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中下的北京,冰雪融化,蜜蜂群飛,進入到仲春世界,從山桃開始,連翹、玉蘭、杏、榆葉梅、紫丁香等此地開放,這是北京一年當中最為熱鬧的季節。在這樣的季節裡,人們難得會把注意力從滿枝的鮮花中轉移到水泥路縫、牆角、荒地和只有一點點綠色的草叢中。而此時這些角落裡有些奇妙的事情正在發生,一叢叢卷緊鄒巴的黃裡夾著紅的嫩葉正迎著溫暖的陽光伸展開來,纖細的花梗垂著頭,先是盤在葉子下。在不經意間,和葉子展開基本同期,一朵朵小紫花就躍然於地面了。孱弱的小花帶著沉著的紫色,雖不及枝條的繁花華麗,卻是我最愛的春日風景,這就是早開堇菜(Viola prinonantha)和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
圖1:早開堇菜和紫花地丁
早開堇菜和紫花地丁都屬於堇菜科堇菜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於我國東北、華北、陝西、甘肅、湖北以及朝鮮和西伯利亞等地,是我們在城市裡最常見到的堇菜屬植物。堇菜科的植物開花都比較早,和溫帶其它早春植物一樣,它們需要趕在周圍那些能遮擋住陽光的喬木、灌叢生長起來之前充分享受陽光,也趕著給剛出現的昆蟲獻上第一口糧,從而促使完成自己的傳粉大業。繁殖可以說是植物一生中最重要的任務了,不同的植物在授粉這項重大的工作中有著千奇百怪讓人讚嘆不已的技能,堇菜科的植物也不例外,重點就在於它們的花朵上。
早開堇菜和紫花地丁的花乍一看,像一頂小小的紫色巫師帽,就像《哈裡波特》中出現的一樣。除了張開的花瓣像帽簷外,後面還帶著個「帽尖」,這就是堇菜屬植物的「距」。這個鉅是由最底下的花瓣向後延伸形成,位置靠下的兩根雄蕊上有細細的蜜腺,一直伸入到距之中,這裡就是吸引昆蟲的花蜜儲藏室。當貪吃的昆蟲被吸引過來,會停靠在花瓣上,將自己長長的口器深入距中偷取花蜜。這時,跟花比起來重量比較大的昆蟲會擠壓到堇菜的柱頭上面,柱頭受到了壓力,會撐開將雄蕊圍起來的藥隔延伸物,花粉就像傾灑的麵粉從這個口中漏出去,沾到昆蟲身上,機關精妙地令人讚嘆。同時花柱裡還有一個裝著無色透明粘液的小房間,當昆蟲擠壓柱頭的時候這些粘液就會滲出來,黏住昆蟲從另一朵花上帶來的花粉。等到昆蟲飛走,花柱將另一植株的花粉帶到裡面,非常巧妙地完成了授粉!
吸引昆蟲的條紋
儘管早開堇菜和紫花地丁用盡渾身解數在早春的時候吸引昆蟲前來為其授粉,它們的花朵都還帶著向內的「引導」紋路呢。可是還是有些堇菜沒能趕在春天完成自己使命,等到陽光被周圍長出濃密樹冠的喬木遮擋住,它們再也吸引不到傳粉者的時候,另一神奇的招式就出現了——開出閉鎖花。顧名思義,這次的花是封閉的,不再開放,從外觀上看,容易誤會成它的果實,一個綠色的橢圓形。在這朵閉鎖花的裡面,雄蕊長得剛好能接觸到心皮的接收端,這樣每一顆花粉都能正好投入其中,保證每顆胚珠得到精子並成長為種子。早開堇菜和紫花地丁的果實在五月中旬到十月都能成熟,一個個小圓球長得鼓鼓囊囊,等到時機到來就裂成三瓣,種子也是球狀或者倒卵狀,放大看表面還有著好看的花斑。等到種子乾燥,輕微的觸碰就能把種子彈出去。
裂開的蒴果【圖片來源百度】
對早開堇菜和紫花地丁雖然是兩種不同的植物但由於生長的環境幾乎一樣,模樣也極其相近,很難區分開來。科學家們經過研究,發現這兩種植物親緣關係很近,但是遺傳特性上有區別。用肉眼觀察,怎麼區分二者呢?如果把它們放在一起對比就會發現,原來區別還是挺大的,早開堇菜的葉片比較寬,偏圓,像一把小扇子。而紫花地丁的葉子狹長,像柳樹葉一般。兩者的花細看也能看出不同,早開堇菜的距比較粗,而紫花地丁的距比較細。如果你企圖通過顏色來區別這兩種植物那是基本不可能的,我曾經在一片草地上找到過粉色、淺紫色、深紫色的早開堇菜和紫花地丁。
直觀的對比
春天的時候我們常去挖薺菜和蒲公英吃,卻很少有人吃堇菜,在古代的時候,大多數人都吃它,說蒸著吃是甜的。也有朋友嘗試過,蒸熟了涼拌,聽說味道不錯。這兩種植物,往往是喝中藥時候進入我們的肚子的,早開堇菜和紫花地丁在中藥裡都叫紫花地丁,不做區別,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清熱利溼的作用呢。
除了城市裡常見的這兩種堇菜屬的植物,北京還分布著其它許多種堇菜屬的植物,常見到的就是細距堇菜、北京堇菜、裂葉堇菜、斑葉堇菜和雙花黃堇菜等,它們都生活人活動較少的地方,都有著巫師帽一樣的小花。如果你在清明節前後走到北京的郊區,會發現在地上的枯枝落葉裡有一叢叢葉子背面發紅的細距堇菜,開紫色花朵。有的花朵是清秀的白色,名字裡帶北京兩字,叫做北京堇菜。有的葉子是像被撕裂一般,開粉色小花,是裂葉堇菜。北京的堇菜屬植物葉子大多數都是直接從地上長出來的,比較低矮,而有一種挺起來長,有地上莖,是雞腿堇菜。另一種非常特別的堇菜是因為開出的小花既不是紫色也不是粉色和白色,是醒目的黃色,它們喜歡生長在海拔高的地方,1800-2000米左右,那就是雙花黃堇菜。
細距堇菜和北京堇菜
堇菜屬的植物低矮,如果沒有花完全不起眼,但它們為了生存,為了在自然界的優勝劣汰中存活下去,它們生長出能儲存能量碩大的地下塊根和結構精巧的花。許許多多的植物都如此,為了適應環境將自己進化成更合適的樣子,這就是植物的智慧,我們應當認識到植物和動物一般聰明,也應該愛護它們,這樣咱們的地球才會永遠美麗、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