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吸菸率不降反升,印尼消費者基金會呼籲政府禁止網際網路香菸廣告

2020-12-10 華輿

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

中新社·華輿訊 據印尼商報報導 印尼消費者基金會(YLKI)理事會常務主席杜魯斯·阿巴迪聲稱香菸廣告泛濫導致學青少年吸菸人數上升。

援引自安塔拉國家通訊社7月4日報導稱,杜魯斯說:「衛生部2018年衛生服務調查結果顯示,10歲~18歲人群吸菸率為9.1%或者是800萬人左右,高於2013年的7.2%,都已經變成吸菸上癮者了。根據2019年國家中程發展計劃,政府制定將青少年吸菸率降至5.4%的目標,但是青少年吸菸率卻每年都在上升。理應不再有任何關於香菸的廣告或者是宣傳,香菸是有害的商品。」

此外,香菸是被稅的商品。根據2007年第39號稅法規定,要監管、控制批發數量和對民眾或者是環境有害被稅的商品。

他說:「要控制被稅的商品的批發數量和產量,不是做宣傳。做廣告或者是宣傳等於違反稅法。」

他稱,目前印尼香菸控制相當薄弱,再加上香菸廣告相關規定不夠完善。對網際網路香菸廣告的監管力度不夠,導致網際網路香菸廣告越來越猖獗,帶來長期負面的影響,青少年會認為吸菸正常、時尚。

印尼消費者基金會因而敦促政府全面禁止香菸廣告。(原標題:青少年吸菸率不降反升 印尼消費者基金會呼籲政府禁止網際網路香菸廣告)

來源: 印尼商報

相關焦點

  • 臺灣每年2.7萬人死於煙害 各界呼籲積極應對煙害新挑戰
    新華社臺北5月31日電(記者章利新馬玉潔)5月31日是世界無菸日,臺灣各界連日來紛紛舉辦活動宣傳吸菸危害,呼籲臺當局及時修正煙害防制法,採取有力措施應對新型態菸品出現、青少年吸菸率居高不下等新挑戰。
  • 為什麼國家不禁止生產香菸,卻到處禁止吸菸?看完恍然大悟!
    每次小九發了關於香菸的科普文章後,都會收到很多評論:「抽菸危害這麼大,國家為啥還造香菸?把香菸廠砍掉,誰種菸草重罰不好嗎?」「吸菸有害怎麼不關閉香菸廠呢?只有把所有的香菸廠都關閉,全國都不準種香菸了,自然就會減少癌症的發生。」
  • 香港食衛局:吸菸率若降至7.8% 可提早檢視全面禁菸
    中新網11月21日電 據香港《明報》報導,香港特區政府在2018年中旬定下目標,期望在2025年將吸菸率減低至7.8%。對於何時設立「菸草終局」路線圖,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如2025年之前已降至7.8%,可早一點檢視,但她稱剩餘的菸民較難戒菸,需要「悉心照料」。
  • 外媒:俄羅斯衛生部禁止免稅銷售香菸
    中國網新聞7月19日訊 據塔斯社報導,俄羅斯聯邦衛生部出臺的反菸草方案中規定,禁止在俄羅斯境內的免稅商店內免稅銷售香菸,即出售所有香菸將按照全額交納消費稅、關稅。  俄羅斯聯邦衛生部證實確有此項禁令,並聲明菸草製品的免稅交易在俄羅斯應該被禁止,因為俄羅斯早在2011年就籤署了《世界衛生組織菸草控制框架公約》,而這一規定也被包含在此框架公約當中。按照《世界衛生組織菸草控制框架公約》,籤署方應考慮本國在控煙方面的衛生目標,並在相應的情況下酌情限制或禁止菸草製品的免稅銷售和進口。
  • 韓煙價上漲 政府推進對免稅店香菸徵稅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劉洋】據韓國《中央日報》1月13日報導,隨著韓國2015年起與香菸有關的稅金上調,由於韓國免稅店的香菸售價比市場上的香菸價格低出一半以上,從而發生搶購現象。因此韓國政府正推進對免稅店所售香菸收取稅金的方案。
  • 臺灣青少年電子菸使用增幅超五成 紙菸吸菸率10年來首升
    新華社臺北5月29日電(記者吳濟海、傅雙琪)5月31日世界無菸日到來之際,臺當局「健康署」發布的2019年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結果顯示,臺灣青少年電子菸使用率增幅超過五成,紙菸吸菸率出現10年來首度上升。
  • 韓國禁止向青少年出售香菸 吸菸者仍然眾多
    中國網10月12日訊 據韓國媒體10月11日報導,向青少年出售香菸雖然是被嚴厲禁止,但是實際上在韓國抽菸的青少年不在少數,究竟這些青少年的香菸是從何而來的呢?為了弄清青少年們的香菸的來源,韓國記者對就讀於韓國大田廣域市的一中學的抽菸學生們進行了調查,當問到是否有在便利店或大型超市購買香菸的經歷時,所有被調查的同學們都做出了肯定的回覆。調查結果顯示,有70%的青少年是從認識的哥哥處購得香菸,15%的青少年從不需要身份證的販賣商店購得香菸,還有15%的青少年用哥哥或姐姐的身份證購得香菸。
  • 中國香港政府提議全面禁止銷售電子菸,為何?
    他們還擔心電子菸如同傳統香菸一樣,難於管理,因此巴西政府在全國禁止電子菸銷售。 菸癮的名詞解釋,是因長期吸菸,煙中所含的尼古丁成癮,造成人體對香菸的長期依賴。突然停吸或減少香菸,24小時內至少會有下列種種不適症狀,諸如:渴望吸菸、煩躁、憂鬱、精神難以集中、不安定、頭痛、昏昏欲睡等。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老菸民明知吸菸對身體危害大,但就是戒除不了的原因。
  • 盤點各國禁菸妙招:新加坡街道充滿禁菸廣告
    報告還說,如今菸草廣告花樣翻新,由於法律明令禁止在大眾媒體上做菸草廣告,所以菸草業就不斷尋求新的途徑,特別是通過新媒體手段來營銷菸草,包括網站和社交媒體等。  那麼,關於禁止各種形式的菸草廣告,各國都有什麼妙招?如果菸草企業違反了規定,會受到什麼懲處呢?我們先去澳大利亞看看。在那兒,政府除了對菸草廣告管控得越來越嚴,還有個好法子,就是把各種香菸的包裝統一成一個樣子。
  • 隨處可見「禁止吸菸」標誌,為何不直接「禁止生產」?原因有3點
    我國菸民很多,所以即使中國菸草從來不打廣告,也會有源源不斷的生意。眾所周知,香菸是一個"壟斷"行業。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吸菸有害健康,但為什麼不禁止生產呢?基本上,公共場所都標有"禁止吸菸",但從來沒有"禁止生產;。其實這是有原因的,內行人透露:香菸一旦禁止生產,後果是不堪設想的。事實上,並不是不想"停止生產"。
  • 澳洲吸菸率是多少,你一定猜不到!
    今天是5月31日世界無菸日World No Tobacco Day在抽菸的時候想一想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會不會就「放下香菸,立地成'佛'」了呢?如果還是無法克制抽菸,澳洲政府來幫忙!細想一下……澳洲菸草有多貴?是不是立馬感覺「囊中羞澀」起來呢!海關這一年查獲香菸偷稅金額達$3.6億!
  • ...產業全球周報第80期:法院裁定南非政府在疫情期間禁止銷售香菸...
    法院裁定南非政府在疫情期間禁止銷售香菸和電子菸違憲南非高等法院12月11日裁定,南非在今年早些時候實行的強制封鎖期間禁止電子菸和菸草銷售違反憲法。從3月到8月,政府禁止銷售菸草製品和酒精,以阻止冠狀病毒的傳播。
  • 澳門媒體:港澳臺對電子菸堅決說「不」
    新修訂的《控煙法》已於今年元旦生效,新版控煙法規定,不準售賣電子菸,也不得進行廣告促銷;禁止吸菸範圍擴大至由主管實體劃定的距離標示集體客運車輛停車處(巴士站)10米範圍內,在禁吸地點吸電子菸同樣違法,將被罰1500元澳門幣。澳門衛生局呼籲市民,多加利用控煙熱線舉報違法個案,以便其收集更多違法信息,完善巡查策略。
  • 深度解讀:菸頭竟是海洋垃圾的最大來源,禁止使用香菸過濾嘴?
    一位著名的菸草行業學者、一位加利福尼亞州議員和全球衝浪組織,都認為應該禁止香菸過濾嘴(用於減少吸菸時吸入嘴中的煙霧、焦油和燃燒時產生的懸浮粒子,亦可減少香菸的有害性和吸菸時吸入嘴中的菸草)。這項新發起的運動,希望通過將關注人類健康的活動家,與關注環境的環保人士聯繫起來,從而獲得更多的支持。
  • 美國青少年吸菸現狀:電子水煙日益流行
    鳳凰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12日消息,據科學日報報導,當涉及測量青少年吸菸趨勢時,大多數公共健康機構過度依賴於每月香菸使用報告,但一項最新數據顯示,這樣的統計數據過於寬泛以至於很難得出目前行為習慣和歷史改變的結論。這一常被用於描述高中生香菸使用的數值是建立在調查過去30天內吸菸行為的問卷上。
  • 荷蘭禁售香味電子菸,旨在降低青少年吸菸率
    據荷蘭媒體Dutch News 23日報導,7月1日起,荷蘭政府將把現行的吸菸立法擴大到電子菸的範圍,同時還計劃全面禁止電子菸中含有香料的菸草產品。這些措施在周二向荷蘭議會的簡報中概述,旨在降低吸菸對青少年的吸引力。
  • 1917年的美國香菸廣告有多喪心病狂?聯合兩萬多名醫生說吸菸無害
    1917年好彩牌香菸廣告然而到了1928年,他們的廣告語中居然聲稱吸自己的香菸可以減肥管理身材。廣告畫面上一個胖子下墜,一個身材完美的男人呈現飛起狀。好彩牌香菸的瘦身廣告這一年好彩牌香菸的銷量上升了300%,巨大的利潤讓商人們瘋狂了。不過1930年之後,人們逐漸發現了吸菸的危害,他們開始感覺呼吸不暢和喉嚨不適,很多人開始放棄吸菸。
  • 《南風窗》封面故事:菸草廣告考驗上海
    據悉,中國政府正在積極準備於年底前正式與WHO(世界衛生組織)籤訂公約的細則。如果最終籤約,該公約作為一項國際法,將在中國適用。按照公約第13條:「締約各方應廣泛禁止或限制所有的菸草廣告、促銷和贊助」,政府會出臺一系列比現在嚴厲得多的禁菸措施,並承諾在幾年內達到一定的標準。
  • 到處都有禁止吸菸,為何不直接「禁產」?只因3點,國家也很無奈
    但是對於吸菸的人來說,這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所以有不少菸民甚至編出了那一句非常經典的名言,就是:「飯後一支煙,快樂似神仙」。即使中國菸草公司從不打廣告,每年也有3.5億菸民為其買單。眾所周知,香菸是一個「壟斷型」行業,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吸菸有害健康,但為什麼不禁止生產呢?基本上,公共場所都會標明「禁止吸菸」,但從來不會標明「禁止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