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的是雞爪還是冰?」寶雞市民陳女士在菜市場買冷凍雞爪時,認為雞爪上附著的冰塊太多應該敲掉,但商戶認為「冷凍食品當然連冰一起賣」,雙方各持己見,爭論不休。
消費者:質疑冷凍食品冰塊過多
9月28日,市民陳女士說,自己前一天在寶雞市人民街菜市場一家攤位購買冷凍雞爪時,發現冰塊比較多,當時她要求把冰塊去掉再稱重,可商販不同意,還說就是一起賣的。
「平時有冰塊的我也買過,可這次比較多,都快和雞爪重量差不多了。」陳女士說,要不是冰塊太多,她也不會計較,就因為起了爭執,最後雞爪也沒買。
每逢節假日,超市售賣的各種蝦仁、肉片、魚類等冷凍食品受到市民的追捧,但有些冷凍食品含冰量太高,化凍後慘不忍睹,不少市民都反映,「買冷凍食品時,往往要為上面的冰付費」。
華商報記者在寶雞市區某超市櫃檯發現,袋裝冷凍的蝦仁中明顯有很多冰。部分冷凍食品可能因為反覆冷凍,上面有一層冰塊。
一位經營冷凍食品的經營者告訴華商報記者,冷凍食品和冰塊批發時就是連在一起進貨的,如果零售時除去冰塊,損失豈不要轉嫁到商家自己頭上?而且冷凍食品在出售時也考慮到有冰塊的因素,價格相對便宜。
據了解,從生產商到分銷商,再到超市、市場,冷凍水產品要經過很多中間環節,幾乎每一個環節都會在冰上大做文章。以「保鮮」為由銷售帶冰的冷凍水產品或其他生鮮食品,這已經成為了整個行業的潛規則。
食藥監局:冰含量沒有統一標準
針對此種情況,寶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食品流通監管科工作人員表示,商品的標註重量與淨含量不符的現象屢見不鮮,也逐漸成為消費者關注和投訴的一大熱點。實際上冷凍水產品的含冰量控制在5%~10%就可以達到產品保鮮的目的,但往往實際含量不止這些。
該工作人員介紹,國家還沒有具體的有關冷凍產品冰含量的統一標準,國家計量技術規範水凍商品的檢驗方法中,沒有單獨關於冷凍水產品的含冰量要求,在水產品製作時,大家都有鍍冰衣的做法,具體含冰量是由客戶來定的,有些要求鍍幾次冰衣,水產行業淨重是解凍後產品的重量,包裝標識淨含量也是指解凍後的重量。
目前只是對有包裝的冷凍產品有要求,就是產品必須達到外包裝上規定的淨含量。如果經營者承諾的重量沒有達到,那麼就是在欺詐消費者。 華商報記者 張寶龍
編輯: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