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文化和旅遊部公布數據,
假期首日(5月1日),全國接待國內遊客總人數2319.7萬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約97.7億元。全國未發生重大涉旅安全事故和重大投訴案件。
(註:去年整個五一假期是1.95億的出遊人數,收入大約是1200億元,也就是說,每一天遊客的出遊大約在5000萬人。)
文化和旅遊部介紹,首日全國假日旅遊市場總體運行平穩,全國A級旅遊景區開放8498家,約佔總數的70%。嚴格落實遊客流量不超過最大承載量30%左右的要求,未發現大規模人員聚集情況,基本做到限量、錯峰、安全、有序開放。
遊客為看日出連夜登泰山
官方深夜發通告!五一假期全國多數景區全面實行實名制預約購票。其中,山東泰山嚴格執行接待量不超過核定最大承載量30%(3.4萬人)要求;遊客瞬間最大承載量達到25%(1.8萬人)時啟動預警機制、延緩進山;達到單日最大承載量25%(2.9萬人)時暫停售票、限時進山。
但視頻顯示,五一為看日出遊客排隊等候登泰山,景區現場開啟「人從眾」模式,擁擠不堪。
來源:燃新聞
據報導,假日期間,泰山景區啟動了旅遊秩序維護Ⅰ級響應程序,還用上了多種高科技手段,對遊客數量、旅遊環境等進行超前研判。
網友表示,這還是已經是限制進入景區的人數了,如果不限制,現場可想而知:
隨後,泰山景區官網再發兩通告:景區實行分時預約,分時下山。
圖自泰山風景區官網
其他景區情況如何?
瀘沽湖景區:
關閉景區售票通道
5月2日,紅星新聞記者從四川涼山州摩梭家園暨瀘沽湖旅遊景區管理局獲悉,按照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關於節日期間疫情防控和安全工作的相關規定,5月2日瀘沽湖景區四川片區遊客已達最大承載量,現已關閉景區售票通道,暫停對未預訂景區門票遊客的接待。如遊客未提前預訂景區門票,請返回或調整行程。
四川瀘沽湖景區表示,如需購買門票,請關注「中國四川瀘沽湖」微信公眾號。購買5月3日門票的遊客,請於5月1日晚上12點後進行線上購票;購買5月4日門票的遊客,請於5月2日晚上12點後進行線上購票。
記者從四川瀘沽湖景區了解到,四川瀘沽湖景區每日接待遊客量不得超過核定最大承載量的30%,即每日接待遊客不超過5446人。
九寨溝景區、峨眉山景區:
5月2日門票已售罄
來自九寨溝景區的消息,今年「五一」假期,九寨溝景區每日遊客限流1萬人次,遊客需在入園前一天18時前預約購票,每天入園截止至當天12時。
5月1日上午9時,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九寨溝景區5月2日的網絡預售門票已售罄。這意味著今年「五一」期間,九寨溝景區將在5月2日迎來客流高峰。
5月1日上午9時九寨溝門票預定情況。
據九寨溝景區官方網站發布的《「五一」假日旅遊溫馨提示》顯示,因仍處於疫情防控期間,「五一」假期該景區實行提前預約,遊客需在入園前一天18時前預約購票,每天入園截止至當天12時,每日遊客限量1萬人次。目前,九寨溝景區5月2日的門票和車票網絡預售已達最大限量人次,建議未買到門票的遊客不要盲目前往,可選擇錯峰遊覽或到其他景區觀光遊覽。
5月2日,據@峨眉山景區官方微博消息:疫情防控期間,峨眉山景區門票單日限量13500張,5月2日9時當日門票已售罄。請未成功預訂的遊客選擇周邊景區錯峰遊覽或提前預訂峨眉山景區其他時段票務。
此外,隨著很多景區「限流」,也造成了「一票難求」的局面。
目前,故宮不僅五一假期門票全部售罄,假期後的第一個休息日——5月10日的門票也已售罄。如果沒有預約門票,這幾天就別往故宮跑了。
這個五一勞動節,氣溫可是很「稱職」。看看氣溫實況圖,全國已紅成一片。特別是在北方,可是展開了一場高溫衝刺賽。
4月30日,鄭州、天津相繼熱到35℃以上,甚至打敗了海口、南寧、重慶等地,成為今年全國首個和第二個高溫省會/首府/直轄市。
5月1日,北方的高溫衝刺賽繼續開賽。1日15時10分,太原達到35.4℃,成了今年第三個高溫省會/首府/直轄市。這個氣溫還破了當日5月上旬高溫紀錄。過去太原5月上旬最熱是35.3℃,從1981年5月7日,一直到現在才被打破。
幾乎就在同時,西安也升至35.0℃,拿下當地今年首個高溫,比常年平均5月31日提前了30天。
把目光放寬到整個北方。氣象監測顯示,內蒙古東南部、遼寧西部、北京西南部、天津西部、河北北部和西部、山西中北部、河南西北部、陝西關中地區等地的部分地區出現35~38℃高溫天氣;內蒙古、遼寧、北京、河北、山西、山東等地共100個國家氣象觀測站氣溫突破5月上旬歷史極值,河北張家口赤城氣溫達到35.6℃,突破當地5月歷史極值。
但5月1日僅僅是熱浪席捲的開端,中央氣象臺預計,未來三天,北方地區「熱情」不減,氣溫持續攀升,5月1日至3日,河北、山西、河南、山東等地的部分地區最高氣溫可達35~37℃,省會級城市中,天津、西安、太原等城市都可能出現35℃以上的高溫天氣。
中國天氣網氣象分析師邵鵬表示,西安首個高溫日通常在5月底出現,而太原、天津更晚,平均時間為6月上中旬。在五一假期,這些城市的高溫一旦兌現,都將比常年同期提前1個月左右,多地氣溫甚至會打破歷史同期最高紀錄。
然而,北方的高溫不會一直如此「高調」下去。從氣象大數據來看,雖然5月以前,我國一些地方會陸續出現高溫,但平均日數往往不足1天,高溫的集中爆發期往往在6月至8月。
北方高溫「起步」相對較早,6月至7月為集中爆發期, 6月份,西安、石家莊、鄭州等城市的平均高溫日數能達到5-7天,7月更往往能達到5-10天,北京、天津這兩月的平均高溫日數也能有3-4天。
南方大部地區高溫集中出現的時間明顯晚於北方,常年7月至8月才進入高峰期,但部分城市高溫日數會後來居上,像是杭州、長沙、南昌、福州等城市7月平均高溫日數能達到12-15天,比北方城市日數更多。此外,海口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4月至8月都可能連續出現高溫。
邵鵬表示,5月2日至5日,受冷空氣影響,我國長江以北地區氣溫將自北向南將下降4~6℃,部分地區8~10℃,到了4日,華北、黃淮的大範圍的炎熱天氣將會告一段落;南方4日會迎來階段氣溫高點,5日伴隨降雨發展,氣溫也將明顯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