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南首家醫學博物館開館 展示人體標本(圖)

2020-12-24 中國新聞網

 ▲塑化標本 做成著名雕塑的樣子,市民易於接受。

▲ 血管標本 幾百億條大小血管像錯綜複雜的樹根。

  人類的誕生、人體的奧秘你真的了解嗎?昨日,重慶市人類生命與健康博物館正式開館,作為西南地區首個專業醫學博物館,通過500多個人體標本和豐富的數字影像資源,向市民普及醫學知識。此次開館也是今年我市「全國科普日」的重要活動之一。即日起,博物館對公眾免費開放,不過只接受團體預約。50名重醫學生作為志願者,為大家進行展館的講解。

  西南地區唯一醫學博物館

  展廳內,通過不同時期、不同部位、不同病理的人體標本,以及豐富的圖片、文字、視頻資料,展示了人類從「產生」到「誕生」,從青春期到衰老期的全過程,展示了每一個人體器官和組織的詳細情況,以及多種疾病的表現形式和如何預防治療。

  「我們一共有500多個人體標本,還有兩萬小時的數字資源。」重慶醫科大學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也是西南地區首個也是唯一一個醫學專業博物館,除去建築本身,博物館耗資1300萬-1500萬元。人體標本大多是重醫建校近60年積累下來的,有的是為博物館專門採購的塑化標本。

  塑化標本用科學展示藝術

  踏進人體結構和功能展廳,「太極」、「思想者」、「擲鐵餅」等幾個人體標本「雕塑」首先映入眼帘,這些標本和著名的「思想者」雕塑略有相似,但與傳統標本不同,它們沒有保存在福馬林液體中。

  「這是我們專門購買的塑化標本,是國內最先進的。」這位負責人介紹,塑化標本經過脫水、脫脂處理,能夠立體地展示肌肉、血管、骨骼,不會被氧化,可以保存幾十年。

  這些塑化標本製作成著名雕塑的樣子,讓市民易於接受,又能直觀地了解人體組織,可以說是用科學展示藝術。

  博物館購置了200多件塑化標本,很多是醫學院學生也沒有見過的。

  位於重慶醫科大學大學城校區的人類生命與健康博物館為兩層樓院式建築,總展區面積5100平方米,分為生命旅程、人體結構與功能、疾病與健康、諾貝爾榮譽殿堂四大展區。

  可以看>

  人體血管300億條

  連起來可繞地球兩圈半

  如果人體只剩下血管會是什麼樣子?血管在人體中到底起著什麼樣的作用?博物館的「紅人」人體血管標本可以解答這一切。

  在這個由全身血管組成的人體內,只見紅色的大小血管像雜亂而又有秩序的樹根一樣。講解員介紹,這個標本由遺體捐獻者的遺體製作而成,製作人員先把一種塑化劑打入血管,讓血管固化,然後再「洗去」組織、肌肉等,再將動脈血管染成紅色,靜脈血管染成藍色,就成了眼前這個「紅人」人體血管標本。

  「人體血管居然這麼多,這麼精細!」前來參觀的學生小何忍不住感嘆。而講解員介紹,每個人的血管有300多億條之多,如果全部連接起來,可繞地球兩圈半。

  可以摸>

  觸碰電子顯示屏

  能直擊24種手術過程

  昨日,博物館展廳內,市民參觀人體全身冠狀斷面。

  讓人覺得神秘的手術過程,在這裡都可通過電子觸控螢幕直觀地了解。

  晨報記者在手術展示電子觸控螢幕上看到,這裡收集了脈管系統、感覺器官、神經系統、免疫系統四個分類的24種手術的視頻資料。「這裡全面展示了手術的診斷原理和手術過程,讓市民對手術的實施有一個清晰了解,也是我們醫學院學生學習的新方式。」志願者餘文婷介紹,如老年人常患的白內障,許多老人因為不了解而恐懼,不願做手術,從而耽誤治療,但是看了視頻他們就可以將手術過程了解得一清二楚。

  除了一些臨床常見病,美容手術在這裡也有介紹。在假體隆鼻手術視頻中,從診斷是否需要隆鼻、手術方案到實施過程,都進行了詳盡展示。

  可以測>

  站上儀器握手柄

  1分鐘得出脂肪含量

  「吸菸者都可以來看看,吸菸對身體的危害!」在疾病與健康展廳,講解員向大家介紹了病變的人體器官標本。據介紹,對於吸菸者來說,35歲前戒菸,能避免91%因吸菸引起的心臟病,59歲前戒菸,在15年內死亡的可能性僅為繼續吸菸者的一半,即使年過60歲才戒菸,肺癌死亡率仍大大低於繼續吸菸者。

  展廳裡還有一臺人體成分分析儀,赤腳站上去,握住兩個測試柄,不到一分鐘,就可測出身體的脂肪量、骨質重量和蛋白質,測試自己的健康指數有多少,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改善。本版文/重慶晨報記者 雍黎(本版圖/重慶晨報見習記者 胡杰儒)

相關焦點

  • 中國首家海參博物館展出上百種海參標本 (1/6)
    中國首家海參博物館展出上百種海參標本/6) "← →"翻頁 國內首個海參博物館近日在山東榮成開館
  • 自然博物館人體標本遭毀
    180多件標本只有40多件能展出  本報訊(記者林靖)今天上午,記者在自然博物館發現,大批人體標本因保管不善,已經腐爛發黑、抽水變幹,約有30%的標本已經嚴重損壞,其中10%完全毀掉了。  「上中學時我來過,展廳裡有180多件標本,可現在怎麼就剩40多件了?」
  • 我區首家民間博物館南寶東江流域古陶瓷博物館正式開館
    12月25日,我區首家民間博物館,南寶東江流域古陶瓷博物館開館,同時南寶第五屆文化節開幕暨南寶玉寶文化產業園AA國家旅遊景區和惠陽區科普教育基地揭牌儀式在南寶大廈舉行。區政協主席餘漢平,區文廣旅體局、區科協等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了活動。
  • 人體塑化標本 | 「活著」的屍體?
    真假互藏上到大連生命奧秘博物館三層,映入眼帘的是一「對」手拉手的標本。一邊是人體骨架,一邊是利用生物塑化技術製作的人體塑化標本。右邊為塑化標本 | 生命奧秘博物館官網乍看上去,人體塑化標本像是剝了皮後的人體,肌肉紋理清晰可見。
  • 自然博物館人體標本遭毀 頭顱七零八碎掉落瓶底
    本報訊(記者林靖)今天上午,記者在自然博物館發現,大批人體標本因保管不善,已經腐爛發黑、抽水變幹,約有30%的標本已經嚴重損壞,其中10%完全毀掉了。  「上中學時我來過,展廳裡有180多件標本,可現在怎麼就剩40多件了?」今天上午,自然博物館3層人體館內的一名女觀眾看到展品寥寥,悻悻地說。
  • 「人體世界」塑化標本科普展亮相省博物館(圖)
    江淮晨報9月23日訊 「人體世界」塑化標本科普展自4月8日在北京開幕以來,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 醫學博物館:醫學生成長的殿堂 醫學科普教育基地
    醫學博物館共六層,由五館一廳組成,分別為醫學館、人體館、生命館、藥學館、醫德館和大學生活動展廳,館內展品以醫學知識為核心,涵蓋了醫藥、生物、生命、醫德教育等相關知識的標本、模型等四千餘件,展品價值近千萬元,每年都有上萬人前來參觀,開展科普服務,目前已具有國內較大規模。
  • 中國首家銅爐文化主題博物館在蘇州開館
    中國首家銅爐文化主題博物館在蘇州開館 陳巧生向蘇州博物館捐贈三件館藏李克祥 攝   中新網蘇州5月18日電 (吳瞳 李克祥)5月18日是第37個「世界博物館日」。當天上午,蘇州巧生爐博物館在蘇州相城區隆重開館,該館由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銅爐製作技藝」傳承人陳巧生大師創辦,是中國首家銅爐文化主題博物館,將承擔起向社會公眾全面、系統展示中國傳統銅爐文化和香道文化的功能與使命。
  • 當高科技遇上博物館:廣州首家自然科學博物館竟開在這…
    逛街的時候,你分分鐘可能與6500萬年前的化石標本相遇,驚不驚喜?刺不刺激?   文/圖 羊城派記者 劉星彤  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當天,廣州首家自然科學博物館——正佳自然科學博物館正式開館。這個自然科學博物館「不走尋常路」,竟開在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正佳廣場6樓!
  • 醫學博物館簡介
    醫學博物館是中國首家全門類醫學專題博物館,它旨在挖掘、搶救、保護中國醫學歷史發展過程中的物證史料,弘揚博大精深的醫學文化,致力將其打造成中國醫學培訓、醫學教育及醫療行業交流的平臺。醫學博物館共設有「醫學歷史館」、「中國麻醉博物館」、「中國護理史館」、「醫學專題館」、「中國醫療衛生發展史館」、「血液淨化史館」及「企業文化館」七個分館。
  • 首個辣條博物館在長沙開館 扒一扒我國還有哪些奇葩博物館
    首個辣條博物館在長沙開館 扒一扒我國還有哪些奇葩博物館時間:2020-11-02 14:12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活久見!首個辣條博物館在長沙開館 扒一扒我國還有哪些奇葩博物館 近日,一消息首個辣條博物館在長沙開館登上熱搜,大家紛紛表示疑問:辣條都可以開博物館了?
  • 中國首家3D列印文化博物館在上海寶山開館
    昨天,中國3D列印文化博物館在上海寶山智慧灣科創園區內正式落成。據了解,這是中國乃至全球範圍內首家以增材製造(3D列印)和三維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其建築面積達到5000平方米,共六層,內有常設展廳、主題展廳、3D列印材料圖書館、3D列印研究中心、創意廊、互動展廳、映像展廳、3D空中花園、3D兒童活動中心九大功能區,兼具歷史文化教育、文化體驗等多重功能。
  • 廣州首座自然科學博物館開館 匯聚史前珍稀古生物化石與礦石標本
    央廣網廣州5月19日消息(記者鄭澍)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當天,廣州首座自然科學博物館——正佳自然科學博物館正式開館。這座博物館匯聚了史前珍稀古生物化石與礦石標本,融合了高科技互動展示與靜態實物展覽,從新地球觀到生命本質,從冰河世紀到太空探索,遊客不再被動地接受展覽內容,而能感受穿越時空的沉浸體驗。據介紹,館內開設八大主題展區,分別為進化大驚奇、熾熱的火球、生命的形成、宏進化、發掘與探尋、石中奧秘、創造侏羅紀、飛向太空。
  • 博物館低調展覽人體標本 展品視覺衝擊極為強烈
    作者:郭曉明 | 來源:  本報訊(記者郭曉明)從元旦開始,一個大規模的人體標本展在北京自然博物館低調開展,與傳統的福馬林液泡製的人體標本不同,這次展覽的人體標本以塑化等新技術製成,直觀得讓人感到殘酷。主辦方表示,真實的人體就是這樣,並希望參觀者能夠接受。
  • 展示3萬餘件不同歷史時期陶瓷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開館
    展示3萬餘件不同歷史時期陶瓷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開館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2015年10月18日21:01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開館,眾遊客參觀收藏的陶瓷精品。
  •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開館
    據統計,通過前期廣泛徵集,該館現有各類藏品7萬多件,包括外銷文物、南海生物標本、南海歷史文物及相關檔案資料、歷代船模等。與此同時,為支持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建設,國家文物局將22件文物藝術品劃撥該館收藏。
  • 一生必去一次的醫學博物館
    博物館者,保存 、陳列、研究物質文化、精神文化與自然標本之文化教育事業機構也。正所謂博物洽聞,通達古今,這便是博物館存在的意義。2015年3月,中國首個全門類醫學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意義重大。行走在中國醫學博物館中,仿佛穿梭在中國醫學千年發展的縮影中。一點點接受著歷史長河中先輩們為我們遺留的寶貴財富。斑駁的文字後面是祖祖輩輩醫學精神的傳承,告誡我們要銘記於心。
  • 全國首家!杭州海塘遺址博物館開館
    1月7日,位於江幹區九堡文體中心南樓的杭州海塘遺址博物館開館,這是目前國內首家海塘遺址博物館。2013年九堡文體中心施工過程中發現石砌海塘,為妥善保護,杭州市決定在這段明清海塘遺址上建設博物館,全面展示古海塘的歷史變遷、文化內涵和價值。
  • 東北首家綜合民族民俗館將開館 展示2萬件文物
    作為東北首家綜合民族民俗館,從2009年開始籌建,預計本月末正式開館。  清朝官帽造型的博物館預計本月末迎客  大大的橢圓形外觀,紅色磚體「底座」,古樸典雅……您還記得長春世紀廣場東南角那個酷似「飛碟」的特殊建築嗎?它就是即將迎客的東北首家綜合民族民俗博物館。
  • 盤點那些值得一去的醫學博物館
    馬特博物館(英語:MütterMuseum)是美國費城的一家醫學博物館,隸屬於費城醫學院,創建於1858年,館內主要收藏有醫學畸形、解剖和病理學標本及古代醫療器械等。該博物館以「可怕、恐怖」聞名於世,曾被美國《福布斯》雜誌評選為全球十大「鬼域」之一,之後又被俄羅斯《真理報》評選為世界上最神秘和恐怖的十個地方之一,被稱為「人類屍體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