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江南——再遊西津古渡

2020-10-20 爆炒銅豌豆whl

前世今生

顧名思義,西津渡曾經是個長江邊上的渡口,照理說一個渡口沒啥了不起,停幾條船而已,不過這幾百年前的西津渡在渡口界絕對是一個很牛掰的存在,不但身份顯赫還大咖雲集。

舊時的西津古渡依山臨江,斷磯絕壁,是岸線穩定的天然良港,下邊就是水流濤濤的長江。

六朝時期這裡的渡江航線就已經確定;規模空前的「永嘉南渡」時期,北方流民有一半以上是從這裡登岸;鎮江自唐代就是漕運重鎮,而西津渡更是大運河通往江北的唯一渡口,必須從這裡登船;當年這裡每天有眾多船隻往返於大江南北,宋代僅每日運送兵丁就在千人以上,熱鬧非凡。

試想現在長江上N座大橋還經常擁堵,彼時幾百裡江面就這麼一個渡口,地位和重要性絕不亞於建國初期的南京長江大橋,實為交通要道和兵家必爭之地。

又因這裡風光俊秀,後李白、孟浩然、張祜、王安石、蘇軾、米芾、陸遊、馬可·波羅等都曾在此候船或登岸,可謂大咖雲集,星光熠熠。


這些大咖不但親自到訪,還在此地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詩佳句:


最熟悉的莫屬宋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了,記得上課的時候老師還講過這首詩幾經修改,詩人在春風又「綠」江南岸和春風又「過」江南岸這一句的時候選擇綜合症糾結了半天,最終還是選擇讓春風「綠」了江南岸。

家在北方,從未奢望能置身這首詩的原產地,而如今腳下就是京口,長江對岸的就是瓜洲!

如此人氣爆棚必將帶來經濟的繁榮,從最開始的為船家服務的木匠店、纜繩店的配套商業發展成為一條集餐飲、文化一體的繁華街區。據說在西津渡自西向東將近一公裡的地界上商鋪林立,至民國時期從觀音洞往西幾百米的路段就有各類商鋪150多家。再加上昭關過街石塔、觀音洞、救活會、待渡亭,這裡實現了宗教與世俗,人文與自然的和諧交融。


即使到了清代由於江灘淤漲,江岸逐漸北移,渡口遂下移到玉山腳下的超岸寺旁,西津渡失去了渡口的功能,但這一片繁華仍在繼續。某位作家讚嘆西津渡,「漫步在這條古樸典雅的古街道上,仿佛是在一座天然歷史博物館內散步。這裡才是鎮江旅遊的真正金礦」;更被譽為「中國古渡博物館」。

這就是西津渡,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華。這裡絕不同於其他江南水鄉古鎮那般小家碧玉,這裡根紅苗正,曾經叱吒風雲、氣吞山河。


古渡老街

從南側大西路、鎮江博物館旁邊的東入口進入老街,開始是一段長一百多米、寬三四米、兩側青磚圍牆、彎曲依山而上素淨的通道。很是讓人懷疑是不是來錯了地方,直到一個左轉彎過後,過了一道上書「同登覺路」的青磚拱門,向前可俯視古渡街區、看到眼前的繁榮景象才讓人打消了這個念頭,這感受類似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描寫的:「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一家人狀態不錯哦

吃飽喝足的小侄子又開始領跑了


感覺這裡才算得上是老街的東端,居高臨下,視野極好。這裡也是老街古蹟最集中的地方。左手邊是觀音洞,中間頭頂上是昭關過街石塔,右手邊則是救生會。

人太多拍不好,只好網上照一張充充數


昭關石塔

在古渡老街的最東端,是一座獨特的過街石塔,國內塔很多,像這樣橫跨街道在人頭頂上的過街石塔絕無僅有。塔身東西兩側都刻有「昭關」二字,塔高約5米,由青石分段雕成。

據查是元代藏傳佛教盛行時修建,佛教中塔即是佛,從石塔下的券門經過就是禮佛,是對佛的頂禮膜拜,我不信佛,感興趣的倒是這個獨特的設計,據說元代除了這裡之外還在北京南口、居庸關和盧溝橋建有類似的過街石塔,但能完好保留至今的只有西津渡的這座昭關石塔。


救生會和觀音洞

古時候這裡的長江江面開闊,據說隋朝唐以前寬度曾達40多裡,到唐代還有20多裡寬,唐代大詩人孟浩然就留下了「江風白浪起,愁煞渡頭人」的詩句。「長江無風三尺浪」,每每風起浪湧,船工和渡客的呼救之聲格外驚心動魄。歷代都有渡船和渡客過江途中船翻人亡的事故,唐天寶年間曾有數十艘渡船沉沒、南宋時期曾有剛離岸不久的渡船突遇狂風造成連艄公在內49人無人生還、明萬曆年間的一陣狂風竟摧毀了千餘艘漕船和民船。

鑑於西津渡的重要地位,為保障渡船安全,宋代就在這裡設置了救生會,到清末在揚州和鎮江分別設立了京口救生會、瓜洲救生會和焦山救生總會,專門負責打撈沉船和救生事宜。那時的救生船被漆成紅色,俗稱紅船。桅杆上醒目地掛上一個虎頭牌,船上銅鑼一敲,任何人不得阻擋。直到上世紀20年代,輪渡的出現大大降低了事故隱患,救生會才退出歷史舞臺。

前兩次來沒好好做功課,誤以為救生會就是類似消防隊之類的機構,沒文化真可怕,主觀臆斷不懂裝懂更是丟人到家。

在救生會對面的山體上有一座觀音洞。傳說,有一天觀世音菩薩途經鎮江,親眼目睹了江面上船毀人亡的慘烈一幕,於是伸出援手,將掙扎在波濤中的遇難者救上了岸。人們感念於觀世音菩薩的恩德,在昭關石塔旁的山體上鑿成了觀音洞,人們在此燒香念佛祈求保佑人船平安。


設立救生會和進香觀音洞是人們保佑過江平安的兩種形式,在我看來燒香念佛只能求一個心理安慰,倒是救生會更加實實在在。

待渡亭

西津渡老街沿山勢高低起伏,在石塔到待渡亭之間有一塊石刻「一眼看千年」,玻璃罩子下邊是從唐代到清代的路基,從最開始的沙石路到青石板路車轍記錄著西津渡千百年的繁榮。

繼續盜圖


待渡亭,顧名思義就是古人迎來送往或者小憩避雨等待擺渡的場所,功能相當於現在的候車室。傳說當年乾隆皇帝也曾經在這裡停留,據說還釣了個魚,收穫頗豐。這待渡亭居高臨下,又有乾隆釣魚的故事加持,所以也可被稱作釣魚臺。


從待渡亭向西路面漸緩,古蹟不多,大都是清末時期的二層建築,店鋪一家挨著一家,有傳統美食店,也有售賣各類玩物的小店,吆喝聲此起彼伏,街面上人頭攢動。


時不時的看到穿著漢服的遊客,真別說現在的漢服做得越來越精美,入口處的兩個小男孩身上的飛魚服,待渡亭邊另一個小朋友身上的學究服,還有老街上小姐姐身上的仙女裝,從材質到做工都相當的不錯。內心也有弄一套漢服走上街頭的衝動,奈何年紀和顏值都不允許,穿這個沒幾分顏值還真hold不住。


在新冠病毒全球肆虐的大環境下,我們能安然無虞的在這裡溜達,必須感謝和慶幸祖國的強大,懸掛在各處招展的五星紅旗儼然已成了最靚的一道風景。

雲臺閣

待渡亭往西基本都是些店鋪,所以到此沿著待渡亭對面的臺階直接上山,路牌顯示這裡通往雲臺閣。

半山平臺處拍的全景


這一段的臺階很陡,中間有一座緩臺可以俯視整個西津古渡。吃飽喝足的小侄子興致勃勃,像個小肉球蹦蹦噠噠在臺階上一路領先帶路,好羨慕這個無憂無慮的年紀。大約走了20分鐘,終於登頂雲臺山,來到了雲臺閣。

小侄子繼續領跑,羨慕他們無憂無慮的年紀

雲臺山頂雲臺閣


這是一座近代新建的仿古樓閣,兼具宋、元時期的建築風格,現已成為鎮江的標誌性建築,這裡可以遠望腳下的鎮江城。

伯先公園

在雲臺閣稍事休息準備下山,舅媽腿不舒服,上山還好就怕走下山路陡,從雲臺閣到山下的伯先公園這一段地勢平緩了許多,所以選擇了西津渡上伯先公園下這條線路。這一段的幽靜和西津渡的繁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靜一動截然不同。

伯先公園位於西津渡背面雲臺山東南麓,依山而建,整體像一把巨大的太師椅,此間樹木繁盛,曲徑通幽。這裡下山的路很平緩,臺階也不陡。山腹腰部建有一座「五卅演講廳」,邊上有些人在打著桌球;演藝廳西側還有一架做愛國主義教育的殲五戰機,雖已退役多年但機身依舊閃亮,顆顆鉚釘把機身固定得嚴絲合縫。

五卅演講廳

退役的殲五戰機,退役多年依舊閃亮


繼續下山,距公園入口不遠處是一座紀念碑,碑頂塑立一民國軍官銅像,碑身上書「趙公伯先之像」。後查資料顯示這座公園就是緬懷這位民主革命先烈。

趙生,字百先,號伯先,1909年任廣州起義總指揮,與孫中山、黃興一起籌謀起義大業。19011年3月率部參加廣州起義未遂,同年5月病逝,年僅30歲。後國民元年孫中山追贈為上將軍,迎遺骨葬於鎮江,後建伯先公園作為紀念。可惜了一位青年才俊,出身未捷英年早逝。

至此鎮江一日遊告一段落,考慮返程路況不能再多逗留,果然原本兩個多小時的路足足開了四個多小時才到蘇州。

後記

本次鎮江之行遊歷了金山寺、也差不多走遍了西津渡,除了兩點遺憾基本可算做一次完美的旅程。不得不說金山寺和西津渡都很有個性,在江南景點與眾不同。但直到親身來到這裡才知道民國時期江蘇省政府原來在鎮江;「京口瓜洲一水間」的京口就在鎮江,而且現在的京口區還是鎮江主城區的核心部分,歷史和地理還是需要繼續沉澱。

不過鎮江政府在宣傳方面還有待開發,來江南這麼多年鎮江景點的知名度確實不高,周邊城市揚州、南京、無錫、蘇州都是旅遊熱點城市,夾在中間的鎮江確實不該被超越的如此嚴重。

實際除了金山寺西津渡之外,還有茅山、焦山、北固山,雖沒有去過但查了資料也很不錯。酒香也怕巷子深,鎮江也該實實在在的在宣傳上下點功夫,刷一刷存在感。


遺憾之一:沒吃到大華麵館的鍋蓋面

第一次來鎮江的時候就有幸吃到了大西路上大華麵館的鍋蓋面,那味道一直難忘。這次金山寺走完本想再回味一下這道美食,到近前才發現隊伍不僅排到了馬路上折過去還有十幾二十米,這生意好的是一塌糊塗。腹中飢餓實在怕餓暈在幾十米長的隊伍裡,只能就近在大華麵館對麵糊弄一口。

大華麵館的隊伍已經拍到了大馬路上,折個彎還有十幾二十米


沒吃到嘴,借幾張美圖解解饞


然而,糊弄這麼一口變成了遺憾。那口味和大華的鍋蓋面沒法比,別說一個天一個地,在我看來這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室的差別!挺大一館子就倆老太太上菜,速度慢不說還迷迷糊糊,麵條的味道更是不敢恭維,要不是十一人多估計這家都沒有開張營業的勇氣,就好比說人傻放在宮鬥劇裡第一集不到就得領盒飯是一個道理。還有那十八一籠五個的蟹黃湯包,實在是只能讓能呵呵了,差評!


遺憾之二:金山寺前停車的不和諧畫面

大老遠過來第一站就是金山寺,但就停車這麼個小事差點壞了大家的興致。話說當車子開到金山寺對面一個停車場的時候,本身有空位管理員死活就說沒有不讓進,旁邊一個死胖的八婆還特麼用鐵砂掌死命的敲打車身、面目猙獰的非讓我們往裡開停到她指定的位置,實在惡毒至極,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特麼跟明搶有什麼區別!

好不容易找了這麼一張包租婆的圖,那肥婆娘比這醜十萬倍


直接倒車多走幾步停在了稍遠一點的地下停車場,同樣是花錢但強制消費絕不接受。政府花了多大的力氣發展旅遊,這種不和諧的畫面卻讓人體驗上大打折扣,有時候一粒老鼠屎真的能壞了一鍋湯哦。

相關焦點

  • 鎮江的西津古渡 古韻悠悠有味道
    曾經是依山臨水的西津古渡,由於長江北面瓜洲崩岸,水路北移,如今離長江水道直線距離,有兩公裡多。山倒是如舊,古渡老街,緊依雲臺山,而且向山腰延上,然後到南側的伯先路。若站在山頂的雲臺閣,可俯瞰古渡。從小碼頭街口進去,老街兩側,沿街店鋪,磚牆老樓,雕門繡戶,唐宋風格。時間太早,開業的寥寥,還是那對老夫妻勤快,已經在賣早點。
  • 江蘇鎮江有座千年古渡,孫權曾在此操練水師,被譽中國古渡博物館
    這是西津古渡的頭道券門,過了這道門便是經歷了千年歷史的西津渡古街了。後來當我回到山腳下再抬頭仰望的時候,發現這條西津古街,宛如一條蜿蜒曲折青綠相間的項鍊掛在半山腰上,而那些如仙鶴展翅一樣雕簷翹角的亭臺樓閣,仿佛一顆顆精美的雕花飾品鑲嵌在這條精美的項鍊上。
  • 大大小小的江南古鎮基本上都走遍了
    大大小小的江南古鎮基本上都走遍了,南潯古鎮算是是印象最好的一個。南潯之名來自南林和潯溪,明清時期為江南蠶絲名城,素有湖筆湖絲之稱。票價: 跟酒店買的團隊票50/張,其實晚上六點以後可以免費進,沒人檢票,雖然裡面有些宅院會關門,但是欣賞夜景燈光非常不錯,相比於西塘100+的門票,算是非常划算的了。
  • 「千年古渡」的新生機
    (中國減貧故事)「千年古渡」的新生機中新社天津9月1日電 題:「千年古渡」的新生機中新社記者 龐無忌 張道正乘車前往天津市寶坻區黃莊鎮小辛碼頭村,還沒到村口,便能見到清澈遼闊的潮白河。潮白河在寶坻境內長達百裡,最寬、最深、景色最美處就在小辛碼頭村。
  • 瓜洲鎮,尋找瓜洲古渡
    說去就去,想了想出行方式,原本想坐火車直接到 揚州 再找。可是早上九點一過就沒車了。再就是十二點五十三的,要一點了。最後改變方式準備先坐車到 鎮江 ,在轉公交到江邊,乘鎮揚輪渡公交再下來轉一趟公交。實際上有一趟可以直達的車。我也不知道怎麼陰差陽錯的就找了這條路線。可能就是為了看看在輪渡上過江吧。結果失算了。公交輪渡的車停了,不開了,以後也不開了。說是以後直接人坐輪船過江。
  • 「瓜洲古渡」石碑上四字的由來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這首與瓜洲有關的《長相思》,可謂白居易自身愛情的傾情獨白,《長相思》就是為他與樊素離別之情而作。「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 走遍江南古竹好,古竹最美越王山
    曾經有一首著名的歌曲,叫《走遍江南古竹好》,唱的就是這裡。越王山居走遍江南古竹好
  • 自駕遊塞上江南——寧夏,只需要下面這一條線路就可以
    塞上江南——寧夏回族自治區,總面積6.64萬平方公裡,佔地面積還沒有直轄市重慶大。但是雖然寧夏地方不算大,景點景區可是有不少的。截止目前為止,寧夏自治區共有4個5A級景區——沙湖、鎮北堡西部影視城、水洞溝、中衛沙坡頭;兩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西夏王陵、須彌山石窟;19個4A級景區——西夏王陵、賀蘭山國家森林公園、賀蘭山巖畫、六盤山國家森林公園、六盤山紅軍長徵景區、須彌山、黃沙古渡、黃河樓、青銅峽黃河大峽谷-黃河壇、黃河軍事文化博覽園、黃河橫城、永寧中華回鄉文化園、火石寨、固原博物館、騰格里沙漠溼地
  • 旅遊天地:盈川古渡,詩路延綿
    站在古渡口邊,憑欄遠眺,若駕一葉扁舟,順流東下,那樣便可抵達「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的古老錢塘。  如今的盈川古渡口,已成為當地「衢州有禮」詩畫風光帶建設中一處頗具人文特色的景點。古碼頭兩側修建了沿水觀光長廊,初秋時節,修長的蘆葦在風中紛紛揚揚,絢爛的晚霞在水中蕩漾,夕陽的餘暉悄悄給岸邊的竹林蒙上神秘的面紗。
  • 詩兄說:發現銀川之悠悠黃沙渡,千裡塞上天~黃沙古渡歡迎您
    雖然說北魏時期黃沙古渡就開始發揮作用,但是它的興起卻是在西夏時期。所以說黃沙古渡也見證了銀川城(興慶府)的榮辱興衰。朱元璋第十六子慶靖王朱旃曾作:《黃沙古渡》「黃沙漠漠浩無垠,古渡年來客問津。萬裡邊夷朝帝闕,一方冠蓋接鹹秦。風生灘渚波光渺,雨打汀洲草色新。西望河源天際遠,濁流滾滾自崑崙。」以此描述黃沙古渡在交通上的重要地位。
  • 繁榮古渡喚故城,運河碼頭文脈長
    「舟楫之勝可敵長城之雄」,京杭大運河鐫刻著中華民族的奮鬥史詩,自吳王夫差開鑿江南運河起,大運河就記錄著常州城市的興衰,發達的漕運貿易事實上,毗陵驛也是常州歷史上最著名的驛站,有「江南第二大驛」之稱,僅次於金陵驛。毗陵驛的驛運十分繁忙,南北朝以後常州地區經濟迅速繁榮,隋唐以來有大批土特產被列為朝廷貢品,源源不斷地通過驛運輸往京城。清代康熙、乾隆兩帝南巡經過常州,均由毗陵驛大碼頭登岸進城。
  • 揚州公園再添一座——瓜洲古渡公園,再現「瓜洲十景」
    作為國內擁有最多公園的城市,揚州近期將再添一座有文化底蘊的公園——瓜洲古渡公園,名揚天下的「瓜洲十景」將重現於世。當然,由於種種原因,完全重建&34;是不可能的,但能恢復一部分也是很不容易的,但「瓜洲十景」的魂依然存在,相信瓜洲古渡公園又將是一處網紅打卡地
  • 宜昌千年古渡孝子巖的美麗傳說
    宜昌江南岸的孝子巖古渡,有記載的歷史長達1500年。隨著長江天塹不斷被徵服,2015年,孝子巖古渡完成了它最後的使命。但作為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聚散碼頭,這裡刻錄著這座城市的光陰變遷。「湧泉躍鯉」成就孝子巖今年入夏以來,宜昌江南十裡紅村一處沙灘,突然成為受追捧的網紅景點。其實,這裡自古以來就是一處風水極佳的寶地。與沙灘一河之隔的矮山頭就是孝子巖,與孝子巖相連的山叫觀音巖。
  • 寧夏黃沙古渡景區:實打實的好玩兒!
    黃河古鎮走進寧夏民俗文化博物館感受寧夏人民古往今來的生產、生活、勞動方式體驗西北地區獨有特色再來玩玩黃沙古渡的項目 景區的遊玩線路完全是為愛玩的朋友們設計的,整條路線包攬了二十餘種娛樂項目,每個項目都能讓你眼前一亮,而且您還可以根據行程時間、身體狀況、娛樂項目安全須知選擇性體驗娛樂項目,再無二次收費。
  • 千年古渡再出發 風情瓦卡迎客來
    千年古渡再出發 風情瓦卡迎客來 時間:2018-08-06 11:40
  • 河源古竹,特色古鎮新氣象,走遍江南古竹好
    走遍江南古竹好!古竹鎮規劃圖家鄉美~山青青、水秀秀、山青水秀看不夠,走遍江南古竹好。秦漢交接時,時任龍川縣令的趙佗奉病重的南海郡尉任囂之召,順江南下番禺。船經古竹,見越王山拔地而起,氣勢磅礴,素有大志的趙佗心裡一動,便上山遊覽。在一道懸崖峭壁之下,趙佗放眼四野,豪氣頓發,他面對石壁冷靜地分析了天下大勢,覺得時機已經成熟,於是立志稱王。
  • 渡過,才知西津——千年古渡情 鎮江西津渡
    西津渡古街是鎮江文物古蹟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區,是鎮江歷史文化名城的「文脈」所在,被譽為「中國古渡博物館」。 從三國時期開始,西津渡就是著名的長江渡口。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展,環境的改變使西津渡逐漸淡化和削弱了作為渡口的功能,但是它活化石般的風貌卻得以基本完整地保存了下來。西津渡古街的文化內涵在於它的津渡文化、宗教文化和民居文化。
  • 鎮江西津古渡,宛若一幅千年畫卷,在江濤帆影的映襯下風韻依舊
    讓歷史往前翻——鎮江西津古渡的重要性,直到東晉南遷,才開始體現出來。當年,中原戰火瀕繁,大批北方難民逃往江南。其中有個叫祖逖的好漢,率親族宗黨幾百家一同南遷。祖逖後來被朝廷任命為徐州刺史,但沒人沒錢沒裝備,就是個光杆司令。朝庭發給他一千人的食糧和三千匹布,讓他自己渡江去招募軍隊。對此,祖逖不畏艱難,從西津渡出發了。
  • 八月,邂逅美麗的黃沙古渡
    ~黃沙古渡景區近期優惠活動1.所有遊客購「一票通」,即可享受免門票優惠,自助體驗沙漠衝浪、龍舟等20多種娛樂項目,不再二次收費;註:沙漠履帶車、水上旋轉陀螺、衝浪摩託艇項目需要自費。6、2020年持登機牌目的地為寧夏的遊客,享黃沙古渡首道門票免費(不包含娛樂項目),登機牌使用有效期為落地時間3日內。截止時間2020年10月31日止。
  • 重建平南古渡記
    時至2020年,欽州市委、市政府為保護和開發城區歷史文化街區,議重建「平南古渡」牌坊,並著有關部門籌資興建。數月後,「平南古渡」牌坊神速完工。重建的「平南古渡」牌坊,採用優質芝麻花崗巖石材,荔枝面;牌坊通高8米,寬11.5米;中門寬5.2米,兩邊立柱為60 x60(公分),側門寬1.75米,立柱為50 x50(公分);牌坊三門四柱增高增寬更顯端莊大氣;抱鼓石為銅鼓造型,更具地方特色;匾額「平南古渡」和楹聯「山明海靜」「鏡清砥平」引用鍾繇小楷書法(楷書鼻祖),更顯「高古純樸、超妙入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