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位於我國西北地區、黃河上遊,其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因境內古有甘州、肅州而得名,又因唐時設隴右郡且地處隴山以西而簡稱「隴」。甘肅省總面積42.59萬平方公裡,總人口僅2609.95(2016年底),地廣人稀,但別認為甘肅所轄縣都很大,實際上,甘肅最小的縣面積僅為88.6平方千米。
臨夏市,位於甘肅省西南部,地處黃河上遊,為甘肅省縣級市,隸屬於臨夏回族自治州,且為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臨夏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臨夏,不僅為「市」,為州,也為縣,臨夏市、臨夏縣、臨夏州並置。
臨夏,古稱枹罕、河州,其建制最早始於戰國秦時,有兩千多年建制史,歷史上歷為縣、州、郡、路、府、司、衛等建制,是河湟地區重要的中心,也是古代絲綢之路南道重鎮,中原與藏區交流的重要通道,自古有「旱碼頭」「河湟雄鎮」之譽。
臨夏古為羌、戎之地,戰國時屬秦,秦國於此置枹罕縣,兩漢時先後屬隴西郡、金城郡,南北朝時前涼於此置河州,河州自此而始。隋唐時,臨夏地稱河州、枹罕郡、安鄉郡等,唐中期以後淪為吐蕃地,但仍稱河州。北宋時,王韶取河州,屬熙河路。明朝初期,朱元璋於此置河州衛,清時州、衛並置,後裁衛留州,民國初廢河州設導河縣,後改為臨夏縣。
1949年8月,臨夏解放,於臨夏縣設臨夏專區,1950年以臨夏城關設縣級臨夏市,始有市、縣並置,1956年臨夏專區改為臨夏回族自治州,市、縣、州並置。此後,臨夏或縣市並置,或只存縣、市,直到1983年縣級臨夏市復設,自此臨夏州、市、縣並置。
如果喜歡,歡迎關注、點讚,欣賞更多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