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史萬森
本報通訊員閆麗霞
針對「警力少、發案多、面孔熟、戰果少」的打扒難題,6月7日至13日,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公交治安分局反扒民警與呼和浩特市公交治安分局警力對調,異地打扒,開啟了內蒙古打扒新模式。包頭警方在呼和浩特抓獲3名扒手,呼和浩特警方在包頭車站抓捕兩名盜竊嫌疑人。
對於一些慣偷,由於單次作案金額少,抓住了也頂多罰款、教育、行政拘留幾日放人,抓了放、放了抓,和警察照面多了,反扒民警一眼可以認出他們,而他們也早把反扒民警的相貌身型牢記在心,每次作案前都要四處仔細觀察,看到有熟悉面孔便放棄「行動」。
一方面警力不足,另一方面扒手放出來後重操舊業,與民警玩起了「躲貓貓」,以致警方多次反扒均收效甚微。
不僅是包頭,呼和浩特也存在類似問題:「警力少、發案多、面孔熟、戰果少」。如何打破這樣的局面?
近日,包頭市公交治安分局局長徐晏一行5人來到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公交治安分局考察交流,與呼市警方建立了「互派警力、異地打扒」新模式,破解當前兩市共同存在的問題。
經過前期工作部署,6月7日至13日,兩地公交分局各派出6名反扒工作專門人才,放棄端午節的休假分別到崗。
6月8日,恰逢端午節假期,清晨的火車站已經人頭攢動。一趟火車到站後,一大群乘客從出口湧向公交車站,呼市反扒民警已在包頭車站暗中等待。
清晨6時,1路公交第一趟早班車發車了,乘客們提著大包小包擠向車門。就在這時,一個寸頭男子進入反扒民警的視線。「寸頭」身高1.78米左右,穿著也比較乾淨,與普通人無異,但是車來時,就在人們眼睛都盯緊車門和前方時,他的眼神卻在前方乘客的腰間掃視。只見「寸頭」擠向車門口,在人群外圍故意用手肘推搡著,但是卻不擠到最前面……「就是他!」兩名民警會心一笑。
「寸頭」似乎沒能得手,便順勢上了車,兩名便衣民警也隨後上了車。車上站著的乘客很多,「寸頭」擠在離後門一步遠的地方,隨著汽車的顛簸看似隨意地張望著,其實是在觀察是否有人注意他。很快,他瞅準目標要下手了。便衣民警避開他的目光,十幾秒鐘後,民警用餘光發現「寸頭」一隻手抓著車上方的橫杆,另一隻手伸向一名乘客的腰間。民警一個箭步上去,一把抓住了「寸頭」,當場查獲扒竊的人民幣300元。
帶回局裡進一步調查,審訊民警一眼認出「寸頭」就是人稱「小老虎」的慣犯李某。李某今年39歲,具有很強的反偵查能力:「一上車我就感覺到有警察,但是由於面生,心想可能是『過路』警察,也沒有特別在意……」。「過路警察」是「道上」的專業術語,讓人不禁想起《天下無賊》裡的暗語。一向小心謹慎的「小老虎」就這樣栽入法網。
同日上午9時,在呼和浩特火車站1路車站,當地一「重磅」扒手人稱「假老虎」的慣犯也被包頭民警抓獲。「假老虎」長期活動在火車站、汽車站,以擠蹭、推搡等形式在車門口扒竊乘客的錢包、手機等物品。由於「道行不淺」,當地的反扒民警他都熟悉,便與警察玩起了「貓和老鼠」的遊戲:每次下手前都要觀察周圍情況,連車站周圍買水的,讀報的,都要仔細辨認一番,民警喬裝打扮也逃不出他的「鼠眼」,一旦「嗅」到警察的味道便終止行動。
「捉賊拿贓」,對於這種扒竊犯罪,必須人贓俱獲,只能在犯罪實施過程中抓捕,掌握小偷的犯罪證據才能將小偷繩之以法。呼市反扒民警也常拿他很沒辦法,感慨地說:「你們要是能把『假老虎』抓住就好了!」
沒想到,反扒行動第一天,呼包兩市,兩隻「老虎」同時落網。
(來源:法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