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iPPA獲獎攝影師劉丹:手機攝影記錄身邊之美

2020-12-21 蜂鳥網

2020年IPPA國際攝影大賽於近日公布獲獎名單。

作為手機界的奧斯卡,iPhone誕生於2007年,iPPA攝影大賽(iPhone Photography Awards)同年成立。隨著賽事逐年舉辦,參賽作品數量越來越多,已成為國際最有影響力的攝影比賽之一。作為首個也是舉辦時間最長的iPhone攝影比賽,iPPA對參賽作品有嚴格的要求,參賽作品必須使用iPhone、iPad拍攝,攝影師允許使用附加鏡頭及iOS系統App修圖,但不允許使用Photoshop等電腦軟體進行處理。

此次,蜂鳥很榮幸在第一時間採訪了兩位獲獎攝影師,今天為您帶來的是攝影師劉丹的專訪,他在今年的iPPA獲得了系列組第二名。

問:很高興有機會和您進行交流,可否請您先作一個自我介紹?

答:我叫劉丹,我是2013年開始接觸攝影的,因為女兒出生所以才買相機拍一拍小孩子,這樣接觸了攝影,從此走了攝影這條路。主要拍攝人文與風光,探索以及記錄社會和自然的群體關係與獨立特徵。

問:恭喜您獲得本年度IPPA獎項,請您簡單談談自己的獲獎感言?

答:我的獲獎感言,還需要努力,因為還沒拿到年度冠軍,所以要再接再厲。得獎是一種鼓勵,更是動力。

問:您可否分享一下您獲獎作品拍攝創作中間的故事,簡單給我們介紹一下。

答:我簡單介紹獲獎的那組圖吧,這組圖拍攝的是緬甸獨有的「紋面族」。因為我接到了一個拍攝項目,帶著學生到緬甸進行拍攝。正好這個機會,我們聯繫了一個會說當地地方語言的嚮導,又跟當地政府進行了溝通,於是我們得到了這樣的機會就過去進行拍攝了。

到了當地,我見到了這些老人,跟他們進行交流之後,我一直在想該用怎樣的形式去展現他們特有的文化,該怎樣去拍這些作品。後來我就找了一個環境,最後決定就在他們的家裡進行拍攝。因為他們的房子都比較老,窗子都很小,所以我們就地取材,藉助一些道具製造了拍攝背景,同時藉助了保富圖手機外拍燈給人物的面部進行補光,這樣看起來背景是純黑,看著像是在影棚裡拍攝的效果。

後來很多人看到這組照片,都問我是不是找了影棚進行拍攝的,實際上這組照片都是在現場用手機進行拍攝。

問:您拍這組照片時候,為什麼不使用iPhone的人像模式拍攝?

答:拍著這組照片沒有用人像模式,首先是因為我們人手不夠,第二是不用人像模式拍攝,取景會更廣一點,我個人感覺這樣拍攝的肖像更好。在後期的時候,我把後期背景處理一下,對人物膚色進行調整。

問:可否在介紹下您另一張獲得兒童組獎項照片的拍攝過程?

答:這張照片還是緬甸旅行中拍攝的,照片中小孩玩的是緬甸藤球,類似於中國蹴鞠。緬甸藤球是緬甸的全民運動,基本上人人都玩。這張照片是我們完成當天拍攝回到賓館,在我們的賓館邊上就有一塊藤球場地,緬甸的小孩在哪裡正在玩藤球,我就過去和他們一起玩,感覺他們的精神狀態特別好,動作很瀟灑,我就決定給他們拍照。我嘗試了很多角度,拍了很多,最後發現iPhone 11 Pro的超廣角能帶來更震撼的畫面,於是我就選擇低角度用超廣角進行拍攝,最後拍到了這張照片。

問:您用手機拍攝這麼久照片,用手機進行攝影對您的攝影之路有什麼影響或改變嗎?

答:手機攝影大家的固有認為就是非常簡單玩玩而已,很少有人會把手機手機攝影當做創作,或者說手機攝影對他們來說缺少一種攝影的儀式感和態度,我開始對手機攝影的認識也是這樣。後來當我進入了手機攝影這個領域之後,我會覺得這又是我們固有化思維的結果,手機攝影隨著手機硬體和軟體的進步,包括現代人對於信息和內容的交流,他所需要的便捷性和及時性,手機攝影都非常契合。

現在我認為手機攝影並非缺少儀式感,但是手機攝影的便捷性真的是非常好的,另外手機攝影的即時性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個人認為,手機讓我們進入了全民攝影時代,這次是顛覆性,徹底的進入了全民攝影時代,讓每個人都有對於影像有了認知和需求。

問:您非常擅長人文攝影,可否分享下如何拍攝好一張人文照片?

答:拍好人文照片,幾個方面要求。第一,你要對人文、對攝影有熱愛度的,要真的喜歡,同時你在拍攝前會去了解拍攝對象深層次的東西,最重要的是你拍攝對象能不能建立信任,能夠以最自然、放鬆的狀態面對你的鏡頭。所以,我一開始拍攝會跟他們交流,熟悉之後才會進行拍攝,這時候你拍攝的照片的內容才是最真實、最自然的狀態。第二,還要多看、多關注你喜歡的類型攝影的作品,去學習、去了解,再把學習的內容多拍多練習,提升自己。第三,提升審美,這一點同樣重要,這也是拍攝一張好看照片的關鍵。

問:您使用iPhone拍攝人像有沒有竅門和技巧?

答:拍照有要目的性拍攝。在拍攝前,腦海裡一定要有拍攝方向,知道自己要拍攝什麼樣作品,規劃一個大致的畫面。而不是我遇到什麼拍什麼,毫無目的。要學會與拍攝對象溝通,引導拍攝對象進入你要的那個狀態中,或者進入到你的拍攝狀態中,這樣才是拍好人像的關鍵。所以,要學會有目的的拍攝,逐漸提升自己。

問:如果不是工作,平時日常拍攝和出去旅遊您還會帶專業的相機器材嗎?

答:如果我沒有特別工作或者指定器材要求的話,我現在出門基本都帶手機了,因為手機已經完全可以滿足我日常拍攝的需求了。

問:可否簡單分享一下用手機拍攝的小技巧或者建議?推薦一下您常用的後期修圖軟體?

答:前期拍照我基本都是手機自帶的相機就滿足了,後期處理照片都是在手機和iPad上完成的,風光照片我會使用Snapseed,對於人文或者旅行類作品對於調色有需求的我會使用VSCO。

問:iPPA可以說是目前最權威的手機攝影比賽,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您的參賽歷程以及參賽建議嗎?

答:我個人認為iPPA的調性和蘋果的調性保持一致的,iPPA更喜歡畫面中一些真實的畫面,而不是對光線、對環境的極致追求,並不是這樣的照片才能獲獎。iPPA選擇的照片更多是生活的細節,充滿了生活的熱情,這也是我喜歡iPPA,每年投稿的原因。

近些年手機攝影越來越受到大眾喜愛,很多攝影比賽也陸續將手機攝影列為正式比賽項目。跟傳統攝影比起來,手機講究突發的捕捉力,隨身攜帶隨時拍攝是它最大的優勢。過去相機沒有普及,攝影門檻高,但現在大家都擁有拍照功能非常棒的手機,人人都是攝影師的時代已經到來,民間隱藏著越來越多的高手。

從採訪中我們得知,一副優質作品誕生的背後,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訣竅技法,只是手機背後的攝影師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善於捕捉日常那些被人們忽視的美和感動而已。

相關焦點

  • 攝影專訪:圖堆籤約攝影師——杜超(臨沂星空小分隊A.Du)
    攝影專訪論圖堆最寵妻的攝影師非A.Du(臨沂星空小分隊)莫屬作為他生活和工作上的好搭檔A.Du和妻子這些年形影不離合作親密無間日常畫面是這樣的A.Du攝影故事.........您是因何開始「攝影」的?能跟我們分享背後的故事嗎?起初拍照只是為了記錄,記錄身邊事,記錄孩子的成長。喜歡在旅途中記錄美好的瞬間和風景。慢慢的隨著對攝影的深入了解,由最初記錄到慢慢的去發現、尋找美麗的風景,從不同角度去發現不一樣的風景(臨沂星空小分隊)。能跟我們分享一些攝影技巧和經驗嗎?
  • 專訪:微縮攝影師之極光攝影
    米拍攝影社區文章推薦:來自@攝影楊陽 這一期專訪資深美食創意攝影師、資深室內設計師極光攝影原名杜波先生。 杜波藝名極光攝影,1988年出生長沙現居北京。
  • 紀實攝影的精髓是等待 專訪攝影師李玉曦
    我們與攝影師最大的差別是什麼,就是攝影的時間和熱情。攝影師每天的工作就是攝影,接觸攝影的時間比普通人要多幾十倍。那麼攝影師對於攝影的理解與普通人有何不同?攝影師選擇器材會有怎樣的想法?攝影師拍照時會注意什麼地方?今天,我們就通過與攝影師李玉曦的專訪,來為大家解答這些問題。紀實攝影的精髓是等待 專訪攝影師李玉曦李玉曦是誰?
  • 田鳳仙:攝影是發現美記錄美的過程
    去年冬天,田鳳仙在山東省博物館舉辦了「光影心田」個人攝影作品展,精選了100多幅她邁入專業攝影領域二十年來的攝影作品展示給公眾。很多人這才恍然:原來這個忙得連軸轉的女強人竟拍過這麼多照片,且張張都富有震撼力。   「攝影是一種記錄」   田鳳仙是深愛著攝影的,這種愛隨著年歲的增長,已經漸漸深入骨髓。
  • 俄斯捷寧攝影賽獲獎名單公布:攝影之美有著巨大的人文力量
    本屆大獎的獲得者是西班牙攝影師路易斯·塔圖,他的「DusitD2酒店恐怖分子」系列作品簡潔生動地記錄了2019年1月發生在奈洛比某酒店樓群發生的爆炸槍擊慘案。2019年1月15日,肯亞奈洛比都喜酒店(DusitD2),人們在被救出後躲藏起來,索馬利亞極端組織「索馬利亞青年黨」承認發起了該襲擊。
  • 2020年IPPA iPhone攝影大賽獲獎作品
    最終,英國攝影師Dimpy Bhalotia摘得了本屆大賽總冠軍以及年度攝影師稱號。今天就隨米醋一起來看看2020年IPPA iPhone攝影大賽獲獎作品總冠軍、年度攝影師:攝影:Dimpy Bhalotia(英國);設備:iPhone X作品《Flying Boys》運用巧妙的構圖與角度,捕捉到了印度瓦拉納西的男孩躍入恆河的一瞬間,畫面生動有趣。
  • 「改革在身邊」2018手機攝影大賽第十周周獎出爐!
    由中央網信辦行動網路管理局指導、中國新聞社主辦、中國新聞社圖片網絡中心承辦的「改革在身邊」2018手機攝影大賽第十周周評開獎啦!作品公示一周以後,獲獎者將獲得小米移動電源2C(2萬毫安)一個,同時註冊今日頭條號,將由今日頭條給您開通「V」通道並享有特別權限。
  • 明星大咖御用攝影師,教你成為手機攝影高手(朋友圈)
    你一定以為這樣的拍照技術,是單反才能拍出的,或者家裡有個攝影師?或是一個熱愛生活的女性攝影師?其實只要稍微掌握拍照技術,學會構圖方法,你用手機也照樣能做到。2攝影記錄孩子的點滴成長就像每位為人父母都希望給孩子記錄成長日記,做為一名專業攝影師,也不列外。你是不是常常覺得孩子活潑愛鬧,很難拍好?
  • 池州馬拉松、鳳陽馬拉松在第三屆中國馬拉松攝影大賽中獲獎!
    記錄感動馬拉松攝影是對跑者釋放激情、體育詮釋偉大的定格也是對城市品牌的有效傳播在此池馬組委會向連續5年不斷支持賽事拍攝的每一位攝影師表示感謝!記錄美好、釋放能量、傳播文化、講述故事是中國馬拉松攝影大賽舉辦的初衷。正是你們記錄下了賽場上的每一個瞬間,才能使之成為這些美好瞬間的最佳見證。期待各位攝影師能夠繼續產生更多有創意、有溫情的作品。2021池州馬拉松,值得期待!
  • 興業集團攝影大賽年度總決賽獲獎名單公布!
    用鏡頭記錄故事,用美好記憶時光! 「天泰建工杯」興業集團第十二屆攝影大賽總決賽獲獎名單 揭曉啦!作者:孫麗華作品名稱:興業人的幸福生活獎項設置:專業攝影組和手機攝影組分別設金獎金獎:現金2000元、獲獎證書銀獎:現金1000元、獲獎證書銅獎:現金500元、獲獎證書獲獎作品評出後,在支持媒體以及日照興業集團網站(www.xingye.com.cn)、官方微信(rzxingye)發布,並通過電話通知獲獎作者,近期將頒發獎品和證書。
  • 折戟荷賽的中國攝影師:獲獎不是唯一標準,新聞還有更多可能
    他說如果要真正融入這座城市他得在這裡買一套房子,為此他還在努力著……去年被稱為「中國網絡直播元年」,各地掀起了手機直播的熱潮,我研究了挺久,一直想找一些合適的對象去拍攝。那段時間我的手機裡下載了很多手機直播軟體,晚上睡不著就看各種直播。這期間我聯繫過很多主播,也拍了其中幾位。後來發現這位「美猴王」主播,讓我眼前一亮。經過聯繫,我了解了他的故事。
  • 全國青年攝影大展,手機攝影叱吒四方!
    其實在很多人眼中,攝影已經超越了照片本身的範疇,上升到了討論人性、倫理、價值觀的高度,每一位出色攝影師一定會在照片裡融入自己的靈魂。尤其是現在手機的攝影功能越來越強,人們都會用手機拍攝身邊的事情,簡單、方便、充滿情調。
  • 行走在世界盡頭追尋美——專訪風光攝影師阿卡
    阿卡:悅拍影像創始人、悅拍影像首席遊學導師、圖蟲籤約攝影師、華蓋籤約攝影師、米拍年度十佳攝影師、華為手機御用攝影師、小米手機樣片攝影師、一加手機樣片攝影師、vivo手機樣片攝影師。
  • 崇尚清新自然光 人像攝影師下載茶專訪
    攝影師別只顧著埋頭拍照,拍攝時要照顧好模特,飲水、驅蚊藥不可少,坐拍和躺拍最好有墊子避免弄髒衣服,注意拍攝一段休息一下,模特才不會有厭惡情緒。3、對於拍攝經驗不足的模特,攝影師平時要多記些美姿來引導模特,玩開了就會衍生出很多自然的表情和姿勢。4、注意抓拍。這要求攝影師要注意觀察和有預見性,把握機會就會有驚喜。
  • 曾獲國際攝影大獎的紀實攝影師姚良保,溫情記錄大涼山風情
    數碼時代,全面攝影,自媒體泛濫,人人都是攝影師、媒體人,曾經帶有神秘和藝術色彩的攝影,在文藝圈似乎更沒有地位了。不過,真正有追求,有成果,有公益心的攝影師,還是非常有影響力和受追捧的。紀實攝影師姚良保和影友交流影藝。
  • 2019CBRE城市攝影大賽獲獎作品展現城市未來之美
    當地時間2019CBRE(世邦魏理仕)城市攝影大賽獲獎者揭曉,這一系列來自世界各地的令人驚嘆的城市照片將捕捉到願景未來城市。圖為CBRE城市攝影大賽獲獎者:攝影師AlfonsoBejar西班牙瓦倫西亞卡拉特拉瓦建築景觀。
  • 【攝影佳作】2020 年度鳥類攝影師大賽公布獲獎名單
    最近,年度鳥類攝影師大賽(Bird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簡稱 BPOTY)剛剛公布了 2020 年獲獎名單。  大賽面向全球各地、各個年齡層的人們開放。不論你是技術過硬的專業攝影師,還是擁有著最新裝備的業餘愛好者,又或者是拿著手機或傻瓜照相機的普通人,都可以參加。大賽最高獎的獎金為 5000 英鎊。  每次看「打鳥」大賽,攝影君都會感嘆於這個物種的美麗和多樣性,這次也不例外。話不多說,趕緊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場「視覺盛宴」吧!
  • 中國馬拉松攝影大賽獲獎作品公布 這張照片是怎麼獲獎的?
    1月13日下午,第三屆中國馬拉松攝影大賽獲獎作品公布,在跑者時刻銅獎作品中我發現了這樣一張照片:作品名稱「實力搶鏡」,再看一下照片,確實地上躺著一個人很搶鏡。
  • 超震撼 ,一臺手機即可記錄紐西蘭多彩風光之美
    攝影/文字/視頻:歐海春本篇文章所有圖片及視頻均使用華為P20 PRO拍攝每次出行
  • 聚焦馬拉松攝影大賽 攝影師眼中的馬拉松
    他們,是馬拉松攝影師。 朱平榮,是馬拉松攝影師中的一員。在去年的馬拉松攝影大賽上,他以「兔子」(官方配速員)和高齡跑者作為主角的兩幅作品《我和我們》、《奔跑在路上》雙雙榮獲銅獎。 馬拉松攝影大賽獲獎作品《我和我們》。朱平榮攝 截至目前,朱平榮參加了近百場馬拉松攝影,他還記得自己人生中第一次參與馬拉松拍攝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