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印度軍隊再次非法越線,在中印邊界的西段班公湖以南地區公然挑釁,邊境局勢一度緊張。班公湖,位於我國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日土縣城西北約12公裡處,呈東西走向,全湖面積604平方公裡,中國境內413平方公裡,印度克什米爾地區為191平方公裡,是個著名的國際湖泊。
中印邊界的班公湖
嚴寒乾燥的西藏地區,卻分布著數量眾多的湖泊。不同於長江中下遊的淡水湖群,在上遊青藏高原處多是些內陸鹹水湖,藏北高原更是全世界海拔最高、數量最多的湖盆區。湖泊在藏語中對應的發音是「錯」,所以有人把藏北地區的穿行之旅稱為一錯再錯。比起自駕的視角,空中才最能領略到高原大湖的純粹和壯闊。
沿著新藏公路,越過界山大坂,進入冰封雪原,在冰川之間,班公湖就靜靜地躺在那裡。班公湖是典型的河道型湖泊,不像常見的湖泊那樣如碗似盆,而是狹窄且細長,這一點讓人感到意外,給人的感覺像是一條河流。班公湖東西長度為150公裡,而最窄處的寬度僅有150米左右,平均也就是4公裡。
源於喀喇崑崙山的雪水順著起伏的山脈流淌,時過境遷形成河流,河流兩側的雪山和冰川經常會發生泥石流,從而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雪山融水不斷地提供著水源,堰塞湖也不斷的決堤,就在這一次又一次的過程當中,泥石流終將河水攔在山谷,形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班公湖。
班公湖上的巨型冰塊
作為河流曾經的堰塞湖,班公湖的兩側更像是海岸的岬角。湖中會突然出現環狀的小島,小島中的湖水與外湖的水由於深淺不一,會形成巨大的色差,像是飛臨在湖面的上空。每年的5到8月,這裡會有短暫的夏季,伴隨著暖流的移動,遷徙的候鳥會選擇在這裡休息,部分島嶼成為鳥的王國。不過還有部分島嶼毫無生機,沒有鳥的影子,是何原因至今未知。
班公湖還有一個奇特的現象,也是戲稱班公湖愛國的原因。班公湖的湖水由東向西含鹽量逐漸增加,造就了班公湖在我國境內的部分是淡水湖,印度境內是鹹水湖。班公湖儘管是堰塞湖,但是湖周邊有雪山融水,班公湖東段有瑪噶藏布和多瑪曲支流,充足的淡水補給才使得湖水的含鹽量降低,達到淡水湖的標準。
與此同時,由於班公湖中段及其狹窄,造成東西段湖水交替不暢,所以東部湖區的淡水很難持續向西部湖區補充,造成西部湖區的含鹽量較大,從而變成鹹水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