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卻以講客家話為恥,算不算一種悲哀?!

2021-03-01 五華資訊

「我們家鄉的很多人以說客家話為恥,他們到了珠三角打工竟然不願意和家鄉人說客家話,而是說白話,好像說客家話低人一等。」

我們都知道,客家話(簡稱客語),是漢族客家民系的母語,分布區域非常廣泛,遍及中國東南沿海、南部、西部等省份、香港新界北區、臺灣、海外客家人移民地區(如新馬泰、印尼及歐美等國)。

客家話被認為漢語七大方言之一。歷史上曾是蘭芳共和國境內主要流通語言之一;也曾是太平天國的「國語」,還被廣泛用於其官方文書中;而如今,如果你知道,客家話作為客家人的母語,卻被一些客家人認為是「沒面子」,甚至是帶有「恥辱」的,心裡會不會隱約有些難受?

我們說母語,也就是「第一語言」,有三種解釋。一個是:一個人出生以後最早接觸、學習、並掌握的一種或幾種語言。第二個是:一個人的民族語,即「根源」。再有一個則是:不借用其他語言進行(如翻譯等方式)學習而學會的語言。而現在我們所說的「母語」,一般是指一個人自幼習得的語言,通常是其思維與交流的自然工具 。都德說:母語是民族的標誌和象徵,一個民族的語言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劉漢俊說:呵護母語,就是留住民族文明的根。由此可見母語的重要性。

但在社會發展的今天,你有沒有注意到?隨著普通話的推廣和普及,許多地方的方言已經漸漸丟失了。前不久才聽一個梅州的朋友說,他的孩子自從學了普通話之後,都不愛講客家話了。原因是學校裡要講普通話,同學都講普通話,他習慣了,在家裡,跟父母家人講話也自然地選擇了普通話。

推行普通話,是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這本是無可厚非的。但如果沒有意識去保護和傳承一些祖輩留下來的好的東西,久而久之,客家話,包括更多我們珍視的傳統的東西,是不是也會隨之漸漸消失不見?更有甚者,如果連自己家鄉的人都不認同家鄉的語言,不愛惜珍視自己的母語,又會有誰去愛惜、珍視呢?那樣,算不算是一種悲哀?

@男人30:大陸的客家文化保護太差,所以很多客家人歸屬感不強,確實挺悲哀的。最怕的就是若干年以後,客家人都不見了,唉……

@四爺:客家話如此廣泛,那新華書店裡為什麼沒有客家話詞典買?

@東華:寧賣祖宗田,莫忘祖宗言!

@んg:遇到什麼人說什麼話,我剛開始在外面工作,遇到說客家話的就說客家話,遇到白話的也能磕上幾句,普通話更不用說了。

@真性情:現在梅州農村孩子很喜歡講普通話對家裡的老人置之不理, 哎

@瀟瀟木:說為恥就過了吧,畢竟身在異地,說當地話方便點,但跟自家人一起也不說客家話就過分了。

@大頭菜:普通話可以讓你走的更遠,方言則讓你記住你的根在哪裡?

點擊「閱讀原文」找工作,找對象馬上找到!

你點一個小編工資漲5毛

相關焦點

  • 客家藍衫:一種穿在婦女身上的客家文化
    ▲客家藍衫客家人的傳統服飾被稱為客家藍衫,以樸素而名,顏色多以黑、白、藍為主色調,其布料也大都為藍色和黑色,早期傳統的客家服飾的開襟形式主要有「大襟」、「琵琶襟」、「對襟」三種藍衫在過去是客家人的常服,不僅居家休閒的時候穿著,走親訪友也是身著藍衫,甚至在重大節日,比如「墟日」,也能看見客家人身穿藍衫。與中原服飾相比較,客家藍衫並沒有明顯的等級分,服飾上比較少紋飾,常見的是壽字紋或其他寓意吉祥的圖案,這也表明了客家人對上天的敬畏與敬仰。同時,客家傳統服飾並不像少數民族那樣絢麗多彩,崇尚的是「簡潔樸素美」。
  • 灰水粽:藏在客家人心裡的家鄉味道
    在客家人的習俗中,有「沒吃灰水粽,就不算過端午節」的說法。灰水粽是知名的客家小吃,因為灰水粽色澤金黃,晶瑩透明,適合冷吃,在夏季可做清涼解渴的食品。灰水粽的製作極其繁瑣,選材至關重要,由於南方氣候特徵,稻穀分早、冬兩季,早稻糯米相對硬度高,不適合製作灰水粽,冬稻是最佳選擇,口感極佳。一般端午粽子都選用頭一年的冬稻,經精挑細選,貯藏,端午節前碾成米備用。
  • 客家人講客家話,經典的客家方言
    客家語是客家人之間的獨特語言。保留部分畲語、古漢語發音,但它本身是民族多語言融合的產物。
  • 客家飲食文化:古代中原飲食文化的「活化石」
    它可以簡略地概括為善制野味、講究火候、醇厚香濃、樸素實在、注重養生。客家菜選料廣泛,注重地方特產原料的使用,在眾多的熱菜中,都以當地山珍野菜為原料,而且在製作野味方面有很多獨到之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客家菜十分講究火候,擅長燉、煮、煲、釀、烤、燜、燒、鹽焗、瓦罐煨,在菜餚的烹製中做到了嫩而不生、香而不老、爛而不柴、外酥內嫩,火候的運用可以說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 何謂客家?客家是文化的概念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壯大,客家人演繹了一個傳說和神話,在世界各地也一度掀起「客家熱」。何謂客家?著名客家學者羅香林先生在《客家研究導論》開篇中寫道:「南部中國,有一個富有新興氣象、特殊精神、極其活躍有為的民系,一般人稱他們為『客家』,他們自己也稱『客家』。
  • 廣府菜、潮州菜、客家菜,正宗不正宗?這八個標準說了算!
    同時,今年首批「粵菜師傅」還將持證上崗。△客家鹽焗雞,來源:網絡梅州市人社部門發動梅州市餐飲行業協會,聯合河源、惠州等市,以梅州客家菜為主、兼顧廣東其他客家地區風味菜特色,傳承發展創新客家傳統特色菜為目標,走訪梅州城區、大埔縣、五華縣、梅縣區、蕉嶺縣
  • 四川有數百萬的客家人,至今講著客家方言,廣東客家人快來認親
    在四川,有數百萬人的客家人,他們都說客家話,他們的祖先來自廣東等地區。在湖廣填四川的時候,這些客家人舉家遷往了四川,並在四川生根發芽,繁衍至今有數百年。但是他們的語言一直保留有自己的特色,客家話也一直一代代的相傳,及至今天,四川地區的客家話依舊能和廣東地區的客家話順暢交流。
  • 《客家基本法》是對客家族群的一種警醒!
    總體來說,整部法律通過了許多保護臺灣客家文化的具體條款。對於這部姍姍來遲的《客家基本法》,全球許多客家人為之歡呼雀躍,因為這是有史以來首次以法律形式立法保護客家文化。從此以後,臺灣客家鄉親在保護母語、保護自身文化的時候,不再只是停留在口頭上,開始有法可依,從而可以更加理直氣壯。因此,這確實很值得高興。
  • 首屆海峽兩岸客家話演講比賽(龍巖)觀後感
    龍巖市臺港澳事務辦公室主辦,龍巖電視臺等單位承辦的「說客家話,道桑梓情——首屆海峽兩岸客家話演講比賽」在龍巖市舉行,龍巖市長汀、連城、上杭、武平、永定等五個客家縣和臺灣派出代表隊參加。  如同《月光光》有諸多不同版本一樣,作為客家民系標誌之一的形成於汀江流域、成熟於梅江流域的客家話,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客家人聚居區地域的拓展,雖然也出現了一些包括語音、語調、詞彙和語法諸方面的差異,比如,臺灣地區有所謂「四縣腔」「海陸腔」「饒平腔」和「大埔腔」的差別,但各地的客家人卻依然可以用各自的客家話交流溝通,如廣西、四川的客家人與閩西、臺灣的客家人可以對話,馬來西亞客家人與梅州、
  • 粵贛古道:客家歷史文化的活化石
    在古代,這裡形成了以龍川佗城為中心的交通網絡和以和平縣等地為要衝的粵贛古道。目前,河源和梅州地區依然保存著大量古道資源,這些古道見證了千百年來客家移民的艱辛奔波,也見證了客家文化的繁盛,是客家歷史文化的活化石。如今重走古道,依然能感受到往昔歷史的厚重風姿。
  • 廣東三大民系都從北方南遷而來,為什麼只有客家人自稱客家?
    橙色為粵語,綠色為客家話,紅色為潮汕話。事件平息後,廣府人與客家人的戰爭延伸到筆端。同治《新會縣誌》、光緒《新寧縣誌》謾罵客家人為「匪」、「賊」。1905年出版的《廣東鄉土歷史》教科書稱:「廣東種族有曰客家、福佬族,非粵種,亦非漢種。」客家文人奮起反擊,紛紛著文論證自己非但是血統純正的漢族,還特別優秀。
  • 客家人屬於漢族還是少數民族?細談客家發展史:「客」從何方來
    其實除了粵語,廣東還有客家話和潮汕話兩大語系,但因為說粵語的人數最多,加上經濟最發達的是講粵語的珠三角地區,因此很多人誤以為粵語是所有廣東人的母語,而客家和潮汕人常常就被忽略掉了。中國南方漢語方言眾多,因此漢族民系的劃分常常又以方言為主要標準,如說粵語的廣府民系,說吳語的江浙民系。以客家方言為母語的客家人當然也就屬於客家民系。客家話,又被稱為「涯話」、「新民話」。無論是「客家」還是「新民」,這個族群都被強調了「客人」的屬性。的確,客家人的歷史就是他們不斷遷徙,不斷南下的歷史。
  • 客家人和客家文化
    16日上午,由三明市客聯會、寧化石壁客家宗親聯誼會、馬來西亞居鑾客家公會等社團組織共同主辦的第26屆世界客屬石壁祖地祭祖大典在寧化舉行。來自省內外58個客家社團的代表齊聚祖地,尋根謁祖,共話發展。
  • 【客家文化】客家人的由來
    對其居住地而言,這些人是從別處搬遷過來的「客」,可以說,離開了遷徙就不會有「客家」這一稱謂。客家人遷徙的原因多種多樣。早期則主要是源於災害的脅迫。諸如殘酷的戰爭、水、旱、蟲等特大自然災害的打擊及瘟疫的流行。中國歷史上每次大規模的戰亂,幾乎都造成了客家人的大遷徙。據史料記載,南北朝時期就有過客家先民的大遷徙。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種特殊方式的遷徙。
  • 客家人的由來與客家精神,身為客家人你一定感到自豪!
    從洪秀全的金田起義、康梁的維新變法、何子淵的教育革新,再到孫中山的民主革命,無不得益於「始終以國家民族大義為己任、敢為天下先、善為天下先、屹立潮頭、自強不息的的客家精神」形成發展  客家精神的形成與發展,與客家歷史與文化的發展演變關係密切。
  • 福建為全球客家人打造導航網站
    在以「展示·交流·共享」為目的的大型公益性網站「客家通導航」運行5個月後,「客家通」網站的第二個重要頻道「客家通社區」16日起試運行。  記者登錄「客家通社區」網站上的「客家地圖」看到,網民可以精確標註當地客家人的詳細分布情況,這對於外界了解客家人帶來很大便利。
  • 【客家傳統】柳州客家人的性格
    客家人秉承一種平民主義文化心態,其趣味更具人性化。在這種趣味下,民間商業活動就比較活躍。由於客商的商業需要很大的包容性,是不斷流動的、開放的,需要交往、妥協,在這個過程中,客家人就變得精明務實、低調誠信。  客家女人善於勤儉持家。前幾日我應約到一位女友家做客,她和丈夫都是客家人,一家三口居住的是市中心一套260平方米的複式樓,裝修樸素不張揚。
  • 客家人,共創的客家文化遍布在世界各地
    提起客家人,很多人並不了解。甚至沒聽說過,今天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客家人以及他們創造的客家文化。首先客家它不是一個少數民族。客家是一個具有顯著特徵的漢族分支族群,也是漢族在世界上分布範圍廣闊、影響深遠的民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