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一聊起香港就會想到海港城、旺角波鞋街以及銅鑼灣SOGO等購物場所,不可否認這些購物場所是築起香港旅遊路線的重要一環,但若只是購物構成的旅行,往往就失去了造訪當地的一部分意義。再看那些簡單的旅行攻略,顯然越來越不能滿足當下很多遊客渴求深度遊的欲望。可以洞察到有更多遊客的目光,開始聚焦到更深層的文化旅行(Cultural tourism)之中。所以今天,就由我來帶你去發掘香港到目前為止少為人知的另一面,讓你對香港,尤其是尖沙咀地區,有一個正確的打開方式。
喜帖街原是香港的一條老街,20世紀80年代逐漸為人所知,幾乎每一對舉辦婚禮的新人都會去喜帖街選購新婚用品。該街大部分建築為20世紀50至60年代的唐樓,整齊劃一,極具傳統特色。2004年初,香港政府計劃重新開發此區,此舉引起了當地居民的反感,大家擔心政府破壞了這段歷史意義濃厚的街道。最終昔日紅金炯炯的喜帖街,敵不過時代巨輪的吞噬,轉眼已成一片頹垣敗瓦。
《喜帖街》表面上是講述一個愛情故事,其實是傷感香港的改變。《喜帖街》就是寫給香港的,《喜帖街》代表懷舊,代表眾多港人心中被現代文明吞噬的「老城情結」。與被現代文明吞噬更多的香港對比,在對岸同樣是特別行政區的澳門,對歷史文化就有更多的表現欲。2005年「澳門歷史建築群」列入世界遺產,並重新命名為「澳門歷史城區」(The Historic Centre of Macao),澳門城池雖小,但竟然也隱藏了25處世界遺產!
在四百多年的歷史裡,中國人與葡萄牙人在澳門歷史城區內,合力營造了不同的生活社區。這些生活社區,除了展示澳門的中、西式建築藝術特色外,更展現了中葡兩國人民不同宗教、文化以至生活習慣的交融與尊重。這種中葡人民共同醞釀出來的溫情、淳樸、包容的社區氣息,是澳門最具特色、最有價值的地方。而澳門旅遊當局,為歷史文化專門定製了幾條路線,更能讓不同遊客根據自己興趣,選擇串聯起澳門的古今交融。
而提起香港,旅遊者們經常只會想起「購物」「美食」這些標籤,豐富多元的香港文化卻被忽略或無視。到哪兒能體會到原汁原味的香港風情和歷史傳統?
「大都會、小地方,四面八方來的人」,彈丸之地的香港,究竟有多少可稱得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東西?什麼是地道「港味」?是蘭桂坊的活色生香,還是維多利亞港兩岸的流光瀲灩?是周星馳式的無釐頭,還是古惑仔的江湖情?是菠蘿包,還是港式奶茶?都對,卻不全。
其實,香港的歷史文化元素一點都不少,只是被現代文明的鋒芒掩蓋了更多。長洲太平清醮、中秋大坑舞火龍、大澳端午龍舟遊湧、粵劇、涼茶……這些穿越歷史風塵而來、「煙火氣」十足的傳統文化、習俗,是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傑出「代表」,雖大多不為外人熟知,卻是地道「港味」的鮮活體現。
筆者在香港學習生活了兩年,周末假期都會遠離都市,跑去「真實的香港」的體驗在地生活。譬如去有「香港威尼斯」之稱的大澳漁村看看,那裡是一個具有悠久的歷史的漁村,大澳邊上的鹽田遺址據說可上溯至石器時代。行走在棚屋的木道之上,四周全是舊時的棚屋,經過風吹雨打的木頭泛著灰色,顯示著年代的久遠,穿梭在棚屋間的小木橋上,有一種非常特別的感覺,彷佛回到了六七十年代的香港。作為香港過去風貌保存最好的地方之一,這裡當然會有很多的歷史遺蹟,有古廟亦有大澳警署改建的文物酒店。遇上好天氣出海至珠江口,還能看見中華白海豚在此嬉戲。
如許鞍華導演《天水圍的日與夜》所帶來的質樸與溫潤,天水圍所在的元朗區也是追憶香港傳統面貌的好去處。蜿蜓於元朗坑頭村、坑尾村和上璋圍間,長約一公裡。聚星樓乃屏山文物徑上多座重要古蹟之一,極具歷史價值。乘搭輕鐵、遊走古蹟、品味盆菜,如此的香港是不是給你更不一樣的體驗呢?
不過對於很多來去匆匆的朋友,或是不擅長自由行的朋友,這樣的路線就會有些繁瑣。而當下的跟團遊,也只是局限在購物點和傳統景點的套路上。那麼想要有些文化上的深度,卻又更easy的旅行在香港行得通嗎?當然可以!而且就在維港邊上的尖沙咀,半天的步行路程便可以收穫一個不一樣的香港。
1870年代,尖沙咀維多利亞港尚未填海的面貌。
追溯到上上個世紀,位於珠江三角口的香港成為了英國殖民地,憑藉水深廣闊的海港,由寂寂無聞的小漁村,漸漸躍升成為世界知名的「東方之珠」。由於盡享亞洲與歐美貿易的樞紐地利,香港漸漸發展為國際港口,而九龍半島上的尖沙咀,一直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1890年代,九廣鐵路正式通車,列車由尖沙咀站駛往羅湖。
香港人以勤快聞名於世,尖沙咀繁忙的海港和鐵路,為這城市的各行各業帶來了龐大的機遇。到了1970年代,尖沙咀火車站已顯出車水馬龍的情景,而尖沙咀的版圖也隨著填海越來越大。
如果說中央公園是紐約的後花園的話,那麼對標香港,具有相同地位的就一定是九龍公園。作為香港市民或遊客忙裡偷閒的好地方,九龍公園是九龍鬧市中最大的公園,擁有雕塑廊、水景花園、百鳥苑、鳥湖及植物迷宮等設施景點。可誰知其實九龍公園在鴉片戰爭期間,曾是林則徐督促建造的九龍、官湧炮臺所在地。在19世紀30年代,有西方人發現維多利亞港是個理想的船隻停泊處。當時,九龍公園的所在地是個面對海港的軍事戰略重地,至1861年,英軍佔領九龍半島,隨即把該處命名為威菲路軍營。1970年代英軍停用軍營後,政府改建為公園,公園內的兒童歷奇樂園仍有當年英軍軍營炮臺的遺蹟。
威菲路軍營是融合了東方特色的殖民地建築,部分保留建築物現已列為一級歷史建築。
今日的尖沙咀是一個節奏急速、摩天大樓林立的現代化社區,但她悠久的歷史發展,仍然散發著獨有的魅力,精緻的古蹟猶如瑰寶典藏於繁華都會之中,留待旅人細心發掘探索。除了九龍公園威菲路軍營舊址,圍繞著尖沙咀的版圖,還有很多有故事且有意思的歷史文化景點。
建於1860年代的彌敦道,是九龍的第一條街道,街道兩旁至今屹立著上百年的細葉榕,見證著這個城市的滄海桑田。
香港天文臺於1917年起在尖沙咀訊號山懸掛熱帶氣旋警告訊號,直至1961年才取消;而建於1907的訊號塔,曾經用作向漁船發放中午報時訊號之用。大包米訊號塔建築帶有濃厚的古典巴洛克色彩,並加入當時流行的愛德華式裝飾特色,以紅磚配上淺色石構件。訊號塔的入口和大窗所使用的拱石砌成的裝飾非常漂亮。
海防道福德古廟(建於1900年代),作為全港最小廟宇之一,這座古廟隱身於尖沙咀繁華的海防道中,百年來香火不斷。
柯士甸道的天主教堂:建於1901年的玫瑰堂是九龍半島最早的天主教堂
槍會山軍營(建於1869年,一級歷史建築),早於1860年英國佔領九龍半島時,已有英軍在此駐紮。1902年至1903年,該處開始設有固定營房,翌年更設有軍官會所、守衛室及食堂等設施。而軍營因毗鄰附近的「佐敦道槍會」而得名。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駐港解放軍進駐槍會山軍營,營內有一個裝甲營,並在軍營側加建了解放軍駐港部隊醫院。
聖安德烈堂,是香港聖公會西九龍教區轄下的一所教堂和英語牧區,位於九龍尖沙咀彌敦道138號,於2006年版聯合國教育科技及文化組織頒發「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優秀獎」。採用紅磚和花崗巖建成的聖安得烈堂是維多利亞時代的哥德式建築,亦是九龍最早出現的英語禮拜堂之一。
九龍草地滾球會:草地滾球起源於英國宮廷,是一項典型英式的運動。1900年5月四個蘇格蘭人在九龍諾斯福臺進行了第一次比賽,其後他們組成了第一個球會也就是今天的「九龍草地滾球會」。
德信學校是香港一所天主教全日制男子小學,於1930年由加拿大的聖母無原罪傳教女修會創辦,最初校址在旺角砵蘭街,1941年12月,香港遭日軍侵佔,加拿大修女被驅逐出境,德信學校被迫停辦。二次大戰結束後,聖母無原罪傳教女修會重返香港,購得現址大樓並於1947年9月複課。香港巨星李小龍是戰後第一批入讀德信學校的學生之一,學名「李源鑫」。如今德信學校已成為「李小龍事跡徑」景點之一。
除了歷史的建築依舊守望香港,尖沙咀亦有濃厚的社區人情味,仍然在傳統小店中完美保留。逛厭了現代奢華商場的你,不如走進這些屹立數十年的小店,猶如走進了懷舊電影的場景,展現出不同階層的生命力。這些有人情味的店鋪,猶如精心集結的故事揭露了香港人在過去數十年的生活模式,見證中西交匯,以及不同文化,語言,種族以及信仰的和諧融貫。雖為時尚都市,但至今依舊保留著不少傳統習俗,形成其別樹一格的文化,也演繹出真正「古今合一」的時代感及獨有創意。
陳烘相機公司,香檳大廈
菲林相機獨有的光與影韻味,只有久經歷練的才懂得欣賞。
蔡淑靜中醫館,金閣大廈
年逾七十的蔡中醫師每日為街坊診症把脈,永不言休。
波記糧食,香檳大廈
琳琅滿目的東西華洋雜貨,老香港情懷40年來始終如一。
尖沙咀東一直是文化節慶活動的熱門舉辦地點,有熱鬧的新春花車匯演到璀璨的聖誕燈飾,都為訪港旅客帶來精彩難忘的體驗。尖東海濱公園是觀賞維多利亞海港及港島最佳地方之一。公園傍海築欄而成,行人道寬闊雅潔。富有特色的路燈,當為愛好攝影人士喜愛。
香港的聖誕燈飾,一般都會在11月未開始,陸陸續續在各處亮起,把整個城市都照得發亮。
舊尖沙咀火車站拆下的6條石柱移建尖東的市政局百周年紀念花園,仿似希臘的古蹟。柱前並有香港唯一的噴水時鐘。在南洋中心旁之廣場側有巨大噴水池,為全港之冠。這裡更是情侶們牽手同遊的勝地。
說到現在的尖東地區,要回顧到1970年代,原尖沙咀以東的紅磡灣西岸進行的填海工程,隨著尖沙咀的發展,尖沙咀火車站主樓於1978年拆除,遷往紅磡後擴大地盤,原址建起香港太空館和香港文化中心,鐘樓在市民的要求下保留下來,仍然屹立在九廣鐵路尖沙咀火車總站的位置上。現在,鐘樓被香港文化中心門前的廣場環抱,並且成為香港的地標建築。
尖沙咀至紅磡站之間,原被路軌佔用的土地,在尖沙咀站拆卸後進行填海工程,重新發展成為尖沙咀東部,在1980年代初期先後落成,主要為辦公室及酒店等建築物。其中,九龍香格裡拉大酒店,就是尖東地區填海後第一間落成的酒店,並於1981年開業,30多年來見證著尖東旅遊發展的每個裡程。
尖東離當時的啟德機場真的很近,所有其實是整個九龍建築都有高度限制(直到赤鱲角新機場啟用後,1998年7月10日,原為保障啟德機場航道安全而訂立的建築物高度限制正式撤銷,九龍區的建築物高度不再受到限制。),特別是尖東沿海的大樓高度都在一個水平,這樣的景象很是奇特。
所以尖東這裡的每個酒店都試圖在限制的高度之內將客房安排進去,並且想盡辦法達到國際化標準,而作為進入香港的第一家香格裡拉酒店,這家酒店的層高相比同區域的酒店明顯高出很多,這顯然與在有限高度範圍內儘可能多建多的層數的做法背離,但也因為如此,加之高達2米的窗玻璃,使得九龍香格裡拉的房間可以躺在床上就享受到維港美景,這樣的房間即使是現在看來,空間都不顯得過時,並且歷久彌新。
九龍香格裡拉大酒店30年來見證著尖東旅遊發展的每個裡程
華運鴻於1981年3月加入九龍香格裡拉大酒店,至今服務酒店超過35個年頭。曾獲得香港旅遊發展局頒發的旅遊大使獎項、區議會頒發的最殷勤有禮酒店員工大獎、被酒店選為全年最傑出員工及酒店集團頒發的「最具感染力大獎」。
70 年代中期,郭鶴年的商業基地漸漸轉移到香港。1974年,郭兄弟集團高層管理人員在香港成立了嘉裡集團有限公司。郭鶴年要在好手如林的香港酒店業中開拓出一片天地,分一杯羹,打出他香格裡拉的旗號來。首先得為酒店選一個好地方,這是至關重要的。1977 年,郭鶴年購入了尖沙咀東部面向維多利亞港的一幅大面積地皮。1981 年,九龍香格裡拉酒店建成開業了。九龍香格裡拉開業不久,即為權威的旅遊雜誌《商務旅客》選為亞太地區最佳酒店之一。
故事很多,大家都會對這間有35年餘歷史頗有好奇,除了688間客房如何維持高住房率,其實對於酒店內7間風格各異的餐廳食肆也值得你去探究,尤其是享有米其林2星榮耀的「香宮」。都說香港是全世界吃米其林最佳之處,除了最便宜的米其林一星港式點心餐廳添好運之外,九龍香格裡拉的香宮也是筆者個人尤為推崇的。剛剛頒布的港澳地區米其林名單,九龍香宮再次榜上有名,連續9年榮膺米其林二星餐廳可謂實至名歸。
總廚莫傑強師傅及其廚師團隊致力於炮製道地傳統佳餚及創新菜式,配合餐廳時刻為每位來賓提供超卓服務水準。
麥片乳龍蝦球、稻草骨、賽螃蟹香烤鱈魚、黑蒜鵝肝炆星斑……每一道莫師傅的招牌菜都是極富美感,口感輕巧毫不濃膩,層次分明地把食材的原味一一呈現出來。
美宿、美食、美人……其實酒店不僅僅是個歇腳的地方,更是旅途中錦上添花之所在。在陌生的城市裡,酒店往往是第一個接納我們、並給予我們溫暖的地方,舒適的休息環境和細緻周到的服務會使我們平添對這個城市的好感,有更多精力和心情去感受新環境所帶來的新鮮感。
一家好的酒店,不僅能給你家的溫馨,更能帶給你心靈的享受和文化的薰陶。就我觀察現在很多年輕的香港人,都會很少會了解到尖沙咀地區的這些歷史古蹟。所以當我得知九龍香格裡拉大酒店牽頭在做「香宮尖沙咀文化探索之旅」的文化項目時,頗為激動。不管是發掘都市中的老舊歷史建築,讓人啟迪並重視;還是連接賓客與酒店社區的文化魅力,把酒店的社區文化真正落實到行動中;亦或是鼓勵社會上下為我們的下一代保育這些獨一無二的文化瑰寶,讓社區和都市不斷充滿生命力……這些都是當時筆者在香港理工大學求學探尋「文化旅遊」課程時,希望在社會上看到的景象。
香港除了美食、購物、夜生活、著名景點、五光十色的樓宇及商業大廈外,還有很多值得欣賞及遊覽的地方。尖沙咀本身已是一片充滿傳奇色彩之地,有著其獨特的文化蹤跡及令人嘖嘖稱奇的典故。慶幸在企業社會責任中不斷立功的香格裡拉,走在了前列,起到了表率。只要賓客有意預訂「文化之旅住房套餐」,文中以上大部分介紹的歷史古蹟,就會有專人帶領並講解,與賓客一起探索尖沙咀一帶於過去數十年甚至一個世紀所「隱藏」的路徑與鮮為人知的地區文化。
豪華閣豪華客房
文化之旅住房套餐,每客房每晚只需港幣$3,800(美元$488)起,另收加一服務費。服務包括:
· 兩位賓客入住寬敞優雅的豪華閣豪華客房,並有機會升級至豪華閣半海景客房,須視乎訂房時之客房情況供應及須經酒店確認。每次須至少預訂連續兩晚客房,第三位入住同房的賓客須繳附加費
· 雙人盡享一系列豪華閣專享禮遇,包括每日自助早餐、免費使用豪華閣貴賓廊及雞尾酒時段
· 尖沙咀文化導賞團,全程步行三至四小時(導賞團須於七天前預訂)
· 特別版小冊子,內有介紹精選尖沙咀文化蹤跡
· 免費在酒店內享用寬帶、Wi-Fi網際網路接駁以及本地電話接駁
· 迎賓香茗及鮮果盤
酒店總經理溥睿名先生(Ulf Bremer)道:「我們非常高興能開創此項目,為賓客設計導賞團,並慶祝酒店三十五周年紀念。這個文化之旅有助賓客發掘從前訪港時忽略了的尖沙咀文化蹤跡,同時讓我們得到更多機會與社區內不同背景或階層的人士合作。我們的目標一致,希望訪客以至本地朋友也可從另一角度更深入了解這個地區。」,
「這個項目強化了社區內不少人及家庭的聯繫。我們在進行資料搜集並研究此區歷史及軼事時,才發現功夫大師李小龍曾就讀的小學也位處此區。」溥總續道。
天降好禮
為了給大家送好禮,貌似需要找個由頭才行。
好吧,那就慶祝我終於拿到了香港理工大學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的國際酒店管理碩士學位。
特別愛吃的我
要攜九龍香格裡拉大酒店為大家送上:
九龍香格裡拉大酒店Cafe Kool咖啡廳
雙人自助午餐(共3份)
(供周一至周五使用,節假日除外)
請在本文評論區留言,
文章發出的72小時內,
獲得贊數前三位的朋友將有機會獲得大禮。
趕緊積極留言,並為自己轉發拉票點讚吧!
作者 | 魯超 SuperL
部分未註明圖片源於公開圖庫
版權所有©,轉載請至後臺詢問
無條件歡迎分享轉發至朋友圈
查看往期精彩內容
點擊文字連結,即可查看相關詳情臺北香格裡拉:躺在床上看101大樓
恬居·雲南香格裡拉:故事開始的地方
香格裡拉在香港年底再開新店
一封讓國人尷尬的酒店歡迎信
榕城香格裡拉 不止是「金龍魚」歸鄉的個人情懷
這些酒店的金氏世界紀錄千奇百怪
開在商場裡的五星級酒店餐飲,有何奇效?