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年初,貴州省提出「全面提高貴陽首位度,加快貴陽貴安協同融合發展,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打造引領全省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增長極。」這也就意味著貴州也要推行強省會戰略了。最近20年來,各省先後採取了強省會戰略,如安徽三分巢湖,壯大了合肥;山東濟南吞併了萊蕪,使得濟南的經濟實力猛增;四川集全省之力打造成都,讓成都成為了中國最大的城市之一。
貴州最近10年是一個高速發展時期,9個地州市都出現了翻天地覆的改變。尤其是貴陽,在城市建設,交通建設和經濟水平上都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目前,貴陽的經濟總量在全國排第60名左右,比10年前進步了40多名。但是,貴陽想進一步邁入前50名就幾乎無法實現了。為什麼呢?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貴陽的面積太小。
貴陽市
貴陽市的面積為8000平方公裡,管轄6區三縣一市,總人口為488萬。貴陽的這個面積,在貴州是最小的,而最大的遵義管轄了3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也可以和附近的其他省會進行對比。南寧管轄了7區5縣,面積達到了2.2萬平方公裡,人口有725萬;昆明管轄了7區6縣1市,面積為2.1萬平方公裡,人口為685萬。顯然,昆明和南寧的面積都遠遠超過了貴陽的面積。
貴安新區
因此,我認為強省會的第一步就是應該擴大貴陽的管轄範圍。有人建議,撤銷安順市,將安順併入貴陽就擴大了貴陽。這個建議是十分荒唐的。因為貴州省目前只有9個地州市,已經太少了,如果還要減少一個安順,那麼對經濟的發展就更不利。貴陽的擴張並非選擇吞併地級市,而應該是適當的吞併一些縣城。
貴陽的擴張不能只是吞併地方,如果僅僅是那樣,就是玩數字遊戲了,對於貴州省並沒有多大的好處。目前而言,貴陽發展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城市建設用地已經不夠,其東部的南明區已經建設到了龍洞堡一帶,開始向龍裡縣延伸。西部的觀山湖一帶已經推進到了環城高速一帶,再向西就是清鎮市了。因此,貴陽在東邊打造了「雙龍新區」,將龍裡納入到了貴陽的經濟規劃圈。在西部,將清鎮設區作為貴陽的重點工作,如果清鎮設區成功,那麼清鎮和觀山湖的中間地帶將加速開發。今年,貴安新區的管轄權也轉到了貴陽,這也是為了適應貴陽擴張的需要。
環城快鐵
另外,再來考慮行政區劃方面的問題。實際上,貴陽在歷史上的規模非常大,除了現在的規模之外,還有龍裡、貴定、惠水、長順、羅甸5縣,統稱為「貴陽府」。新中國建立後,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將貴陽的這些縣全部剝離了出去,一半劃給了安順,一半劃給了黔南州,貴陽成為了只有城區的「光杆司令」。到了90年代,考慮到貴陽發展的需要,於是就將清鎮、修文、開陽、息烽劃回了貴陽。但是劃給黔南的5個縣至今沒有「回歸」。
就目前而言,長順、惠水、羅甸、貴定、龍裡和貴陽的關係更加密切,和貴陽的經濟交流也更加頻繁,但是和都勻的交流卻比較少了。因此,我建議在行政區劃上做出一些調整。1,為了壯大貴陽的規模,將龍裡和貴定二縣劃給貴陽。2,鑑於惠水優越的地形條件,將惠水、長順、羅甸、平塘組合在一起,建立一座地級市。如此,貴南正南方向就會崛起一座大城市,也加強了黔中經濟圈的力量。
龍裡產業園
從城市建設方面考慮,貴陽加入了龍裡和貴定,就已經完全具備了建設大城市的條件。而惠水、羅甸、長順等地不可能成為新城區,因而也沒有劃入的必要。還不如將之合併和一座新城市,充分發揮惠水的優勢。如果惠水成為了地級市,貴陽到惠水、再到興義必然會修建一條鐵路,黔西南的鐵路問題就隨之解決了。同時,永興鐵路也從惠水分路,到達都勻、凱裡,惠水便成為了貴州南部的交通樞紐。
惠水
當然,光是行政區劃的調整是沒有多大的作用的,必須配合經濟建設。目前貴陽的經濟還是十分依賴於菸草等傳統工業,因此貴陽必須加大力度在全國吸引裝備製造、電子信息技術、新能源、醫藥等十分具有潛力的產業。如此,才能從根本上提升貴陽的經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