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佑古鎮千年珠溪•珠溪的橋

2020-08-27 鹽中雙創

珠溪的橋

卞龍林原載《鹽城晚報》20200808「登瀛」副刊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彎彎小石橋,藍天綠水照」。「恢復珠溪古鎮、重現夢中水鄉」的消息,讓我腦海中突顯出這首童謠。古老的童謠搖出了外婆橋的親情,搖出了珠溪古鎮千姿百態小橋的回憶。伍佑舊稱珠溪,水泡大的小鎮,風情萬種的小鎮。東有龍王灘環繞,西有串場河環抱,中有珠溪、玉帶河交匯,伍佑港、文曲溝、朱家渡,諸多溝河縱橫交錯,蜿蜒似古鎮血脈,透露出悠悠古鎮兩千多年歷史的靈性。一平方公裡的小鎮,六河九街十八巷二十四橋布局,緊湊親密。「隔河千裡遠」。河多橋多,橋拉近了人們距離,橋連接著人們親情。小橋浮水,河溪虹跨,伍佑淡如青花瓷、古樸水墨畫。一則則動人故事散落在門戶街巷角落,一個個美麗傳說編織成河渠縱橫夢鄉。穿行在古鎮每一條街巷,總有河溪橫在你面前。這時就會有風格不同的座座小橋,向你頻頻招手,讓你頓時有種對前輩們的感慨,感謝他們為後人作出的未卜先知安排。據嘉靖《兩淮鹽法志》載,穿鎮而過的珠溪,不足千米,布有橋梁五座(不含新中國成立後後建的糧庫橋)。與其相交的玉帶河,硬生生地將西大街闢開了前後兩條街,河上架設了五座玉帶橋。「小橋流水人家」江南小鎮在這裡完美複製。說到伍佑的橋,虹橋不得不說。一來它的名氣大,可與城裡登瀛橋比高下。二來虹橋名典雅,不論是「千載虹橋新路,依約幔亭歌舞」,還是「蒼苔白石兩清幽,縹緲虹橋跨碧流」,虹橋的「虹跨長空」美不勝收之景總讓你萬千牽掛。三來虹橋歷史久,500年華足以使虹橋為傲。明英宗天順年間(1457——1464年),串場河初通。場署官員派人河心下樁,架上粗略加工整段樹木,鋪上厚厚木方即可通行。虹橋擁有上百畝土地橋產,供地方士紳推舉的橋董管理維修之用。虹橋原址在現橋上遊三四十丈處。大躍進年代,為開通伍大公路,虹橋改建成限載兩噸的公路橋梁,杉木構造,橋面多了兩排木方拼成的車轍。1965年,材質改成了鋼筋混凝土,移至今位。橋雖多變,橋名永存。虹橋那鼎沸人聲,是伍佑場繁華盛景的證明。虹橋更記錄了革命先烈姚公銘的英雄壯舉,虹橋的「虹」是烈士鮮血寫成,虹橋的「虹」是人們對革命先烈的敬重。不知何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印行的《鹽城縣誌》卻將伍佑虹橋記載成了「通濟橋」,有張冠李戴之嫌。這「通濟橋」其實是架設在珠溪之上的石橋。說到石橋,伍佑人聊起來,話題不斷。古代的、近代的,民間的、神話的,有關石橋的飯後茶餘小故事,一個接一個。就說這橋名,就大有國學之道。不論是兩晉名臣賀循的「通濟敏悟」的才學,還是少有俊才、出於寒素的王沉「博納通濟」,乃至宋代大文豪蘇軾倡導的商賈販賣「彼此通濟」的相融相親,都說明「通濟」「必通而後有濟也」,和諧共處、互致祝福的寓意蘊含其中。有趣的是,伍佑大鹽商東和泰、西和泰分居一方,依橋相通。緊挨通濟橋西橋頭的是「西和泰」,「西和泰」對門即場公署。場署官員和鹽商們對「通濟」之鐘情可見一斑。通濟橋正中橋匾上刻有「乾隆丁亥(1767年)夏月吉旦 新安程家潤敬修」字樣,這程家潤正是「西和泰」主人。據明嘉靖《兩淮鹽法志》載,通濟橋初建於明洪武三十四年(1401年),場公署副使劉觀賓所建。又據清嘉慶《兩淮鹽法志》載:「通濟橋圮,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場商程家潤改建,甃以石工費二千三百餘金,裡人為立碑記。」珠溪水流,世事變幻。隨著商貿繁榮,「場內兩岸居民稠密」,昔日運鹽河珠溪成了「夾溝」,水質惡化已成不爭事實。以至到了現代,發生了如今人們不願看到的一幕:「珠溪」填為路,「通濟」成平地。當年,圍繞石橋去留,幹群中引起不小爭論。有關部門一句「石橋算不上文物」,「通濟」遭此厄運。「一句得生,一句得死」,在「通濟橋」的去留上得到應驗。石橋拆了,可那橋拱兩側的橋聯印在人們腦海,揮之不去。「虹跨長空稱利涉,梁當孔道鎮珠溪」,給人以便捷之利;「司馬壯懷題柱去,石公高誼授書來」,一種人傑地靈的期盼給古鎮人們無窮力量。失去了方知珍貴,遠去了才曉珍惜。隨著「留住鄉愁」的時代最強音,重又寄起人們對石橋的思念:「重開珠溪、復建石橋」,人們心中的願望比任何時候都強烈。通濟橋南面有座關橋。關橋,原是緝查鹽課的關卡。關卡南移至鐵繩橋後,關橋名不副實,人們以板橋稱之。據年長者雲,板橋名由有三:一是板橋橋面純由木板方鋪成;二是板橋附近,老闆雲集,「門前即鬧市,日日進鬥金」。這裡是伍佑場的「魚市口」,今日之商貿中心所在;三是鄭板橋曾路經伍佑,在此橋上揮筆丹青,書贈賣扇老翁。不論何種由頭,板橋深藏的文化顯而易見。板橋南面就是南街。一條文曲溝將南街分為南北兩截,藉助文曲溝上文昌橋相通。文昌橋是磚拱橋,其東側建有文昌閣,是祭祀文昌帝君的場所。傳說文昌帝君是掌管士人功名祿位之神,又名文昌星、文曲星、魁星。伍佑文廟內還建有魁星樓,場公署西側建有文昌宮。古鎮上還有文鬥街、七星橋多少也與此相關。珠溪古鎮的人們是崇文重教的。讀書,就得有安靜的場所。抗戰期間,文昌橋下卻成了南街居民躲避日寇空襲藏身的地方,這大概是文昌帝君始料不及的吧。伍佑的橋除了上面所說的木鋪的、石壘的、磚砌的,還有鐵索連成的「鐵繩橋」。鐵繩橋在南圈門外伍佑港上。此橋是三跨平橋梁,其南北兩跨木製固定,中跨則由鐵索和橋板活動構成。橋板下方留有數隻鐵環,供鐵索穿過以固定。從伍佑港進入串場河船隻,在中跨鐵索放下時無法通過。「利當鹽筴富中華,鹺運來此驗舟查」,這裡是緝查運鹽船隻交納鹽課的關卡。上面說到的文廟是伍佑重要的建築院落。文廟院外被龍王灘環抱,白虎橋、青龍橋的存在讓文廟更顯神聖感。架設在伍佑港上的青龍橋、白虎橋,一左一右,一南北向、一東西向,儼然文廟衛士。「卷舒白虎通,涵詠青龍鈔」。或許伍佑文廟是在詮釋「儒道一家」思想吧?這不由得又使我想起廣利院門前的「永福橋」,文鬥街北頭的「七星橋」,還有狗溪港上的「老人橋」,以及範公堤上的洋橋、三墩橋等等,都在傳輸著悠久的地方歷史文化。那發生在鹽南戰鬥期間,為了保證主攻部隊渡過河,班長和戰士們用肩膀扛起橋板,700多名指戰員通過的「人橋」,更是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精神財富。一座座橋梁,似一根根紐帶,讓悠久的海鹽文化、優秀的民俗文化、紅色鐵軍文化傳承至今。我穿梭在古鎮九街十八巷幽徑,流連那夢中二十四橋光影。那南海公園新建成的龍橋,給我更多駐足停留的吸引力。古代的、現代的,存在的、遠逝的,藉助於虹橋實現了時空對話。珠溪上橋梁都將恢復重建。青龍橋、白虎橋,通濟橋、七星橋的故事吊起人們流年碎影裡的滿滿回憶。橋,正在作為一種文化符號,化為珠溪人精神財富,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創新創業、奮鬥不息,通向幸福夢想的彩虹已經架起,美好的明天就在眼前。

相關焦點

  • 鹽城繁華千年古鎮,有四條主大街和十多條古巷,如今卻要被拆除
    伍佑古鎮位於鹽城市區南部、高新區伍佑街道,曾被稱為「東堡莊」,舊時因盛產河蚌珍珠而被稱為「珠溪」。伍佑鎮由六河九街十八巷二十六橋構成,雖歷經歲月滄桑,但舊時的格局至今依然保存完好,共和巷、青龍橋、玉帶河、魁星閣
  • 上海青浦珠溪生態大道遊,滬上深處隱秘後花園,徒步行最佳地
    珠溪路橫跨澱浦河,站在橋上,看長長的的河道,一眼望不到盡頭,向東可以觀賞到著名的以放生橋為主景的古鎮,向西可以目睹新鎮的崛起。珠溪路中央綠化帶以及快車道兩側的行道樹是香樟。各景區道路兩側樹種繁多,有梧桐、女貞、含笑、畚玻、廣玉蘭、白玉蘭、香樟、杜英、櫸樹、柿樹、無患子、鵝掌揪、欒樹、櫻花、銀杏、柳樹等多種種植綠樹。產生明顯的季相變化。
  • 鹽城有個千年古鎮,是「水滸」中多次描述的徽派建築,卻少有人知
    同時由於地處江南地區的原因,這裡的古鎮都極具水鄉江南的那一種委婉情感,就比如我們熟知的周莊等多處古鎮,但是也是由於這些古鎮的不斷出名,讓人們忽略了在江蘇區域內的其他古鎮,就比如在鹽城區域內的伍佑古鎮而且由於水資源較多的原因,這裡一直都盛產蚌珠,所以也有著「珠溪」的名稱。
  • 以豆腐著稱於世的千年古鎮,巴山楚水第一龍鎮——羅泉
    她是中國100個千年古鎮之一,也是中國即將消失的七大美景之一,她以井著稱以龍為名她就是,羅泉。依山傍水,深藏在沱江支流珠溪河畔連綿蒼翠的群峰狹谷之中,也是中國的100個千年古鎮之一,據《資中縣誌》記載,羅泉古鎮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
  • 朱家角古鎮丨放生橋:井帶長虹 滬上第一橋
    04:36來自瀟湘晨報放生橋:井帶長虹 滬上第一橋.mp3來自文化青浦00:0004:35遊青浦,逛百景,漫步千年水鄉,品味滬上文化。36座古橋星羅棋布地散落在河港交錯的朱家角各處,最負盛名的當數放生橋。放生橋位於朱家角鎮,跨於漕港上,明隆慶五年(1571年),由慈門寺的僧人——性潮募建 。清嘉慶十七年(1812年)重建,放生橋凝結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在其設計與構造上可見一斑。放生橋是上海地區現存最大最長的五孔石拱橋,被稱為「滬上第一橋」。
  • 遊記:朱家角城隍廟橋
    ——城隍廟橋,連接著百姓們信仰的必經之路。——時尚美術館走進了古鎮,古樸與現代文化的碰撞,讓古鎮的魅力不僅僅停留在過去的印記。——這樣的建築內的咖啡不知道是什麼味道?也許還真有點別樣的香氣。朱家角古鎮地址:上海市青浦區朱家角鎮自駕:上海出發:延安路高架橋轉G50至朱家角出口下國道,沿318國道,至朱家角後轉珠溪路即達。杭州出發:滬杭高速--轉G150(安亭方向)--轉G50往湖州方向至朱家角出口下。
  • 千年古鎮不僅蝶變新生,還隱匿了神秘建築——
    乘坐觀光車,幾分鐘就可以到達珠溪河邊的騎遊步道,沿路可以看到有鹽車古道遺韻的銅雕和新打造的「大地景觀」。羅泉古鎮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中國100個千年古鎮之一,主要景觀有鹽神廟、子來橋、城隍廟、嘉興巷、羅泉會議會址(羅泉會議會址紀念館)、胡範渠書院(羅泉文化展示館)等。
  • 朱家角放生橋附近將新建漕平路澱浦河橋
    每逢周末、節假日,除了放生橋的莊嚴秀美外,摩肩接踵的人潮也是遊客最大的感受之一。為緩解放生橋人行交通壓力,暢通內部路網,古鎮內將新建漕平路澱浦河橋,橋南岸地塊(漕平路自來水廠)將改建為綠地公園,服務於古鎮居民和遊客。項目總體概況本項目位於朱家角古鎮西側,橋梁東側約500m為朱家角放生橋,目前設計工作已完成。
  • 路線推薦 |豆腐宴、鹽神廟、非遺表演,這裡是千年羅泉古鎮
    傳說三國時丞相孔明興師南徵時派兵在珠溪河畔挖井取水大鵝實拍作為中國100個千年古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