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東京這座魅力無窮的城市裡,每個人都會驚奇的發現這裡倍數量繁多的不同主題的美術館和博物館所覆蓋。
散落在這座超級城市中的美術館與博物館,有的穿越百年承載著歷史的重任,也有的肩負新興國家建設的大責任,有的寄託著對未來社會發展的期望。
在日本各地旅遊,經常讓我感嘆當地人對藝術對文化的追求。
一個國家或城市的美術館、博物館的建設與開放,一定程度上展現了這個地區的文明與進步。
在東京,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愛,觀賞涉及到建築、文化、繪畫、漫畫等諸多世界頂級水平的作品。
同時,在建築設計上有很強造詣的日本人,又將不少美術館博物館的建築本身打造為一件件藝術品,與其內容一起,留給世人摩拜與欣賞。
森美術館森美術館就位於六本木之丘的53層,比展望臺高一層。
記得之前在大阪的天王寺阿倍野HARUKAS展望臺,也是有個美術館,我們在那裡參觀了跨年的吉卜力立體建造物展。
森美術館一年會舉辦多次特展,我趕上了「建築的日本展:流轉的譜系」的尾聲。
這一次的展覽也有著森開館15周年紀念之意。
最近幾年在日本各地旅行,也參觀了不少日本建築大師的作品,感覺日本近代真是出了不少建築大師,各具特色,整個社會的創造力在近代更是達到了一個頂峰。
之前曾經旅行過的嚴島神社、江之浦測候所、東大寺、閒谷學校、水之教堂,都在展覽裡有介紹到。
結合之前自己親自參觀的印象,再配合展覽中的視頻、文字介紹,就更加對日本建築的技藝、精神、主旨有了深入的理解。
整個展覽十分關注觀眾的體驗,因此大部分區域禁止拍照,只在幾個展品可以拍照留念。
用在日本古代木造建築上的隼牟結構。
等比例再現的千利休茶室「待庵」。
三分之一等比列還原的丹下健三家宅。
森美術館商店有很多價格不菲的紀念品。
根津美術館在東京時尚之地表參道,隱藏著一處可以洗盡世間塵土的靜謐之地。
根津美術館是東京的老牌美術館之一,所在的地方原本屬於根津家族。
這所極有可能是日本最美的私人美術館由隈研吾設計,設計主旨是「從都心的喧鬧到靜寂的美的世界」。
建築的入口十分有特點,我發現日本建築設計師極其會運用透視,看這個竹牆,和之前的江之浦參拜長廊是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整棟建築曾獲2010年每日藝術賞,如果說安來的足立美術館是最美庭院,那這裡可以被稱為是實現了傳統與現代之和諧的美術館。
在隈研吾的打造下,根津美術館與後面的庭院結合的非常完美,很好地減少了建築物與自然之物在一起的割裂。
建築物猶如消失了一般,讓人感覺就是沉浸在自然之間。
在隈研吾看來,美術館或者博物館設計的核心價值就應當以地理位置為重,建築應該為其擔負的功能服務,最大限度體現其功能,才是最重要的。
美術館主體建築佔整個區域的五分之一,另外五分之四是大片的庭院和隱藏其間的茶室。
讓我想起料理仙姬中阿仙買了個200w的古董放在庭院裡風吹雨淋的場景。
恰好是中午陽光最好的時候,綠植茂盛洶湧,拾階而下深不見底,覺得再往下走有個高山寺院也不奇怪。
在都市最繁華的地方竟然有這樣的處所,真是不可思議。
這裡儼然是南青山地區的一塊綠洲,沉浸在大自然之樂中,感受季節與物候的更迭變幻。
逛完美術館,我又在街上走了走。
表參道商業很繁華,但我對大品牌太陌生,所以也沒有仔細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