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口老齡化,用地緊張問題,日趨加重,北京市政府一直在探索生態節地葬,倡導節約用地,同時加大生態節地葬補貼力度,完善生態節地葬形式,確保生態葬可有效落實。然而改變百姓傳統的安葬理念,非一朝一夕之事,還需要廣泛的普及。
l 什麼是生態葬?
生態節地葬,有多種形式,例如樹葬、草坪葬、花壇葬等等。和傳統立碑墓穴不同,生態節地葬,沒有墓碑,而是在墓穴上方,種植綠色植物,並樹立一塊臥碑,代替了原有的墓碑。
l 生態葬的安葬形式
生態葬,會使用可降解的容器,將骨灰放入土中,墓穴上種植花草、樹木等綠植美化。
l 生態葬的理念
對生態葬,很多家屬抱有質疑,認為對逝者不尊重,也打擾到逝者的安寧。其實這個想法是多慮的,生態葬,是以樹木、花草、綠植等代替原有的墓碑,是生命的另一種延續,更是讓後人寄託哀思的形式。同時,生態葬也是在地下安葬,符合傳統安葬理念的入土為安。在此基礎上,生態葬,在價格上也比傳統立碑形式更低。
l 北京哪裡有生態葬?
目前,北京有兩家陵園,有生態葬的形式,九公山紀念林和靈山寶塔陵園。2019年,北京計劃將新增5家公墓,開展自然葬服務,讓家屬可以多元化選擇。
操辦後事,不是攀比,而是親情的寄託。在廣大市民,選擇公墓時,更多應參考實際需求,祭掃是否方便,陵園是否合法等相關問題。生態節地葬,作為政府倡導的新型安葬理念,也應儘快落實推進,真正惠及到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