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兵馬俑動起來的樣子嗎?
近日有位b站up主@大谷Spitzer發表了一個視頻作品「AI還原的秦代兵馬俑,原來這麼帥?人工智慧讓藝術作品動起來!」
@大谷Spitzer用AI技術將兵馬俑和名畫中的人製作成面部可以動的視頻,視頻中的兵馬俑和其他歷史名人活靈活現,讓網友們讚嘆不已。
在視頻中的兵馬俑小哥活靈活現,甚至大谷和網友紛紛表示秦代士兵還有挺帥的。
而視頻中的林黛玉則是在白伯驊1988年所作的《林黛玉小像》的基礎上運用AI技術設計的面部動態。
大谷稱這是他第一次做這類人像復原視頻,創作時間斷斷續續花了差不多2個月,在創作的過程中遇到很多困難
在採訪中大谷表示現在AI修復的成功率不是很高 ,中間有很多失敗的例子,因為人工智慧和人有點像,也是通過想像力把它腦子裡的想法變成現實,所以如果我們看著這些畫比較抽象,我們自己腦子裡都腦補不出來這個人真正長什麼樣子,人工智慧也挺難還原出來的。
其實這不是大谷第一次利用AI技術了
5月,大谷利用人工智慧修復了100年前的北京影像,AI修復老視頻系列的第一彈一上線就迅速在網際網路上引起熱議。
當時,大谷主要針對畫面進行了修復,整個過程分為補幀、擴解析度、上色三個環節,雖然效果十分經驗,但還是存在不足。
隨後,7月,大谷帶來了老北京修復視頻的第二彈,這次他把目光聚焦於修復老視頻中的聲音,還原了近百年前最真實的京片子。
8月,大谷和央視新聞合作用AI修復了60十多年前首都建設的大場面,讓人們感受到了北京翻天覆地般的變化。
大谷說他只是想讓大家更多地了解中國文化和歷史。
如今大家對於人工智慧(ArtificialIntelligence),簡稱AI,已經不再陌生了,它已經慢慢滲透進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我們工作、生活的各個領域都有了廣泛的應用。例如:智能晶片、智能家居、智慧醫療、安全防護技術、語音交互等等
實際上人工智慧的應用遠不止如此,更多的可能和發展趨勢等著我們去探索,就像大谷的這些創意作品,給人們提供了許多有用的思路。運用人工智慧等科學技術手段,可以創造性地保護和傳承文化藝術遺產。
前沿科技與歷史文化的完美融合,縮短人們與藝術和歷史的距離感,不僅能讓文化藝術在千百年後依然栩栩如生,也能讓更多人體悟文明的豐富與多元,真正感受到我們國家歷史文化的魅力。
瑞豐文創樂睿童少兒教育以先進的教育理念,全球優質的教育產品,致力於為中國0-12歲的孩子量身設計「階梯式」教育培訓方案,內容包括少兒編程、悅讀小劇場、託班等形式,打造具有國際品質的專業教育培訓機構,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斷探索。以善為根,帶給中國孩子快樂的童年,睿智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