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關14億人!糧食危機來了?有人在超市搶米、囤糧

2020-12-15 侃見財經

全球疫情肆虐之下,另一個更大的危機正在來臨。

自2020年3月下旬以來,在疫情衝擊之下,越南、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等6個多家緊急宣布,禁止糧食出口。

與此同時,3月31日,聯合國緊急預警,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導致勞動力短缺、供應鏈中斷,可能影響一些國家和地區糧食安全,全球糧食危機正在迫近。

部分國家甚至出現了民眾瘋狂搶購大米、囤糧的現象,直接導致國際大米價格飆升,其中泰國產大米的出口價格達到六年半以來最高水平。

全球糧食危機,真的要來了?

全球糧食危機警報拉響

面對全球疫情的擴散,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警惕糧食危機,並率先"囤糧",限制出口:

3月24日,世界第三大稻米出口國:越南宣布,自3月24日起,禁止大米出口;

同一時間,全球最大的小麥出口國之一哈薩克斯坦宣布,禁止出口小麥、土豆等11種農產品;

同時,塞爾維亞宣布,暫停出口葵花籽油等農產品;

3月28日,埃及決定,未來3個月內停止各種豆類產品的出口;

全球重要的農產品出口國—俄羅斯農業部提議,對糧食出口建立臨時配額,4月1日-6月30日,小麥、黑麥、大麥和玉米等出口量不得超過700噸;

3月30日,柬埔寨總理洪森表示,柬埔寨將從4月5日起,除了香米,將禁止白米和稻米出口。

另外,因為受疫情影響,巴西、阿根廷的大豆出口也在放緩,印度這個世界最大的稻米出口國,幾乎停滯。

受此影響,部分糧食的價格正在飆升。芝加哥大豆近2周漲逾7%、小麥期貨價格更是大漲超18%,中國黃大豆1號主力合約於2020年漲幅已超過26%,創2013年以來的新高。

中國大豆1號主力合約價格走勢

面對越來越多的國家"囤糧"限制出口,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總幹事屈冬玉警告:多國突然限制糧食出口,可能導致嚴重市場混亂應極力避免供應斷檔。

實際上,糧食嚴重依賴進口的國家,已經開始告急。伊拉克表示,在未來幾周,需要進口25萬噸大米、100萬噸小麥,來保證國家糧食儲備,向國民提供食物。

另外,作為主要的稻米或小麥進口國,印尼、菲律賓已經面臨糧荒,儲存的糧食最多只能維持6個月。

中國糧食對進口依賴?

面對全球糧食危機的預警,大部分中國人的第一反應或許是,中國糧食早已實現自給自足。同時,官方亦給出了明確的定調:

4月4日,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魏百剛稱,目前中國糧食庫存是充足的,小麥、稻穀的庫存大體相當於全國人民一年的消費量。

對於官方的定調,暫且不做任何評論。且看中國糧食進口數據:

首先看官方(國家農業農村部)公布的數據,2019年,中國農產品進出口金額為2300.7億美元,同比增長5.7%。其中,出口金額791億美元,同比減少1.7%;進口金額1509.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771億元),同比增長10%,全年貿易逆差718.7億美元,同比增長26.5%。

其中,進口佔比最高的是大豆,也是國內價格漲得猛的。2019年中國進口大豆數量高達8851萬噸,佔全球大豆貿易量的60%,而出口數量僅11萬噸。

折算成金額,2019年進口大豆總金額達到353.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521億元),佔農產品進口總金額的23%。

再看中國大豆的產量,2019年全中國產出的大豆數量為1810萬噸,創下歷史最高記錄,但僅有進口數量的20%。

可見,中國大豆對進口的依賴程度較高,超過80%的大豆消費都依賴進口。

據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生產1810萬噸大豆,用地面積達到1.40億畝,意味著進口的8851萬噸也自產,則需要土地6.85億畝,將直接威脅到其他糧食的產量。

而中國大豆主要從巴西、美國、阿根廷進口,佔總進口量的95%左右。其中,2018年從巴西進口大豆6610萬噸,佔比高達75.1%,而受疫情影響,巴西、阿根廷的大豆出口正在放緩。

再看所有人最關心的大米。

據華經產業研究院數據,從2012年開始,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位的大米進口國,進口額從11.3億美元增長到2019年的12.5億美元。

再看中國的另一大口糧:小麥。據國家農業農村部披露的數據顯示,2019年進口小麥數量為254萬噸,同比增12.5%。但出口數量達到31.3萬噸,增9.7%。

最後說一下玉米。據海關總署的數據:2019年中國玉米的進口量超過700萬噸,同比增長超56%,出口量僅為2萬噸,貿易逆差達到698萬噸,對進口的依賴度亦較高。

搶購之下,糧食有沒有漲價風險?

自2004年以來,我國在糧食市場實施是託市收購政策,所謂託市,就是國家為了保護農民的利益,有一個最低收購價,這就導致我國大米價格在國際上其實並沒有完全市場化。

實際上,中國的大米整體還是"質低價高"的局面。這也導致,家庭消費的大米主要是"高端大米靠進口,低端大米進糧庫"這樣的格局。

其中,中國消費的高端大米主要以泰國大米為主,零售價格約為5-8元/斤。說實話,泰國大米口感確實不錯,所以進口大米在國內消費市場是非常搶手的,這也是中國儲備糧那麼大但依然還有進口的原因。

大家看一下下面這個圖:

據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大米進口前五的是泰國、越南、巴基斯坦、緬甸和柬埔寨,進口額分別為3.5億、2.4億、2.3億、2.0億和1.7億美元。

高端市場主要是泰國,根據USDA的數據,泰國大米已經連續6年在緩慢上漲,這塊主要是滿足一些中高端市場。中低端市場的進口主要來越南,大家不知道注意到沒,其實越南大米賣的很便宜,超市也很少有賣。

為什麼呢?我們從越南進口的米主要是秈米碎米,由於口感差在中國並不受歡迎,反而一些企業比較喜歡,主要用於作為味精、米飯以及糕點的加工原料。

所以這就回到了開頭那個新聞,即使越南停止出口大米到中國,對普通消費者也基本沒有影響。

但是站在經濟學的角度,越南畢竟是大米出口國前三,一旦停止出口,國際上流通的糧食供應預期下降,必然會有糧價上漲預期,加上泰國柬埔寨等國家也會考慮出口供應縮減,從而引起進口大米上漲。

短期內,中國高端消費人群的口糧將會變得更貴。但這個影響是絕對是短期的,畢竟泰國大米產量沒有受疫情影響而減產,所以等待國際疫情過去之後,泰國大米出口也將全面恢復。

最後,呼籲大家,大米儘量吃新鮮的,務必不要恐慌性搶米、囤米,並且將這篇文章轉發出去。

相關焦點

  • 全球疫情下的「糧食危機」:誰在「囤糧」?
    疫情恐慌蔓延,一些國家採取了「封國」措施,還有的國家為確保國內糧食需求,紛紛限制和禁止出口糧食。這些信息對國內消費情緒會產生一定影響。在「未雨綢繆」的心理下,一些消費者也開啟了「囤糧」模式。進口的一些糧食受到制約,會對一些區域市場有影響。比如,廣東人吃泰國米的比例非常高;而某些省份可能對進口小麥的需求比例會高。王威強調,這種產品結構層面的調整是被動的。「如果進不來了,那就只能用本地產的大米或小麥,或者就近調配一些資源等。一部分原來吃進口米的消費者會被動的轉為購買國產米。」
  • 疫情引發全球糧食危機?要囤糧了?有人從澳門遊泳回廣東?真相是……
    通報來了! 此外,近日網上還有傳言 疫情可能引發全球糧食危機, 有聲音號召網友 「空下來去超市買點米,囤三個月的糧」。
  • 夜讀|美國舉辦無接觸格鬥賽 相距1.8米|糧食危機來了要囤米囤油?
    【闢謠】糧食危機來了要囤米囤油?專家:米麵無憂 不用囤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越南、埃及等8國近日啟動糧食出口限制,有網友擔憂疫情引發全球的糧食危機,有人甚至去超市搶購米麵糧油等食品。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確立了「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糧食安全戰略,提出了「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國家採取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政策舉措,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糧食連年獲得豐收,實現了口糧完全自給,穀物自給率保持在95%以上。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 金東糧食儲備充足,至少可保障半年正常供給
    還有不少人四處打聽此消息的準確性,猶豫到底要不要囤米?金東的糧食夠吃嗎?糧價會漲嗎?真的需要囤糧嗎?4月10日,筆者走訪了區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以及本地多家超市,發現金東區糧油米麵供應充足,價格穩定,且金東區糧食加工能力已恢復至常年水平,市民無需盲目囤糧。
  • 記者探訪金東糧食儲備:至少可保障半年正常供給
    不少市民擔心日後大米緊缺、漲價,在超市紛紛上演「奇幻」一幕——「搶米搶油」,囤積物資。還有不少人四處打聽此消息的準確性,猶豫到底要不要囤米? 金東的糧食夠吃嗎?糧價會漲嗎?真的需要囤糧嗎?4月10日,記者走訪了區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以及本地多家超市,發現我區糧油米麵供應充足,價格穩定,且我區糧食加工能力已恢復至常年水平,市民無需盲目囤糧。
  • 有人囤5袋麵粉,有人囤500斤大米,難道中國糧食不夠你吃嗎
    有人囤5袋麵粉,有人囤500斤大米,難道中國糧食不夠你吃嗎?昨天看到有人又在囤糧食了,一次性買了5袋麵粉,足足好幾百斤,這要吃到何年馬月啊,即使天天吃,也夠吃上好幾個月甚至半年了,再說天天吃不會吃膩嗎?
  • 農村老人說:2021七雞搶米,十鼠偷糧,一日得辛,啥意思?
    農村家裡老人說:2021七雞搶米,十鼠偷糧,一日得辛,看來又是勞累年。相信初看到這句話的人都不理解,十鼠偷糧、七雞搶米、一日得辛和是否勞累的關係是如何確定的。其實以上的說法都是古人智慧,根據我國傳統曆法將事物對應起來,從而推斷年年景。我國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龍和蛇、羊、馬、猴、雞、狗、豬;我國十二地支有:子、醜、寅、卯、辰、巳和午、未、申、酉、戌、亥。
  • 有國家糧食只夠吃3個月,最愛吃米、面的中國人,需要囤糧嗎?
    但實際上,作為最愛吃大米的中國人,完全可以做到「家中有糧,心中不慌」:我國的糧食儲備率已經超過80%,而大米、麵粉這兩樣「剛需」產品更是可供14億人吃上1年以上。那麼,是哪些國家在限制糧食出口?最「受傷」的又是誰?
  • 糧食危機,到底是誰在面對危機?
    剛剛過去的10月9日,每年向世界各地的近1億人口提供食品援助的聯合國糧食計劃署,榮獲2020年度諾貝爾和平獎,再次引起人們對糧食問題的關注。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還記得新冠病毒疫情暴發初期,世界各地的搶購糧食、限制糧食出口風潮嗎?如今疫情未過,糧食危機已經在中南美洲、非洲更加惡化。
  • 「搶糧潮」又來了?國家發話:中央庫存夠吃1年!
    而這一系列的消息一出,我國人民也「坐不住了」,以至於國內也出現了「搶糧」的事件發生。有網友曬出了自家「搶米」的戰績——足足50袋大米!也有網友調侃道:「我爸最近在搶米,說國外疫情嚴重,泰國和越南的大米都已經進不來了......但是我家明明吃的是東北大米啊!」......
  • 這是比全球糧食危機更可怕的無底洞
    過去的幾天,身邊從來沒人問過我要不要囤米,因為糧食圈的人都明白這定是多此一舉,更何況當年非典囤的鹽,現在還沒吃完......畢竟疫情的持續蔓延對糧食生產和物流運輸有一定影響,另外最近新聞輿論對糧食緊缺的渲染和多國出不同程度的限制糧食出口,自然從這些隻言片語中做出危機要來的判斷,從「糧荒」變「糧慌」,急忙告訴身邊的人,於是三人成虎,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恐慌的氛圍開始搶糧。為消除民眾的恐慌,政府進行官方闢謠和數據解釋,告訴大家:不必囤積。
  • 全球瀕臨50年來最嚴重糧食危機 供應鏈不穩挑戰世界糧食安全
    2019年,全球近6.9億人處於飢餓狀態。2020年,全球預計將至少新增約8300萬飢餓人口,甚至可能新增超過1.3億。至少25個國家今年將面臨嚴重饑荒風險,全球瀕臨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近日,由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和世界衛生組織聯手編寫的最新版《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發布。報告提到,2019年,全球近6.9億人處於飢餓狀態,與2018年相比增加1000萬,與5年前相比增加近6000萬。2020年,全球預計將至少新增約8300萬飢餓人口,甚至可能新增超過1.3億。
  • 市民囤糧有沒有必要?糧食價格會大漲嗎?一文看懂
    從各大超市的訂貨量來看,第一波發生在正月初二,第二波出現在返京尖峰時段。3月初麵粉銷售平穩,月底受國際糧食形勢影響,訂單量增加了一倍以上。清明小長假公司全員停休,加班加點生產麵粉,24小時打包。「目前我們的可用庫存比正常翻一倍,保障市場沒有問題。」
  • 受疫情影響 部分國家限制糧食出口?老百姓該囤糧了?你更需要關心的...
    謠言:近日,有消息稱,受疫情影響鄂州糧油庫存告急,有人信以為真,開始哄搶囤積大米。闢謠:鄂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表示,目前鄂州全市糧油庫存充足,能夠滿足群眾正常需求。據悉,鄂州市政府庫存儲備糧3.5萬噸,另有企業商品儲備糧1.5萬噸,成品糧儲備3500噸;全市食用油庫存530噸。能夠保證供應我市城鄉居民三個月消費需求。
  • 糧食安全不能太樂觀,進口量相當於租用9億畝耕地
    當前,世界糧食安全的基本狀況是,2019年全球糧食總產量約為27.22億噸,10億人口仍然營養不良,糧食貿易量4.2億噸,其中中國購買1億噸。新冠疫情仍在蔓延,許多國家已經出現百姓搶購食物、甚至囤糧,糧食貨架暫時短糧的情況,糧食安全已經引起許多國家不安。
  • 「兜圈子」和外省糧商搶糧 我省大米加工企業收糧難(圖)
    記者走訪長春市桂林路、東南湖大路等幾家超市、農貿市場發現,普通本地產大米零售價為4.6元/公斤,稍好些的如梅河、飲馬河等地大米需要5元~5.2元/公斤。  「賣一公斤大米利潤就是1毛至2毛錢,一袋25公斤的大米最多掙5元。」劉老闆表示,明知道今年大米的價格比去年高,但今年新糧有點潮溼,囤積多了會變質,所以只能高來高走。  官方數據也印證了劉老闆的話。
  • 全球糧食危機,中國禁播大胃王,美國卻把糧食當燃料燒掉!
    糧食浪費問題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全球性問題,近些年也引起了越來越廣泛的關注。2019年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報告稱,全球糧食浪費嚴重。就在前幾天,聯合國多次警告:世界瀕臨至少50年來最嚴重糧食危機。前幾天,央視媒體央視狠批:「大胃王吃播」浪費嚴重!
  • 中國糧食產量還有上升空間嗎?科學家:只要不怕胖,敞開吃
    小小一粒糧食,牽動百姓神經。聯合國糧農組織曾在四月初警告,「如果不儘快採取措施,預計4月至5月就會出現糧食供應危機。」而在G20農業部長會議特別會議上,一份聯合聲明也表達了同樣的擔憂,「農業勞動力流動和投入品供應所遭遇的衝擊將很快對糧食生產構成嚴峻挑戰,危及所有人的糧食安全。」
  • 人口世界第二的印度,已經面臨嚴重的糧食危機!
    雖然印度產糧多,但是印度的飢餓問題也十分嚴重,主要原因是人口規模過於龐大(超過13億),加之容易受到氣候災害的影響。按照聯合國糧食計劃署公布的統計數據,印度的飢餓指數排名位於世界倒數,飢餓程度屬於"嚴重"級別。
  • 這是哪裡還在搶米?得知真相後令人熱淚盈眶
    搶的雙黃連口服液還沒喝完,又要囤米了?最近一陣子,不知從哪裡冒出來一個說法,「要趕緊囤米,不然要鬧饑荒」,關鍵居然還有人信,全國不少地方的民眾紛紛開始囤米囤油,甚至要囤三個月的量。在浙江一家大型超市,一位60多歲的老大娘購買大米,一天竟來了6次!每次都買兩袋50斤的大米(超市限購每人每次最多兩袋)。老人還買了很多件油,說是幫孩子多囤點兒,讓超市營業員哭笑不得。「囤米」的流言源於全球疫情蔓延,許多國家宣布暫停糧食出口,所以給社會帶來了一些恐慌,更有些好事者為了吸引眼球故意編造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