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幸福門 鋪就小康路

2020-12-25 瀟湘晨報

築牢貧困群眾的幸福牆,鋪好美好生活的小康路,是鳳臺縣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和收官戰的主目標。近年來,鳳臺縣高站位部署,高質量推進,握指成拳,掛牌決戰,全力保障脫貧攻堅不斷檔、不停頓,打出脫貧攻堅「組合拳」,交出一份優異的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幸福答卷。

把責任扛在肩上

責任如山,使命如磐。

鳳臺縣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建立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縣四大班子、鄉村、縣直行業部門、幫扶單位「六個責任」聯動機制,將脫貧攻堅作為每周一上午周例會首個議題,做深做實領導幹部「包鄉走村入戶」制度,在縣級層面形成強大工作合力。全縣各鄉鎮每月初制發「扶貧重點任務清單」,月底暗訪排序,落後鄉鎮約談鞭策,形成全縣一盤棋、全員抓落實的扶貧工作局面。全縣涉及扶貧的14個鄉鎮扶貧工作站各配備兩至三人,207個行政村各配1名扶貧專幹,派駐38個貧困村駐村工作隊員114人,以實施脫貧攻堅「十大工程」和「四季攻勢」為抓手,紮實開展「抗補促」專項行動,促進各項政策和重點工作抓細抓實抓落地。同時,推行扶貧工作「五訪」,搭建起幹群聯繫的扶貧「金橋」。書記遍訪、教師家訪、醫生巡訪、專幹專訪,逐鎮逐村逐戶逐人逐項排查解決脫貧攻堅過程中的各類問題,確保精準扶貧慎終如始,如期交卷。

把產業抓在手上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聚焦產業發展,興辦實體經濟,讓貧困戶腰包鼓起來,是打開貧困群眾致富門、幸福門的「金鑰匙」。

鳳臺縣以培育具有扶貧、生態、社會三重效益的產業扶貧項目為重點,創新「貧困戶+小額扶貧貸款+合作社+消費扶貧」合作發展模式,吸納864戶貧困戶入社抱團,投入小貸資金3492萬元,合作培育優質良木品種中山杉,每年提供季節性崗位1000多個,不僅實現貧困戶人均年增收2600餘元,還改善了楊樹飛絮對環境造成物理汙染的現狀,為樹木更新換代提供了鳳臺方案;此外,鳳臺縣還創新打造了潤航循環農業產業扶貧模式,將畜禽糞便以及農業廢棄物通過微生物發酵轉變成沼氣、沼液、沼渣,用於發電和還田,使低產田變成高產田,帶動了200餘戶貧困戶增收。今年11月11日,省委書記李錦斌蒞臨鳳臺考察,實地調研了該產業模式,給予充分肯定。「鳳臺糯米」國家地理標誌落戶後,鳳臺縣多措並舉推進「鳳糧入川」,通過農業全程化服務託管,持續加大對育秧工廠、植保機械等投入,建成糯稻基地30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糯稻)基地15萬畝,帶動貧困戶3000餘戶,畝均增收400元,參與項目貧困戶448戶,戶均收益分紅500多元。

把幸福寫在臉上

幾年來,鳳臺縣在抓好自身脫貧攻堅的同時,不斷創新和豐富結對幫扶模式,尋找工作著力點、突破口,立足鳳臺所有、石臺所缺,從竹林資源開發、產業發展、鄉村旅遊等多角度、寬領域謀劃和推進石臺縣脫貧攻堅工作,隨著一項項工作逐個落地,真正做到了鳳臺石臺好戲連臺,幫到「心坎」上、扶到「心窩」裡。

今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鳳臺以巡視整改為抓手,全面補齊短板弱項,抽調精幹力量,鄉鎮交叉互查,梳理出問題、建議1575條,逐條報果、全部清零。同時,依託「四季攻勢」行動,動態推進「七查七看」,緊盯「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短板弱項,緊盯「三戶一體」人群,開展監測預警、動態幫扶,實行貧困人口動態調整、脫貧監測戶及時預警、邊緣易致貧戶跟蹤管理,優先落實脫貧監測戶醫療救助、社保兜底、社會幫扶等多種幫扶措施,解決生產生活困難,消除致貧、返貧風險。

脫貧攻堅,鳳臺矢志作答。通過幾年的努力,鳳臺的貧困發生率已由2014年的3.71%下降至2019年底的0.017%,貧困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達10.7%,高於全縣平均水平,貧困地區群眾出行難、用電難、上學難、看病難、通信難等問題普遍解決,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得到保障,貧困群眾在「真投入」和「真幫扶」下,幸福感和獲得感大幅提升。

年末將至,鳳臺縣正進一步增強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重心不偏、幹勁不減,全力鞏固拓展脫貧成果,促進精準脫貧攻堅戰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確保脫貧路上不落一人、不漏一戶,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夯實基礎。

通訊員 徐豔友 李 聰 記者 劉銀昌

【來源:淮南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久治:綠水青山「鋪就」幸福小康路
    今天,草原上的牧民群眾不僅享受到了好環境,更踏上了綠水青山「鋪就」的幸福小康路。高原牛肉走進北上廣的「菜籃子」8月初,距離出欄季還有1個月的時間,久治縣青南農畜產品交易市場經理劉思俊天剛亮就已經迫不及待地來草原看看待出欄犛牛的長勢。「其實,並不只出欄這幾天,每周我都會來草場看看,就為了做到心中有數。」
  • 聚焦昆明小康|鮮花鋪就小康路 晉寧寶峰「花事業」年產值2億
    編者按:8月18日至20日,中宣部第三批「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集中採訪報導活動在昆明市進行,報導團走進嵩明縣、晉寧區、呈貢區、昆明南站等地,用新聞記者獨到的眼光聚焦「昆明人的小康生活」。9月1日起,掌上春城推出「聚焦昆明小康」系列報導,跟隨報導團的視角重溫昆明人的小康生活。
  • 大興安嶺呼瑪縣:借力扶貧好政策 鋪就幸福小康路
    編者按: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2020年底前必須完成的目標,這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硬任務。 被綠水青山環繞的老工業基地黑龍江省,近年來,深入落實工業強省建設和產業發展重點任務,大力發展現代大農業和農產品深加工,惠民政策有力扶持,生態環境治理明顯加強,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成效顯著,在奔向小康生活的道路上蹄疾步穩。 2020年2月26日,黑龍江省最後一批國定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 【扶貧印記】行唐西城仔 紅薯葉鋪就小康路
    2020年6月4日拍攝的行唐縣上方鄉西城仔村。河北日報記者趙海江攝紅薯葉鋪就小康路。對於西城仔人來說,好日子剛開頭,小康路上還有更美好的生活在等著他們。
  • 回眸2019,中國高鐵鋪就幸福民生路
    100年前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張鐵路,打開了中國自主設計鐵路的新篇章,拉開了工業興國的序幕。100年後京張高鐵開啟了世界智能高鐵的先河,成為世界上第一條時速350公裡的高寒、大風沙高鐵,第一條採用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並實現自動駕駛等功能的智能高鐵。逐夢前行,以此為標誌,中國高鐵裡程突破3.5萬公裡,中華民族在民族復興的偉大徵程上築就新的榮光。 全面小康路上,齊頭並進!
  • 鋪就全面小康幸福路 建設現代化鐵路強國
    條條鐵路密織成國家經濟發展路、人民幸福出行路、文化交流傳播路。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發布《新時代交通強國鐵路先行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提出,到2035年,率先建成服務安全優質、保障堅強有力、實力國際領先的現代化鐵路強國。
  • 貴州電網:用初心和責任鋪就同步小康路
    貴州電網:用初心和責任鋪就同步小康路 來源:​中國電力報 時間:2020-12-14 09:51 南方電網貴州電網公司:用初心和責任鋪就同步小康路
  • 「金鑰匙」打開幸福門——高山鎮薛港村的小康生活
    薛港村是高山鎮的「西大門」,幾年來,該村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思路,大踏步地走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這把鄉村振興的「金鑰匙」也為薛港村民打開了小康生活的幸福大門。  「以前這裡是一個沿海的小漁村,村民們以捕魚為生,不僅生活條件差,鄉村環境、衛生等方面都十分落後。」
  • 海安市李堡鎮:「富民強村」鋪就小康路
    海安李堡:「富民強村」鋪就小康路 來源:新華日報 發布時間:2020-12-11 字體:[ 大 中 小 ]
  • 淮安:通村路「換臉」 新農村「蝶變」|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如今村裡有了新生活、新產業,村民們的小康路越走越寬,日子越過越美,鄉風越來越文明。   目前,淮陰區全區已累計完成農村公路提檔升級700公裡、農橋改造150座、農村公路安保工程1107公裡,轄區行政村雙車道四級路覆蓋率達100%,逐步消除了制約農村發展的交通瓶頸。伴隨著一條條農路向八方延伸,一座座橋梁連通兩岸,一幅由交通引領的小康生活畫卷正徐徐展開。
  • 班家灣:花海鋪就幸福小康路
    正是這片小小的試驗地,點燃了全村脫貧奔小康的熱情與信心。第二年,班家灣村魯冰花海就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景點,吸引了互助縣、海東市甚至省城西寧許多遊人前來觀光。開設花海景區幾年來,直接間接帶動村民增收200餘萬元,每年村集體收入達到10萬元。村黨委和駐村工作隊的探索得到了肯定。
  • 洞庭湖畔看小康|致富甜蜜果打開幸福門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2月5日訊(肖健 陳尚彪 彭弘烜)近日,在益陽市大通湖區河壩鎮河心洲村平平果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臍橙種植園內,鄉親們正在摘果、篩果、裝箱、稱重、搬運、裝車……到處都是忙碌的身影,大傢伙兒臉上個個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 【紀事】產業扶貧打開幸福門——方山縣光伏、肉牛、中藥材三大...
    【紀事】產業扶貧打開幸福門——方山縣光伏、肉牛、中藥材三大主導產業支撐農民增收紀事 2019-12-10 18: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扶貧印記」行唐西城仔 紅薯葉鋪就小康路
    河北日報記者趙海江攝紅薯葉鋪就小康路。對於西城仔人來說,好日子剛開頭,小康路上還有更美好的生活在等著他們。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 【我們的小康生活】魅力南堤幸福路
    【我們的小康生活】魅力南堤幸福路 2020-07-09 17: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潼南:農村公路鋪就幸福「民生路」
    農村公路修建的是路,豎起的是碑,連接的是心,通達的是富。加快農村公路建設,把致富路鋪到農民群眾的家門口,是造福當代、惠及子孫的大好事。正是因為有了這種認識,潼南的農村公路建設才會高起點、大手筆。    近年來,潼南區以建設「民生路」「民富路」「民心路」為目標,從2015年至今,全區實施農村公路建設裡程734.4公裡,累計完成投資約51408萬元,改善了沿線10餘萬群眾的出行條件,帶動群眾增收數十億元。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甘肅民樂縣:搬出艱苦山區 打開希望之門
    小區現有搬遷戶1019戶3985人,他們都是來自祁連山淺山區的搬遷戶,離開了世世代代居住的山區,圓夢苑小區圓了他們的新居夢、致富夢、小康夢。  嶄新的家具,寬敞的房間,亮堂堂的客廳……這是小區居民王成在圓夢苑小區的新居,「心情好、激動」,當記者問起他入住新居時的感受時,這位61歲的樸實農民喜笑顏開。
  • 台州黃巖寧溪:「四好農村路」鋪就百姓幸福路
    原標題:寧溪:「四好農村路」鋪就百姓幸福路 6月28日,記者從台州城區駕車經長決線,來到台州黃巖區寧溪鎮烏巖頭村。一路上,山水相依,古村錯落,馳騁其中,意境自來。 烏巖頭村是黃巖西部美麗鄉村建設的典範,村莊四周群山環抱,溪水纏繞其間,舉目皆是綠意,宛若世外桃源。村莊的西北角,坐落著一家環境幽雅的小院,名為老俞民宿。
  • 「包銀高鐵」鋪就出一條幸福「民生路」
    為此,「包銀高鐵」鋪就出一條幸福「民生路」,實現了同一個城市、同一個夢想。鋪好「民生路」,抱緊團結「石榴籽」。藉助包銀高速鐵路通道的貫通,沿線百姓也依託鐵路建設得到顯著收益,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區域資源互通共享,加速城鄉一體化進程。同時寧夏作為回族聚集區,回族文化和自然資源豐富,高鐵建成有利於帶動沿線旅遊、文化等產業穩步發展。
  • 雙手打開幸福門
    「感謝黨的扶貧好政策,幫助我們渡過難關,是黨的扶貧政策為俺打開了幸福的大門。」談起生活的變化,東昌府區道口鋪街道邵月河村村民王玉敬激動地說。幾年前,她曾經面臨重重困難,生活難以維持,如今,她憑藉自己的技術、用自己的雙手辦起一家推拿按摩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