獨來獨往。我們身邊的朋友似乎越來越枯燥,似乎越來越重利益而不是情義,這樣的感情離我們太遠太遠。想要真正的感受到這種美好,這一輩子似乎都是痴人說夢。
我記得鳳凰堂裡阿澤的爸爸因為腦溢血住院,如果不是當時德善爸爸去找阿澤爸爸喝酒,我想阿澤爸爸可能一輩子就這樣結束了。因為阿澤爸爸喪偶,所以住院期間,每一頓飯都是得善的爸媽或者是正煥的爸媽給阿澤的爸爸送去,完全把阿澤的爸爸當成一個親人在對待。放在現在的時代,其實已經很難找到了,我們可望而不可及的這種鄰裡情,似乎已經不復存在。
我喜歡看這部電視劇,更多的是感受不一樣的情感。我從來沒有感受過這麼多的情感,但是彼此分享,這種情誼還是存在過的。因為在毛坦廠讀過書,那時候我媽媽就是一個陪讀媽媽,每天能做的就是想方設法的做一些好吃的,當然幾個陪讀媽媽在大通道上一起做飯,自然是彼此分享。每一次回去都能吃到好幾家的飯菜。畢業以後,我就再也沒有感受過這種溫暖。很多人一刷二刷這部電視劇,其實自己都不清楚到底為什麼那麼喜歡。或許有人喜歡看這部電視劇裡的親情,感受屬於爸媽那個年紀的焦慮,感受他們為了生活,經歷過多少困難苦痛。
正煥媽媽在更年期的時候,像失了智一樣。平常一個很強勢的媽媽突然變成一個軟綿綿的小白兔。很多人都不明白為什么女人在絕經以後會感覺到絕望,很少有人會在乎女人到了絕經時候的心情。正是因為這部電視劇,讓我重新審視了我的媽媽,原來她為了生活那麼能忍耐,為了生活把自己的苦咽回肚子裡絕口不提。
這部電視劇裡有太多太多的家庭會遇見的事情,在生老病死面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沉思,這部電視劇裡,沒有把生死講述的很痛苦,只是簡單的一筆帶過。我們都習慣了看見生命的喜悅,所以對於死亡,我們恐懼但只能面對。電視劇裡德善奶奶過世,我以為我看見的都是兒女的炫耀,當真正的主心骨回來的時候,幾個子女哭成一團。原來生死真的讓人感覺到絕望。每一年正煥爸爸過生日都會很不開心,只是因為自己母親過世了,聽不見母親的聲音,自己活在人世間太孤獨了。這部電視劇裡的現實意義太多太多,每次看都會有不一樣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