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市人,儂還記得老西門和蓬萊路伐?

2020-12-21 澎湃新聞

南市人,儂還記得老西門和蓬萊路伐?

2020-05-31 15: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大霖霖 上海老底子

去年年底黃浦區政府發消息稱

要徵收喬家路西塊的土地,

蓬萊路作為喬家路西塊的一部分,

如今已是人去樓空,

部分路段已經陸陸續續完成了動遷。

這裡的人有著一個共同的代號,

310102,

給他們留下這個代號的區域,

現在叫黃浦,

然而一旦有人問他們是上海哪裡的,

他們卻會笑著說:

我是南市的!

1959年12月,

上海調整市區行政區劃,

蓬萊、邑廟兩區合併為南市區,

1960年1月1日正式掛牌,

歷時40年。

2000年,

黃浦、南市「撤二建一」,

將南市區黃浦江西岸地區併入黃浦區,

自此南市區從上海市行政區劃中消失。

從2000年至今,

南市區三個字也已消失了好些年頭,

該拆的拆,該建的建。

即使許多事物漸漸消失在我們的生活中,

但每當你穿過中華路,

即使閉上眼睛,

也能清楚每條路的脈絡,

曾經它是上海歷史最悠久的城區,

有多到數不清的弄堂街道。

文廟

文廟坐落在老城廂文廟路215號,

是上海曾經的「高考考場,

也曾是古代讀書人的聖地,

供奉著孔子、孟子、朱熹等先賢大哲的塑像。

這裡還曾是小刀會起義軍的指揮部,

也做過上海最早的公共圖書館,

被稱為上海曾經的「高等學府」。

上海文廟建築採用群體組合方式,

簡稱建築群體,

它是中國古代建築群的典範之一。

在整體布局上,

上海文廟嚴格按照兩條縱軸線展開。

其中一條為祭祀線,

包括欞星門、泮池、大成門、

大成殿、崇聖祠。

而大成殿前東、西兩廡殿,

則在縱軸線兩邊,

以襯託大成殿的恢宏壯麗。

另一條為學宮線,

內有學門、儀門、明倫堂、尊經閣。

而明倫堂前東、西兩側建有聽雨軒和杏廊,

它們都在縱軸線兩旁作明倫堂的陪襯。

此外還有一條廟園線,

在這條線上建有魁星閣、天光雲影池和儒學署。

在文廟東北部還有一條

上海最大的街坊式圖書二渠道(民營)批發市場——

上海文廟書刊交易市場;

逢星期日在文廟大成殿前庭院中開設臨時搭建的

「上海文廟星期日舊書集市」,

成為市民淘書的樂園。

這個書刊市場和舊書集市,

在當今海內外文廟或孔廟中都是沒有的,

如今文廟舊書市場的盛況也離我們而去了。

老西門

早在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

老西門就建築好了,

剛開始是為了抗擊倭寇侵犯,

之後,才出現了鴛鴦廳弄

金家旗杆弄、夢花街、學前街…

距現在都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了。

老西門作為上海老城廂的發祥地之一,

堪稱老南市裡弄生活的典型代表。

大小不一的錯落在各個弄堂拐角,

短短十幾米的弄堂,

五金店、裁縫鋪、

理髮店、雜貨店應有盡有,

鄰裡之間路過門口,

洗著菜都會熱情的打招呼,

問候一聲:「儂今天吃了伐?」

走在弄堂裡,

頭頂上晾滿了各式各樣的衣服,

各種顏色匯聚在一起好像彩旗一樣,

掛滿了整條街道;

茶餘飯後,

總能看到爺叔阿姨們坐在弄堂旮角處,

要不忙著侍弄各種花卉,

要不聊聊兒子、孫子,

手上夾著的老煙冒著火星;

晚上的老西門也依舊熱鬧,

以方浜中路為代表,

一個個夜排擋前都人頭攢動,

老爺叔們都喜歡在這裡咪上幾口小酒,

嘮嘮家長裡短,

可惜如今都沒有了。

蓬萊路

蓬萊路是著名的道路之一,

民國時重要的機關、

著名的學校和慈善團體曾設在這裡。

1927年蓬萊路學前街口設有著名的國貨商場——

蓬萊市場,

蓬萊市場又稱國貨商場,

座落於小西門內學前街,

北臨蓬萊路,

南靠永寧街。

1928年後至抗日戰爭前夕,

又先後於東、南兩側建造起

蓬萊大戲院、南方劇場(今南市區少年圖書館)和

蓬萊夜花園(今永寧街小學),

於是蓬萊市場又成為居民娛遊之地。

這裡直至解放前仍為小商販、書攤、說書、

竹棚劇場、溜冰等活動場所。

解放後經改造擴建,

分為雲南中學、市第十中學、區少年圖書館、

南市區體育俱樂部和一些商店的新屋,

成為南市區文化、教育和商業較為集中的地區。

蓬萊公園位於南市區南部,

南車站路380號,

佔地2.7公頃,

是當時蓬萊區的第一座公園。

內陳列元、明、清及

辛亥革命後的石碑、石器及石雕等藝術品,

經過幾代園林職工的辛勤耕耘,

園內已建有蓬萊軒、清賞亭、大假山、

壺中天地、杜鵑園、九龍壁、浪湧蓬萊等景點,

體現了江南園林風格和石錦文化的特色,

園內還設有兒童樂園等活動服務設施,

是一個地區性的綜合性公園。

國貨路281號的蓬萊中學,

前身為仿德女中,

仿德女中本是一所初級中學,

校址在董家渡天主堂西南側,

民國36年,增設高中,

成為完全中學。

蓬萊路128號的梅溪小學,

前身為正蒙書院,

是全國第一所由國人自辦的新式小學。

還有蓬萊路225號的蓬萊路第二小學、

蓬萊路82號的蓬萊幼兒園……

「蓬萊」一詞鑲崁在路名、園名、

店名、樓名、校名中,

可是我們卻沒有蓬萊了。

除了這些滲透進我們記憶的地方,

還有一些味道是蓬萊人難以忘懷的。

祖傳三代的望雲路生煎,

一大早就排起長隊;

生煎店的對面,

是滋啦滋啦正在炸的油條,

還有裹著油條的粢飯;

不遠處就是香噴噴的雜糧煎餅、

吃不膩的大食堂、難以割捨的胖子面……

上海人的一天的美好畫卷

就從早餐開始了。

如果沒來過老城廂,

你就不能說你來過上海,

在這裡你能看到上海過去和現在的交織,

石庫門、清代民居和新式裡弄

讓你看到最真的上海,

不遠處的上海中心大廈

又讓你切身感受魔都的日新月異。

老城廂,

我們不願說再見!

來源:上海有腔調

上海老底子

每天為儂送上精彩文章一組

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

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

訴上海老底子情

以史明志,以啟未來

原標題:《南市人,儂還記得老西門和蓬萊路伐?》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南市人,你還記得老西門和蓬萊路嗎?
    南市人,你還記得老西門和蓬萊路嗎?大小不一的錯落在各個弄堂拐角,短短十幾米的弄堂,五金店、裁縫鋪、理髮店、雜貨店應有盡有,鄰裡之間路過門口,洗著菜都會熱情的打招呼,問候一聲:「儂今天吃了伐?」
  • ​上海老底子有一個「蓬萊區」,儂曉得伐?
    上海老底子60年前上海老底子有一個蓬萊區1945——1960儂曉得伐?▲唐家灣舊影▲唐家灣菜場▲1947年地圖中的南陽橋和褚家橋一帶▲老西門(1930年代)▲老西門街景(靠右邊的是中華路)▲老西門(左邊為中華路,右邊為方斜路)▲1980年代老西門▲
  • 滬語悅讀,從老西門到老西門
    東至復興東路曹家街,南至中華路尚文路,西至西藏南路,北至人民路;老城廂個城門儀鳳門個舊址,就勒勒今朝復興東路中華路個路口,迭個位置處於城垣個正西,所以稱老西門。1914年到1918年,南北兩半城先後通行有軌電車,叫「環城圓路」,也就是至今還照樣從老西門出站再兜回了老西門個11路公交電車個線路。
  • 上海人老底子儕到哪裡去白相,儂還記得伐?
    不僅消磨時間,還頗有樂趣。不管物質條件怎麼樣,人們的活力、想像力,總會讓城市生活展現出富有光彩的一面。對於老上海人來說,那是帶有時代烙印的地方,有著不可磨滅的記憶。工人文化宮,娛樂聚集地工人文化宮是上個世紀的一個流行場所,簡單說是為勞動者在業餘時間提供文化、科學和藝術學習及娛樂的場所。現在聽起來這個名詞有些陌生。
  • 這些上海小囡曾經的最愛,儂還記得伐?
    阿拉上海小囡曾經的最愛來看看,這波童年回憶殺你還記得幾個??>- 零食篇 -這個算得上「檸檬精」祖師啦看到我就酸了~這是很多上海小囡人生中的第一塊巧克力當年春遊人人必帶的零食三件套你還記得那首廣告歌伐著味面VS小浣熊乾脆麵每個孩紙都把他們泡了吃過吧上海人現在叫浣熊都稱乾脆麵,秒懂!
  • 這些90年代的電視劇,滬味兒十足,儂還記得伐?
    這些90年代的電視劇,滬味兒十足,儂還記得伐?那時候東方明珠還沒建好,外灘也沒有那麼華麗,大街上的小轎車是普桑,人們用的是BB機和大哥大,多的是梧桐樹下騎自行車的小囡……這樣說來,這部劇真真切切地記錄了那時的上海。
  • 上海人永遠記得你!
    從上世紀的城垣到如今的百年馬路,中華路串起小東門、大東門、小南門、大南門、小西門和老西門,承載著有關南市的故事。「三大祥」在老西門「店連店」一字排開,琳琅滿目的綾羅綢緞曾讓人流連忘返。  @ julia  小學二年級搬到老城廂,就愛上了,肇周路,大吉路,大吉路上有醬油店,米店,方斜路,中華路,大林路,白雲觀,市九中學,方斜路二小,方斜路二小對面有個當時覺得很大的一個球場,南市體育場,
  • 上海無線電三廠,儂還記得伐?潮起潮落三十九,美多春雷留芳名
    上海老底子上海無線電三廠,廠址:西蘇州路65號。東臨蘇州河,南靠昌平路,北近淮安路。該廠是綜合性電子產品整機廠,主要生產「美多」「春雷」牌收音機、收錄音機、錄音機機芯、VHS盒式彩色錄象機、彩色監示器、彩色轉發設備、通訊機等。
  • 在上海話裡,儂「打」過迭些伐?
    在上海話裡,儂「打」過迭些伐? 2017年11月5日 08:38 來源:東方網   原標題:在上海話裡,儂「打」過迭些伐?但是,上海話中「打」的東西可不僅僅只有這些:早上出門,媽媽叮囑走路不要「打野眼」;工作做得不符合要求,被領導「打回票」;假期裡,約三五好友一起「打老K」……小布今天就挑了一些和打有關的詞介紹給大家,最後一張圖還留了個小謎語。大家猜猜小布在「打」什麼呢?
  • 致我們記憶中的南市區 - 儂好上海 - 新民網
    今朝,阿拉依然來懷舊,一道來看看老照片,消逝已久的南市區,你還記得嗎 夏天,最喜歡在南市遊泳館裡玩水,適適意意。 據說,很多老南市人結婚就在這裡辦的。 ▌老西門冠生園(中華路1500號)
  • 上海話「雙肩包」和「生煎包」儂分得清爽伐?看看他們怎麼說…
    旁友,小坊問儂儂屋裡廂額小巨頭會得講上海閒話伐如果伐會儂為啥伐交伊如果會得講儂組撒還伐讓伊來由《新聞坊》主辦的「大家講白相」寶寶滬語大賽已經進入了第四季自一周前報名開通以來阿拉額後臺系統就開始莫知莫覺了
  • 蓬萊路第二小學測評|黃浦蓬萊二小學對口小區|蓬萊二小怎麼樣
    學校現有兩個校區:總校校區(蓬萊路225號)和分校校區(柳江街26號),總佔地面積7874平方米。學校運動場地約為2200平方米,綠化面積1096平方米。學校校園環境優美,綠意蔥蘢,四季綠植使校園始終充滿勃勃生機。圖書館、美術室、音樂室、電腦房等專用教室配備齊全,可以滿足不同學科的教學要求。
  • 這條老上海風情街,儂去過伐?
    這條老上海風情街,儂去過伐?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曉田 上海老底子這條老上海風情街儂去過伐
  • 摜垃圾的學問儂曉得伐
    「7月到,垃圾儂會分類了伐!摜垃圾搿樁事體再也不能淘漿糊咯!分了好,分了準,後續垃圾處理才能真正減量,處理起來也更環保!那麼,小布來考考大家,上海話裡的這些東西到底屬於哪一類垃圾?比如「豁水」是啥垃圾?「尿布」是溼垃圾嗎?今朝小布來幫儂弄弄清爽。
  • 儂讀得「連牽」伐?
    如果用上海話來讀,儂來三伐?這首山水詩在讀的時候哪些字發音容易「豁邊」,相信有的小夥伴還有這樣或那樣的疑問。沒關係,今天小布就來為大家答疑解惑!正音示範在最後,大家要記得聽到底哦 感謝微信網友@蔣琳@胡佳俊cium@lychee 的熱情獻聲。歡迎大家今後積極給小布投稿呀! 說文解字 1、眾:音zong。
  • 上海寧才懂的百貨商店,儂還記得伐?
    主要經營日用百貨、服裝、針棉織品、皮具鞋類、家具等大類4萬餘種的商品。上海市第二百貨商店,位於淮海中路887-903號茂名路路口。以前它佔據了全上海唯一可以和南京東路比拼的商業地帶。上世紀90年代,市百二店與香港永新合資成立上海二百永新有限公司。
  • 中國鍾廠的「三五」牌時鐘,曾創造了中國鐘錶行業的傳奇,儂還記得伐?
    上海老底子掛歪擺歪,雖歪不停倒撥順撥,一撥就準中國鍾廠的「三五」牌時鐘曾創造了中國鐘錶行業的傳奇儂還記得伐?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起,上海年輕人結婚很時興「三轉一響」。工廠還利用中國國貨聯營公司在海外的貿易渠道,把產品銷往東南亞各地,海外華僑購買踴躍,外銷量佔到總產量的80%。中國鐘錶製造廠也隨之發展壯大,僅僅一年的時間,職工人數就從建廠時的40多人增加為120人。三五牌台鐘發行所設於南京東路慈淑大樓三樓309號(免費修鍾)。建廠時專門生產擺鐘機芯和組裝成品,鍾殼由鍾才記、建新等木殼廠承包。
  • 學區房挖掘|「上海最大期待」的老西門優質資產
    (以上信息摘錄於蓬萊路第二小學官網) 筆者仔細研究過蓬萊二小歷年對口的居委,近幾年固定在6個:文廟、淨土、艾家、小桃園、曹家街、學宮。
  • 文廟老流氓重回南市區掠影——上海窮街滾地龍下只角的貧民天堂
    生為南市人,死為南市鬼,一生滾地龍,窮屌永不熄南市區是上海歷史最悠久的城區,曾經的「南市」,是指租界以南的整個華界,包括縣城在內,曾經的不上檯面的「下只角」,現在已然成為各路兵家必爭之地。身份證上的310102,小馬路裡東竄西竄,和鄰居小孩捉迷藏;放學路上的油炸香、飯菜香,鄰居間的吵吵嚷嚷,也漸漸消失了。曾經的第八百貨、第五百貨、滬南體育場、南市電影院、蓬萊電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