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鄉的很多人以說客家話為恥,他們到了珠三角打工竟然不願意和家鄉人說客家話,而是說白話,好像說客家話低人一等。」
我們都知道,客家話(簡稱客語),是漢族客家民系的母語,分布區域非常廣泛,遍及中國東南沿海、南部、西部等省份、香港新界北區、臺灣、海外客家人移民地區(如新馬泰、印尼及歐美等國)。
客家話被認為漢語七大方言之一。歷史上曾是蘭芳共和國境內主要流通語言之一;也曾是太平天國的「國語」,還被廣泛用於其官方文書中;而如今,如果你知道,客家話作為客家人的母語,卻被一些客家人認為是「沒面子」,甚至是帶有「恥辱」的,心裡會不會隱約有些難受?
我們說母語,也就是「第一語言」,有三種解釋。一個是:一個人出生以後最早接觸、學習、並掌握的一種或幾種語言。第二個是:一個人的民族語,即「根源」。再有一個則是:不借用其他語言進行(如翻譯等方式)學習而學會的語言。而現在我們所說的「母語」,一般是指一個人自幼習得的語言,通常是其思維與交流的自然工具 。都德說:母語是民族的標誌和象徵,一個民族的語言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劉漢俊說:呵護母語,就是留住民族文明的根。由此可見母語的重要性。
但在社會發展的今天,你有沒有注意到?隨著普通話的推廣和普及,許多地方的方言已經漸漸丟失了。前不久才聽一個梅州的朋友說,他的孩子自從學了普通話之後,都不愛講客家話了。原因是學校裡要講普通話,同學都講普通話,他習慣了,在家裡,跟父母家人講話也自然地選擇了普通話。
推行普通話,是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這本是無可厚非的。但如果沒有意識去保護和傳承一些祖輩留下來的好的東西,久而久之,客家話,包括更多我們珍視的傳統的東西,是不是也會隨之漸漸消失不見?更有甚者,如果連自己家鄉的人都不認同家鄉的語言,不愛惜珍視自己的母語,又會有誰去愛惜、珍視呢?那樣,算不算是一種悲哀?
@男人30:大陸的客家文化保護太差,所以很多客家人歸屬感不強,確實挺悲哀的。最怕的就是若干年以後,客家人都不見了,唉……
@四爺:客家話如此廣泛,那新華書店裡為什麼沒有客家話詞典買?
@東華:寧賣祖宗田,莫忘祖宗言!
@んg:遇到什麼人說什麼話,我剛開始在外面工作,遇到說客家話的就說客家話,遇到白話的也能磕上幾句,普通話更不用說了。
@真性情:現在梅州農村孩子很喜歡講普通話對家裡的老人置之不理, 哎
@瀟瀟木:說為恥就過了吧,畢竟身在異地,說當地話方便點,但跟自家人一起也不說客家話就過分了。
@大頭菜:普通話可以讓你走的更遠,方言則讓你記住你的根在哪裡?
點擊「閱讀原文」找工作,找對象馬上找到!
你點一個小編工資漲5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