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李崗遺址發現距今26000年前鴕鳥蛋殼串珠「項鍊」 年測舊石器晚期

2020-12-18 大河網

大河網記者 莫韶華

26000年前的古人有多愛美?男士都會為了取悅女士用鴕鳥蛋殼製作串珠項鍊了?

8000年前,古人製作的石斧、石鏟、石鐮和「小刻刀」有多精美?

你以為現代人很聰明嗎,其實用的還不是8000年前的碗!

11月6日,大河網記者採訪了裴李崗遺址工地負責人、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李永強,帶你深入了解裴李崗文化。

裴李崗文化是啥?先科普一下

1974年,在河南省鄭州市南的新村鎮西裴李崗村的一處崗地,一農民在平整土地時發現了一些比較典型的石磨盤和石磨棒,經考古專家鑑定這裡有大型墓葬區和生活區,命名為裴李崗遺址。

據了解,裴李崗遺址在20世紀70年代末曾進行過3次發掘,共發掘面積約2957平方米,發現了文化層、公共墓地以及少量灰坑及陶窯,出土了一批具有典型特徵的遺物,隨之以該類遺存為代表,被命名為裴李崗文化。

2018年,開啟第四次發掘。

現存裴李崗文化堆積東西長約300米,南北寬約250米,總面積5萬~6萬平方米。

2018—2020年發掘確認,在遺址西部存在豐富的舊石器晚期遺存,堆積厚度超過2.25米。現確認舊石器遺存面積南北寬約60米,東西長約90米,面積5000平方米以上。調查範圍見到的舊石器遺存分布面積約2萬平方米。

這裡重點要說的是:裴李崗遺址發現了距今26000年—30000年前的鴕鳥蛋串珠飾品,證明了當時就有人類在此生產生活。

「裴李崗遺址發掘規模相對較大,有明確的地層堆積序列,把新石器中期和舊石器晚期聯繫起來,既便於我們更好地認識中原地區舊石器晚期的一些基本文化面貌,也有利於尋找在它們之間的新石器早期的文化遺址,為研究中原地區新舊石器過渡、尋找新石器早期遺存提供了新的線索。」李永強告訴記者。

新石器時代和舊石器時代傻傻分不清?請看——

為什麼裴李崗會出土距今26000—30000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鴕鳥蛋殼串珠、距今8000年前的石磨盤和石磨棒、公元前1600年前的商代陶器呢?這很容易理解,你生活的這片土地因為依山傍水適合人類生活,8000年前、20000年前就有古人在這裡生活了。

但是很多人不清楚新舊石器時代的區分。

簡單說,新舊石器在中國考古界是以陶器出現來區分的。國外因為陶器出現得晚,就以農業的出現為標誌。

舊石器在中國考古界簡單說就是陶器未出現之前,總體上磨製石器也很少見,晚期才偶爾見到,也沒普遍使用。舊石器從人類誕生的200萬年前一直到陶器出現前後,是人類最初的、也是最長的歷史階段。一般認為,舊石器晚期的人和我們現代人一樣,是現代人的直系祖先。

目前發現最早的陶器距今17000—20000年,一般認為至少14000—10000年進入新石器早期,距今9000—7000差不多屬新石器中期,然後接仰韶時期、龍山時期、二里頭、二裡崗、殷墟(晚商)、周代,到商代就和我們的歷史課本對上了。

裴李崗遺址發現距今26000年前鴕鳥蛋殼串珠「項鍊」意義有多重大?

經過上述科普,回到裴李崗遺址,在遺址現場,李永強展示了前幾日剛出土的鴕鳥蛋串珠殘次品。

考古學者在裴李崗遺址西側新發現了距今3萬年左右的舊石器晚期遺存,其堆積厚度達225釐米,分布面積超過5000平方米,這大大提升了裴李崗遺址的內涵和地位。

「雖然現場發現的是大量加工過程中的殘次品,不具觀賞性,但對於復原當時加工過程有很大研究價值。這說明當時的人已經有審美需求,將其穿起來做成項鍊,或許是女士愛美,或許是男士為了討好女士做的飾品。」李永強說,「據研究記載,從20萬年前到舊石器晚期,中原地區才出現鴕鳥蛋,而且處於北溫帶的中原地區只有中晚期才適合鴕鳥生存。其實,現在的非洲部落還在延續佩戴這種裝飾品。」

此前,因為在裴李崗遺址發現新石器時代的石磨棒和石磨盤,專家一直將該遺址定義為新時期遺址,這次發現的鴕鳥蛋殼串珠、細石器和牙齒,說明這裡在舊石器晚期已有人類生存。

新石器時代 裴李崗遺址都出土了哪些文物?

在現場,李永強給大家展示了一個距今8000年的、形似法棍麵包的石磨棒。「它其實就是現在的擀麵杖,主要用來研磨食物,一般在七八個人的墓葬中會出現一套石磨棒和石磨盤,目前從村民手裡徵集到的石磨盤有40多個。」李永強說。

相當於現在鋤和鍁的石鏟,剷頭明顯有使用過的痕跡。

上面存有鹿角結核鋸齒石鐮,猜測古人就是用鹿角作為石鐮的手柄。

材料精美的一個石斧頭,但是製作精良並沒有使用痕跡,還有尺寸僅有兩釐米左右的小石鑿,功能可能類似於現在的刻刀。

而這些需要裝柄的複合工具是一項非常偉大的發明,也是人類文明的巨大進步,直接影響了新石器時代斧子等工具的雛形,是人類發展的關鍵時期。

此外,他們發現了幾百粒碳化種子、果殼和農業種子,包括稻子、黍等。還有豬、羊、狗、鹿、魚等動物骨骼和龜甲。通過對碳化果殼測年判斷距今大約8200—7600年,居於新石器中期。

初步推斷遺址仍然以採集狩獵為主、可能兼有少量農業生產的低水平食物生產階段。

令記者感慨祖先智慧的是——8000年前的三足缽和圈足,幾乎和我們現在用的碗一模一樣。

此外,專家還在遺址中發現了特大型的、不便搬遷的陶壺,說明當時有人在此長期生活居住。

與新發現的舊石器晚期遺存相比,新石器時代時期小石片、細石器工藝明顯衰落,陶器大量使用,磨製石器得到普遍運用,顯示出二者之間尚存在相當大的斷裂。這就向專家拋出了「中原地區新舊石器過渡、尋找新石器早期遺存」的問題。

中原地區發現的最早的公墓 裴李崗有何殯葬習俗?

「裴李崗遺址目前已發掘116座墓葬,是中原地區發現的最早的『公墓』。」李永強這樣形容。

裴李崗墓群全部是南北向墓穴,墓主頭南足北,頭部兩側會放一個陶壺。女的陪葬品多為石磨盤、石磨棒和陶器,男的多以石鏟、石斧、石鐮等勞作工具為主,陶器相對較少。

為什麼頭兩側會放陶壺呢?李永強解釋稱:「古人認為這是很重要的東西,要隨身攜帶。陶壺裡放的可能是『酒、水或者飲料』,也映射了人們外出時攜帶陶壺裝水飲用的生活習慣,這種習慣一隻延續到現在。」

  此外,裴李崗遺址合葬墓不是很多,只有兩座。在2019年發現的兩座單人墓中有兩具骨骼,根據牙齒可以判斷為40歲左右男性和20歲左右女性,這位男性在當時的生存條件下已經算是高壽了。

根據1979年發掘的石磨棒和石磨盤數量來推測,裴李崗遺址約葬有400~500人,估計同一時期生活的有30~50人。


相關焦點

  • 裴李崗遺址發現距今26000年前鴕鳥蛋殼串珠「項鍊」 年測舊石器晚期
    這裡重點要說的是:裴李崗遺址發現了距今26000年—30000年前的鴕鳥蛋串珠飾品,證明了當時就有人類在此生產生活。請看——為什麼裴李崗會出土距今26000—30000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鴕鳥蛋殼串珠、距今8000年前的石磨盤和石磨棒、公元前1600年前的商代陶器呢?這很容易理解,你生活的這片土地因為依山傍水適合人類生活,8000年前、20000年前就有古人在這裡生活了。但是很多人不清楚新舊石器時代的區分。簡單說,新舊石器在中國考古界是以陶器出現來區分的。
  • 裴李崗遺址發現距今26000年前鴕鳥蛋殼串珠「項鍊」年測舊石器晚期
    大河網記者 莫韶華 26000年前的古人有多愛美?男士都會為了取悅女士用鴕鳥蛋殼製作串珠項鍊了?8000年前,古人製作的石斧、石鏟、石鐮和「小刻刀」有多精美?你以為現代人很聰明嗎,其實用的還不是8000年前的碗!
  • 裴李崗遺址又有新發現,人們用鴕鳥蛋殼做項鍊
    更加準確的新的測年結果表明,裴李崗遺址距今8200-7700年,延續時間約500年,是區域內使用時間較長的中心聚落。11月6日,記者來到裴李崗遺址考古發掘現場,了解裴李崗遺址新收穫,感受三萬年前人們的生活遺蹟。
  • 裴李崗遺址考古發掘研究取得新進展——發現距今三萬年的舊石器晚期遺存
    距今2.6萬至3萬年的鴕鳥蛋殼。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發布裴李崗遺址考古發掘研究最新進展——在裴李崗遺址西邊發現了距今3萬年左右的舊石器晚期遺存,為史前人類社會、文化發展軌跡提供了重要材料。11月6日,在裴李崗遺址西邊發掘現場,記者看到有4個整齊劃一的探方,探方底部有明顯凸起且排列密布的「標記物」。「這就是出土的舊石器晚期遺存,有石片、骨頭、鴕鳥蛋殼等,距今2.6萬至3萬年。」
  • 3萬年前竟用鴕鳥蛋做人類項鍊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沈翔 見習記者 劉旭/文圖位於河南新鄭的「考古聖地」裴李崗遺址又有新發現。最新研究確認,遺址面積可達5萬至6萬平方米。更加準確的新的測年結果表明,裴李崗遺址距今8200-7700年,延續時間約500年,是區域內使用時間較長的中心聚落。
  • 裴李崗遺址最新測年距今8000年 發現舊石器晚期遺存
    【裴李崗遺址最新測年距今8000年 發現舊石器晚期遺存】11月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舉辦裴李崗遺址現場座談會。更加科學準確的新的測年結果表明,裴李崗遺址距今8200-7700年,延續時間約500年。
  • 裴李崗遺址考古發掘研究取得新進展——
    2.6萬至3萬年的鴕鳥蛋殼這組圖片是裴李崗遺址出土的8000多年前文物。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發布裴李崗遺址考古發掘研究最新進展——在裴李崗遺址西邊發現了距今3萬年左右的舊石器晚期遺存,為史前人類社會、文化發展軌跡提供了重要材料。  11月6日,在裴李崗遺址西邊發掘現場,記者看到有4個整齊劃一的探方,探方底部有明顯凸起且排列密布的「標記物」。「這就是出土的舊石器晚期遺存,有石片、骨頭、鴕鳥蛋殼等,距今2.6萬至3萬年。」
  • 裴李崗遺址最新測年距今8000年前後 發現舊石器晚期遺存
    中新網鄭州11月2日電 (記者 孫自法)位於河南新鄭的「考古聖地」裴李崗遺址最新研究確認,該遺址面積可達5萬至6萬平方米,更加科學準確的新的測年結果表明,裴李崗遺址距今8200-7700年,延續時間約500年,是區域內使用時間較長的中心聚落
  • 裴李崗遺址考古發掘研究取得新進展 三萬年前的古人和今人一樣愛美
    20世紀70年代末,新鄭裴李崗遺址曾進行過3次考古發掘,填補了仰韶文化以前中原新石器時代早期的一段空白,樹立了中原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研究的標尺,被譽為「考古聖地」。2018年,裴李崗遺址重啟發掘。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發布裴李崗遺址考古發掘研究最新進展——在裴李崗遺址西邊發現了距今3萬年左右的舊石器晚期遺存,為史前人類社會、文化發展軌跡提供了重要材料。11月6日,在裴李崗遺址西邊發掘現場,記者看到有4個整齊劃一的探方,探方底部有明顯凸起且排列密布的「標記物」。「這就是出土的舊石器晚期遺存,有石片、骨頭、鴕鳥蛋殼等,距今2.6萬至3萬年。」
  • 探訪「考古聖地」裴李崗遺址:發現舊石器晚期遺存
    11月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位於河南新鄭的裴李崗遺址舉行現場座談會,發布雙方共同完成的裴李崗遺址考古發掘研究最新進展:該遺址面積可達5萬至6萬平方米,更加科學準確的新的測年結果表明,裴李崗遺址距今8200-7700年,延續時間約500年,是區域內使用時間較長的中心聚落。
  • 「考古聖地」裴李崗遺址最新測年距今8000年前後
    位於河南新鄭的「考古聖地」裴李崗遺址最新研究確認,該遺址面積可達5萬至6萬平方米,更加科學準確的新的測年結果表明,裴李崗遺址距今8200-7700年,延續時間約500年,是區域內使用時間較長的中心聚落。
  • 新鄭裴李崗遺址最新精確測年發布,意味著什麼?
    權威豫報【新鄭裴李崗遺址最新精確測年發布,意味著什麼?】11月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舉辦裴李崗遺址現場座談會。最新研究確認,更加科學準確的新的測年結果表明,裴李崗遺址距今8200-7700年,延續時間約500年。
  • 乾陵石雕鴕鳥之謎,古代文化探究
    古代中國有鴕鳥嗎?乾陵石雕鴕鳥之謎?是駝鳥?是朱雀?還是天鵝(鵠)?是鳳鳥?鴕鳥分布於非洲、美洲,唐陵神道前卻有鴕鳥的石刻?二萬六千年前古中國有駝鳥?河南裴李崗遺址發現距今26000年前鴕鳥蛋殼串珠「項鍊」 年測舊石器晚期?四千年前的石茆古城還出土了鴕鳥蛋?北京人產地──周口店也發現過一萬年前鴕鳥蛋化石?
  • 裴李崗遺址考古發掘出約3萬年前 舊石器晚期遺存
    鄭州新鄭裴李崗遺址考古發掘工作有了新的重大發現:該遺址西邊新發現距今3萬年左右的舊石器晚期遺存,其堆積厚度達225釐米,分布面積超過5000平方米,該發現大大提升了裴李崗遺址的內涵和地位。 (原標題:裴李崗遺址又有重大發現 距今3萬年左右 舊石器晚期遺存) 記者昨日從鄭州新鄭裴李崗遺址考古發掘現場了解到
  • 【考古】距今8200年,鄭州新鄭裴李崗,有人狩獵捕魚!
    最新研究確認,位於鄭州新鄭的「考古聖地」裴李崗遺址距今年代為8200-7700年,延續時間約500年,是區域內使用時間較長的中心聚落。同時,裴李崗遺址西邊新發現距今3萬年左右的舊石器晚期遺存,堆積厚度達225釐米,分布面積超過5000平方米。
  • 【考古】距今8200年,鄭州新鄭裴李崗,有人狩獵捕魚!
    【考古】距今8200年,鄭州新鄭裴李崗,有人狩獵捕魚!同時,裴李崗遺址西邊新發現距今3萬年左右的舊石器晚期遺存,堆積厚度達225釐米,分布面積超過5000平方米。11月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舉辦的裴李崗遺址現場座談會上,研究人員介紹了最新考古發掘研究進展。
  • 【河南裴李崗遺址和賈湖遺址到底距今多少年?】
    河南裴李崗遺址和賈湖遺址是河南網友比較熱捧的發現於豫地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有說距今9000年的;有說是造假的,距今就7000年左右,爭議頗大。我今天就綜合各種權威考古學資料把這兩個遺址給大家做一個準確的考古學斷代,同時給這兩個遺址劃定下考古文化類型。
  • 鴕鳥蛋皮做裝飾 萬年前河北先民能做精緻骨針(圖)
    懷來南家溝遺址出土2000餘件舊石器時代文化遺物  □本報記者 黃鎣  會磨骨針、會用鴕鳥蛋皮製作裝飾品、更能用石頭打制出鋒利的細石葉……距今一萬多年前的河北先民既能幹還很愛美!  近日,河北師範大學懷來考古隊對南家溝遺址進行的發掘工作已接近尾聲。
  • 鴕鳥蛋皮做裝飾 萬年前河北先民能做精緻骨針
    近日,河北師範大學懷來考古隊對南家溝遺址進行的發掘工作已接近尾聲。昨天考古隊領隊牛東偉透露,南家溝遺址是懷來盆地內首個經發掘確認的包含細石葉技術的舊石器晚期遺址:「為研究中國北方乃至東北亞地區細石葉技術的起源、擴散等科學問題增添了新的坐標和證據。」
  • 廣西隆安縣婭懷洞遺址發現距今16000年前的墓葬和人類頭骨化石
    廣西隆安縣婭懷洞遺址發現距今16000年前的墓葬和人類頭骨化石(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快科技:近日從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了解到,我國科研人員對廣西隆安縣婭懷洞遺址的研究取得重大成果,發現了距今16000年左右的墓葬和人頭骨化石,以及稻屬植矽體等包含舊、新石器時代不同時期的文化遺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