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雖然號稱坐擁百萬大軍,可實際上可用之兵也就六十萬左右。
這六十萬可用之兵當中,具有獨當一面的實力的兵力,或者說基本上實現了近代化的兵力,也不過十七八萬而已。
而這十七八萬已經基本上實現了近代化的兵力當中,北洋新軍又佔據了相當大一部分。
不僅如此,北洋新軍還是當時清朝能夠直接控制的兵力當中實力最為強悍的軍隊。
北洋新軍始建於1895年,清朝之所以會決定建立這支新軍則是受到了甲午之戰的刺激。
淮軍一觸即潰,北洋海軍也全軍覆沒。
不論是綠營兵,還是八旗兵,早就已經沒有了往日的輝煌,也都幾乎不堪一用。
這就促使清朝急需建立一個實力更強大的軍隊,用以維護自己的統治。
北洋新軍就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誕生,清朝對於北洋新軍可以說是寄予了厚望。
胡燏棻在1895年奉命到天津小站展開了編練新軍的工作,但是後來因為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而被調走。
胡燏棻被調走了之後,袁世凱才接手了小站練兵之事。
胡燏棻編練了4700餘人的新軍,袁世凱接手練兵之事以後則將新軍擴編到了7000餘人,並改稱新建陸軍。
後來,慈禧為了加強對駐紮於京畿地區的軍隊的控制,又讓榮祿對京畿地區的軍隊進行了一次整編。
榮祿因此將聶士成部、董福祥部、宋慶部和袁世凱部,另組建一支新軍,同時整編形成了武衛軍。
袁世凱所部新建陸軍,被編為武衛右軍。
武衛軍在1900年之前就是清朝所控制的實力最強大的軍隊,也是支撐和維護清朝統治的根本。
不過到了1900年之後,武衛軍除了跟隨袁世凱一同移駐山東的武衛右軍之外,幾乎全部折損。
如此一來,武衛右軍就成為了武衛軍碩果僅存的一支。
也正因為如此,清朝才再一次面臨急需擴充新軍的狀況,因為只有擴充了新軍,才能維護和鞏固統治。
光緒二十七年,朝廷頒發了一道上諭:「著各省將軍巡撫,將原有各營嚴行裁汰,精選若干營,分為常備、續備、巡警等軍,一律操習新式槍炮,認真訓練,以成勁旅。」
這道上諭的意思也很明顯,這一次編練新軍不再局限於清朝中樞,而是擴散到了各省。
清末之時,各省新軍就形成於光緒二十七年,也就是1901年。
此時袁世凱已經升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對於編練新軍之事更是義不容辭。
他在上奏朝廷並獲得了撥款之後,迅速讓人奔赴廣平、趙州等地招募壯丁,隨後到保定進行訓練。
隨後,他又向朝廷申請設立北洋常備軍左右兩鎮,一年之後編成北洋常備軍左鎮。
1904年又請奏將北洋常備軍左右兩鎮番號改為北洋常備軍第一鎮、第二鎮,為的就是繼續擴編。
袁世凱也很快在各地招募兵丁並編成了第三鎮,隨後又抽調第三鎮部分兵力以及其他一些兵力編成第四鎮。
第四鎮成立了之後,又將駐紮於山東的原武衛右軍先鋒隊和第四鎮部分兵力以及新募兵丁組建了第五鎮。
清朝見袁世凱練兵有方,於1902年讓他編練京旗常備軍,到了1905年之時也將京旗常備軍編為一鎮。
京旗帶了一個「旗」字,就已經說明了這一鎮的特殊性。
所以,當清朝將全國新軍統一番號為陸軍了之後,京旗常備軍也就成了陸軍第一鎮。
北洋常備軍第一、二鎮改稱陸軍第二、四鎮,北洋常備軍第四鎮改稱陸軍第六鎮,北洋常備軍第三、五鎮改成陸軍第三、五鎮。
而這陸軍第一、二、三、四、五、六鎮,也就是所謂的北洋六鎮。
這六鎮之所以被稱為北洋六鎮,原因就在於他們全都出自袁世凱之手,也都是以原新建陸軍為底子所擴編。
每一鎮兵力在1.2萬人左右,所以北洋六鎮總兵力也就在7.2萬人左右。
袁世凱練成了北洋六鎮之後,為了消除慈禧對他的猜忌,還主動交出了第一、三、五、六鎮的控制權。
不過,這幾鎮畢竟出自袁世凱之手,而且統制官也都是袁世凱親信,所以他們實際上還控制在袁世凱手中。
北洋六鎮直接聽命於朝廷中樞,又處於京畿地區,是維護清朝統治的根本所在,所以獲得了最好的資源。
這也是北洋六鎮能夠成為當時實力最強大的軍隊的原因之一。
而到了1911年之時,辛亥之事一起,載灃選擇了讓北洋軍南下平定。
載灃為什麼會選擇北洋軍呢?
第一,清朝已經風雨飄搖,經不起長期動蕩,載灃必須得用最快的速度平定此事。
他想要用最快的速度平定此事,那就必須得用實力最強大的軍隊。
第二,當時起事的是地方新軍,清朝如果再用地方新軍或者不堪一用的綠營兵的話,可能達不到目的。
而且當時清朝已將湖北地方的多數軍隊調入四川,清朝在湖北兵力空虛。
載灃如果從別的省份調軍的話,就可能會造成另一個省兵力空虛,然後導致一個惡性循環的產生。
第三,袁世凱被罷免了之後,蔭昌在1910年升任陸軍大臣並控制了北洋六鎮。
蔭昌早在1900年就到了袁世凱麾下任職,是北洋軍中的老人,這讓載灃認為他有資格也有能力控制北洋軍。
而且蔭昌的身份決定了他對清朝的絕對忠心,讓蔭昌率領北洋軍南下,載灃不用擔心他會反叛。
第四,載灃掌權了之後,又花費了無數心血和財力人力訓練了人數也在1.2萬人左右的禁衛軍。
這支禁衛軍其實也相當於一鎮,並且配備的是最好的裝備。
這就讓載灃有信心即便抽調部分北洋軍南下之後,這支禁衛軍也能夠發揮拱衛京師的作用。
這就是辛亥之時,清朝選擇調北洋軍南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