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僅需要向前看,還需要向外看|安德烈亞斯

2020-12-12 騰訊網

寫在前面

2020年11月21-22日,第三屆世界教育前沿論壇在線上成功舉辦。本屆論壇由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主辦,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協辦,上海學習素養課程研究所合作。主題為「疫情 學習 新常態」。

論壇上,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教育與技能司司長,「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PISA)之父」,海德堡大學榮譽教授安德烈亞斯·施萊克爾(Andreas Schleicher)進行了《疫情下的教育:全球概況》主旨演講。

「在這個加速發展的時代,我們對未來的思考不再是從現實出發去猜想未來,更多的是想像未來,給未來創造空間。「下面的文章來自安德烈亞斯·施萊克爾教授的演講,在此分享給大家

教育是幫助內心開發出一個可靠的指南針,指引我們自信的去遠航

非常感謝你們邀請我參加此次教育前沿峰會。這是一個回顧和展望教育的重要時刻。對中國這樣的國家來說,把對教育的回顧和展望提上日程意義非凡。目前中國的教育體系處於世界領先水平,處在一個既可以向前看又能向外看的好時機。我知道你們在尋求新的教育模式來應對此次新型冠狀疫情。我們無法預測未來會帶給我們什麼,這次疫情只不過是眾多不確定事件中的一個。在這個加速發展的時代,我們對未來的思考不再是從現實出發去猜想未來,更多的是想像未來,給未來創造空間。然後思考這樣的未來對我們設計學習環境意味著什麼,我們如何在這個空間裡配置時間、人員和技術?以及我們如何運行和管理教育系統。

想一想過去幾十年世界是如何演變的,我們已經看到無限增長的需求和我們星球上有限的資源之間的嚴重脫節。我們也看到了金融經濟和實體經濟的脫節越來越嚴重。我們看到富人和窮人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概念已經脫離了人們的福祉。

我們看到了機構的領導層和人民的脫節日益嚴重,政府和人民聽眾之間關係的日益脫節。我們看到了技術和社會需求之間的脫節越來越嚴重。但面臨這個複雜的、不穩定的、最大的危機,可持續發展目標為人類提供了一個共同的願景,這也是全球化發展中缺失的部分。但你知道這樣的願景能否實現取決于于今天的課堂上發生了什麼,一直以來都是教育者掌握著未來的鑰匙。為了未來願景的實現,它成為一個真正的公民契約。

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教育不再只是教給學生一些知識。教育是幫助他們開發出一個可靠的指南針,它能指引我們自信的去遠航。今天教育的成功關乎身份的認同。關乎教育組織,關乎教育的目的。關乎德、智、體、美能力的均衡發展。關乎培養好奇心,拓展思維。關乎培養愛心和敞開心扉。也關乎勇氣以及調動我們的認知、社會和情感資源來採取行動。這也將成為我們應對這個時代最大威脅的最佳武器。無知,思想固化,仇恨,內心封閉和恐懼,這些都是教育的敵人。

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世界裡,我們知道如何教育那些善於重複我們所說的二等機器人,是的,在這個飛速發展和人工智慧的時代,我們應更仔細地思考是什麼讓我們成為了一流的人類。未來會更注重計算機人工智慧,包括認知能力,社交能力,情感技能和人類的價值觀。當然,知識的狀態一直至關重要。教育的成功不再僅僅是複製內容和知識。它是從我們所知道的東西中進行推斷,並在新的情況下創造性地運用這些知識。深刻的理解比僅僅記住具體的事實或數字要重要得多。

像科學家一樣思考變得比僅僅知道具體的公式或程序要重要得多

回顧歷史。我們並非主要銘記歷史的日期、名字、地點,而是能從歷史長河的故事裡不斷深思。你了解有關社會的敘述是如何出現的嗎,如何發展,如何進步的嗎,有時當環境發生變化時如何瓦解的?談到數學,我們花了很多時間訓練學生計算指數函數,但是我們卻花費很少的時間幫助他們像數學家一樣思考,理解指數函數的本質,這並非易事。你知道,我們都習慣於線性世界,時間是線性的,空間是線性的,這也是我們感到舒適的世界。但是有關數學這門學科,它為我們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並讓賦予我們一種新的思維模式。如果我們能更好地理解指數函數的本質,你知道新冠狀疫情爆發,我們會派成千上萬的醫生攻克它,而不是現在的一百人。

關於科學,這也是我的學術背景,更進一步說,像科學家一樣思考變得比僅僅知道具體的公式或程序要重要得多。你能設計實驗嗎?你能得出基於證據的結論嗎?

你能把科學研究性的問題和沒有科學研究的問題區分開來嗎?西方世界這麼多人在這場疫情期間的不良行為,恰恰反映了我們在為人們以科學眼光看待世界奠定基礎方面做得多麼糟糕。

現在,在疫情爆發的這幾個月裡,我們都感受到了科學和大自然的強大力量。那些對科學仍然無知的人,把總統過於自信的觀念帶到了政治的意識形態中,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價。你不能對大自然說甜言蜜語,你不能旋轉她,自然母親從不違背科學的原則。因此,我們應該更好地理解這些原則,而不只局限於科學的表象知識。

關於數位化如何改變讀寫能力。數位化極大地挖掘了個人和集體的潛力,將人、城市、國家、大陸緊密聯繫起來。我們的經濟體已經轉向了由全球信息鏈和貨物鏈連接在一起的區域性生產中心,而這些中心也都是集中的。我們能夠建立這種比較優勢並對其更新。這使得知識的分配變得至關重要。這與教育機會的分配密切相關。但你知道,同樣的力量也使世界變得更加動蕩,充滿了複雜和不確定性。數位化對我們來說是一種驚人的民主化。現在我們可以與任何人聯繫和合作。數字集合了這些卓越的力量,展示了技術如何創造規模,使人們脫離其中。數位化可以讓最小的聲音在任何地方都能聽到。現在你可以在Twitter上發布一些東西,全世界都可以關注你。但它也可以壓制我們的意識形態、遏制文化的獨特性,使我們生活中的一切變得具有相對性。

數位化有著令人難以置信的力量。過去十年中創立的最具影響力的公司都是從一個大創意開始的,而不是一個大產業。在他們富有之前他們就擁有一個產品。但是,數位化也會使人失去力量。人們用自由換取便利,現在電腦告訴我們是向左轉還是右轉,我們完全依賴電腦的建議、指令和決定。現在看起來是這樣的,在20世紀,他們的前數字時代是關於提取和處理預先編碼的信息。在21世紀,它是關於知識的建構和驗證。

過去的老師可以告訴學生在wiki上查找信息,並依靠這些信息來保證信息的準確性和真實性。今天,你知道谷歌或百度為我們提供了數百萬個答案。沒有人告訴我們你知道的信息是對是錯。知識技術越能讓我們進行搜索和訪問,我們就越需要具備深刻的理解力和駕馭模糊性、三角化觀點、從複雜性中理解問題的能力。

而且,識字技能的進步遠遠落後於信息本質的演變,這一事實具有如此深遠的影響。在這個世界上,在這個世界上,現實往往凌駕於信息傳播的質量之上。在充滿選擇的環境中,我們發現我們心裡有一個感覺正確但是完全沒有依據的對話,事實上,到目前為止,已經被接受了。算法將我們分成志同道合的群體,創建社交媒體回音室,放大我們的觀點,讓我們完全不受可能改變我們信仰的對立論點的影響。這些虛擬的泡沫使我們的社會意見同質化,兩極分化。

人工智慧是否會促進教育?

你知道這些算法不是設計缺陷。他們的社交媒體有很棒的設計原則。缺乏關注,但信息豐富。現在我們生活在這樣的一個環境裡,像數字酒吧,這些任何不為網絡時代而建立的事物,必將崩塌。人工智慧是否會促進教育?創造一個真正公平競爭的環境,包容學習者的多樣性,使每個人都能成功?或者,你知道,這會不會只是賦予那些擁有適當資源和配置的人以更大的權力,而把其他人遠遠甩在後面?

在自動化車輛的世界裡,那些以知識傳播為職業的教師會面臨和卡車司機同樣的命運嗎?當他們把日常的管理和結構任務交給技術部門時,就不會了?或者,我們會看到一個新的職業的出現,教育者有能力在他們的一生中培養和支持學習者?一個擁有技術並培養技術的職業,提升了教師的角色,從傳授已獲得的知識,轉變為作為大規模學習環境的共同創造者,作為教練,作為促進者,作為導師對其進行評估?

如果人工智慧不是止於促進學習,而是推動教育內容交付和認證的分離,而這正是我們當前教育機構的支柱。在數字時代,任何我們今天所說的禮儀知識,明天都將成為其他人都能得到的商品。人類不太可能與這種數位化交付提供的參與機會競爭。

認證仍然賦予了教育機構巨大的權力,有時甚至可以從學生身上獲取壟斷權。但是,如果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系統跟蹤我們所能做的一切,然後提供我們的知識、技能、也許是我們的態度的即時實時最新圖像,會怎麼樣呢。到那時,你知道,正式的證書只不過是我們在生活中某個時候支付的學費的收據。人類發明新工具總是比明智地使用它們更好。

雖然人工智慧可以增強學習者的能力,但這種全新的方式無法回答人們應該學習什麼的問題。最後,人工智慧並不是一種神奇的力量。它只是一個非凡的放大器,一個非凡的加速器。它會放大好的想法和好的實踐,並用同樣的方式放大更好的想法和壞的實踐。人工智慧可以賦予教師識別有風險兒童的能力,也可以使他們無法行使人類的判斷能力。雖然人工智慧在倫理上是中立的,但它總是掌握在不中立的人手中。我們害怕人工智慧的唯一原因是它永遠服從我們,從不反抗。

因此,今後我們需要更加努力地思考,如何幫助學習者獨立思考,以同理心加入他人的工作和公民身份。我們如何培養學習者,我們如何幫助他們培養強烈的是非意識,以及他人對我們的看法的敏感度。對個人和集體行動的限制的把握。工業時代的教育再一次解決了如何教育二級機器人的問題。在這個人工智慧的時代,我們需要弄清楚什麼是人類,以及我們如何才能補充而不是替代我們在計算機中創造的人工智慧。教育不能為人打下基礎。人們試圖在他們周圍築起高牆不管這將會是多麼的自我挫敗。人工智慧總是很擅長強化這種運行方式。

學校不是孤島,學習與現實世界和當代問題密切相關

技術和全球化對我們的經濟和社會結構有著破壞性的影響。這些影響並不是預先就確定的。我們對這些幹擾的集體反應的性質決定了我們的客戶群體。前沿技術、文化、社會、制度、經濟環境以及我們應對的各種因素之間的持續相互作用。教育將再次成為這一問題的中心。學校裡的傳統方法通常是把問題分解成小部分,然後由老師訓練學生如何解決這些小問題。

但是,現代社會通過綜合不同領域的知識來創造價值,把以前看起來毫無關聯的想法和下一次創新的源頭聯繫起來。這就需要熟悉並了解知識以及其他領域。在今天的學校裡,學生通常都是單獨學習的。在學年結束時,我們來評估他們的學習成果。但世界越是相互依存,我們就越需要偉大的合作者。這場疫情向我們展示了,人民和整個國家的福祉越來越取決於我們採取集體行動的能力。

因此,學校需要更好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為他人著想和與他人一起行動的能力。歸根結底,如果我們想走在時代的前列,我們必須找到並提煉出我們人類特有的品質。再說一次,這種補充並不能與我們在計算機上創造的能力相競爭。發展這些認知、社交和情感能力所面臨的挑戰,需要一種非常不同的學習和教學方法,以及非常不同的教育者的風格。

但教學是傳授預先準備好的知識。你可以接受低質量的教師。現在我的教師素質很低。你知道政府傾向於告訴老師們他們想做什麼,想怎麼做。這就是工業組織工作的來源。今天的挑戰是讓教學成為一個擁有自己專業實踐經驗的高級知識工作者的職業,他們的工作具有高度的專業自主性。而與此同時,他們處於一種很強的合作文化中,這實際上是中國老師非常擅長的。

但你知道,這些人不喜歡在學校這樣的地方成為可替代的小人物。為了吸引他們所需要的人才,現代學校系統需要改變學校的工作組織類型,使之成為一種專業的協作規範取代他們過去那種官僚的行政管理形式。過去是關於公認的智慧,未來是用戶創造的智慧。過去也存在分歧。現在是教師和內容按科目劃分,學生按對未來職業前景的期望來劃分。我們學校的設計是讓學生呆在家裡,不接觸外邊的世界。通常缺乏與家庭的接觸,不願與其他學校合作。在學生的整合中,未來需要強調主體間的相互關係。它還需要更好地聯繫起來,使學習與現實世界和當代問題密切相關,並向我們社區的開放豐富的資源。

你知道嗎,我了解到的一點是,有效的學習環境需要不斷地創造協同效應,不斷尋找新的方法來增強專業、社會、文化資本。我對家庭、社區、高等教育機構、企業,其他學校和其他學習環境都採用這樣的做法。這是關於建立創新的夥伴關係的要求。在一個複雜的學習系統的世界裡孤立總是會限制潛力。在過去的標準化和合規性目標下,有年齡組受教育的學生都遵循同一標準同時進行評估。

未來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激情,幫助學生個性化學習和評估,培養學生的參與度和才能,鼓勵學生變得有創意。過去,學校是技術孤島。技術往往支持和保存現有的教育實踐,而不是提升它們。學生們在接受和消費技術方面總是超過學校。好吧,你知道現在學校需要利用技術的潛力來解放對過去慣例的學習,用一種新的強有力的方式將學習者與知識來源聯繫起來,將他們與創新的應用程式聯繫起來,並使他們相互聯繫。

教學不僅僅是藝術,更像是一門科學

過去,政策重點是提供教育。現在我們需要把它放在杯子裡,從在官僚體制中往上看轉向向外看,向外看下一個老師,向外看下一個學校,下一個教育系統。過去,行政部門強調學校管理。現在的重點需要放在一個由學校領導支持、評估、培養高素質教師和設計創新學習環境的結構性領導上。

過去是關於質量控制,未來是關於質量保證。這種系統改造的挑戰不能簡單地強制執行,這些挑戰總是導致表面上合規。但它並不僅僅是從基礎上建設的。當然,政府起著中介平臺、激勵平臺、促成者的關鍵作用。它可以集中資源,創造政策環境。它可以利用問責制和報告來鼓勵新的做法。但是,教育需要更好地確定變革的關鍵因素來支持變革,找到更有效的方法來擴大和傳播創新。我們花了太多時間把新的和舊的思想灌輸到學校但是我們很少花時間在課堂上尋找好的想法來推廣和傳播它們。這也意味著要找到更好的方法來認識、獎勵、獲得成功、盡一切可能地去做,讓創新者更容易冒險,鼓勵新思想的出現。

歸根結底,偉大的學習和偉大的教學的核心永遠是所有權。成功的教育體系將不遺餘力地發展教育行業對專業實踐的所有權。你知道我見過很多人,他們說我們不能給教師更大的自主權,因為他們缺乏實現這種自主性的能力和專業知識。我相信這裡面總有些道理。但簡單地維持一種規範的模式並不能培養出創造性的教師。你知道,那些只接受過烹飪漢堡包訓練的人,他們永遠不會成為主廚。相比之下,當老師對課堂有一種主人翁感時,當我的學生對他們的學習有一種主人翁感時。這就是生產性教學需要建立的時候。

因此,答案是加強信任、透明度、專業自主性和協作。同時,為了鼓勵這一點,公共政策需要鼓勵和促進創新,並確定和分享最佳做法。這需要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我知道你們總是強調這一點,信任教育,信任教育機構,信任學校,信任教師,信任學生和社區。在每一項公共服務中,信託都是善政的重要組成部分。成功的學校永遠是偉人理想的工作地方,也是他們的想法能夠得到最好實現的地方。他們被信任的地方以及他們可以信任的地方。我們對教育中的信任是如何發展的,它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持續,或者如何恢復信任,我們知道得太少了。當它被打破時,信任就不能被立法,不能被強制執行。這就是為什麼很難建立一個傳統的行政結構。信任總是有意的。它只能是通過健康的關係和建設性的透明性來培養、激勵的。矛盾的是,它們是高度標準化的工業工作。教學組織常常把教師單獨留在教室裡。

0%的學校自治遇到了100%的教師在封閉的教室門後孤立。隨著指令性方法的弱化,教育實踐作為世界的地位也需要加強。政府可以制定方向和課程目標。而教師職業需要對教學體系負責。你知道,職業自主性的提高也意味著挑戰性的特殊實踐。這意味著每個老師都不必有自己的方法來共同使用專業認可的有效實踐。使教學不僅僅是藝術,更像是一門科學。

我認為許多中國教育工作者都做得很好。你知道嗎,我們不應該把自由當作一個特殊的論點。如果你是飛行員,你會告訴你的乘客,事實上,你知道我是被教導逆風降落的。但今天,你知道我想隨風降落。你的乘客會感到非常焦慮。教育也是如此。

找出什麼樣的教學方法在需要時間的環境下最有效。它需要在研究上投資,需要合作,這樣好的想法才能傳播和擴大。現代教育體系需要為此創造更多的空間。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關於教育中什麼是有效的知識總是取決於我們採取行動的能力。要實現大規模的教育改革,我們不僅需要一個激進的領域,而且需要有助於實現變革的良好戰略。

教育不僅需要向前看,還需要向外看

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有許多好的想法,但因為實施不力。法律、法規、結構、制度是我們經常關注的焦點。它們就像一座巨大冰山的一小部分。學校制度之所以如此難以推行,是因為有一個更大的無形部分。而這無形的部分是關於那些相信他們動機的利益,他們對參與教育的人的恐懼其中包括家長和老師。這就是發生意外衝突的地方,因為這部分原因,教育往往逃避公共政策的雷達防線。

這就是為什麼教育領袖們在改革方面取得了真正的成功,除非他們現在就為變革建立起共享的理解和集體所有權。除非他們建立地位,創造適當的問責制環境,採取措施來鼓勵創新,而不僅僅是表面上的服從。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的一點是,教育不僅需要向前看,還需要向外看。向世界開放並隨時準備學習與他人的教育體系之間的區別。那些因接觸到另類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而感到受威脅的人,這可能是我們將在未來幾年在世界各地看到的教育進步中最大的差異。這個世界已經變得對傳統和過去的名聲漠不關心了,它無法原諒客戶無知的實踐。成功將屬於那些迅速適應、不抱怨、總是樂於變革的個人和國家。我知道你們開展的教育前沿峰會就是為了這個。非常感謝。

本文根據安德烈亞斯·施萊克爾教授在第三屆世界教育前沿論壇上做的主旨演講整理,有刪減。

關注教育 | 就是關注中國未來

相關焦點

  • 十一屆三中全會上的「向後看」與「向前看」
    由於在為召開這次全會做準備的中央工作會議上,陳雲和鄧小平先後提出了「向後看」和「向前看」兩個重要口號,導致會議主題發生重大變化,最終演變成一場偉大的歷史轉折。深入了解和研究十一屆三中全會上發生的「向後看」和「向前看」兩個問題,是弄清楚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由來的關鍵所在。
  • 向後看才懂生活,向前看才能生活
    「思考」應該建立在對「向前看」和「向後看」的理解和認識的基礎上,而不應該單向立意為「向前看」或 「向後看」,寫作時可以緊緊圍繞所給兩類看法「人們常說過去的就過去了,人要往前看;但也有人說不能不向後看」而言,也可以根據自我的認知另起爐灶,只要話題不變即可。當然,將「向後看」與「向前看」聯繫起來立意構思,並不意味著必須雙管齊下,平均用力。
  • 向前看,不要一味向「錢」看
    與此同時,輿論場上也出現了許多不同的聲音,除了對於菜販群體利益深刻改變的討論外,不少思考指向對大型網際網路企業的創新期待。「小程序下單,家門口提貨」的社區團購,於商家而言,能實現集中化管理運營,降低成本,提高配送效率;於消費者而言,能夠以較為低廉的價格和便捷的方式買到生鮮產品。短期來看,社區團購實現了供需關係的良好對接,能給消費者帶來實惠。
  • 《向前一步是幸福》:愛情究竟是否需要金錢的支撐?
    《向前一步是幸福》:愛情究竟是否需要金錢的支撐?在現代浮躁的社會,婚戀觀早已多元化存在。但是,它無論怎麼變化,似乎都逃脫不了愛情與金錢的關係,不僅是因為金錢是保障生活富足的重要因子,還在於金錢能讓一段愛情更為美滿。
  • 為什麼拍攝 Vlog 需要外接監看屏幕?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Vlog 拍攝者,總是在他們的數碼單眼相機的機頂上架著一塊監看屏幕監看拍攝畫面。使用外接的監看屏幕有以下好處:更大、更明亮的監看畫面五吋至七吋的液晶監看屏幕是最常用於Vlog拍攝的外接監看屏幕。
  • 苗煒 | 看風景還需要人教嗎?
    你看看,出門旅遊,還得懂點文學繪畫和音樂。不過,真有些牧師聽從了羅斯金的建議,給工人講華茲華斯,講路邊的野花,帶著工人們一起徒步旅行。2有一個美國作家,叫梭羅。後世的人評價他,說他教會了美國人如何看風景。
  • 繪本《小黑魚》:給孩子的教育不僅只有「甜」,還需要孤獨與自由
    他才華橫溢,不受拘束的藝術天才,繪畫、雕刻、平面設計、印刷、陶藝、攝影……樣樣精通,25歲還獲得了經濟學博士學位,曾任美國(財富)雜誌設計主管長達10年。儘管他開始創作繪本時已經49歲,他卻開創了一個繪本的新時代,筆下的故事生動有趣又富含哲理,被譽為「二十世紀的伊索」。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的由來: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1937年七七事變的爆發標誌著全面抗戰的開始,中國共產黨向全國發表了堅定的抗戰宣言。一時間,全國人民心向延安,大批國統區愛國青年和進步學生,不畏艱難險阻,跋山涉水,奔赴延安。在浩浩蕩蕩的人流中,有一位身背小提琴和曼陀鈴的清瘦青年尤為引人注目。他的臉上洋溢著激動和喜悅,身上還帶著燙金封皮的《世界名曲集》,這個青年就是出生在朝鮮南羅道光州楊林町一個貧苦家庭的鄭律成。這一年,他才19歲。
  • 忘憂塔羅:射手座12月下半月運勢,夢醒了,生活是需要向前看的
    那這裡的星幣二告訴我們,你們之間的感情連結還是很強的,不會因為一時的爭執或者說矛盾就這樣結束,你和對方在未來的日子裡還存在感情上的糾纏。但是我們也看到了這裡的逆位星幣四,星幣四以逆位的形式出現讓我感覺到你們的關係似乎沒有辦法真正意義上的開花結果。什麼意思呢?你們其中一方應該是有家庭的,也有可能是在未來會和其他人組建家庭。
  • 日本留學擇校需要看哪幾個因素?
    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接下來就為大家具體解析一下關於日本留學擇校。 日本素以教育立國聞名於世,其高等教育體系為日本培養了眾多優秀人才,對日本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貢獻功不可沒。日本的大學教育體制完善,對於學生的管理採取學分制、中西方結合的教育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研究能力。政府以及財團對於大學都有很大資金上的投入,日本的大學擁有世界先進的教學設備和研究所。
  • 田鼠阿佛 - 生活不僅需要物質還需要詩意
    他們看到阿佛有時就坐在那兒, 盯著草地看。他們說: 「 那現在呢, 阿佛? 」「我在採集顏色,」 阿佛簡單回答道, 「 因為冬天是灰色的。」 阿佛很幸運,阿佛最後成為詩人,這與他的家人其他四個小田鼠的包容,信任與欣賞都息息相關,面對其他小田鼠的困惑,阿佛說:他在為寒冷陰暗的冬天採集陽光,小田鼠們信了,沒有抱怨阿佛不幫忙,阿佛坐在石頭上看草地時,說是在採集顏色,小田鼠們也信了,沒有嘲笑阿佛傻,小田鼠以為阿佛在睡覺時,阿佛說:在採集詞語,小田鼠還是信了,沒有責備阿佛偷懶。
  • 霍楠:看遼寧隊的球不僅需要「速效救心丸」 而且不要提前訂機票
    雙方比賽結束後,在現場的知名籃球解說員霍楠錄製了一段視頻,隨後發在社交帳號上,在視頻中,霍楠給航空公司打去電話,表示需要退票,因為他還想看總決賽的G3,另外,霍楠還為這段視頻配文說道:「看遼寧隊的比賽不僅需要速效救心丸,而且千萬不要提前訂機票。」
  • 王一博真不需要太另類的打扮,不僅不酷看上去還被網友評價很猥瑣
    王一博很瘦,所以很多時候出席活動穿起衣服都會覺得大一號,但好在他個子高,又是個跳舞的,所以整個人看上去也是很有勁,因為高顏值,王一博隨便簡單穿一下就是帥哥的典範,反而不太適合很招搖的穿搭。王一博這回的穿搭整體相當潮流,從頭到腳都充滿著設計感,是精心做的造型,連劉海都是酷酷的,顯得其他三位隊長倒像是平平無奇,上身穿了一件牛仔格子外套,下身則是穿了一條大家看不懂時尚的牛仔褲,由於造型過於另類,也讓一眾網友疑惑這是哪位設計師給王一博搭了這麼一身?不僅不酷反而看上去很尷尬。
  • 人民日報:孩子不只需要童話,還需要英雄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教育工作的這一根本任務。如何培養人?
  • 嵌入式家電,需要提前注意些什麼?看這一篇就夠了!
    當然,就是把抽油煙機藏在吊櫃裡面,這樣櫥櫃整體不僅更美觀一體,還能增加些收納空間。櫥櫃測量是在水電開始之前,那個時候一般都沒開始買電器,但是需要提前選好款式,把煙機尺寸提供給設計師,才能確保後續時間不耽誤。另外,安裝時建議控制面板留出來,這樣更便於操作和清潔。
  • 森歌:看了菜譜還不會做飯 你需要這個集成灶
    你只需要一臺森歌蒸箱款集成灶!每個掌握廚房的人,手機、電腦或腦海裡肯定都有著厚厚的菜譜。他們都是從五花八門的菜譜中披荊斬棘才創造了現在的輝煌。但也有這麼一群人,他們自認沒有做飯天賦。即使看著菜譜,循規蹈矩的按照步驟做,一樣會失敗。
  • 中國大學教育最需要什麼
    學生創業不僅解決了自身的就業問題,也為大眾和社會創造財富和福利。另一方面,惠普等企業的成功也是教學研究與學生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學生主動去研究而不是死記硬背,通過研究去創造,把老師的一整套理論和學生的熱情與動力結合起來,往往能夠產生巨大的效益。  創新主要是配合資訊時代的需要,適應知識創新的需要。創造和創新非常重要。我認為,這一點馬裡蘭大學做得很好。
  • 鄉村振興,未來農村最需要的幾種人才,看有沒有你?
    以下四類人將是未來農村最需要的人才:1、農村教師農村發展,教育為先!你看如今的農村小學,還有幾個像個樣的?不是空的、就是只有幾個學生的小學,為何?正因為農村教師的流失、農村教育的落後,導致更多的學生拼命地擠向城市,那麼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農村教師將是非常受歡迎的職業,農村教師現在十分稀缺,因為大部分人大學畢業之後就留在城市工作,願意留在農村的老師寥寥無幾,現如今國家對於鄉村教師這塊十分重視,很大程度地提高了鄉村教師的待遇,引進農村師資力量,然而國家每年也會派遣一些支教的人才到農村
  • 甄蘭芳:需要更多優秀人才紮根農村教育事業
    帶著孩子們的夢想和鄉親們的期盼,甄蘭芳將在兩會上就促進邊遠山區教育發展提出意見和建議。「第一次是來北京旅遊,第二次是因公事,這次來北京完全不一樣了,肩負著沉甸甸的人大代表職責,感到壓力不小。」今年47歲的甄蘭芳說。
  • 再看鑽石王牌之前,你需要先了解棒球
    棒球是一種團隊對抗賽,每隊各有9人,兩隊輪流攻守,攻方上場1人,守方上場9人攻方擊球者需要把扔球者向接球者投向的棒球打飛,然後跑完他面前的正方形區域,得一分。而守方則需要在擊球手跑完一圈以前把擊球手打飛的棒球撿回來防止攻方得分。為了讓自己有充分的時間跑完一圈,就需要擊球者把球打的越遠越好,當擊球者把球打出球場外,守方撿球手撿不到的地方,就是人們常說的全壘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