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南口1937》:還原一段北平光榮抗戰史

2020-12-25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7月9日專電(記者白瀛)根據歷史事件改編的戰爭題材影片《南口1937》日前在全國上映。影片通過南口小鐵匠在戰爭背景下的命運故事,再現了全面抗日戰爭初期發生在北京昌平的一段歷史。

  南口位於北平城西北45公裡燕山餘脈與太行山交會處,是北平通往大西北的門戶,南口戰役是全面抗戰初期的重要戰役:1937年8月,中國第7集團軍在南口地區抵抗日本駐中國屯軍進攻,挫傷了日軍的氣焰,延緩了日本侵華進程。中共中央當時的機關刊物《解放》說:「這一頁光榮的戰史,將永遠與長城各口抗戰、淞滬兩次戰役鼎足而三,長久活在每一個中華兒女心中。」

  導演朱丹介紹,電影《南口1937》以南口戰役為背景:血氣方剛的鐵匠趙鐵錘,在迎親的路上,遭遇日寇襲擊,平靜的生活被戰爭撕碎;面對殘忍的日寇,憤怒的趙鐵錘在羅團長等中國軍人民族精神的感召下,毅然拿起武器,投入到戰鬥中。

  說起《南口1937》的拍攝初衷,朱丹說,三年前在南口拍攝紀錄片《古鎮南口》的過程中,他看到一座座長城烽火臺彈痕累累、昔日戰壕交錯依稀可見、荒草中還不時撿到彈殼和無名遺骨,對作為老北京人卻對這場戰役一無所知感到慚愧,他採訪過多名群眾甚至土生土長的南口人也對這場戰役知之甚少,從那一刻起他決心要通過手中的攝影機還原這段塵封七十年的歷史。

相關焦點

  • 孫晶巖:搶救性挖掘北平抗戰歷史
    北平抗戰史研究學者、抗戰老兵後代王亞雄說:「抗戰歷史是過去的事情,在缺少專業文字記錄的情況下,經過80年左右的歲月反覆折磨之後,我們今天能得到的歷史信息往往都是碎片化的,互相缺少聯繫,情節很不完整,以致很難還原事物的本來面目。我們遇到的口傳消息,模糊的事實佔了歷史的大部分內容。我們按編年史做大事記容易,但是完整交代事件具體過程和人物細節卻很難。
  • 南口長城下尋訪抗戰遺物建起紀念碑,一個普通人的歷史擔當
    北京西北部的南口長城周邊地區,是昔日南口戰役的慘烈戰場  本文攝影/王曉東1937年8月8日,北京城西北的群山和長城,中日兩國軍隊10餘萬人圍繞南口長城,在周邊三千平方公裡的燕山山脈廝殺。戰鬥持續20天,27日,中國軍隊終於沒能抵禦住狼奔豕突、裝備精良的日本侵略軍,傷亡3萬餘人後,悲憤撤退。
  • 全民族抗戰爆發80周年:1937年7月7日 烽火之日
    密集的槍炮聲震醒了沉睡的古都北平,也震醒了沉睡的東方巨獅,中華民族全民族抗戰就此拉開序幕。日本侵略者從此陷入二戰東方戰場上最大的「泥淖」,再也沒有機會抽身。盧溝橋為何變成焦點1937年,北平的東北面在「九一八」事變後已經淪為日本奴役下的偽滿洲國。而東面是漢奸殷汝耕的「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北面是日本豢養的「蒙疆自治政府」。
  •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起點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起點
  • 1937年七七事變,北平城內外抗戰現場老照片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藉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詞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 。圖為在平漢鐵路沿線狙擊日軍的士兵。圖為北平街頭的防禦工事。圖為南苑軍營附近被日軍飛機炸死的戰馬。
  • 穿越回1937,北平生活與旅行指南
    在 1937 年的北平(北京)生活,你需要了解的東西有很多,無論你是美國特務,婦科大夫,還是什麼大俠之類的人物。在北京,生活不是件簡單的事到達北平,坐飛機是最快的。從上海出發,全程只需 9 小時。可以想像,1937 年的情況並沒有太多好轉。1930 年代的北平郊區家庭,多半經濟拮据穿行在北平的大街小巷,你會愈發羨慕搭乘汽車的人們。1937 年底,北京城區道路已達到 339 公裡。但多數是石渣路和土路,高等級的瀝青路只佔 11.2%。顛簸自不必說,一下雨它們就變身泥塘。
  • 黃樓院長城發現「南口戰役」遺骸 有日軍遺骨遺物等
    黃樓院長城發現「南口戰役」遺骸  南口抗戰紀念館館長楊國慶對抗戰遺址進行田野考察 發現日軍遺骨和遺物1937年,為阻擊侵華日軍進犯山西,中國軍隊在「平綏線」組織了著名的南口戰役,而在發現人骨的黃樓院戰區,中日兩軍傷亡慘重。尋找到這些歷史遺存,對於研究南口戰役具有非常高的實物價值。
  • 紅色電影有哪些? 經典抗戰系列紀錄片盤點
    2015年9月3日是中國抗戰勝利70周年,小編整理了六部經典抗戰題材影片,包括《七七事變》、《建國大業》、《南京南京》等經典抗戰影片,在光影中回顧英勇軍民浴血奮戰的崢嶸歲月。一、《七七事變》
  • 電視劇《北平無戰事》中馬漢山的原型 軍統北平站長馬漢三
    ——他是抗戰期間北平地下抗日組織的頭領;他化裝成黃包車夫在日本鬼子眼皮底下潛伏數年;他策劃了震驚中外的日本天皇特使遇刺案……遊走在正義與邪惡之間,天使與魔鬼的合體。這才是真實的「馬漢山」。不過,在還原他的真面目之前,首先咱們得知道他的真實姓名。
  • 姜文的電影裡,竟然還有一件撲朔迷離的民國奇案
    第61期要推薦的,是保羅·法蘭奇的《午夜北平》。 姜文的電影《邪不壓正》借鑑了不少民國時期的真實事件,其中就提到了轟動一時的帕梅拉慘案。1937年在一個寒冬的早上,北平城牆東南方向的角樓下發現了一具殘損的屍體。氣管破裂,肋骨折斷,連心臟也被挖去,手段殘忍之極。死者是前英國駐華領事的女兒,身亡時還不到20歲。
  • 人民解放軍四十一軍的光榮戰史
    原標題:人民解放軍四十一軍的光榮戰史   人民解放軍四十一軍是一支英雄的部隊,其前身可追溯到我黨領導的天福山起義組成的部隊。1937年12月24日,為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共膠東特委書記理琪領導膠東人民,在山東文登天福山舉行武裝起義,成立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從此,膠東人民有了自己的抗日武裝。
  • 抗日戰爭中打仗最厲害的四個團,其中一個是電影《八佰》的原型
    吉星文這個人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他是抗日英雄吉鴻昌的侄子,在吉鴻昌的影響下加入軍隊,並在1937年6月奉命帶領國軍第219團進駐盧溝橋。1937年7月7日,日軍發動七七事變,炮轟219團陣地。面對日軍威脅,吉星文當即下令反擊,頑強抵抗日軍的進攻。日軍眼見佔領盧溝橋無望,派兵殺死宛平縣城守兵,佔領橋頭堡。
  • 觀看電影《八佰》前,請銘記悲壯的淞滬抗戰史,還有那令國人驕傲的...
    國產戰爭電影《八佰》昨日正式映。影片取材自1937年8月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講述了謝晉元團長帶領400名官兵固守蘇州河畔四行倉庫頑強阻擊日軍的英勇故事。電影拍攝戰場原貌以1:1實景還原,地面子彈點近5萬個設置,上映一再撤檔,吊足了觀眾胃口,也激發了民眾對淞滬抗戰這段悲壯歷史濃厚的興趣。
  • 29軍軍長宋哲元的1937
    與這座造型美觀的石橋相關的兩件事讓人無法忘記,那就是「燕京八景」之一的「盧溝曉月」,以及標誌著中國人民開始全面抗戰的盧溝橋事變。  眾所周知,盧溝橋事變的起因是日軍藉口一名士兵「失蹤」而炮轟宛平城,這是日軍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當時鎮守北平的中國軍隊是29軍,該軍曾在1932年的長城抗戰中大放光彩,著名的《大刀進行曲》就是為長城抗戰中的29軍而作。
  • 北平記憶:勿忘國恥,警示未來
    1937年7月29日,日本侵略軍佔領北平,通過前門大街。 1937年「七七事變」後,北大紅樓淪落敵手,改為北平日軍憲兵司令部,成了關押、殘害愛國志士的人間地獄。日軍佔領北平時期,此地設有日軍中國駐屯軍憲兵隊司令部、日本憲兵隊本部、特設北京憲兵隊總部、日本憲兵隊置留所等軍、憲、特務機構。 「當年,日本憲兵隊的審訊室和拘留室就設在地下一層。」北大紅樓相關負責人介紹,整個地下室中間為東西縱向通道,南北兩邊的房屋為刑訊室及牢房。
  • 看看1937年中日的實力差距,才知道抗戰有多不容易
    文/寂寞的紅酒1937年7月7日,日本製造盧溝橋事變,全面抗戰爆發。全面抗戰爆發後,中國軍隊被日本軍隊打的節節敗退,在不到一年時間裡日本就佔領了小半個中國。中國之所以被打的那麼狼狽,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敵強我弱,雙方的實力存在巨大的差距。
  • 老照片, 1937年七七事變血戰盧溝橋的中國軍隊
    圖為駐守北平宛平城的29軍將士奔赴盧溝橋抵抗日寇。 盧溝橋位於北平城(現北京)西南約15公裡的永定河上,是一座古老的石造聯拱橋。當時屬河北省宛平縣,是北平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宛平城建於1640年,是捍衛北京城的軍事要塞。
  • 抗戰勝利75周年最值得觀看的8部國產抗日電影
    不過,我們今天在這裡只是從國產抗日電影的角度來銘記歷史,不忘使命!那麼,國產抗日題材的電影有哪些呢?影迷們都會說國產抗日電視劇倒是不少,比如《亮劍》和《雪豹》等,但這方面的電影卻屈指可數,把8月21日上映的《八佰》算在內,可能也沒有幾部。
  • 【書評】抗戰史 精神史 心靈史
    原標題:【書評】抗戰史 精神史 心靈史  韓寒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正義和邪惡、光明和黑暗、進步和反動的大決戰。
  • 日落東京灣 《抗戰》中感受歷史氣息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法西斯開始全面侵華,中國人民的全面抗戰也正式拉開了序幕。經過長達八年的艱苦抗擊,1945年8月日本政府終於宣布無條件投降,被稱為二戰中「進行的最早,堅持的時間最長,戰場最廣闊,陸軍作戰規模最大,所付出的犧牲也最慘重」 的反法西斯戰爭的抗日戰爭終於以中國人們的全面勝利而告終。歷史不會在硝煙中淡忘,屈辱和光榮總在信念中得到升華,刻骨銘心,憂國患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