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生堂新型肝癌靶向藥物GST-HG161核心化合物獲美國、新加坡發明...

2020-12-14 東方財富網

摘要

【廣生堂新型肝癌靶向藥物GST-HG161核心化合物獲美國、新加坡發明專利授權】今日,廣生堂(SZ300436)發布公告稱,公司新型肝癌靶向藥物GST-HG161核心化合物已申請PCT國際專利,經國際檢索表明滿足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已通過PCT途徑向中國、美國、日本、歐洲、澳大利亞、加拿大等24 個國家和地區申請專利。(中國網財經)

  今日,廣生堂(SZ300436)發布公告稱,公司新型肝癌靶向藥物GST-HG161核心化合物已申請PCT國際專利,經國際檢索表明滿足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已通過PCT途徑向中國、美國、日本、歐洲、澳大利亞、加拿大等24 個國家和地區申請專利。

  公告披露,近日,公司收到美國專利及商標局、新加坡知識產權局頒發的關於GST-HG161核心化合物的發明專利授權通知書,該專利的授權有利於公司完善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發揮自主智慧財產權優勢,提升核心競爭力。

  據悉,新型肝癌靶向藥物GST-HG161用於治療c-MET陽性肝細胞癌或肺癌、胃腸癌等惡性腫瘤,目前,該項目國內I期臨床試驗正進入新的劑量組爬坡階段。

本次發明專利授權情況

  廣生堂表示,本次獲得授予發明專利權的通知書後,需辦理登記手續,待授權公告後方可取得發明專利證書。

(文章來源:中國網財經)

(責任編輯:DF150)

相關焦點

  • 廣生堂:公司B肝治療創新藥GST-HG141和GST-HG131正處於Ia期臨床...
    來源: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10月10日訊,有投資者向廣生堂(300436)提問, 您好!其中,新型肝癌靶向藥物GST-HG161的I期臨床已爬坡至750mg劑量組,B肝治療創新藥GST-HG141和GST-HG131正處於Ia期臨床試驗階段,進展順利。公司將積極推進創新藥的研發進度,根據信息披露要求和項目進展適時公告相關情況,提請您注意新藥研發風險;公司三季度經營情況敬請查閱公司將於2020年10月28日披露的第三季度報告。感謝您的關注!
  • 創新藥難解近渴 廣生堂募投加碼仿製藥
    加碼仿製藥廣生堂的定增預案顯示,原料藥製劑一體化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約為3億元,主要產品包括抗B肝病毒一線藥品丙酚替諾福韋、C肝治癒核心藥物索磷布韋、男性功能障礙主流藥品西地那非等。承載仿製藥業務的原材料項目所佔金額最大,總投資達到3.13億元。而補充流動資金項目則為1.6億元,佔本次項目募集資金的29.09%。
  • 吉貝爾在研創新藥物抗抑鬱藥獲歐洲發明專利
    公告稱,本次獲得專利證書的發明專利名稱為氘取代1-[2-(2,4-二甲基-苯硫基)-苯基]哌嗪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及其藥物組合物和用途,為公司在研創新藥物抗抑鬱藥沃替西汀衍生物(JJH201501)在歐洲的授權專利,專利期限為20年,生效國包括英國、德國、法國、比利時、荷蘭、義大利。此前,該化合物專利已在中國和美國獲得授權。
  • 【科技前沿】饒子和等院士點評:盧敏等實質性獲得靶向藥物的聖杯...
    總之,儘管全球一半癌症人口發生p53突變,砷劑靶向p53「老藥新用」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將來臨床治療或臨床試驗需精準地挑選p53突變患者,謹慎使用三氧化二砷(砒霜)。該發現獲若干底層專利簇,並進入若干歐美國家,已啟動轉化和臨床試驗。
  • 科倫藥業靶向 TROP-2的ADC 藥物國內獲批准臨床
    4 月 8 日,CDE 官網顯示,四川科倫博泰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的 1 類新藥「注射用 SKB264」獲臨床默示許可,擬用於實體瘤的治療。 「注射用 SKB264」是靶向人滋養層細胞表面抗原 2(TROP-2)的 ADC 藥物,在多種上皮來源腫瘤中高表達,其偶聯方式和毒素小分子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擬用於惡性腫瘤治療。「注射用 SKB264」通過新型偶聯方式實現高毒素負載,工藝穩定可控、易於放大,產品批間一致性好。
  • 20大CFDA批准靶向抗腫瘤藥物及其市場淺析
    根據中國國家癌症中心的數據顯示,中國癌症發病率排名前五的分別是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和結直腸癌。致死率前五名的癌症分別為肝癌、胰腺癌、肺癌、食管癌和胃癌。 事實上,不止中國面臨這樣的公共衛生問題,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癌症發病率同樣居高不下。欣慰的是,隨著小分子激酶抑制劑、單克隆抗體等靶向抗癌藥物的推出,全球抗癌藥物市場快速擴張,癌症治療獲得重大突破。
  • 大鵬藥品工業株式會社發布八種新型抗癌化合物的數據
    – 數據將展示可能是同類別中首個品種或最佳品種的化合物– 都柏林--(美國商業資訊)--大鵬藥品工業株式會社(Taiho Pharmaceutical Co., Ltd.,總部:東京,總裁:小林將之)是首個口服給藥的氟尿嘧啶(FU)化療藥(TS-1/S-1)的開發者,該公司正在呈報八種新型腫瘤科化合物的早期數據,包括可能是同類別中首個品種的藥物。
  • 微課|王東:從黑夜到白天,晚期肝癌藥物治療的兩次「革命」
    /靶向治療劃破肝癌治療漫漫長夜/曾經,對於不可手術的晚期肝癌患者而言,化療是為數不多的治療方法。但傳統化療藥物療效低,加之患者通常伴有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基礎病變,肝功能不良,患者對化療耐受性差。肝癌的藥物治療進展近20多年原地踏步,沒有實質性進展。直到SHARP、ORIENTAL研究的出現。
  • 抗腫瘤藥物:靶向藥的黃金二十年
    美國、加拿大、土耳其等國家專利創新藥的市場份額均超過了50%,而中國醫藥的專利創新藥佔比不足20%。創新藥物不足使得人們難以在第一時間享受新藥帶來的優質治療。而隨著生活水平以及支付能力的提高,我國人民對於療效確切、能提升生活質量的新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求端的動力推動創新藥物迎來發展的機遇。
  • FDA共批准45個小分子靶向藥物,僅有13個在國內上市
    比如索拉非尼,可以用於治療肝癌、腎癌和甲狀腺癌。自從2001年諾華開發的第一個替尼類藥物伊馬替尼上市以來,抗腫瘤分子靶向藥物就一直成為研究熱點。本文一共統計了45個小分子靶向藥物。截至2016年7月,FDA一共批准了43個抗腫瘤小分子靶向藥物,其中有2個是不用於腫瘤治療的替尼類藥物,分別是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的託法替尼和治療骨髓纖維化的魯索替尼。
  • 首個TROP-2靶向抗體-藥物偶聯療法Trodelvy在美國上市!
    其專有的ADC平臺的核心是使用一種新型的連結子,這種連結子不需要酶來釋放有效荷載,可在腫瘤細胞內和腫瘤微環境中遞送活性藥物,從而產生近旁效應(bystander effect)。近日,該公司宣布,在美國市場推出首個商業化產品Trodelvy(sacituzumab govitecan-hziy),該藥於今年4月獲得美國FDA批准,用於先前已接受過至少兩種療法治療轉移性疾病的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癌(mTNBC)成人患者。
  • 一線治療肝癌!羅氏Tecentriq+Avastin獲FDA突破性藥物資格
    瑞士製藥巨頭羅氏(Roche)近日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授予PD-L1腫瘤免疫療法Tecentriq(atezolizumab)聯合安維汀(Avastin,通用名:bevacizumab,貝伐單抗)一線治療晚期或轉移性肝細胞癌(HCC)的突破性藥物資格(BTD)。
  • 靶向RNA 小分子藥物治療癌症取得突破
    除此以外,Ionis Pharmaceuticals等公司也在使用反義RNA技術來靶向與多種疾病相關的mRNA。而在佛羅裡達的斯克裡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的Matthew Disney教授選擇的是另外一種方法,他致力於開發一種基於小分子的RNA靶向工具,它能夠有選擇性地消除特定基因產物。
  • 靶向RNA的小分子藥物帶來希望
    好消息是,根據近日發表在《自然-化學》(Nature Chemistry)上的一篇研究論文,由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化學家Matthew Disney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找到了一種小分子化合物,能夠靶向衰竭心肌中表達水平激增的重要生物分子,為藥物治療受損心臟組織帶來了曙光。
  • 抗腫瘤新藥主流——靶向藥物發展現狀及未來市場預測
    從抗癌藥物種類來看,靶向藥物佔據了半壁江山。據統計,在1997-2017年期間,FDA(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共批准141個抗腫瘤藥物上市(不含輔助藥物),其中生物製品35個(包括2個ADC),化學藥物106個,化學藥物中包括50個常規化療藥物,以及56個分子靶向藥物(佔抗腫瘤化學藥的52.8%)。
  • 疫情科研,現代藥物研發需要找靶點,尋找基因測序後的特效化合物
    傳統的藥物開發模式在生物基因技術沒有發展之前,藥物的研發是直接從海量的自然化合物中尋找有效的分子,例如青蒿素的發現,在越戰期間,由於瘧疾造成的傷亡比戰爭死亡人數還多,因此越南向聯盟國家求助,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發起研發抗瘧疾的藥物,屠呦呦是其中之一
  • C&EN深度:蛋白靶向降解技術正在重定義小分子藥物
    但是他們發現傳統的小分子和抗體藥物只能靶向大約20%的蛋白。這一局限性給了基於RNA的藥物和基因編輯技術很大的發展空間,因為它們有可能靶向另外80%的蛋白。但是這些新技術也需要面對一系列挑戰,其中包括藥物遞送問題,藥效和安全性問題。
  • 羅氏新型靶向藥物entrectinib治療NTRK融合陽性實體瘤...
    entrectinib是一種新型、口服、選擇性、具有CNS活性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靶向治療攜帶NTRK1/2/3(編碼TRKA/TRKB/TRKC)或ROS1基因融合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實體瘤。entrectinib能夠穿過血腦屏障,阻斷TRKA/B/C和ROS1蛋白的激酶活性,從而導致攜帶ROS1或NTRK基因融合的癌細胞死亡。
  • 關節炎藥物市場達480億元 靶向藥物爭鋒
    主要採用關節置換術和藥物治療的方法。隨著新藥的問世,化學藥物、生物工程抗體類及中成藥、多肽類輔助療法逐漸受到人類的關注。市場品類結構生變目前,風溼性關節炎和類風溼性關節炎治療藥物主要由非甾體抗炎藥物、抗風溼改善症狀藥物、生物抗體、糖皮質激素、中成藥等五個大類構成。
  • 從傳統藥物到靶向時代:類風溼關節炎治療策略如何變遷
    下文將詳細講述RA治療策略的變遷及靶向時代的藥物選擇。01.RA傳統藥物及新型靶向藥物簡介傳統的RA主要治療藥物分為三類:一、非甾體類抗炎藥物。這類藥物主要起消炎止痛作用,近期效果比較好,但是不能防止或減緩關節變形,而且對胃腸道的損害比較嚴重,久服之後容易產生胃出血和胃潰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