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經脈的知識~大腸經

2020-12-16 上海童安健康吱聲

大腸也傳導之官,主傳化糟粕,將糞便排出,大腸主津,將小腸消化後食物殘渣中的水分吸收,大腸為六腑之一,與肺互相表裡。

漢代王充在(論衡)中就講,欲得長生,腸中常清,欲得不死,腸中無渣,的論述。

實踐告訴人們,如果不小心伺候大腸經,導致排便不正常,身體容易出現問題,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大便裡的毒素佔人體所有毒素的一半,大家都知道,垃圾不清理,就會招惹蒼蠅,蚊子,同理人體的(垃圾)不能及時排出,就會給細菌類提供繁衍的環境,久而久之,是對健康不利的。

停留在人體內的過久的大便稱為(宿便),這種宿便會誘發體內多種情況的發生,更重要的是,大腸與肺互相表裡,大腸出了問題,肺自然也會受到影響,肺主皮毛,如果大腸經出了問題,有的人臉上會長出許多小痘痘,面色也會受到影響,這對愛美的女士來說,是傷腦筋的事。所以為了身體健康,也為了一副美麗光澤的容顏,一定要照顧好大腸經。

大腸經不象肺臟,肺為嬌髒,不耐寒熱,照顧好大腸經很簡單,只要做到按時排便就好了,卯時(早晨5~7點),是大腸經最活躍的時候,此時排便最好。

大腸與肺關係緊密相關:

看上去肺與大腸似乎毫不相關,其實它們互相表裡的關係,互相影響,日常生活中,許多人經常會出現嗓子啞或咽喉腫痛的情況,以及便秘的情況,而這些症狀正是因為大腸火通過經絡上傳跟肺相連的咽喉引起的,所以大便通暢,嗓子自然也會好。

五官中的臉,下牙,鼻子,跟大腸經關係十分密切,如果大腸經不通暢,體內垃圾就無法排出體外,從而堆積在體內,而人體是具有自我清除功能的,既然無法從正常的渠道排出體外,那麼身體就會從其它途徑排出體內的垃圾,如此一來,那些大腸經不通的人,臉上容易長痤瘡,雀斑,酒糟鼻,和下牙痛的情況。

如果臉上出現痤瘡,雀斑,酒糟鼻,以及下牙痛,說明大腸經發生了擁堵,這時候需要疏通大腸經絡了。

大腸經通暢了,這些自然也會有改善的。

經絡是一個通道系統,由經脈和絡脈組成,經脈為該系統的主要幹道,有固定的循行路線,有規律的縱向運行,深層分布,絡脈則是經脈的分支,為次要通道,呈網絡狀運行,分布淺表,這個系統在內連屬五臟六腑,在外連屬於筋肉,皮膚,導致外邪可通過該系統入裡,體內症狀就會通過該系統表現在外,臟腑症狀通過該系統互相傳變,總之它是運行全身氣血聯絡臟腑形體官竅,溝通上下內外,感應傳導信息,調節機體各部的通路,因此,當經絡不通時,各種情況都會顯現出來。

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所以當手陽明大腸經氣血不通暢時,就會容易出現食指,手背,上肢,後肩等經絡上出現酸麻脹痛不舒服的感覺。

大腸經的運行路線來看,大腸經面部,下齒,鼻子,等關係密切。當大腸經運行不通暢時,就會出現關於大腸經經過路線上的一系列的情況。

至於大腸經相關的器官,可為眾多,大腸經屬於大腸,絡於肺,簡單地說:大腸經的氣血足,氣血充盛了,就能更好地給大腸提供營養,大腸功能正常,才能把它的邪氣,驅逐出境,這裡所謂的邪氣,是指導致影響健康的因素。

鼻塞的穴位~迎香

相關焦點

  • 十二經脈的知識~大腸經
    大腸經不象肺臟,肺為嬌髒,不耐寒熱,照顧好大腸經很簡單,只要做到按時排便就好了,卯時(早晨5~7點),是大腸經最活躍的時候,此時排便最好。五官中的臉,下牙,鼻子,跟大腸經關係十分密切,如果大腸經不通暢,體內垃圾就無法排出體外,從而堆積在體內,而人體是具有自我清除功能的,既然無法從正常的渠道排出體外,那麼身體就會從其它途徑排出體內的垃圾,如此一來,那些大腸經不通的人,臉上容易長痤瘡,雀斑,酒糟鼻,和下牙痛的情況。
  • 《內經》十二經脈之道,大腸經
    大腸經,與手太陰肺經相表裡,我們上一篇講過,肺經止於食指,而大腸經正好於食指與之相續接,大腸經一共20個穴位,其中14個穴位分布於上肢橈背側(商陽、二間、三間、合谷、陽溪、偏歷、溫溜、下廉、上廉、手三裡、曲池、肘髎、手五裡、臂臑),其餘6穴分布在肩、頸和面部(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
  • 淺談十二經脈與十二經筋
    導讀:經筋系統與經脈系統是兩個相輔相成的系統,是經絡學說的相對獨立的組成部分,既往教材認為「十二經筋是經絡系統在肢體外周的連屬部分」,將兩者混為一談不利於經筋和經脈理論的研究和應用。十二經筋與十二經脈相伴循行,兩者在生理上相互依存,在病理上相互影響。
  • 十二經脈運行規律揭秘
    > 十二經脈運行規律揭秘 《黃帝內經》的過程中,被十二經脈、經筋、經絡、奇經八脈等錯綜複雜的經脈路線和分支路線引入了茫茫之境。 上古三大奇書之一的《黃帝內經》被中國古代高士和民間方士視為醫學的大經大法,它闡明的尊生療疾之理,特別是對「十二經脈」的論述,為祖國傳統醫學的學術體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一直被後世奉為圭臬,迄今仍有效地指導著治病和養生。然而,由於古人的保守思想,在論述「十二經脈」時,卻隱瞞了四分之三的內容。
  • 第二節 十二經脈的分布和表裡關係
    (一)十二經脈的分布規律   十二經脈在體表的分布是有一定規律的。具體從以下三方面敘述。  頭面部:手三陽經止於頭面,足三陽經起於頭面,手三陽經與足三陽經在頭面部交接,所以說:「頭為諸陽之會」。
  • 人體十二經脈及奇經八脈動態圖詳解
    十四經穴是指分布於十二經脈和任、督二脈的循行路線上的穴位,簡稱經穴,是腧穴的主體部分。食指腋窩大腸經,手臂外側屬陽經;消化神經掌控中,它要不痛腹脹痛;便秘口乾肩頸痛,體熱痔瘡加頭痛。手陽明大腸經:十二經脈之一。
  • 十一經十二經的漫談
    手太陽經也。11大腸上合手陽明,入於曲池,在肘外輔骨陷者中,屈臂而得之,為合。手陽明也。最直觀的感覺就是十一經的五腧穴都在關節線以遠。從西醫解剖看,這又是為什麼?是謂五臟六腑之俞,五五二十五俞,六六三十六俞也。六腑皆出足之三陽,上合於手者也。肺合大腸,大腸者,傳道之腑。心合小腸,小腸者,受盛之腑。
  • 第二節 十二經脈的走向和交接規律
    (一)十二經脈的走向規律   手三陰經循行的起點是從胸部始,經脯(上臂內側肌肉)臂走向手指端;手三陽經從手指端循臂指(經穴名)而上行於頭面部;足三陽經,從頭面部下行,經軀幹和下肢而止於足趾間;足三陰經脈,從足趾間上行而止於胸腹部。「手之三陰,從胸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
  • 手陽明大腸經——大腸和肺的貼身護衛!
    而手陽明大腸經在12條經脈當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大腸和肺的貼身護衛。大腸經有一個其他經脈所不具備的特殊作用,就是可以養陽、生津、通腑。大腸主津,津液正常,人的皮膚就會有光澤;津液不足,皮膚就很容易出現皺紋。所以那些愛美的女性朋友,一定要好好保護好自己的大腸經。
  • 第二節 十二經脈的分布和表裡關係
    (一)十二經脈的分布規律   十二經脈在體表的分布是有一定規律的。具體從以下三方面敘述。  頭面部:手三陽經止於頭面,足三陽經起於頭面,手三陽經與足三陽經在頭面部交接,所以說:「頭為諸陽之會」。
  • 一個大腸經上的穴位,你知道它有哪些養生妙用嗎?
    人體有十二條經脈,還有奇經八脈,這些經脈上都有各自的穴位,除此之外還有經外奇穴,這些穴位平時可以用於養生保健,生病時可以用以治癒疾病,每一個穴位都有其對應的部位、器官,和善於應對的疾病。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專業的醫學手法定位說它位於手背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如果對於醫學知識了解沒有這麼多,不知道掌骨、橈側,合谷穴還有一個簡便的取穴方法,就是將拇指和食指併攏,在肌肉的最高處那一點,就是合谷。
  • 一個大腸經上的穴位,你知道它有哪些養生妙用嗎?
    人體有十二條經脈,還有奇經八脈,這些經脈上都有各自的穴位,除此之外還有經外奇穴,這些穴位平時可以用於養生保健,生病時可以用以治癒疾病,每一個穴位都有其對應的部位、器官,和善於應對的疾病。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專業的醫學手法定位說它位於手背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如果對於醫學知識了解沒有這麼多,不知道掌骨、橈側,合谷穴還有一個簡便的取穴方法,就是將拇指和食指併攏,在肌肉的最高處那一點,就是合谷。
  • 十二經脈圖
  • 手陽明大腸經——大腸和肺的貼身護衛!
    而手陽明大腸經在12條經脈當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大腸和肺的貼身護衛。大腸經有一個其他經脈所不具備的特殊作用,就是可以養陽、生津、通腑。大腸主津,津液正常,人的皮膚就會有光澤;津液不足,皮膚就很容易出現皺紋。所以那些愛美的女性朋友,一定要好好保護好自己的大腸經。
  • 第四節 手陽明大腸經病證
    手陽是大腸經病是指手陽明大腸經經脈循行部位及大腸功能失調所表現的臨床證候。大腸稟燥化之氣,主津液所生的疾病,屬手陽明經,每日卯時周身氣血懼注人大腸。   【臨床表現】齒痛、頸腫;咽喉腫痛,鼻衄,目黃口乾;肩臂前側疼痛;拇、食指疼痛、活動障礙。
  • 第四節 手陽明大腸經病證
    手陽是大腸經病是指手陽明大腸經經脈循行部位及大腸功能失調所表現的臨床證候。大腸稟燥化之氣,主津液所生的疾病,屬手陽明經,每日卯時周身氣血懼注人大腸。   【臨床表現】齒痛、頸腫;咽喉腫痛,鼻衄,目黃口乾;肩臂前側疼痛;拇、食指疼痛、活動障礙。
  • 天人合一的玄妙:人體十二經脈與自然界十二河流相對應
    人體十二經脈與自然界十二河流相對應古代先賢認為,人體的十二經脈與自然界的十二河流互相對應,在內則分別聯屬於五臟六腑。這自然界的十二河流,每條的大小、深淺、廣狹和遠近各不相同,而五臟六腑則分布在人體的體內,其位置的高低、形態的大小、受納水谷精微之氣的多少也各不相等。那麼,十二經脈與十二河流是如何對應起來的?他們的關係如何?
  • 說手陽明大腸經和臨床關係和所屬腧穴
    《靈樞·經脈》:「大腸手陽明之脈,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音魚,肩胛骨與鎖骨相連的地方)外前廉,上肩,出骨之前廉,上出於柱骨之會上,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人下齒中,還出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
  • 人體十四經脈,你知道嗎?
    督脈主治神志病/熱病督脈起於小腹內胞宮,下出會陰部(也有說起於長強穴),向後行於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長強穴,沿脊柱上行,經項後部至風府穴,進入腦內,沿頭部正中線,上行至巔頂百會穴,經前額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過人中,至上齒正中的齦交穴。手太陰肺經主治咳/上氣/喘十二經脈之一,手三陰經之一,與手陽明大腸經相表裡,上接足厥陰肝經於肺內,下接手陽明大腸經於食指。
  • 商陽:大腸經經氣由體內外出體表
    (天突加兩個扶突穴可治療甲狀腺腫大)穴義大腸經經氣由體內外出體表。商1. 鑿穴而居或穴居於大型溶洞的部族。商陽名意指大腸經經氣,由本穴外出體表。人體經脈由氣血物質的運行,構成內外無端的循環。它分為體表部分和體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