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雞娃,逃離內卷,來泰國就能實現嗎?你可能想的不夠多……

2020-12-17 木棉教育

最近,一篇題為《反對「雞娃」,逃離內卷,中國家長在泰國就能實現「教育自由」?》的文章火了。

據報導,為了逃離國內的應試教育,一部分家長不惜賣掉國內房產送孩子出國留學。

與以往的留學歐美加拿大不同,如今更多家長把目光投向了泰國的國際學校。

尤其是一些經濟實力不是非常雄厚的家庭,他們首選泰國。

究其原因,

一方面泰國的國際學校費用比歐美和國內的便宜,甚至比同為東南亞國家的新加坡、印尼都要便宜;

另一方面泰國是亞洲最早引進國際學校的國家,泰國最早的國際學校建立於1951年,截至2019年11月,泰國有超過250所國際學校;

再者,地理位置上泰國離中國更近,方便留學家庭往來走動。

基於以上原因,前往泰國留學的中國家庭逐年增加。

尤其是在國內雞娃之風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泰國似乎成了一部分家長觸手可及的夢想之地。

然而,這個夢想真的有那麼美好嗎?

被妖魔化的應試教育vs被過度美化的國外教育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一提起國內的教育,很多人就嗤之以鼻,覺得國內的教育是扼殺天性的應試教育。

可是,有多少人正是通過所謂的應試教育走出了原有的階層,過上了體面的生活。

這些人當中就包括一些轉而攻擊應試教育的。

可謂「端起碗來吃飯,放下碗就罵娘」。

而且,如果你認真觀察國內現在的教育制度以及各個學校的教學模式就會發現,

其實很多學校已經在努力施行素質教育,各種各樣的以培養興趣為目的課程,豐富的文體活動,這些都是學校裡的常見配置。

可問題是,首先家長就不買素質教育的帳。

2020年高考,南京老牌名校南京一中高考成績不理想,結果南京一中家長圍堵學校,

高喊「一中不行,校長下課」,批評一中校長搞素質教育,不抓成績。

很多時候,不是國內的教育制度不行,而是家長不讓它行。

所以,我們要搞清楚,大家想要逃離的到底是現行的教育制度,還是無論在什麼教育制度下都拼命雞娃、拼命製造內卷的現狀?

顯然,大家要逃離的是後者。

然而諷刺的是,通常也是拼命製造內卷的家長更想要逃離,於是,他們走到哪裡都會製造內卷。

這也是為什麼我在國外幾年下來的感受是,不管在哪裡,只要有中國家長在,就有教育焦慮在,因為他們真的太能雞娃了。

許多家長到了泰國後又擔心孩子太輕鬆,把孩子送到各種培訓班,包括針對中國移民按照國內模式開設的語數外輔導班。

這就很魔性了。

當然,我們並不是說現在國內的教育制度就是完美的。

事實上,沒有絕對完美的教育制度,只有相對合理的教育制度。

反觀國外的教育,就一定好嗎?

真不見得。

我們首先要搞清楚幾個問題:

一個是,再好的學校都有學渣,再差的學校都有學霸;

另一個是,對於孩子來說,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再一個是,換個地方就能輕輕鬆鬆上名校,這樣的事是不存在的。

就拿泰國來說,他們的國際學校有很多,但是質量也是參差不齊的。

沒有好記錄的國際學校,家長一般不會選;

可是資質一般的孩子,又進不了真正的好學校,因為入學考試很難。

好不容易上了一所不錯的國際學校,孩子一樣要面臨競爭,後續申請大學的時候一樣要靠成績。

想上名校,在哪裡都不容易。

那些為了留學而留學,甚至放言只要能留學就行,哪怕菲律賓、柬埔寨都行的家長,你們真的想好了嗎?

與其拼盡全力送孩子出國留學,

不如拼盡全力做個好家長

如果說換一個地方,換一所學校就能讓孩子優秀、讓孩子幸福快樂,那只能說父母也太好當了。

而且,既然換個地方就能解決問題,那麼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到底換到哪裡呢?

而伴隨著這個問題的必定是家長的焦慮。

所以說,孩子是否優秀、是否幸福,並不取決於Ta在哪裡,而是取決於Ta有著怎樣的父母。

如果我們做父母的在國內沒有辦法給孩子幸福,那麼換一個地方孩子也大概率不會幸福。

還記得之前有一篇刷屏文章叫《牛蛙之殤》,文章講述了一對上海的父母,

早早給孩子制定了「著名民辦小學-著名民辦初中-著名公立高中-清華北大交大復旦和海外常春藤」的「牛蛙路線」。

為此,他們提前三年,也就是在孩子三歲的時候就開始了「牛蛙模式」計劃,他們用各種培訓填滿了孩子的課餘時間,以備考上海四大民辦小學。

三年時間裡,整個家庭的精力都放在小小的孩子身上。

孩子媽媽甚至每一天、每一周、每個月都給孩子設置了不同的考核,並且把這叫做KPI,

她要求孩子記的第一個單詞就是「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結果,孩子由於長期的壓力導致了抽動症,最終與名校無緣。

眼見孩子上不了名校,家長轉而又打起了送孩子出國留學的主意。

很難想像,這樣的家長在國外就能一下子放棄雞娃了嗎?

如果可以的話,他們在國內一樣可以做一個不焦慮的父母啊!

所以說,悲劇的根源不在於他們在哪裡,而在於他們在哪裡都是焦慮的家長。

這樣的家長,無論在哪裡,都是孩子的噩夢。

就像留學泰國的一些家長一樣,到了泰國又怕孩子上不了名校,於是拼命把孩子送進補習班。

這不就是把他們討厭的國內應試教育的那一套複製到了泰國嗎?

所以他們並不是討厭內卷,而是討厭那麼多人跟他們一樣選擇了內卷。

還有一些家長帶著孩子在泰國留學半年後,覺得學校太散漫了,啥也不教,擔心孩子學不到東西,轉身又回國了。

你看,與其千方百計逃離「內卷」,不如自己先別急著「卷」,做個不焦慮的家長。

我們要相信孩子有孩子的人生,有他們自己的節奏。

《牛蛙之殤》裡有這樣一段話:

「所謂家學,就是讓下一代,比我們更能接近真實的自己。

我們所積累的所有財富與資源,並不是要全部交給他,

而是讓他在這一切的對照之中,比我們能更快地洞察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不虛擲時光與人生。」

作為家長,我們不該逼著孩子按照我們給他們制定的路線走下去。

我們要做的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給他們提供必要的支持,讓他們走出自己的人生。

留學失去的東西,比你想像的多

一個家庭一旦選擇送孩子出國留學,尤其是送年幼的孩子出國留學,就必然會失去很多。

為了照顧孩子,父母一方甚至雙方要放棄國內的事業去泰國陪讀,

而泰國陪讀籤證是不可以工作的,這對於一個原本在國內有著穩定事業的家長來說,犧牲不可謂不大。

在舉目無親的異國他鄉,放棄了原來熟悉的工作,放棄了積累多年的人脈資源,放棄了父母親朋。

這種感覺真的不是簡單的一句「為了孩子都是值得的」可以描述的。

個中心酸,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懂。

而且,如果經濟實力無法支撐夫妻二人共同陪讀的話,那麼陪讀一方通常是媽媽,爸爸在國內繼續工作掙錢,以供養孩子留學。

在泰國第二大城市清邁,因單親陪讀而分居兩地的家庭大概佔到90%。

為了孩子不確定的人生,犧牲了夫妻之間確定的感情,這個代價太大了。

更何況,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再好的教育都比不上父母的陪伴,缺了任何一方,都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利的影響。

再好的教育缺了父親的陪伴也是不完美的。

除此以外,更重要的是,孩子一旦從小就在外留學,Ta就不再是一個中國人了。

不是因為Ta的中文沒有國內的孩子好,而是因為離開了中國,離開了中國文化,他們會對中國不再有歸屬感。

一個從小唱著別人的國歌而不是《義勇軍進行曲》的孩子,自然不會再對中國生出眷戀。

當然他們可以更容易地學習英語國家的文化,更容易地融入這些國家,

不過也只是相對中國的孩子而言,跟本國人相比,他們依然是外國人。

所謂有得有失,就看你怎麼看待和取捨了。

所以,從這個層面來說,是否留學以及何時留學不僅關乎孩子將來在哪裡上學在哪裡工作生活,更關乎孩子的根在哪裡。

回過頭來看,留學也好,堅守國內也罷,沒有絕對的對錯,選擇適合自己的就行。

重要的是,我們清楚選擇背後的得失。

最後,讓我們一起分享出去,無論在哪裡,我們都要努力做一個讓孩子感受到快樂的家長。

*作者:清月。來源:智慧父母V,智慧父母是木棉說旗下的親子教育號,關注0-15歲孩子的成長教育,旨在幫助有遠見的父母養育終生成長的孩子。

*註:本文部分圖片來自於網絡.

相關焦點

  • 反對「雞娃」 逃離內卷 中國家長在泰國就能實現「教育自由」?
    田先生覺得,雖然疫情影響了流動,「但想出來的人其實是很多的」。   逃離應試教育   帶著孩子遠行的背後,是家長們對國內越發激烈的教育競賽的擔憂。   不管是否在一線城市,都有越來越多的家長秉持「雞娃」的理念,各式輔導班、考證、活動不斷。即使否認自己「雞娃」的家長,也默默地給孩子安排了四五個課外班。
  • 反對「雞娃」,逃離內卷,在泰國就能實現中國家長的「教育自由」?
    田先生覺得,雖然疫情影響了流動,「但想出來的人其實是很多的」。逃離應試教育帶著孩子遠行的背後,是家長們對國內越發激烈的教育競賽的擔憂。Jing說,「我覺得這個我沒有必要去爭這些東西(雞娃),因為爭這些東西的人真的太多了」。Jing的爸爸和哥哥都是公務員,媽媽和嫂子都是老師,Jing就讀的也是師範類大學。但是,畢業之後,Jing並沒有像家長期望的那樣,從事教師的工作。「(我們家)就我一個跳出來了,可能也是清邁帶給我的變化。
  • 反對「雞娃」,逃離內卷,中國家長在泰國就能實現「教育自由」?
    Jing說,「我覺得這個我沒有必要去爭這些東西(雞娃),因為爭這些東西的人真的太多了」。Jing的爸爸和哥哥都是公務員,媽媽和嫂子都是老師,Jing就讀的也是師範類大學。但是,畢業之後,Jing並沒有像家長期望的那樣,從事教師的工作。「(我們家)就我一個跳出來了,可能也是清邁帶給我的變化。
  • 反對「雞娃」 逃離內卷 中國家長在泰國實現「教育自由」
    魚太太與田先生在自家孩子入學後,都同時兼任泰國國際學校留學諮詢的相關工作。魚太太告訴筆者,從2016年開始,她就能明顯感受到逐年上升的趨勢。「一年比一年多」。田先生告訴筆者,他開設的微信公眾號與知乎帳號的粉絲增量「十分誇張」,每天白天的時間也幾乎全部用來回復越來越多的家長。
  • 拒絕內卷,懶懶口袋讓你多勞多得,永不白幹
    近兩年來,「內卷」這個詞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它的意思是一種無限升級的、無實際意義的競爭。比如一個公司裡,一開始大家都是朝九晚六,如果有人開始堅持加班到七點,那麼很快就會有人加班到八點、九點……員工的工作時間越來越長,活得越來越累,但工資並沒有增長,這就是內卷。在內卷當道的時代,我們渴望能夠真正實現多勞多得,最近很火的懶懶口袋,奉行的就是這樣的一種規則。懶懶口袋是一款基於區塊鏈技術研發的新型電商APP,包含社交電商、本地生活、信用體系三大核心功能。
  • 職場人,越來越累的你,是被「內卷」了嗎?
    「內卷」,應該是我今年聽到最多的一個詞,其實它並不是一個新詞,以前我在格爾茨的《農業的內捲化》這本書上就看到過關於「內卷」的概念。 只是在這本書裡「內卷」的概念與現在多數人討論的「內卷」完全不同,因為篇幅的問題,今天我們暫且不去深入地討論這個詞彙的定義問題(有想看的朋友可以後臺留言告訴我)。
  • 為什麼東亞儒家文化圈內卷如此嚴重?
    在存量市場,如果你偷偷的加班多賺錢,結果最後就是大家都不得不加班。你加班「養雞」,雞是多了,但是市場需求的「雞肉」並變多,結果「雞肉」越來越不賺錢,甚至行業內會出現「越奮鬥」越早破產。但是如果大家都不偷跑了,反而日子還湊合了。
  • 抖音電商,從風口到內卷
    那麼,請問,你有能力在抖音獲取精準流量嗎?你有能力做「全網低」產品嗎?需要做這兩件事,都需要付出巨大的或者說是沉重的成本。想要在抖音獲得精準流量,大家都知道方法有很多,可以拍段子、可以投抖+、可以做信息流推廣……但無論哪種,現在都需要專業的運營團隊操盤,還得有測試成本預算。
  • 幼兒園已經開始內卷了
    原創 格子 X博士編輯:巴拉根倉 策劃:素卡內卷這個詞,今年出現的頻率可能比內褲還要多。百度指數關於「內卷」詞頻的統計日均搜索量17.5萬次人們狂熱地討論內卷,試圖緩解時代量身定製的焦慮。
  • 個案|一位海澱媽媽眼中的教育內卷:期待越高,內卷越厲害
    當然北歐會好很多,這跟人口有關係,他們每個小孩都很寶貴,可以差異化教育,但中國的人口基數放在這兒了,不可能個性化教育的。美國也會比我們相對好一點,一是因為人口基數,二是因為好學校多,分攤到每個人頭上的資源就多了。所以從競爭激烈程度來說,肯定是中國更激烈。
  • 未來5年最受歡迎的「雞」娃方式
    自從關注孩子教育以來,教育界的各種新名詞不絕於耳,教育錯位、教育內卷、「雞」娃後遺症。對於教育國內有兩種典型的家長,第一種是臥薪嘗膽型的「雞」娃家長,對孩子有非常高的期待,投入大量的精準訓練和時間陪伴,不成功便報廢的那種。
  • 清華教授讓女兒開奶茶店,這就是突破內卷的方法嗎?
    對於張桂梅校長的貧困孩子而言,她們在競爭中不允許失敗和退出,難道她們也能像劉瑜的女兒一樣開家奶茶店嗎? 系統化的缺陷,不是部分家長坐地成佛就能解決的。」
  • 那些決定退出內卷的人
    不過當「內卷」這個詞流行起來的時候,同樣生活於中國大環境下的我也被觸動。學者項飆的一篇訪談,更是讓人思考。他說,內卷是一種不允許失敗和退出的機制,「全國人民朝著一個目標去,要多賺錢,買一百多平的房子,要買車,一定要成家等等。這個線規劃得非常好,高度一體化,都要在這個市場裡面爭奪一樣東西。……如果你退出競爭的話,會有道德壓力。」
  • 泰國拒絕陪酒被打 泰國酒吧的套路究竟有多深?
    但是,搭理人家,固然有風險;人來了,你不搭理人家,有時一樣會倒黴。     今天這則泰國新聞裡的朋友,大約連自己也沒想明白,自己怎麼就倒了黴……     拒絕姑娘來陪酒也要挨頓打?泰國酒吧的套路究竟有多深?     11月29日凌晨兩點,泰國芭提雅警方接到一則報案。
  • 「今天你內卷了嗎?」瞬間大火的詞,你看懂了嗎?
    伊說說,女性成長聚集地,願你不用身披盔甲,也能抵擋萬千生活不易,歡迎關注。"今天你內卷了嗎?"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內卷"一詞突然大熱。上到各行業的從業者,下到網絡上的吃瓜網友,仿佛人人都在談論"內卷"。"內卷"的大火看似平平無奇,實則反映了當下人們生活的焦慮與迷茫。
  • 你可曾想過在青浦看北極光?來這個村就能實現!
    你可曾想過在青浦看北極光?來這個村就能實現!在青浦的張馬村,就有一座不出國門就能看極光的尋夢源,還有小小島主養成「基地」太陽島,這裡有浪漫也有激情,近日,張馬村更是登上了國家文旅部公示的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擬入選名單。快來和小編一起看看,這裡有多好玩吧!來張馬村開啟「北極光之夜」上海尋夢源·夢水鄉魅力3D光影燈光秀 已經正式開幕!
  • 揭秘:去泰國留學真的不夠高大上嗎?
    在你的印象中,泰國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呢?藍天、白雲、廟宇、美食?微笑國度、黃袍佛國?可能大多數人對泰國的印象是一個旅遊國家,風景優美。但是想必除了雲南、四川的同學和家長以外,大多數人不了解泰國高校的教育情況,甚至還會有一種「去泰國大學讀書?別鬧了,那就是個旅遊國家,又不發達,為什麼去泰國留學?不都是去歐美國家的嗎?」的感覺。
  • 一線城市雞娃家庭,孩子真的很牛嗎?
    剝蒜摘菜等等本身就是鍛鍊孩子手指精細運動的啊,加上如果再來一句:「幫我剝3頭蒜吧…「娃開始數1、2、3…這不是就開始學數學了嗎?——再者,大人們肯定帶娃坐過車吧?就算不開車公交車應該也有機會坐吧?認幾路車算不算學數字的一種?
  • 《GTA5》搶軍事基地「特殊載具」能順利逃離嗎?R星:你想多了
    《GTA5》搶軍事基地「特殊載具」能順利逃離嗎?R星:你想多了 作為一個萌新初來洛聖都有,肯定非常想體驗坦克或者是戰鬥機,但這些載具屬於特殊類別的,所以平時我們是無法在洛聖都找到的,你只能去駐紮在桑庫多堡壘的軍事基地去偷,當然了也有更容易的辦法,那就是線下直接使用內置的修改器就好了,
  • 刷爆朋友圈的內卷,99%的人沒看懂
    在「內卷」這個詞流行之前,我一度以為它只是姑娘間流行的新髮型。直到它像海草一樣將我們纏住,並且滲入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縫隙。讓你加班的不是你的老闆,而是其他願意加班的人,卷!「越努力,越內卷」的言論把我們原本信奉的生活信條變成了一場笑話。你壓根分不清,到底是社會在卷,還是我們在主動被卷。01 內卷從何捲起「內卷」一詞被創造的時間比網際網路更久,那時候它只是個流傳在田間地頭的農業經濟詞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