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紀的20年代至60年代,法國存在一些被稱為「完美犯罪」的案件,完美犯罪指的是,犯罪分子作案手段非常高明,在光天化日下明目張胆的作案,不僅沒人發現,還成功逃脫了警察的追捕,由於警方缺乏足夠的證據,導致這些案件變成了無頭公案,有的案件雖然真相大白,犯罪分子卻能輕鬆逃脫罪行,其犯罪行為不僅變得很多人認為高尚,甚至創造了犯罪的奇蹟。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法國歷史上金額最大的最著名的一次盜竊世界名畫的事件。
1911年8月20日,在法國巴黎市中心的羅浮宮中發生了一起博物館失竊案,法國羅浮宮博物館一幅名叫《蒙娜麗莎》的畫作光天化日不翼而飛,《蒙娜麗莎》被盜在當時的法國是什麼概念?根據1913年的保守估價,當時的《蒙娜麗莎》價值34億2000萬美元,根據當時法國的物價水平以及考略到通貨膨脹的因素,當時的34億美元相當於現在的幾百億美元不止,可見,1911年失竊價值達34億美元,金額是多麼的高。
法國羅浮宮作為曾經的王宮以及世界四大博物館之首,光天化日之下悄無聲息的被偷走了價值34億美元的收藏品,其他的卻沒有損失什麼,不得不算是不幸中的萬幸,因為案件發生以後,博物館兩天之後才發現《蒙娜麗莎》已經丟失,小偷要是再偷點別的價值連城的東西,還是照樣不知道。那麼,這幅價值34億美元的名畫去了哪裡呢?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為了追查這幅畫的下落,法國動員了大量的警力,進行了長達兩年的追查,卻絲毫沒有進展。也就是說這個案子,法國的羅浮宮損失了34個億,法國警方搭進去大量人力物力,小偷卻逍遙法外,但是,沒有辦法,這個小偷就是這樣強大,警察也不能以成本來計算得失。
這起案件,犯罪分子是如何成功作案還能逃脫警方的視線的呢?
1911年8月21日,一位穿著白色工作服的男子進入巴黎羅浮宮,因為是星期一,按照慣例羅浮宮閉館,只有少數工作人員留下,羅浮宮的維護總監在離開時還囑咐工作人員這是整個博物館最值錢的畫,必須看護好,但是,大家前一天離開的時候有一個人藏在了柜子裡沒有出去,誰也沒有注意少了一個人,總之,他輕輕鬆鬆地救留在了博物館內,正如《天下無賊》裡那句經典的臺詞一樣,這位打劫的人人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
其實,這個行動只是犯罪分子釋放的一個煙霧彈,他早在法國羅浮宮打下了潛伏的基礎,在前幾個月他就以維護人員的身份進入羅浮宮,就連保護《蒙娜麗莎》的罩子都是他自己安裝的,他對整個羅浮宮的布局十分清楚,只是守株待兔、靜待時機。
因為,法國羅浮宮的工作人員都見過他,所以,自然不會有什麼疑心,8月中旬那幾天,羅浮宮正在維修,這名男子就混入其中,並且藏在柜子裡沒有離館。
8月20日,當其他工作人員相繼離館後,犯罪分子在館內過了一夜,第二天剛好趕上閉館,這個時候既沒有參觀人員,工作人員也很少,本來只是維修工人的他,穿著白色罩衫,直接大搖大擺地向《蒙娜麗莎》走去,熟練地將畫取下,中間沒有任何停留,也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因為他穿著的工作服,大家都以為他是攝影師,把畫取下來只是為了拍照或是維護,而他最《蒙娜麗莎》的安裝和保護措施都是了如指掌,將畫拿到後藏到工作罩衫裡,離開時也未露出馬腳,唯一的麻煩就是在樓梯間,小偷用事先準備的鑰匙怎麼都無法打開門,情急之下只得強行撬開博物館的門,將這幅價值34億美元的名畫從博物館的主出口明目張胆的帶走,甚至有一個工人路過時還把他當成攝影師,看他在撬門還幫助了他。整件事情直到2天後重新開館,才有人發現不對頭,一位來參觀的畫家發現《蒙娜麗莎》不見了,還詢問警衛能不能把畫掛回去,警衛也不知情,就去找了攝影師,但攝影師說沒拿走,最後保安覺得還是上報一下,於是,博物館開始瘋狂的尋找《蒙娜麗莎》,而結論是那個「幸福的女人」被人拐走了,不知所蹤,《蒙娜麗莎》這幅價值34億美金的鎮宮之寶確定為失竊。
《蒙娜麗莎》丟失的消息震驚了巴黎,,長久以來,人們用「偷走蒙娜麗莎」指代「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現在,這件事卻真真切切的發生了,巴黎警方出動大量警力嘗試搜尋盜賊逃跑的路線,挖地三尺卻一無所獲,而世界各大報紙上每天都是《蒙娜麗莎》的消息,可是警方除了「還在找」之外,沒有一條可靠的消息知道《蒙娜麗莎》去了哪裡,一時間眾說紛紜,有的說是無政府主義者偷的,有的說是秘密的保皇派偷的,還有的說是美國一位富豪僱人偷的,或者說這幅畫其實還在羅浮宮裡,總之,這件事情引發了社會狂熱,蒙娜麗莎牽動著全球的目光,甚至出現了各種各樣版本的所謂的真跡的《蒙娜麗莎》,而因為丟失時間,《蒙娜麗莎》被傳播到了世界各地,大家都認識了這位帶著神秘笑容的女性,可以說失竊後的蒙娜麗莎才真正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甚至比她在羅浮宮的時候要出名的多,這也是如今每年有超過600萬的人前往羅浮宮博物館只為目睹這幅名畫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沒有這個小偷,《蒙娜麗莎》可能不會像今天這麼出名,但是,兩年的時間裡,真正的蒙娜麗莎卻消失無蹤,警方也一直沒有找到蹤跡,這個小偷就這樣人間蒸發了。
時間一直在走,案子還是懸而未決。蒙娜麗莎融入了大眾文化被世人所知,很多國家也都在幫忙尋找,直到兩年以後,蒙娜麗莎竟然在她最初的故鄉義大利的佛羅倫斯出現了,但並非巴黎警方破案找到的,而是小偷因為窮的實在不行,主動在義大利賣畫被發現的。
1913年11月,一個匿名人士向當地的一家藝術品商人出售《蒙娜麗莎》,聲稱真正的《蒙娜麗莎》在他的手上,還在信中自稱是一個義大利愛國分子,被一種強烈的歸還國寶的熱情驅使,並下定決心至少要「偷回」一幅被法國掠走的國寶,他還提到,雖然他不願高價「出賣」《蒙娜麗莎》,但是他作為一個負資產者也不會拒絕對於一個愛國者的補償,可以看出,這個小偷雖然手上拿著價值幾十億美元的寶物,卻已是窮困潦倒。這位商人馬上聯繫烏菲茲美術館的策展人喬凡尼·波吉,並向這個小偷提出了購買要求。
在交易過程中,藝術品商人格裡提出要驗一驗畫作的真偽,而自稱「愛國者」的小偷重申了他目前交易的是真品,是他親自從羅浮宮「取出來的」,但偷竊的細節則是語焉不詳,驗貨時,格裡和波吉在《蒙娜麗莎》的背面發現了羅浮宮的編號和印戳,已經確信無疑眼前的《蒙娜麗莎》是真品,但格裡還是提出《蒙娜麗莎》需要到烏菲茲美術館做進一步檢測。
但這對於這位小偷來說確實災難的開始,美術館通過對照羅浮宮拍下的《蒙娜麗莎》中的細微裂紋——由於風化和老化在特定位置而造成的小裂紋是很難仿造的,最後得出結論:這就是羅浮宮失竊的《蒙娜麗莎》,於是便向義大利警方報了警,這位小偷在回到旅館不久,就被兩個警察逮捕了。
通過義大利警方詢問調查,這名小偷名叫文森佐·佩魯賈,是移民法國的義大利人,1910年至1911年間,他作為粉刷匠曾在羅浮宮工作,他一直聲稱自己只是受到愛國主義的激勵,不忍義大利民族的傑作被法國人收藏,才從羅浮宮「取走」《蒙娜麗莎》歸還祖國。
雖然他的言論和理由十分荒謬,因為這幅畫本來就是達文西自己帶到法國的,而且文森佐在偷了話以後也是到了窮困潦倒時才打算把它賣掉,但他的言辭讓他成為了義大利的名人,義大利只是判他監禁一年零十五天,還拒絕了法國的引渡要求,不久,文森佐就被義大利無罪釋放,他也因此成為世界著名的小偷,盜竊金額高達34億2000萬美金,卻幾乎沒有受到懲罰,手段可見十分高明。
其實,也有說法是文森佐只是一個小賊,他的背後還有一個詐騙大師名叫瓦爾菲爾諾,這是一個掌握著地下贗品市場的人物,而早在1910年,瓦爾菲爾諾就已經在賣《蒙娜麗莎》的贗品了,為了讓大眾相信他手中的贗品是真品,他甚至通過報紙爆出《蒙娜麗莎》被偷,但很快羅浮宮便出面澄清了,這讓瓦爾菲爾諾和他的同夥陷入了尷尬的境地。他認為,必須把真的《蒙娜麗莎》從羅浮宮偷走,這樣他的客戶才能確信他手上的贗品是羅浮宮的「失竊真品」,他甚至計劃同時把6幅假得《蒙娜麗莎》名正言順地當成真品賣出,於是,他策劃了這場羅浮宮的蒙娜麗莎失竊案。
至於偷畫,瓦爾菲爾諾說:「這易如反掌。羅浮宮裡穿白罩衫的工作人員永遠不會遭到懷疑。」因此,他招募了在羅浮宮工作的文森佐,而文森佐不僅知道羅浮宮的密室和安全通道,而且還親自給《蒙娜麗莎》做過保護措施,一切順理成章,毫不費力的就實現了目標。
在羅浮宮的《蒙娜麗莎》失竊的消息傳出不久,瓦爾菲爾諾便將實現準備好的6幅贗品高價賣到美國,大賺一筆,而這件事知道1914年1月,也就是文森佐審訊開始前的幾個月,才被美國記者卡爾·德克爾在北非的一個酒吧得知,之時此時大局已定,警方也沒有有力證據,只能不了了之。
當然,這起案件可能還有同夥,畢竟從羅浮宮博物館盜竊價值34億美元的世界名畫,僅僅靠一個人是不太可能完成的。
整個案子,羅浮宮之丟失了一幅《蒙娜麗莎》,卻讓法國警方追查了兩年時間,而且毫無線索,若不是文森佐主動賣畫,或許,這幅價值34億美元的名畫到了哪裡,就只能是一個謎團了。
根據法國的法律,從國家博物館盜竊藏品,而且價值不菲,超過了34億美元,可以說是涉案金額巨大,作為一起特殊的刑事案件,若是在法國審判,文森佐的結局將會非常悲慘,但是,因為這名男子聲稱自己是「愛國行為」,被義大利警方拒絕引渡,最終只是受到些許小罪,還被無罪釋放了,小偷也算是厲害,因為影響巨大,這件驚天盜竊大案,在一般情況下,人們仍然習慣稱這一案件為「蒙娜麗莎失竊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