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之後奢侈品行業能快速復甦嗎

2020-12-25 齊魯壹點

往年這個時候的米蘭、巴黎或紐約,正是人流熙熙攘攘之時,許多時尚達人在巴黎世家的秀場和香奈兒的派對之間不斷穿梭。但今年,這種熱鬧的場面不見了:往年輪番舉辦的各種時裝周已被取消,改成了線上時裝秀;出售愛馬仕領帶和普拉達鞋子的店鋪剛剛重新開門營業,經營者正在為如何處理疫情前積壓下來的過時商品而發愁;那些曾經可以隨時「帶貨」的網紅博主們,現在也陷入了難為無米之炊的窘境……

更為嚴重的是,整個奢侈品行業遭受的巨大損失、各大品牌不斷下滑的銷售額、權威機構預估的漫長恢復時限等等利空消息,似乎讓人們開始為這個本應散發出永恆傳承魅力的行業擔憂起來。

當人們身處危機時,總是會拿之前發生的危機來進行比對。這一次被人們拿來比對的,就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

那場金融危機的第二年,「2009春夏巴黎時裝周」如期舉行,《紐約時報》描述了當時的場面——「今天的巴黎仿佛重回瑪麗·安託瓦內特(法國大革命之前當政的國王路易十六的妻子)時代,人們吃不飽飯,卻還是無法停止對華服的追逐。」

疫情之下行業生變

從手提包到高級時裝,再到鑽石戒指和昂貴的瑞士手錶,個人奢侈品行業在過去幾個月裡進入了休眠模式。美國波士頓諮詢公司的數據顯示,在3月至5月的疫情高峰期,美國奢侈品的銷售額同比下降約75%。

全球經濟衰退的陰雲籠罩著這個靠消費者信心推動的行業。除了短期衝擊之外,該行業的製造方式和銷售方式都面臨著一場全面變革。時尚流行的趨勢曾經十年一轉變,而如今卻可能幾個季度一變。疫情帶來的第一個變化,就是線上銷售額的增加。

根據《經濟學人》發布的數據,如今奢侈品的在線銷售額平均佔總銷售額的7%至8%,約為H&M和ZARA等大眾時尚零售商佔比的一半。路易威登表示,其在線購物佔總體銷量的比重如今大大高於疫情之前,通過百貨商店實現的銷售額可能會繼續減少。

疫情帶來的第二個變化則是生產成本的上升。儘管奢侈品牌喜歡炫耀自家「工匠」手工縫製的手袋等產品,但由於人工費用的不斷攀升,現在即便是最奢華的品牌也悄悄將部分產品的生產外包出去,甚至一些品牌一半以上的產品都會依靠外部生產。這些供應商通常是義大利的小型家族企業,在疫情發生之前本就利潤微薄、財務緩衝能力差。疫情發生後,奢侈品品牌商不得不加緊向這些企業提供經濟上的援助,以免其就此一蹶不振。

第三個變化是市場的細分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疫情發生以來,香水和化妝品的銷售維持得最好——顯然,人們不會因為封城而不護理皮膚。而時裝公司的麻煩則大一些——居家隔離的時尚達人們不再需要添置那麼多衣物。更糟的是,與珠寶或手袋不同,積壓的服裝正在迅速過時,這對時裝公司而言是個巨大考驗——由於擔心傷害品牌價值,奢侈品行業一般不喜歡公開打折。與時裝公司相比,像歷峰集團這樣的高檔鐘錶製造商面臨的風險更大,因為它們已習慣了通過交易會和貿易展來吸引經銷商。但由於疫情的影響,這些展會都被取消了。

種種跡象均顯示出奢侈品行業同樣面臨著疫情帶來的衝擊。

《經濟學人》預計,今年奢侈品的銷售額將下降1/3,且最快要到2022年才能恢復。由於奢侈品公司的成本大體上是固定的,所以銷售額的下降意味著利潤的壓縮。更痛苦的是,在銷售額下降的同時,這些奢侈品品牌商還要照付房租、照打廣告(最奢華的品牌每年的營銷支出近10億美元),該花的錢一分都不能少。

危機不危漲價先行

並非行業中的每個板塊都這樣脆弱,在危機中,消費者會堅持選購更加成熟的品牌。「他們想要優中擇優。」經紀公司盛博的露卡·索爾卡說。在經濟低迷時,人們更喜歡進行商品的比較,消費者開始重新檢視品牌的價值以及自己與品牌、產品與服務的關係。消費者會更加重視品牌的信譽度與正統性。

《新聞周刊》曾在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之後表示,經濟危機並不會「凍結」奢侈品市場,消費者們只是變得更挑剔了。

只要回顧一下歷史就會發現,在過去那些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奢侈品銷售額基本上是不降反增。2008年金融危機下的愛馬仕、路易威登和古馳這三大奢侈品牌的門店數量都在持續增長。其中,愛馬仕在2009年的利潤同比增長了8.5個百分點。

2008年金融危機前後三大奢侈品牌業績情況的研究還表明,即使是在發生全球金融危機的情況下,仍有強大的消費力量支撐著這些頭部奢侈品品牌。

今年5月,路易威登、香奈兒以及古馳等一線奢侈品宣布大幅上調核心產品的價格。之所以漲價,正如各大品牌所言,受疫情影響,原材料價格、運輸和勞動力成本都在上漲。但這只是客觀原因。

在奢侈品的定價中,品牌價值的地位極高。對於這些頭部的奢侈品牌來說,一旦降價,日後想要再漲價就很難了。相反,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漲價,還可以讓消費者感覺有保值的空間,可以繼續鞏固其品牌價值。因此,對於以價格為壁壘的奢侈品來說,自救方式是不斷漲價,而非降價促銷。降價,只會讓奢侈品變成快時尚;漲價,才是奢侈品保持高貴身價的唯一出路。

實際上,自2008年經濟衰退以來,幾乎所有奢侈品類別的表現都超過了非奢侈品類別。分析過去的危機影響可以確認,奢侈品行業遭受的衝擊要小於其他行業,而且反彈的速度要快於非奢侈品行業。

Calvin Klein創始人卡爾文·克雷恩認為這一現象很奇怪:「我也不大明白是為什麼,也許越在困難的時候,明顯很浮華的東西就越受歡迎吧。」

還有一個現象可以說明奢侈品行業的抗跌性。《經濟學人》表示,在許多行業中,利潤和銷售額的下降可能會引發大量收購,但很少有人認為奢侈品行業會出現這種情況。大多數奢侈品公司的資產負債表都很健康,也會找到恢復盈利的方法。許多較小的品牌由創始人或家族控制,他們不願在經濟低迷時期賣掉公司。如果說在這方面真會有什麼變化,那就是整合速度可能會放緩。市場正在密切關注LVMH集團是否會在疫情期間完成對美國珠寶商蒂芙尼的收購。

更大市場來自亞洲

儘管大多數奢侈品公司都是歐美國家的,但這些公司的顧客卻大多來自亞洲。在去年售出的價值2810億歐元的奢侈品中,有一半以上賣給了亞洲人。《經濟學人》認為,除非跨洲旅遊業的反彈速度快於預期,否則必須要找到讓歐洲奢侈品進入亞洲,尤其是進入中國的新途徑。

在中國,奢侈品產業被證明比其他產業更具發展韌性。自2010年以來,奢侈品總體消費量出現了大幅增長,亞洲和北美市場的增長幅度尤為巨大。2018年,中國消費者的消費佔到了全球奢侈品消費的33%,比2017年增長了32%。目前,中國的「中等收入群體」約佔其人口的31%,由於中國消費者對奢侈品更感興趣,所以消費行為在持續增加。

時尚產業權威媒體WWD報導,疫情緩解之後,愛馬仕在中國廣州的第二大旗艦店開業次日,銷售額就突破了270萬美元。路易威登的報告稱,其4月在中國內地的銷量同比增長了50%。

奢侈品公司希望中國人把掃貨地點從巴黎改為上海,這樣短期內就可以提高利潤:路易威登和古馳等公司的產品在中國的標價比歐洲貴1/3;關掉幾家開在巴黎或米蘭等旅遊熱點地區的租金昂貴的旗艦店可以為公司省下大筆物業成本——通常這些店裡一半的商品都是賣給遊客的。

不過任何利潤的提升都是短暫的。奢侈品在歐洲和中國的差價已經在縮小,有了手機應用,人們更容易比較不同地區的售價;奢侈品公司曾經努力吸引的那些奢侈品代購,也正面臨著海關越來越多的限制……這些年來,奢侈品在中國的價格實際上也一直在下降。而如果這些公司在中國開出更多的店面,就可能會讓一部分人覺得喪失了在巴黎蒙田大道或紐約第五大道購物的「尊享」地位。這也正是奢侈品公司過去通過價差這種變相的折扣把消費者吸引到西方購物的原因。

問題是,在這次疫情中,奢侈品行業是否能夠繼續抓住那些消費大戶的錢袋子?《經濟學人》指出,對於疫情後消費者可能變得更加克制的擔憂正在消散:富人對象徵身份地位的奢侈品偏好依然如故。但新的擔憂是,中國消費者如今對新興的本土品牌青睞有加,這可能會影響到國際老品牌的銷量。(編譯 年雙渡)

相關焦點

  • 疫情之後的酒店行業,行業全面復甦尚需時日「圖」
    一、什麼在阻止酒店業復甦 2020年二季度以來國內疫情正在逐步緩解,各地的復工復產工作正在有序展開,但是從各行業的復工情況來看,文旅行業的復甦速度是最慢的。直到2020年7月電影院還沒有復工,而對於旅遊業而言由於國內疫情的不確定性導致復工進程被各地的突發疫情所打斷。
  • 遊客與outlet拯救奢侈品業
    遊客的購買力「2012年全球奢侈品市場約為2120億歐元,同比增長10%。」義大利奢侈品協會Fondazione Altagamma和貝恩(Bain)公司發布的《2012全球奢侈品市場研究報告》指出。世界各國經濟放緩,諸多行業不景氣,但奢侈品行業的持續成長似乎並沒有受到多大影響。
  • 2019-2025年中國個人奢侈品行業發展深度調研與未來趨勢預測報告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19-2025年中國個人奢侈品行業發展深度調研與未來趨勢預測報告顯示,中國消費者對全球個人奢侈品市場的貢獻正在快速上升,中國消費者對全球個人奢侈品市場的貢獻正在快速上升>  第一節 全球個人奢侈品市場發展概況    一、世界個人奢侈品行業發展史    二、個人奢侈品向全球大眾市場的轉變    三、金融危機衝擊國際個人奢侈品市場格局    四、國際服飾類個人奢侈品牌爭相發力童裝市場
  • 中國奢侈品行業現狀調查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版)
    第五節 其他    一、英國奢侈品銷售價格下跌    二、金融危機下法國奢侈品行業遭受衝擊    三、2020年法國奢侈品行業加大對中國市場攻勢    四、瑞士奢侈品牌加速亞洲市場擴張    五、印度奢侈品消費持續增長    六、巴西奢侈品消費市場前景看好第三章 中國奢侈品市場發展分析
  • 高街雲倉復盤展望,2021年奢侈品行業發展又有哪些新趨勢?
    近日,一些研究機構和行業分析師先後發布了今年行業研究報告,他們從多個維度對時尚和奢侈品市場的現狀與發展做了梳理與分析。在閱讀了這些報告和分析文章後,高街雲倉認為,以下幾個行業趨勢在未來一到兩年內值得關注。
  • 奢侈品行業研究框架:從產品體系、渠道和營銷回顧奢侈品行業發展歷程
    年成立或切入奢侈品行業的。第一、奢侈品的每一輪的發展基本都是基於不同經濟體的崛起——從美國到日本、再到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在60年代早期的時候,在法國出口的皮具中,出口到美國的份額是最高的(1961~1967年佔比40.7%);70年代之後,亞洲市場的需求快速增長,出口到日本的份額由1970
  • 曾遭金融危機重創 冰島如何實現復甦奇蹟
    冰島的欣欣向榮,和歐元區特別是希臘這樣深陷債務危機的國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樣是在金融危機中遭到重創,希臘在接受了三輪救助之後依然債臺高築,債務佔GDP比例高達180%,成為全球債務最重的國家之一。希臘民眾的生活也沒有太大改觀,失業率維持在23.3%的高位,為歐盟最高;經濟復甦勢頭極為緩慢,2008~2015年間,除2014年為正增長外,其餘年份皆為負增長。
  • 是誰拯救了全球奢侈品市場?
    一場疫情危機,讓人們用最悲觀的眼光審視奢侈品行業。根據義大利奢侈品牌協會發布的報告,今年是2009年金融危機後,個人奢侈品市場首次出現萎縮。撇除匯率影響,奢侈品行業今年收入將比2019年縮減23%至2170億歐元,是有記錄以來的最大減幅。
  • 揭秘|奢侈品行業,真的像《穿Prada的女王》那樣嗎?
    對於奢侈品行業,哪些人才是真正的行內人?當思考這個問題時,大多數人印象中就是《穿Prada的女王》那樣,可以穿著奢侈品穿梭在名流巨星之間。但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能夠接觸到的,基本是線下門店的那些銷售人員,這是完全不能概括整個奢侈品行業的。
  • 二季度中國商業地產市場復甦 奢侈品零售現強勁增長
    中新社北京7月17日電 (記者 龐無忌)國際商業地產服務和投資公司世邦魏理仕17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二季度中國經濟超預期反彈,商業地產市場同樣出現明顯復甦跡象。從受疫情影響較為明顯的零售物業市場來看,報告稱,二季度中國各大購物中心的客流量持續復甦,5月份已回升至疫情前正常水平的80%左右,核心優質物業的客流已超過疫情前的九成。值得注意的是,餐飲、娛樂和教育類租戶的閉店潮仍在持續,但是多個零售業態已經顯現復甦跡象。其中,奢侈品表現最為亮眼,主要得益於境外旅遊及購物受限後的購買力向國內回流。
  • 行業顛覆啟示錄:瑞士機械錶如何跨越「石英危機」
    ; 三是瑞士機械錶經歷「石英(表)危機」衝擊後,依然傲立在行業之巔,而石英表也正是瑞士人發明的。從計時的實用角度看,石英表比機械錶走時更精準、裝配更簡便、使用更方便、售價更便宜,為何沒能將其行業終結?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商業案例。
  • 奢侈品逆勢漲價,反遭瘋搶?
    太平洋證券紡織服裝及零售行業首席分析師郭彬:從現在來看,它調價的範圍主要覆蓋亞太地區。整個亞太地區以中國為代表,對整個疫情的控制比較好,據此判斷,整個亞太地區的線下消費復甦的節奏肯定也是最早的。奢侈品的品牌也存在於提前去以價補量,以捕捉這一批線下需求復甦的需求。
  • 便宜的奢侈品能佔領市場高地嗎?|多莫瑜意奢侈品
    Grassi 這樣回答, 「從世界角度來說,我們國家的設計師被認為是極具商業化性質的,對義大利來說,我們在溝通和營銷方面的知識架構並不是很強,義大利時裝市場一直由大牌設計師主導,這個行業也沒有培養出一批新的人才,而亞洲市場和在線零售商對那些未被發掘的新設計師來說是非常好的國際化發展機會和路徑。」
  • 金刻羽:我們需要思考抗碎性及如何利用危機去刺激創新
    此次事件與2008年最大的區別在於,它並不是一次金融危機,而是直接對經濟產生影響的衛生危機。2008年出現的是銀行危機、流動性危機以及信貸凍結等。而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到經濟的各個部門,尤其是航空、鐵路、旅遊、酒店和餐飲等各類服務行業,致使眾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停業,甚至破產,無數人失去了工作。這一次是實體經濟威脅到了金融系統,而非是像2008年那樣金融系統影響實體經濟。
  • 危機和房價是最好的避孕藥?美國生育率雪崩
    但這一切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發生了快速逆轉,隨著危機後的經濟復甦,其他發達國家人口生育率都在緩步上升,唯獨美國出現了掉頭急墜的「走勢」。雖然人類在二戰之後的嬰兒潮過後,生育率就在整體上呈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但是在危機和復甦時大體都遵循一個規律:危機發生後生育率會出現明顯的加速下滑趨勢,但在復甦階段會出現一定的「反彈」。
  • 全世界中國遊客的減少,對奢侈品行業影響有多大
    但是,很多中國遊客在出國旅行時喜歡花大筆錢購買奢侈品,例如名牌服裝和配飾。2018年,全球奢侈品消費中約有三分之一貸給了中國消費者。貝恩諮詢公司的顧問預測,到2025年,這一比例將上升到50%。從我們對其中許多女性的採訪中可以明顯看出,隨著中國經濟從冠狀病毒中復甦,她們將恢復消費。他們能夠旅行和消費的地方將對大流行帶來的經濟復甦產生重大影響。覺醒的一代在中國,人口隊列由幾十年定義。
  • 亞洲航空公司從SARS危機中復甦
    當6個月前非典型肺炎(SARS)疫情最為嚴重的時候,很少有人預料航空客運量在短時間內能夠恢復,更少有人預料在明年之前航空旅客量能超過上年同期。  但如今這一切都成為現實。4至6月期間,由於人們對航空旅行的擔心,航空公司損失了三分之二的正常乘客量。但從那以後,亞洲航空公司呈現出全面復甦的跡象。
  • 奢侈品品牌加速變革勢在必行
    從多方面來看,自奢侈品行業逐漸呈現壟斷趨勢後,新冠病毒疫情可謂是首個對該行業造成嚴重影響的全球性危機。這個行業會好起來嗎?簡而言之:生死有命,速戰速決。2008年至2009年的大衰退是美國歷史上自1930年代大蕭條時期以來經濟最糟糕的時期,它對奢侈品行業的影響尤為嚴重。當全球服裝業縮減5%時,奢侈品行業下跌了8%。
  • 西藏旅遊業快速復甦
    旅遊業,是近年來帶動西藏經濟快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據統計,2019年全自治區累計接待國內外遊客4012萬餘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559.28億元,旅遊業對全區GDP的貢獻率達到了35%。「今年1月下旬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西藏旅遊業持續快速增長勢頭被遏制,特別是2月份完全處於『冰凍期』。」
  • 攜手萬豪、四季、文華東方等行業高管,展望款待業未來復甦計劃
    在當前摸索前行的時代背景下,能讓員工感到關懷的公司將是未來最大的受益者,許多頂級酒店的專業人士都認同這個觀點,因為理解危機背後意義的公司定會戰勝只看到短期危機的公司。瑰麗酒店  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成功不能靠一成不變的方法,而是更需要一種能適應和轉變的心態。例如,小公司靈活地快速調整公司政策,而大企業可以依賴品牌的知名度和信任度來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