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提起北京的「798」,可謂無人不知。這個由前民主德國1950年代援建的北京華北無線電聯合器材廠(國營798廠)廢棄後,經一些搞美術的藝術工作者改造,將這個廢舊廠區打造成了藝術時尚社區。從此「798」聲名遠播,成為一個人氣火爆旅遊打卡地,更是文藝青年去北京必去「朝聖」的藝術聖地。
「798」的成功,也帶動了全國各地紛紛效仿,「798」已成為時尚藝術的代名詞。在上海,文藝青年們必去的地方為1933老場房,這個曾經是「遠東第一屠宰場」地方,經過改造和包裝,如今已成為上海知名的小劇場;在成都,華熙·528也變身為人氣爆棚的文藝新地標。
近日與朋友前往河南省林州市採風途中,竟意外地發現,早已輝煌不再的林州鋼鐵廠的老廠房、老設施,也被當地打造成了一個「鋼鐵記憶園」,從裡到外逛了一圈,還真是充滿了藝術範兒。一位當地人自豪地對我們說:「這是我們林州的798。」
林鋼,這個於1969年10月上馬的企業,曾經紅極一時,在整個林州市都是如雷貫耳般的存在。據林鋼一位退休職工說,在1994年林縣撤縣建市前,林縣人看高樓不是去縣城看,而是來林鋼看;夜晚站在太行山上,林鋼的燈火遠比縣城的輝煌。那時候,加上礦山的員工,林鋼員工最多時有1萬多人,林州、安陽、濮陽等地的有志青年紛紛來此就業,「想進林鋼工作非常難,在林鋼上班的工人都非常自豪。」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 林鋼不僅成為讓幾代林鋼人為之驕傲的家園,更是讓林州人羨慕不已的鋼鐵王國。林鋼雖然名為鋼鐵廠,其實並不產鋼,但它生產的生鐵以高質量的球墨鑄鐵、低碳生鐵而聞名全國,成為河南省唯一生鐵名牌生產基地、全國唯一低碳生鐵生產基地,所生產的生鐵主要供應中國二汽、洛陽東方紅第一拖拉機廠、西北朝臺柴油機廠等,每年上繳利稅五六千萬元,年出口創匯曾超過200萬美元。
在當時的業內,只要提起林鋼生鐵,沒有人不知曉。「一輛東風車,一噸林鋼鐵」這句業界流傳的讚譽,一度成為林鋼人的驕傲。
林鋼一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都保持著良好的經營狀況,不僅效益很好,職工的福利待遇也很高。林鋼的興盛還催生了企業辦社會的繁華。據一位老職工回憶說,建廠之初,林鋼保健室只有一名醫生、兩名護士,但到了第二年就建成了職工醫院。此後,還有了託兒所、幼兒園、大禮堂、學校、浴室、理髮室、百貨副食品店、公共轎車、圖書館閱覽室、電影院、工會俱樂部等,服務本廠職工和周圍村莊的村民。
1983年濮陽市建市之後,河南省進行行政區域劃分,林鋼被劃歸當時還沒有重要工業企業的濮陽市管轄。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後,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加上管理、市場和資源等方面的原因,這個年產量僅50萬噸的逐步陷入困境,逐漸呈現邊緣化。從行業標兵到日薄西山,林鋼經歷了40年的風雨。在隨後洶湧而至的中國鋼鐵業重組大潮中,林鋼面臨著和中國1000多家國有鋼廠同樣的命運。
2011年9月,林鋼被整體移交安陽市管理。2012年11月,林鋼改制後劃歸林州市陵陽鎮管轄,林鋼生活區更名為林鋼社區。這個創造過時代輝煌的鋼鐵大廈轟然倒下,讓人唏噓不已。
這位從1970年建廠之初就進廠工作的72歲的退休大媽回憶,從無到有再到盈利納稅,凝結了林鋼幾代人的心血。她說,她一家三代都是林鋼工人。工廠停產後,兒子、兒媳和女兒、女婿都靠在外打工或做生意維持生計。
上圖中這位同樣是1970年參加工作的退休工人從上班第一年,就住進了他身後的這棟當時剛建好的三層住宅樓,如今50年過去了,他們這些工廠的老人們仍然住在這裡。他說:「以前不但工廠動蕩不安,整個生活區也是髒亂差,沒人管。林鋼鋼鐵記憶園打造之後,生活區從裡到外都煥然一新,房子雖然很老舊,但環境乾淨整潔,比以前舒心多了。」
一條通往太行山大峽谷景區的寬闊的的大路,把林鋼社區一分為二,充滿時代特徵和藝術氣息的鋼鐵記憶園就分布建設在道路兩側,這裡的建築都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建造的老房子,極富時代特徵。
林鋼社區一位負責人告訴我們說:「為打造這個林鋼鋼鐵記憶園,林州市陵陽鎮政府投資了600萬元。這項改造工程首先是一項民生工程,改善林鋼生活區這個老舊小區環境、造福民生是第一位的。同時,通過具有藝術品位的改造提升,也能借林州市發展全域旅遊的契機,利用林鋼的歷史打造林鋼鋼鐵記憶園,讓更多的遊客在此觀光遊覽,感受我國鋼鐵工業的發展,了解中國的鋼鐵工業發展史和林鋼人的艱苦創業史。」
廣場周圍生活區兩個大門上的對聯引人注目,一副是「人與鋼花同燦爛:心與鐵水共奔流」,橫批是「鐵爐高歌」,另一副是「鐵水奔流映彩虹高爐烈火煉紅心」,橫批是「鋼花燦爛」。老房子的牆壁上有「多快好省建設社會主義」「全民來煉鋼勞動最光榮」等標語。這些對聯和標語反映了鋼鐵工人的豪情壯志和豪邁氣魄,彰顯著歷史遺留下的痕跡和歲月的滄桑。
最顯眼的是停在園區東側一段鐵軌上的老式火車頭,火車是林鋼興盛時期的運輸工具,在此設置火車頭勾起了林鋼人的美好記憶。很多遊客到此,都會駐足觀賞之後,和機車一起合影留念。
鋼鐵記憶園廣場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些鋼鐵雕塑群,它們在陽光的照射下格外顯眼。園內設計運用「修舊如舊」的設計理念,一些建築被完整保留下來。鋼鐵記憶園還原了新舊時代不同的風貌及林鋼大煉鐵時期的生活工作場景,賦予了周圍環境與建築景觀歷史的符號。設計者們真可謂用心良苦。
路旁的筒子樓以及斑駁的紅、藍磚瓦牆,滿牆的爬山虎記錄著歲月的流逝。這些法桐與白楊樹最年輕的也有二十多年的樹齡,有幾棵應該還是建廠時栽下的。
從林鋼社區大門進入到院內,可以看到,建廠初期建設的職工住宅樓,高高的水塔,託兒所,職工食堂等都保留完好,這些老房子、老建築雖然牆體斑駁,有些破舊,但極具滄桑感和懷舊感。很多在林鋼工作過的人們,都喜歡經常到這裡看看,每次看到這裡一成未變的老景象,都倍感親切。很多初來乍到的遊客,面對這些已不太好找的老建築也倍感新奇,紛紛拿起相機把看到的這一切拍下來。
林鋼鋼鐵記憶園地處林長高速公路與林州市遊客服務中心的連接線迎賓大道上,是林州保存最完整、歷史印記最深的工業小區,賦有較強的歷史歲月感,一亮相就引起了林州人和外地遊客的關注。我們看到,很多行人和駕車人經過時都紛紛停留,挑選最美的角度拍照留影。對這個鋼鐵工業園的改造,你是怎麼認為的呢?(賀德敬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