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移民署」統計顯示,今年9月,以觀光名義來臺的大陸遊客僅有6.2萬人,較8月大減69.1%,更是2011年2月以來首次不足7萬人次,創下近十年單月最低。
「打著促進觀光消費」的旗號,今年9月中旬,臺行政機構發放了580萬張面額50元(新臺幣,下同)的夜市抵用券,如今決定再加碼,第二波將發放400多萬張,總計約1000萬張,動用的第二預備金將高達5億。
5億的真金白銀,哪怕丟到水裡也能聽到叮咚響,因此不少島內夜市攤販聽聞叫好,認為夜市都是銅板消費,超過的部分只需付一點錢補,抵用券對業績真的有幫助,不僅民眾賺到,攤販也都很有感。但也有業者認為,因為怕最後領不到錢,所以沒加入,且這政策治標不治本,若不根本性解決大陸遊客或開闢新客源,長期下來人潮終會流失。
「治標不治本」是夜市抵用券的根本屬性,但民進黨要的就是這個「治標」功能。臺「政務委員」龔明鑫28日稱,從結果來看,發放抵用券與當初設計「反制」大陸遊客個人遊的目的相符,且「成效佳」。因為大陸觀光客團客限縮對臺灣東部跟南部夜市衝擊最大,抵用券推出後「的確也發生效果」,從評估來看,產生效益最大的是臺灣東部,再者是南部。
但事實上呢?
據臺當局相關「部會」統計,旅宿業者至今僅發給島內消費者182萬張抵用券,而「部會」回收的抵用券才47萬張,不到首波發出量一成。有島內學者表示,大陸遊客、國際觀光客赴臺高峰,臺灣觀光外匯收入至少120億美元起跳,相當於新臺幣3600億元,現在大陸遊客不來,收入銳減,就算島內民眾響應蔡當局「美意」,1000萬張夜市抵用券使用率達百分之百,對彌補大陸遊客減損的收入,影響力是微乎其微。
1000萬張夜市抵用券叫好不叫座,尤其這些抵用券只能用到今年12月31日,蔡當局「政策買票」之心,真是路人皆知。對此,國民黨「立院」黨團痛批,兩岸關係陷入僵局,大陸遊客不來損失直逼1500億元收入,如今蔡當局為挽救攤販生意,飲鴆止渴動支5億元發放夜市抵用券,就是選前政策買票。
韓國瑜競選辦公室痛批,蔡當局發放抵用券的方法,與大陸遊客不來,軍公教退休金被砍減少的消費支出,根本是杯水車薪、治標不治本。韓競辦發言人葉元之指出,大陸遊客來臺,我們賺的是外匯,從外面來的錢對臺灣經濟會有幫助,抵用券則是用納稅人的錢,從左手換右手,而且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到夜市,這與大陸遊客不來的損失完全不能相提並論。更何況,夜市抵用券是一次性且在選前發放,完全是選舉操作,是用數字欺騙選民的作法。
比起大陸遊客豪氣「買買買」,這張耗掉島內納稅人5億血汗錢的夜市抵用券,對島內的觀光業並沒有起很大作用。臺灣觀光發展協會副理事長柯牧洲認為,目前大陸仍在等著看臺灣選舉結果,無論明年誰當選,都要等520就職演說後,大陸才會進行新的旅遊政策。從商品上架、募集旅客、申請證件等流程,約需一個半月,想要看到陸客人數回溫,最快也是明年6月中旬以後的事。也就是說,島內觀光業者的寒冬還遠沒有到來!
但這並不妨礙民進黨用夜市抵用券來「綁」選票。
去年「九合一」選舉時,韓國瑜就是有名的「攤販福星」。由於韓國瑜的競選造勢活動參與者都是萬人起跳,人潮眾多,攤販競相到場擺攤,「國瑜夜市」之名不脛而走,也讓韓吸收了許多忠誠攤商,杏仁茶、香腸瀑布更是衝垮了綠營半壁江山。要說民進黨去年是敗給了攤販,也不為過。因此,民進黨才痛定思痛,決定在2020大選前政策買票,頗有刨韓根基、收買人心的意味。至於5億新臺幣能否挖松韓國瑜的庶民根基,我們持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