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奉獻給大地,歲月奉獻給季節,我拿什麼奉獻給你?我的爹娘。——《奉獻》
提到北野武,或許很多人都已經沒有印象了吧。
但是若說起《菊次郎的夏天》,想必能夠喚醒一些人腦中熟悉的旋律。《菊次郎的夏天》是久石讓大師廣為流傳的一首作品,成為了無數人學習工作時的BGM。
而這首《菊次郎的夏天》的創作緣由,正是北野武在創作電影《菊次郎的夏天》時邀請久石讓創作的。
我認為每個時代都會有一些大師,而北野武正是他那個時代電影界最醒目的標誌。
喜歡北野武的很多作品。在他的作品中,有一個共同的特徵:旋律感。就像《菊次郎的夏天》這部作品一樣,這部電影和它的同名音樂完美的貼合在了一起。
可以這樣說,沒有電影《菊次郎的夏天》,就沒有音樂版的《菊次郎的夏天》。而沒有久石讓的這首音樂,北野武的這部電影就不能被稱為一部電影。電影《菊次郎的夏天》是一曲有畫面的音樂,而純音樂《菊次郎的夏天》則是一部看不見的電影。
這一點在《座頭市》中同樣得到了體現。
北野武是一個個人色彩十分濃厚的導演。
他喜歡音樂,所以他的電影都像音樂。他喜歡踢踏舞,所以他的許多電影中都提到了踢踏舞。他早年是一個相聲演員,所以他的電影中就隨處可見出乎意料的笑點。他覺得座頭市應該與眾不同,所以《座頭市》中的主角就一反常態,從一個梳著髮髻的流浪武士變成了一個滿頭銀髮的糟老頭子。
但是電影終究是時代的產物,即使是特立獨行的北野武老爺子,也始終銘記著這一點。生活孕育出了電影,那麼電影就應該反映生活本身,這是電影人對於一個時代的奉獻。
我認為《座頭市》固然是一部讓人看得暢快淋漓的武士電影,但他更是北野武對於電影中那個時代的理解,代表了北野武心中對於那個紛亂年代的同情。
看起來弱不禁風的盲人按摩師卻是貫徹正義之道的無敵武士座頭市。而看起來儀表堂堂的武士們卻隨手殺人,為了一己私慾不惜屠人全家。北野武在這部電影中做到了許多漫畫家都沒能做到的事:他完全的還原出了那些只存在於傳說故事中的俠客故事。
閉氣凝神,剎那間分出勝負。只存在於小說中的武士決鬥場景被北野武分毫不差地展現了出來。《座頭市》的打鬥場景可以說是日本電影中史無前例的。
而在打鬥之餘,全片又充斥著那個年代獨有的壓抑。被幫派欺負的百姓,好賭但心地卻善良的新吉,劍術高超、為了為妻子籌錢而不斷殺人的服部,以及為了為家人報仇尋仇十年的清太郎姐弟。混亂的年代會讓人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
當然,影片中自然少不了北野武獨家的「佐料」:踢踏舞,旋律感,以及猝不及防的笑點。
這實在是一部好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