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廳|怎麼找上海中心城區最合適的自行車騎行路線

2021-01-20 澎湃新聞

       在中國的大城市,自行車曾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但如今,自行車的地位大大下降,比如,出行者要通過網絡查詢路線,在中文Google 地圖上,可查詢公交、汽車和步行方案,但沒有自行車路線可查;而百度、高德等地圖,同樣沒有為自行車導航的功能。

       不過,某些國外的Google地圖,就提供了這樣的服務,能使騎行者以最便捷的路逕到達目的地。又如,加拿大的溫哥華自行車出行導航網不僅給出路線長度、耗時,還提供二氧化氮汙染指數、道路坡度等相關信息,騎行者可根據需求,規劃汙染最小或騎行最省力的線路。可惜,該網站因缺乏基金維持已於今年10月31日關閉。

       隨著全球對騎行的提倡,我們也在思考,什麼樣的騎行環境是好的?怎樣為上海的騎行者提供最優的騎行路徑?

國外Google地圖的騎行路徑規劃功能

       研究方法

       我們的研究運用敘述性偏好法,對騎行者進行虛擬路徑選擇調查,應用離散選擇模型,量化騎行環境各要素對路徑評價的影響程度,以此為基礎,探討評價和改善上海騎行環境的方法。

       要評價一個路段對騎行者的友好程度,先得確定影響人們感受騎行環境的要素,建立評價模型。

       我們在預調查中,以小規模問卷的方式,向騎行者了解影響感知騎行環境的要素。最終,我們選取了10個人們最關心且城市規劃能有所作為的要素,包括:騎行時間、機動車車流量、自行車道類型、機非隔離方式、機動車路邊停車、自行車道寬度、沿途紅綠燈數量、道路綠化、沿途自然景觀、街道景觀。

       接下來的關鍵問題,就是如何將這些要素進行整合,得到一個綜合指標。

       我們採用路徑選擇行為調查法,該方法基於「敘述性偏好法」,讓受訪者在虛擬的情景中做選擇,再應用離散選擇模型,來估計人們的騎行環境偏好。

       通過科學的實驗設計,我們得出一些虛擬騎行路徑。首先對這10個要素定義水平,數量從兩個到三個不等。例如,對機動車流量,水平1代表流量小,水平2代表流量適中,水平3代表流量大。每一要素的每個水平相組合,就能產生一種虛擬騎行路徑。可以想像,所有這些要素水平相組合,可產生非常龐大的虛擬路徑,這將使調查實施非常困難。但經過實驗設計後,就可精簡到少量具有代表性的騎行路徑。

自行車出行環境影響要素及其水平

       將這些虛擬騎行路徑兩兩配對,即構成選擇情景。被訪者需要在兩條路徑中選擇一條較好的,若都不滿意,也可都不選。

       我們設定了通勤和休閒兩種情形,讓被訪者分別做出相應選擇。這主要為了考察不同出行目的下,人們對騎行環境的關注是否有明顯差異。例如,我們假設,在通勤目的下,人們對騎行時間的敏感性要高於休閒目的,而對環境舒適度的敏感性則相對較低。若假設成立,將對服務於不同目的出行的道路建設有指導作用。

       除文字描述之外,我們還配以圖片,通過更接近人們平時感官認知的方式,來方便被訪者對題目的解讀。

虛擬騎行路徑選擇調查問卷,配以更直觀的圖片

       調查對象來自兩個來源,一是網絡問卷,二是實地調查。網絡問卷的參與者主要是年輕人,因此必須通過實地調查,有針對性地詢問中老年人,以平衡樣本。調查還在進行中,目前已獲得有效樣本200多人,選擇7400多次。

       在獲得路線選擇數據之後,我們建立離散選擇模型,以求得各要素的參數和效用函數。參數(或說權重)反映人們對騎行環境要素的重視程度;而效用函數就是我們需要的評價道路騎行環境綜合優度的指標。

       我們呈現的是階段性成果,但已經令人滿意,所有參數統計顯著,整體預測準確率達50%。這一準確率是比較高的,因為在個人喜好等其他不可見因素的作用下,人們對騎行路徑的選擇結果差異很大。一個模型的概括能力有限。今後我們將嘗試採用更加複雜貼切的模型來提高解釋能力。

       解讀要素參數,我們進一步發現,騎行者最關注自行車車道類型,且重視程度遠高於其他要素。在車道類型的三個水平中,「與騎車、助動車混行」被默認設定為0效用。所以,在這一結果中,自行車專用道的參數越大,說明相對於機非混行,專用道帶來的效用越大;同理,與助動車混行車道的效用也高於機非混行,但參數值略低於自行車專用道,說明自行車專用道是人們最偏愛的。這種相對關係的研讀,對判斷研究假設、實驗設計質量和模型的適用性非常重要。目前的結果顯示我們模型的合理性,因為要素水平參數的相對關係均符合我們的假設和一般的定性認知。再拿機非隔離設施這一要素舉例,採用綠化隔離帶的環境效用最高,欄杆隔離效用其次,劃線隔離效用再次,而無隔離措施的效用最低(默認0)。

調查對象對騎行環境要素的權重選擇

       上海城區哪些地方最適合騎車?

       上海中心城區(外環線內)所有路段共11875條,要全部走一遍難度太大。我們利用騰訊街景地圖,以實景照片判斷路段屬性。這其中肯定與實際有差異,但這是目前我們能做到的最好方法。

       我們給每條路段設置ID(辨識號),先判斷是否可供自行車騎行,將可騎行路段的環境要素歸類,類別與實驗設計中的要素水平完全一致,以此把各路段的屬性輸入到資料庫中,全部實現數位化。

利用騰訊街景圖,進行路段屬性的數位化

       在這些數據之上,我們初步做了一些探索性分析,來反映上海中心城區騎行環境的基本狀況。統計下來,上海中心城區可騎行的道路,佔所有路段的81.4%,這個比例不錯,遠高於西方以小汽車為導向的城市。我國城市發展綠色交通有很好的基礎設施條件,應珍惜並加以充分利用。

       從街道層面看,上海中心城區可騎行道路比例最低的地區,位於原南市區城隍廟附近,比例介於50%-60%;而與其一江之隔的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的比例也不高,在60%-70%之間。比例相對高的街道主要分布在虹口區、長寧區、徐匯區、原盧灣區、楊浦區北部,以及浦東新區環繞陸家嘴的廣闊地帶。

上海中心城區可騎行的道路各街道的可騎行道路比例

       老城區:可騎行道路密,但安全性差

       模型分析的結果揭示了,車道類型是人們最重視的環境要素。從上海中心城區整體看,自行車與助動車混行的道路總長為2083.7公裡,佔所有可騎行道路的59.6%;機非混行道路的總長為1413.6公裡,佔40.4%。目前上海中心城區沒有專用的自行車道,自行車和助動車同視為非機動車,共享非機動車道。但實際上,助動車的行駛速度往往遠高於自行車,穿梭在自行車流之間,給自行車騎行者帶來很大困擾。

       其實,即便在國外自行車出行發達的城市,例如阿姆斯特丹,自行車道同樣允許助動車通行,只是那裡的助動車使用量很低,相比上海幾乎可忽略。但即便如此,阿姆斯特丹還是設置了自行車專用道路或區域,比如,在城市近郊休閒區一旦發現助動車行駛,車主就要被開罰單。

       從各行政區來看,助混比例最高的地區,是嘉定區位於中心城區的部分,達到80.4%;而比例最低的黃浦區為35.9%,黃浦區同位列倒數第二(41%)的靜安區一樣,都是老城區。所以,老城區自行車出行的安全性相對差。

       不過,老城區可騎行道路的密度相對較高:最高的黃浦區達到每平方公裡13.2公裡長,位列第二梯隊的靜安區、原盧灣區及虹口區,每平方公裡超過9公裡。這就意味著,住在老城區裡居民的自行車出行會更方便一些。

       這種矛盾,似乎讓出行者難以權衡,這也正是我們得到的騎行環境綜合評價模型能發揮功用的地方。

各區自行車道類型的比例各區不同類型自行車道的密度

       外圍地區綜合評價高的路段更多,連接性不夠

       根據效用函數,可得到上海中心城區各路段的騎行環境的綜合評價指數。我們將其劃分為三個等級,綜合評價為高的佔13.6%,評價為中的佔70.8%,評價為低的佔15.6%。

上海中心城區可騎行道路環境綜合評價

       將評價為高的路段單獨拿出來,可以發現,外圍地區多於核心地區,其分布非常分散且不連續。

       對騎行環境設計和自行車出行路線優化,最重要的一個指標,是道路的連接度,即可騎行道路相互貫通的程度:連接度越高,騎行的可達性也越高。在我們的研究裡,用的是Gamma指標,數值介於0到1之間。例如當Gamma=0.8,我們可以說,這片區域內80%的道路是連接在一起的。

綜合評價為高的路段分布

       在具有一定規模的街道中,綜合評價為高的路段比例超過50%的只有兩個,分別是楊浦區的新江灣城街道(65%)和浦東的羅山街道(56%),而它們的連接度分別僅為30%和36%。

       儘管綜合評價為中的路段在中心城區佔大多數,但它們的連接度同樣堪憂,最高的街道也只達到40%左右,且數量極少;剩下的街道中,大約有一半的連接度介於30%-40%,另一半介於20%-30%。

各街道綜合評價為中的路段的連接度

       綜合評價為低的路段比例高於中心城區平均水平的街道,在黃浦江西岸分布比較集中,包括城隍廟地區、南京東路外灘地區、北外灘地區、原楊樹浦工業區、中原地區以及吳淞地區。在黃浦區、靜安區、長寧區、虹口區也均有若干斑塊,而普陀大場地區的面積最大。

各街道綜合評價為低的路段比例

       由此,我們可以採取同樣的方法,獲得綜合最優的騎行路徑,只不過將優化目標從「路徑最短」改變為「路徑最佳」。例如,以同濟大學為起點,楊浦區新江灣城北端為終點,得到的推薦路線為四平路國順路政化路國定路政民路淞滬路殷行路江灣城路。同理,可以得到綠化最好、安全最佳等以各要素為優化對象的推薦路徑。

不同標準的最佳騎行路徑推薦

       未來方向

       以上的工作,建立了研究、改進、規劃上海中心城區騎行環境的基礎。今後的研究,會向三個方向推進:

       一是深入考察騎行環境與騎行行為之間的關聯,如自行車出行率、事故率等,作為宏觀交通政策制定的支撐;

       二是通過綜合評價騎行環境,對路段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行診斷,為自行車系統規劃和出行環境整治提出措施;

       三是更好地提供出行服務,用手機APP為騎行者推薦出行路線和導航。並且,這種推薦會更加個性化。前面的例子是在一個大眾化的評價模型上得到的,綜合了所有人的偏好。如果模型建立在個人偏好的基礎上,那麼推薦的路徑會更符合用戶的需求。

       朱瑋致謝同濟大學城市規劃系潘海嘯教授、翟寶昕、屈信、邱旭峰、謝棟燦及所有2011級本科生對本研究的協助!本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同濟大學、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資助。

       (朱瑋系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蔣曉娟根據11月25日「智能城鎮化」第70期可持續發展沙龍/同濟大學城市規劃方法和技術團隊2014年度學術報告會上的主題報告整理,經本人審訂。)

       附「自行車騎行環境偏愛調查」網頁問卷

       問卷1 http://app.askform.cn/0f7db8fc-f8ee-474f-81df-9ad3de963708.aspx

       問卷2 http://app.askform.cn/9907ecd1-d488-4a0e-897d-66110bb04d43.aspx

       問卷3 http://app.askform.cn/e77a5efc-69ae-4f99-a2ab-57a5d5e6a1a9.aspx

       問卷4 http://app.askform.cn/8757944d-6249-4622-8696-b7f4b000ddb6.aspx

       問卷5 http://app.askform.cn/ae926c53-0960-42bb-a8c4-426ac89fb1eb.aspx

       問卷6 http://app.askform.cn/a682366e-46d6-43cb-9bbe-fb8e55cf1df4.aspx

       問卷7 http://app.askform.cn/45bc030c-ec2e-4985-94d3-8acf26537018.aspx

       

       附 「自行車騎行環境偏愛調查」手機問卷

       問卷1

       問卷2

       問卷3

       問卷4

       問卷5

       問卷6

       問卷7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自行車環島騎行路線規劃
    我們騎行在路上,為夢想,奮不顧身!最成長,最勵志,最青春!很多車友都有個夢想就是自行車環臺遊,那麼,你了解環臺騎行路線嗎?笑面跟隨小編的步伐來走下臺灣自行車騎行路線,相信會讓你以後的環臺騎行有個好的規劃,以臺灣本島來說,可分為順時鐘(由西向東)和逆時鐘(由東向西)的路線,較建議新手或首次環臺者,路線的安排可先嘗試由逆時鐘方向來進行。
  • 上海「試水」三條騎行路線,均需兩天一晚市民可報名
    騎行是眼下上海最時尚的運動方式之一。5月30日,歷時半年票選產生的上海三條最美騎行路線開始「試水」,分別位於滬郊的松江-青浦、橫沙—崇明、浦東滴水湖,最長的一條線路達到了69公裡,從不同角度展現了上海的自然文化之美。當天,百餘名騎行運動的愛好者從松江佘山歡樂谷出發,首先開始體驗「松江-青浦」一線。
  • 7 條上海騎行路線以及上海城市騎行文化興起回顧
    在本次的《城市騎行指南》企劃中,HYPEBEAST 則把目光聚焦於上海,與 4 家位於在上海的自行車單位的 5 位從業者共同探討城市騎行文化的歷程,也為大家提供了一份包含 6 處值得拜訪的地點以及 7 條騎行線路在內的上海城市騎行攻略。
  • 濰坊市延長城區公共自行車免費騎行時間
    為進一步便民惠民,為市民綠色出行提供便利,自2020年11月14日起,濰坊市城區公共自行車將在法定節假日及雙休日6:00—20:00實現不限時免費騎行,其他時間依舊執行2小時免費騎行。據了解,濰坊市城區公共自行車系統於2013年10月建成並投入運營,項目定位為政府支持、民心工程、優質服務、持續發展。項目功能為接駁換乘、短途出行、健身休閒。
  • 魔都上海的康莊大道,容不下一條自行車道?
    官方沒說,上海究竟哪條路能騎車了解規則才能更好地遵守規則。被罰款之後,深感某某地圖實在不可靠。痛定思痛,DT君決定靠自己整理出上海市區騎行路線。過程是艱難的。網際網路強大如斯,DT君卻找不到任何官方公開的非機動車可騎行路線。某某地圖之外的其他電子地圖導航路線同樣沒有。
  • 泉州中心城區公共自行車啟用 1小時內騎行免費
    啟用儀式現場東南網6月30日訊(本網見習記者 鄧馴)6月30日上午,泉州中心城區公共自行車啟用儀式在中山公園舉行據介紹,目前辦理租車扣費卡註冊會員有三種方式:一是到中山公園的服務中心辦理,時間是每天上午8點至晚上8點,需繳納押金300元;二是持有公交卡普通卡(不含學生卡、月票卡)的市民,可直接登錄官方網站www.youbike.me,或到就近租賃站點,使用自動服務機註冊;另外,無公交卡普通卡,可直接辦理泉州市公共自行車租賃卡-福路通聯名卡
  • 一路騎行一路精彩,跟著「上海最美騎行地圖」,出發!
    銀杏鋪地,又到了適合騎上自行車出發的季節,看天高野闊,望銀河倒瀉……20多年,朱瑋從本科一路騎來,沿途,除了欣賞風和日麗,也要當心車流人潮。如今,他不僅是騎友,也是一名城市和交通規劃師,他和團隊的60個團員完成了上海中心城區(外環線以內)的12417條路段騎行環境數據評估,製成了一張「自行車友好地圖」。
  • 高端自行車在哪些城市或者區域賣的比較好?騎行的路線有哪些?
    高端自行車的銷售量,與所在城市的經濟發達水平、當地騎行文化的普及度和道路、地形特點均有很大的關係。國內的騎行路線有很多,每個騎行熱門城市基本都會有當地的熱門路線,跨省市的長途騎行也有許多經典線路。哪些城市的高端自行車銷量較好:從騎行愛好者的分布來看,北京、上海、廣州、天津、深圳、西安、南京、杭州、成都這些城市的騎行參與人數是相對較多的,這些城市也是中高端自行車銷售的重點區域。
  • 旅行新方式,經典悠閒騎行路線
    臺灣的東海岸及花東縱谷的騎行路線,是臺灣最著名的騎行路線。這條騎行路線有著臺灣最美的自然風光。沿著海岸公路一直往下騎,你會收穫海邊最美的風景,壯闊的大海就在身邊,陪你看日升日落。總有一處風景,會讓你停下來細細欣賞。大大小小的漁港,會忍不住停下來品嘗美食;一路上的稻田、農場和牧場,讓你大飽眼福。
  • 騎行上海之單車站①|在中國,自行車的回歸晚了40年
    【編者按】自2015年起,〇築設計與上海交通大學建築系合作,以「Cycling@Shanghai|騎行上海」為主題,對上海非機動車道進行了兩輪城市研究。2017年,「CycleParking@Shanghai|上海單車站」以自行車停車作為切入點,對上海市中心城區的停車現狀進行分析,並提出對上海的自行車停車系統構想。
  • 國內最適合騎行的路線 每一條都顏值爆表
    有一種旅行叫「騎行」。這種健康、自由的旅行方式不僅能鍛鍊身體,還能以最合適的速度親密接觸大自然,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越來越多的「三高」(高學歷、高收入、高素質)年輕人熱愛騎行旅行,據新華網權威精準調研報告顯示,每月騎行100公裡以上的騎行愛好者數量明顯增長。因為一旦迷上騎行就無法放棄。
  • 騎行拉薩 西藏拉薩自行車騎行路線推薦及攻略介紹
    開著私家車找不到停車位?親,這一切都不再是煩惱——租個自行車,拉薩任我行。西藏旅遊注意事項》》》》學生自助遊西藏需注意的問題 》》自駕遊西藏必備清單 》》最全西藏旅遊禁忌  拉薩火車站的租車還車點。  在拉薩這個袖珍小城,騎自行車出行無疑是最快捷的方式。
  • 騎行路線推薦,尋找城市裡的小眾景點,一輛自行車就夠了!
    中學,校服和書包似乎是自行車的最佳搭配,他們往返於家和學校之間。這兩點一條線的人生,成了青春最美好的回憶。長大獨立後,就有了一路騎到西藏的欲望。路太遠太危險,我的身體和工作多次擋住了這個夢現在城市交通越來越發達,計程車軟體越來越多,自行車的功能似乎越來越小,但在我眼中是遊覽一座城市的最佳工具。今天給大家介紹幾條城市自行車路線。川藏線和青藏公路之間沒有崎嶇的路線。
  • 丹佛最適合騎行的,自行車旅遊路線
    穿過城市裡風景如畫的自行車道,每月一次充滿節日氣氛的酒館之旅,你可以在丹佛的自行車道和小道上啟程。這個城市正在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個世界級的自行車城市,所以有很多地形要覆蓋!你可以從這些自行車店租一輛。或者如果你住得離市區很近,你可以從市中心的某個車站借一輛B-Cycle自行車。
  • 適宜休閒健身的瀋陽自行車騎行道
    以人為本、環保至上的城市,無論是從緩解交通方面,還是從節能環保、個人健身等方面看,都應該讓自行車重新成為大眾的「愛物」,同時建設和完善好安全、快捷的自行車騎行道。如此,城市才能讓百姓的生活更休閒、更美好。5月10日,記者就此專門請瀋陽市自行車行業協會有關負責人,向廣大騎友和市民朋友介紹幾條沈城適宜休閒健身的自行車騎行路線。
  • 北京「自行車高速開通」,百度地圖專線騎行路線同步上線
    因此,當「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道將於5月底正式開通」的好消息傳來時,是不是讓許多有「通勤之痛」的小夥伴們都開心到「熱淚盈眶」?自行車專用道在建的同時,也讓百度地圖迅速行動起來,只為趕在正式開通前同步做好線上部署,為用戶提供高效的騎行引導。  「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道」東起回龍觀,西到軟體園,全長約6.5公裡,限速15公裡/小時。
  • 誰說騎行只能走川藏線?城市裡面的這些騎行路線,絕對會更加有趣
    騎行也是不錯的一種旅遊方式,租一輛自行車,挑一個有著最佳暖陽的周末,踩著腳踏板,也不用刻意去為了某些熱門景點駐足打卡,就這樣在騎行的幾個小時裡,盡情看沿途從眼前閃過的風景,其實也會收穫不少的樂趣。最近在成都就開通了首條獨特的自行車高速,在這條12.5公裡的路上,你將會從一座公園一直騎到平樂古鎮,再加上專為騎行所設計的道路,絕對是眾多人們在周末的時候休閒健身的首選,除了這座休閒之都有這條專屬的騎行路線,其實其他城市的單車旅行也絕對不會差。即便你是居住在北京,也能夠尋找到有趣的騎行路線。
  • 奉賢最美追春騎行路線在此,還不安排起來
    原標題:玩法‖奉賢最美追春騎行路線在此,還不安排起來  據樂遊上海,春暖花開之際,  最適合來一場浪漫騎行哦  這一次的騎行地是上海奉賢  風景秀美、路平坡緩  會讓你徹底地放鬆身心  周邊可停留景點  南橋城區奉賢體育中心  海灣大學城海灣別墅區  都市菜園風箏放飛場  漁人碼頭碧海金沙  東海觀音寺海灣國家森林公園
  • 德國自行車騎行路線(上)
    都知道德國人愛車,無論是四個輪還是兩個輪,無論是機動還是非機動,在德國都能找到大批擁護者。黑森火車自行車道是由多條火車自行車道組成,並提供了令人愉快的自行車線路,充滿了自然氣息和文化景點。在目的地巴特海爾斯菲爾德(Hersfeld),世界上最大的羅馬教堂遺蹟在等著參觀者。
  • 最適合騎行的義大利藝術城市
    在平原城市,自行車一直是最常見的交通工具,直到今天仍然如此,這要歸功於自行車道、自行車共享系統和越來越多的綠色環保出行方式。騎行是在城市裡穿梭的最好方式,也是作為遊客享受城市的最佳選擇:想要感受微風吹過頭髮和自由的感覺嗎?沒有其他的選擇可與之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