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標本 做成著名雕塑的樣子,市民易於接受。
▲ 血管標本 幾百億條大小血管像錯綜複雜的樹根。
人類的誕生、人體的奧秘你真的了解嗎?昨日,重慶市人類生命與健康博物館正式開館,作為西南地區首個專業醫學博物館,通過500多個人體標本和豐富的數字影像資源,向市民普及醫學知識。此次開館也是今年我市「全國科普日」的重要活動之一。即日起,博物館對公眾免費開放,不過只接受團體預約。50名重醫學生作為志願者,為大家進行展館的講解。
西南地區唯一醫學博物館
展廳內,通過不同時期、不同部位、不同病理的人體標本,以及豐富的圖片、文字、視頻資料,展示了人類從「產生」到「誕生」,從青春期到衰老期的全過程,展示了每一個人體器官和組織的詳細情況,以及多種疾病的表現形式和如何預防治療。
「我們一共有500多個人體標本,還有兩萬小時的數字資源。」重慶醫科大學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也是西南地區首個也是唯一一個醫學專業博物館,除去建築本身,博物館耗資1300萬-1500萬元。人體標本大多是重醫建校近60年積累下來的,有的是為博物館專門採購的塑化標本。
塑化標本用科學展示藝術
踏進人體結構和功能展廳,「太極」、「思想者」、「擲鐵餅」等幾個人體標本「雕塑」首先映入眼帘,這些標本和著名的「思想者」雕塑略有相似,但與傳統標本不同,它們沒有保存在福馬林液體中。
「這是我們專門購買的塑化標本,是國內最先進的。」這位負責人介紹,塑化標本經過脫水、脫脂處理,能夠立體地展示肌肉、血管、骨骼,不會被氧化,可以保存幾十年。
這些塑化標本製作成著名雕塑的樣子,讓市民易於接受,又能直觀地了解人體組織,可以說是用科學展示藝術。
博物館購置了200多件塑化標本,很多是醫學院學生也沒有見過的。
位於重慶醫科大學大學城校區的人類生命與健康博物館為兩層樓院式建築,總展區面積5100平方米,分為生命旅程、人體結構與功能、疾病與健康、諾貝爾榮譽殿堂四大展區。
可以看>
人體血管300億條
連起來可繞地球兩圈半
如果人體只剩下血管會是什麼樣子?血管在人體中到底起著什麼樣的作用?博物館的「紅人」人體血管標本可以解答這一切。
在這個由全身血管組成的人體內,只見紅色的大小血管像雜亂而又有秩序的樹根一樣。講解員介紹,這個標本由遺體捐獻者的遺體製作而成,製作人員先把一種塑化劑打入血管,讓血管固化,然後再「洗去」組織、肌肉等,再將動脈血管染成紅色,靜脈血管染成藍色,就成了眼前這個「紅人」人體血管標本。
「人體血管居然這麼多,這麼精細!」前來參觀的學生小何忍不住感嘆。而講解員介紹,每個人的血管有300多億條之多,如果全部連接起來,可繞地球兩圈半。
可以摸>
觸碰電子顯示屏
能直擊24種手術過程
昨日,博物館展廳內,市民參觀人體全身冠狀斷面。
讓人覺得神秘的手術過程,在這裡都可通過電子觸控螢幕直觀地了解。
晨報記者在手術展示電子觸控螢幕上看到,這裡收集了脈管系統、感覺器官、神經系統、免疫系統四個分類的24種手術的視頻資料。「這裡全面展示了手術的診斷原理和手術過程,讓市民對手術的實施有一個清晰了解,也是我們醫學院學生學習的新方式。」志願者餘文婷介紹,如老年人常患的白內障,許多老人因為不了解而恐懼,不願做手術,從而耽誤治療,但是看了視頻他們就可以將手術過程了解得一清二楚。
除了一些臨床常見病,美容手術在這裡也有介紹。在假體隆鼻手術視頻中,從診斷是否需要隆鼻、手術方案到實施過程,都進行了詳盡展示。
可以測>
站上儀器握手柄
1分鐘得出脂肪含量
「吸菸者都可以來看看,吸菸對身體的危害!」在疾病與健康展廳,講解員向大家介紹了病變的人體器官標本。據介紹,對於吸菸者來說,35歲前戒菸,能避免91%因吸菸引起的心臟病,59歲前戒菸,在15年內死亡的可能性僅為繼續吸菸者的一半,即使年過60歲才戒菸,肺癌死亡率仍大大低於繼續吸菸者。
展廳裡還有一臺人體成分分析儀,赤腳站上去,握住兩個測試柄,不到一分鐘,就可測出身體的脂肪量、骨質重量和蛋白質,測試自己的健康指數有多少,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改善。本版文/重慶晨報記者 雍黎(本版圖/重慶晨報見習記者 胡杰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