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如花隔雲端 從三個維度解析《源氏物語》以花喻人的獨特魅力

2020-12-24 Gloria的悅讀紀

有「日本紅樓夢」之稱的《源氏物語》,講述了貴族公子光源氏紛繁複雜的情史,其中穿插了平安時代的政治、宮廷生活,以及貴族的各種雅趣,如賞花、制香、奏樂等。在這本鴻篇巨製中,紫式部描述了各種各樣的女子,她們或纖弱美麗,或沉靜優雅,或高傲堅韌……各有其吸引人之處。

紫式部很擅長描摹這些女子的美,她利用不同的花來象徵不同的女性,並賦予這些女性花兒的特點。在書中,大部分的女性都是以花來命名的,比如:葵姬,夕顏,槿姬,末摘花,花散裡,末摘花等等,這讓人物更有辨識度,形象更為生動豐滿。

最近細細品讀了這部著作,發現以花喻人的部分特別有意思。用花來比喻美人不僅是文學傳統,具備文學上的意義,還暗含著日本獨特的美學思想,以及深刻的社會意義。接下來,我將從三個維度解析《源氏物語》以花喻人的獨特魅力。

文學意義:名花傾國兩相歡,以花喻人是文學傳統

紫式部很會以花喻人,她用花來寫美人,不僅取其外在,更看重精神、品格上的相似,以期達到形神兼備的效果,讀來讓人回味無窮。

書中第34回《新菜(下)》可以說是以花喻人的高峰。這個篇章裡面,源氏為了慶祝自己的生辰,召開了女樂大會。三公主,明石女御,紫夫人,明石夫人等人帶上各自的樂器,閃亮登場,為源氏傾情演奏樂曲。紫式部對這幾個人有許多精彩的描寫:

三公主嬌小玲瓏,她沒有豔麗之相,但高貴秀美。紫式部將之喻為「二月中旬的新柳,略展鵝黃,而柔弱不勝鶯飛。」而她的頭髮從左右兩旁掛向前面,很像青青的柳絲。——這個比喻很貼切了,將三公主的稚嫩和嬌弱,描摹得入木三分。

明石女御(光源氏的女兒)姿容優雅,比較豔麗。書中形容她,「舉止端詳,氣品高貴,好比盛開的藤花,當夏日群花零落之後,獨自在晨光中開顏發豔。」在第28回《朔風》中,也曾有過類似的描述,「這小女公子可說是藤花。藤花開在高高的樹梢上,臨風搖曳的模樣,正可比擬這個人的姿態。」用紫藤花在樹上隨風輕擺,來描摹明石女御的優雅,很有美感,讓人浮想聯翩。

紫夫人頭髮濃密,身材勻稱美麗,恰似春天的櫻花,然而又比櫻花更加優美,這容顏實在是特殊的。紫式部對紫姬特別偏愛,賦予紫姬櫻花的形象。源氏剛認識紫兒的時候,她還是個小孩,恰如春天裡美麗又柔弱的櫻花。後來,他把紫兒培養成人,紫兒出落得愈發標緻。在女樂大會上,紫夫人大概三十多歲,很有成熟嫵媚的風韻,這個時候的紫夫人,大概就是春天裡,繁密嬌豔的八重櫻了吧?

明石夫人氣度悠閒,容貌嫵媚,「看到這人,好像聞到五月橘連花帶實的折枝的香氣。」其實,明石夫人更像龍膽,在第二十八貼《朔風》中,紫式部曾經說過,明石姬愛好龍膽和牽牛花,並且用心栽培。龍膽看似不起眼,卻很堅韌,自有其美麗。明石夫人出生低微,但是冷靜高傲,隱忍倔強,和龍膽的氣質很吻合。

這是一場盛大的女樂會,源氏非常享受。但在旁人看來,這些女子姿態各異,各具美感,又何嘗不是一場群芳宴呢?用花花草草來比喻女子的段落,散落在書中許多地方,讀書的時候,有種尋寶的感覺。

說到以花喻人,這應該算是一種文學傳統,有著悠久的歷史。其他暫且不論,我們國家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裡面,就有許多「以花喻人」的句子。比如:

「有女同車,顏如舜華。有女同行,顏如舜英。」「彼汾一方,言採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異乎公行。」

除了直接用花來比喻女子之外,《詩經》還喜歡用花起興,引出美麗的女子,就像給即將出場的女子布置了絢麗美好的背景。這樣的例子也很多,比如: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何彼穠矣,棠棣之華。曷不肅雝,王姬之車。」

讀著這些美麗的句子,會讓人產生無限遐想。美麗女子和鮮花交相輝映,擁有打動人心的力量。而源氏更是將這個傳統演繹到極致,她筆下的這些女子,都有屬於她們的花。這樣的寫作手法不僅能描摹出她們的美貌,也能傳遞她們的精神和內涵,讀來讓人齒頰生香。

《源氏物語》這本書大概是1001-1008年間寫成,比中國的紅樓夢還早大概700年,是日本古典文學的高峰。紫式部的以花喻人,不僅傳承了「以花喻人」的文學傳統,對後世的文學創作也有借鑑意義。

美學意義:紅顏彈指老,剎那芳華,演繹「物哀美學」

熟悉日本文化的人,大概都知道日本的「物哀美學」。什麼是物哀?簡單來說,就是美到極致之後復歸平淡或消亡,這種美學思想跟日本的宗教和地理位置有關。

日本本土的神道教認為,萬物皆有靈,花草樹木裡面都藏著精魂。與此同時,日本國土面積狹小,人口稠密,資源匱乏,自然災害頻繁,這讓他們極度缺乏安全感,覺得什麼都不長久,都會消失。於是,物哀的思想應運而生,根植在了日本人的意識裡。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我覺得稍微更改下,這句話也能表達物哀之美。悲劇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而物哀就是美好的東西不長久,終究會走向毀滅,終究會消散。這種毀滅不是人為的,而是不可抗力因素造就的。「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這大概就是物哀之美。

《源氏物語》開啟了日本的物哀美學時代,而以花喻人正是這種美學思想的體現。把這些女子比喻為花,則她們越嬌豔美麗,毀滅的時候,就越讓人心疼。比如:書中的紫姬就是物哀之美的極致。

上面我們提到過,紫姬像櫻花,紫式部在書中穿插了許多對紫姬外貌的描寫,極力渲染紫姬的美貌。書裡面曾經用夕霧的視角,來描述過她的美麗:

「氣度高雅,容顏清麗,似有幽香逼人。教人看了,聯想起春晨亂開在雲霞之間的美麗的山櫻。嬌豔之色四散洋溢,仿佛流泛到正在放肆地偷看的夕霧臉上來,真是個蓋世無雙的美人!」

除此外,源氏也一直驚豔於她的美貌,在心裡揣度,

「從無論哪一點上看來,她的氣品都很高雅,周身沒有一點缺陷,可使見者自覺羞慚。相貌豔如花月,姿態新穎入時。加之種種優雅的薰香融合集中,這便形成了一種最高的美姿。今年比去年更盛,今日比昨日更美。永遠清新,百看不厭。源氏覺得奇怪:怎麼會生得這樣美麗呢!」

櫻花是日本的象徵,生得絢爛美麗,花期極短,零落時靜默,有震懾人心的力量。它兼具美麗和哀愁的特質,最能體現物哀之美。紫姬也正是如此,紫式部將她的美渲染到極致,越是美麗,消亡的時候就越讓人悲痛。

光源氏撫養紫兒長大,要求她各方面順自己的意,但紫姬並非沒有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只是將傷心和不滿埋藏在心裡。在那樣的年代,她無父無母,沒有任何依靠,屢次想出家,最後也被源氏阻撓。紫夫人最後病死了,死的時候,年齡大概還不到四十歲。

紫式部沒有寫她得了什麼病,但據我猜測,應該是抑鬱症或者是癌症。男人尋花問柳,女人很容易情志鬱結,引發乳腺癌、子宮癌之類的疾病。源氏這樣放蕩,還讓紫姬隱忍,是很容易憋出病來的。

你看,這麼美麗的人兒,最後也還是會香消玉殞,怎能不讓人扼腕嘆息?紫姬去世以後,源氏悲痛欲絕,每天神思恍惚,後來出家,最後也跟著紫姬去了。小說的第41回,只有標題「雲隱」,而沒有正文,這種特別的表達方式,意味深遠,將物哀演繹到極致。

社會意義:零落成泥碾作塵,揭示女性的遭遇和命運

花兒因為外貌,品性以及生命力的不同,會擁有不同的遭遇。散文家宗璞在《紫藤蘿瀑布》中,曾經說過,「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

在《源氏物語》中,幾乎每個女子都有屬於自己的花,這些花兒構成隱喻,來揭示她們的命運。不同的花也暗含著不同的命運,在這裡,想說下夕顏和朝顏這對「姐妹花」。

夕顏是葫蘆花或者瓠花,白色的小花,美麗又嬌弱,開在那些破敗髒亂的牆角邊,夕顏其人也如同這種花,父母早逝,無依無靠,剛開始,她被頭中將看中,結果被拋棄,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無意間搬到源氏乳母的隔壁後,她和源氏結緣,原以為找到依靠,不料,好景不長,兩人在野外幽會的時候,夕顏被六條妃子的生魂襲擊,當場死亡。光源氏說夕顏是」薄命花」,而夕顏本人的遭遇也印證了「紅顏薄命」的話。

在日本平安時代,女子的身份低下,命運不能自主,她們需要依附於男子。在家裡,她們需要仰仗父親,出嫁後,她們要依靠夫君。所以,大部分人的命運,就像美麗脆弱的花兒一樣,容易被雨打風吹,甚是可憐。夕顏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書的後半部分出現的浮舟,也是讓人玩弄於股掌之中,只能跳入宇治川尋求解脫,好在被人救起,萬念俱灰的她最後遁入空門。

與夕顏相對的是朝顏,也就是牽牛花,日文中的「槿」表示牽牛花。朝顏這個名字很美,我喜歡把它解讀成「早晨的笑臉」,牽牛花迎著朝陽開放,蓬勃有生氣,代表著活力和希望。槿姬的際遇,也恰似朝顏那般,迎著初升的太陽,充滿希望。槿姬出生高貴,父親是桃園式部卿宮,桐壺帝的兄弟。

槿姬頭腦清楚,也懂情趣,源氏也曾對她示愛,面對風華絕代的光源氏,她也心動過,然而,她深知源氏是個薄情郎,她不願意像其他女人那樣,陷入和源氏的感情糾葛裡。所以,她終身和源氏維持著柏拉圖式的關係,這反而讓源氏對她戀戀不忘。

《紅玫瑰》裡面唱,「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在光源氏心裡,槿姬是「可與縱談尋常世事、省識四時情趣、不乏風流逸致、而能作友誼之人」。

除此外,書中的花散裡,人生結局也相對較好。花散裡的象徵之花是「橘花」,出自源氏的和歌,「杜鵑也愛芬芳樹,同入橘花散裡來」。花散裡就橘花一樣,相貌平凡,沒有才藝,但卻自有沁人心脾的力量。

她善解人意,懂得傾聽,有種知心大姐的溫潤氣質,源氏面對著她,總能敞開心扉,痛快地聊聊天。在源氏心裡,她是非常值得信賴的人。正因為如此,源氏才將夕霧、玉鬘先後託給她撫養,而花散裡的晚年也過得平靜滿足。

諸如槿姬、花散裡這樣的人,可以說是《源氏物語》中的一抹亮色,她們的存在讓我們看到女性另外的可能性,緩解了書中那些命運坎坷的女子帶來的沉重感。雖然社會環境惡劣,但她們還是憑藉自身的能力和性格,謀求到了相對較好的前程,這給了我們安慰和希望。

總結:

在《源氏物語》中,紫式部的以花喻人,既描摹了眾多女性的美麗,又以花的氣質來象徵人物的性格,達到形神兼備。除此外,以花喻人還具有美學上的意義,花兒越美,凋零的時候就越讓人傷感,這種美麗又哀傷的感覺,開啟了日本的「物哀美學」。與此同時,不同的花兒也有不同的遭遇,以花喻人還有深刻的社會意義。看似信手拈來的「以花喻人」,其實暗含著紫式部的巧思,值得我們反覆咂摸和體會。

相關焦點

  • 美人如花隔雲端 從三個維度解析《源氏物語》以花喻人的獨特魅力
    有「日本紅樓夢」之稱的《源氏物語》,講述了貴族公子光源氏紛繁複雜的情史,其中穿插了平安時代的政治、宮廷生活,以及貴族的各種雅趣,如賞花、制香、奏樂等。在這本鴻篇巨製中,紫式部描述了各種各樣的女子,她們或纖弱美麗,或沉靜優雅,或高傲堅韌……各有其吸引人之處。
  • 解讀李白的長相思:美人如花隔雲端
    美人如花隔雲端。上有青冥之青天,下有淥水之波瀾。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長相思,摧心肝。長相思是這樣寫的,我的思念在長安,長安裡有我心愛的美人,我在遙遠的南方是如此的思念她,孤燈不明,望月長嘆。一個能夠讓李白動心動感情,動了思念的美人,究竟長得什麼樣子呢?沒有明寫。但直接用了一句,美人如花隔雲端。
  • 原神·故事考據|花與人,花喻人,「真」與「影」——鳴神島上的物哀美學
    原作者:(米遊社)森嶼晗沐物哀,「物の哀れ」(もののあはれ)是日本古已有之的美學,簡單來說,就是美到極致之後復歸平淡或消亡。
  • 解讀李白的長相思:美人如花隔雲端
    美人如花隔雲端。上有青冥之青天,下有淥水之波瀾。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長相思,摧心肝。「唐朝李白《長相思》其一詩文慢讀:我所想念的人,她在長安。蟋蟀在秋天的井欄裡鳴叫,霜寒降了,那竹蓆的顏色分外的幽寒。夜晚的燈昏暗,我的思念卻非常的濃烈。只能捲起了窗簾,去看天上的月亮。
  • 《源氏物語》:日本的《紅樓夢》,美人如畫,價值斐然!
    《源》被公認是人間第一部成文的長篇小說,它的創作背景一是當時日本關於「美人如花」的描寫,在文學界還基本流於表面,二是日本的物哀文化尚未成型。而其作者紫式部這種將花與人的命運聯繫在一起的隱喻手法,可以說是極其重要意義重大的首創,甚至說奠定了整本書、乃至整個日本文學的基調:細微的,陰柔的,感知天命的,轉瞬即逝的。
  • 雪小禪散文名篇:美人如花隔雲端
    美人如花,這四個字其實是豔俗的,後三個字隔雲端,忽然就妖嬈了就嫵媚了就距離了,就無限的惆悵和嚮往了!這是另一種別樣的美人如花隔雲端了。看《花樣年華》時,我一直的希望是他們永遠不再見,有的時候,持續的曖昧是更完美的救贖,真到了一起,未必有想像的那樣好。
  • 所有的相思苦、相思甜,都在李白的這句「美人如花隔雲端」
    尤其是他的《長相思·其一》,以一句「美人如花隔雲端」寫出了相思的最美距離,最美感覺,涵蓋了所有相思的苦和甜。李白·長相思且看:長相思,在長安。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悽悽簟色寒。美人如花隔雲端!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淥水之波瀾。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長相思,摧心肝!
  • 美人如花隔雲端——李白筆下「美人」古詩,含情脈脈值得賞析!
    李白筆下寫過不少「美人」的詩句,今天我們就來一賞詩仙的作品吧!只看見她兩腮淚痕斑駁,不知道她心中恨的人是誰。美人如花隔雲端!賞析:夜裡想她魂欲斷,孤燈伴我昏暗暗;捲起窗簾望明月,對月徒然獨長嘆。如花似玉美人呵,仿佛相隔在雲端!
  • 李白的《長相思》寫得太美了,特別是「美人如花隔雲端」這一句
    想必沒有人會反對吧,這首詩大部分人應該是讀幼兒園就會背了,是寫李白看到月亮,就想到了家鄉。今天,要介紹的是李白另一首寫相思的詩:《長相思·其一》長相思,在長安。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悽悽簟色寒。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美人如花隔雲端!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淥水之波瀾。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長相思,摧心肝!「長相思,在長安。」
  • 《源氏物語》:日本的《紅樓夢》,美人如畫,價值斐然!
    《源》被公認是人間第一部成文的長篇小說,它的創作背景一是當時日本關於「美人如花」的描寫,在文學界還基本流於表面,二是日本的物哀文化尚未成型。而其作者紫式部這種將花與人的命運聯繫在一起的隱喻手法,可以說是極其重要意義重大的首創,甚至說奠定了整本書、乃至整個日本文學的基調:細微的,陰柔的,感知天命的,轉瞬即逝的。
  • 源氏物語中的花
    或許是因為身處資源貧瘠,天災不斷,地域又被限制的島國,日本人從一開始對確立了對四季風物獨樹一幟的敏感。四季之花,輪迴變化,比我們想像得更深的烙刻在日本人的世界裡,花人相融。《源氏物語》中每一位重要女性角色,都有自己的象徵之花,而這些日本人深愛的花,也從這個時期開始截然不同於中國傳統文化所盛讚的牡丹、梅蘭竹菊之類,而是完完全全確立了幽靜細膩,纖巧樸素的審美。
  • 美人如花隔雲端——李白筆下「美人」古詩,含情脈脈值得賞析!
    李白筆下寫過不少「美人」的詩句,今天我們就來一賞詩仙的作品吧!只看見她兩腮淚痕斑駁,不知道她心中恨的人是誰。美人如花隔雲端!賞析:夜裡想她魂欲斷,孤燈伴我昏暗暗;捲起窗簾望明月,對月徒然獨長嘆。如花似玉美人呵,仿佛相隔在雲端!
  • 李白的《長相思》寫得太美了,特別是「美人如花隔雲端」這一句
    想必沒有人會反對吧,這首詩大部分人應該是讀幼兒園就會背了,是寫李白看到月亮,就想到了家鄉。今天,要介紹的是李白另一首寫相思的詩:《長相思·其一》長相思,在長安。美人如花隔雲端!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淥水之波瀾。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長相思,摧心肝!「長相思,在長安。」——第一句,點名了相思的地點,是長安城裡,有我思念的人、事、物。
  • 美人如花隔雲端——看李敖胡因夢之戀!
    這話後來傳到胡因夢耳中,她淡然一笑:「同一屋簷下,是沒有真正美人的。」可謂語出驚人,深刻到令人心碎。許多愛情在一開始時都是濃情蜜意,恨不得愛得天翻地覆,日子一久,性情與價值觀裡的矛盾,就開始在安穩的小圍城裡燒殺搶掠。因此,才子佳人的絕配,只能出現在銀幕上或者書本裡,一踏入現實就面目全非。
  • 美人如花隔雲端《太乙仙魔錄之靈飛紀》女神盤點
    自古至今,從不缺少對美人的讚美與欣賞。「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在古人筆下,有美人如斯,是為洛神。洛神之美,見之難忘,訴諸筆端,難全齊美,空給後人留下「美人如花隔雲端」的遺憾。下面一起來看看,這些天生麗質難自棄的長腿女神們,究竟是如何讓人心魂神蕩。冷霜凝在國漫仙俠3D動畫《太乙仙魔錄之靈飛紀》中,青城派劍仙冷霜凝算得上是毋庸置疑的顏值擔當。門面擔當這個稱號可不是自封而來的,而是在男主龍易和冷霜凝初見時的表現中得出的。
  • 卷帷望月空長嘆,美人如花隔雲端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美人如花隔雲端。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綠水之波瀾。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長相思,摧心肝。日色已盡花含煙,月明欲素愁不眠。趙瑟初停鳳凰柱,蜀琴欲奏鴛鴦弦。美人在時花滿堂,美人去後花餘床。床中繡被卷不寢,至今三載猶聞香。香亦竟不滅,人亦竟不來。相思黃葉落,白露點青苔。】白居易【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 「美人如花隔雲端」,李白的這首《長相思》只見一眼,我就愛了
    連同如花美人都是隔著天邊才美不勝收。今夜分享李白著名的《長相思》,一共三首,今夜是第一首。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美人如花隔雲端。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綠水之波瀾。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長相思,摧心肝。
  • 美人如花隔雲端——我與明亞
    前言:寫完第一篇文章《這一年,我開始賣保險》,開始琢磨第二篇《我與明亞》時,腦海突然浮現出這句話——美人如花隔雲端。明亞於2004年成立,十五年風雨兼程,低調內斂,厚積薄發,寧缺毋濫。因其主打中高端市場,一度知名度不顯。
  • 美人如花隔雲端,李白長相思是思念誰「原創首發」
    「美人如花隔雲端」,可謂千古名句,千百年來,人們爭相引用。有用來形容女子神秘的、美麗的,有用來藉以表達仰慕、愛意之情的,更有會用的,在「窈窕淑女…求之不得…輾轉反側」之時,用此句仰天長嘆。並且因為有「美人」二字,被列入了情詩一類。那到底李白在思念誰呢?
  • 紫式部:源氏物語,藝術魅力經久不衰
    今天我來給大家講一講紫式部的源氏物語。關於(源氏物語》的主旨,迄今為止一直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源氏物語》是一部內涵豐富的小說,具有多重性主題。因此,應該多側面、立體地理解(源氏物語》的主旨。從時代及作家世界觀看,作品似乎要表現「罪與罰」及嚮往「彼岸淨土」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